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室外作品著作权问题

室外作品著作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1-08-03 05:36:07

⑴ 关于著作权的两个问题

1、《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摄影、录像,不侵犯该艺术品作者的著作权!

因此,如果您确定该雕像是在公共场所,注意,是公共场所的,那么当然不侵犯其他人的著作权

而您的摄影属于独立行为,著作权归属您自己,不需要征得雕塑者的同意。

2、会损害到制片人、导演、演员、录音、摄影、作曲作词等众多人员的权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的!

补充回答:照片的权属当然是您的。
您考虑问题很细致,但是有些过虑了。著作权有一个原则叫做著作权中断,简单说就像您的照片,咔嚓一下以后,雕像的内容进去了,属于摄影者独立的著作权,因为它包含了摄影者独特的审美和摄影技巧,当然,前提!前提很重要,是:"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摄影、录像,不侵犯该艺术品作者的著作权!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了,您就不必再疑惑什么!
但如果您是拍陈列馆里面的,就另当别论了!

关于复制品您理解的有差异,复制品也可能是作品之一!单纯抄袭的翻拍不算,可是有些复制品是融合了个人技术和能力的,比如梵高的向日葵,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得如此精妙,所以复制品算不算作品,要区分情况!

您看的书里说的也没错,确实有这样的意见,但那些应当属于法的学理解释,每个法学家甚至公民都可以提出来,其中也不乏很有道理的。但那终归是一种个人见解,不能对抗国家明确的立法,《著作权法》是国家的正式立法,一切以立法为准!

⑵ 一个关于著作权问题

享有
《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⑶ 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1. 外国的著作权一样受中国法律的保护,这是属于著作权法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2. 著作权有合理使用,如果该游戏是仅用于自己学习研究之用,并且有把歌曲的作者姓名标明的话,那么就不是违法行为,相反,如果不是合理使用,则属于违法行为。

合理使用参见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3. 在中国起诉的话,当然是适用中国的法律制裁啦,如果在外国起诉的话,且外国法院有效判决被中国法院承认的话,那么就是受外国法院的制裁了。

⑷ 关于文章版权问题

1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网上也是这样的,但记住作者明确表示禁止转载的还是不要转载了.

2 还是侵权的,如果漫画作者追究,在证据方面他可以找到你文章上多处与其雷同的地方,或者你告你私自篡改他人作品.出版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被追究,麻烦更大,要陪很多钱的,你挣不了搞不好还要倒贴.

⑸ 关于著作权法的问题...

细则中规定的也不细,主要靠行政执法机关自由裁量。但是作出处罚应该写明理由。

⑹ 中国对外国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有什么矛盾和问题

以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我国著作权法列举了八种作品类型。无法纳入以上类别的作品是否得到著作权法保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观点。但是至少在网络传播领域,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已经确认,作品的外延是没有限制的,根据实际情形由法官判断决定。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版权所有人可以根据法律在法律规定的年限内对作品享有独占权。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应当事先取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但是著作权法也规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规定的使用方式下,该种使用无需取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或者无需向其支付报酬。版权的期限,简单来说,对个人而言,是死后五十年,署名权等精神权利期限无限制;对单位和法人而言,使作品首次发表后五十年。

外国人或者外国在中国国内首次出版的,受我国法律保护,其他的根据国际条约确定,多数重要国家已经和中国一起参加了共同的国际条约,在这些缔约国境内产生的作品同样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根据学理,版权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说,各国承诺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但是如何保护,作者有哪些权利,保护期限多长,由各个国家自己决定,在中国发生的作品使用行为显然就需要按照中国的著作权法来判定,在美国发生的著作权使用行为就需要按照美国的版权法来判定。

⑺ 著作权的问题

中国目前对知抄识产权部分的保护还不够完善。
从理论上讲,再绘者对利用他人的绘画作品是要支付一部分费用的,可以比照专利权部分的;但从实质上讲,它又很象学习借鉴,就像看过一本好书由此又引起读者的以此基础的又创作一样,但又比这种高,是一种转换了形式的利用。
说简单一点就是,依中国现在的法律对此情况没有详细的和确实可依的措施,连司法解释也没有。这个仅存在绘画摄影行业内部惯历上,再绘者由此画获得利益,应当支付摄影者一部利益。

⑻ 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品著作权的保护

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是指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社会公共活动处所的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品著作权的保护对于陈列在室外公众场所的艺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对前款规定的艺术作品的临摹、绘画、录像人,可以对其成果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再行使用,不构成侵权。解释中提及的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围,是指符合社会公秩良德。法律规定,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享有的其他权利,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和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临摹人、绘画人、摄影人、录像人可对设置、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再使用,不构成侵权,但再使用人必须依《著作权法》的规定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⑼ 有关室外公共艺术品的问题

使用的作品限于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室外公共场所,是指向一般公众开放的场所、建筑物的外壁以及其它一般公众容易看见的室外场所,但和一般公众是否应当支付费用没有必然关系。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开放性和公众的易见性。比如像人们可以自由活动的广场、公园;设置在外面的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线以及建筑物的外壁等。对于设置门栏的公园,海滩等尽管需要购票才能进入,但仍然属于向一般公众开放的室外公共场所而且一般公众也比较容易看见,对设置在其中的艺术作品应当允许进行自由临摹、绘画、摄影、录像。相比室外公共场所,像购物中心、书城等虽然也向一般公众开放,人们都可以自由出入购物、购阅图书,但并非“室外”场所;像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虽然属于购票即可进入的场所,但也不属于室外公共场所。因为这些场所更具有隐蔽性,一般公众也不容易看见,设置其中的艺术作品不会妨碍人们的行动自由。所以,对设置在上面这些非“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得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当然,室外公共场所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其主要特征上来把握室外公共场所的内涵,即开放性和公众的易见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一些“场所”并不符合室外公共场所的定义,但却具备公众的易见性,比如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内橱窗里的但从公共场所可以目睹的艺术作品是否能够自由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对此,国内有学者的观点值得借鉴,其认为,设置或陈列在室内橱窗但从公共场所可以目睹的艺术作品虽然不属于“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但同样具有这种妨碍人间的行动自由的的作用,因此在著作权人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推定其默示许可自由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阅读全文

与室外作品著作权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