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香港版权案例

香港版权案例

发布时间:2021-08-03 02:12:19

1. 跪求法律专业人士来分析民事案例!!!具体的法律条规。。。涉及到香港的与内地的法律。。。

这种情况郭女士是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获得财产,但可以以五个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要求继承富翁张氏的合法遗产,与娄氏平分张氏财产,因为法律对待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是一样的!

2. 翻译香港法律案例,大概90页,需要多少钱

按字数进行计算的,一般英翻中 120元/千字。

3. 香港公司商标侵权

回答如下:

1.就算是香港法律保护的合法公司,在大陆被起诉也有应诉义务,其义务与大陆其他法人实体进行民事诉讼时应履行义务没有任何不同。

也就是说,根据现行大陆与香港民事诉讼进行的相关司法解释,香港律政司在大陆法院要求下有协助义务,需要协助送达传票。如果香港公司不应诉,以缺席判决论。

2.香港公司缺席判决不影响判决书的法律效力,仍然必须履行。考虑到大陆公司同时起诉香港公司与内地经销商,所以肯定存在责任分配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涉及港澳台也属于涉外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区别于普通民事诉讼,有较长的答辩期,审限以及执行期限,所以香港公司的履行很可能晚于内地经销商,执行起来所需时间也较长(因为需要香港司法机关的协助),但是不存在不需履行的可能。

3.判决书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事后的名称变更不影响变更前的法律责任追究,因为根据现行公司法,即使变更名称,办公地点,仍然是原来的经营实体,哪怕分立合并这种情况仍然需要承担之前主体存在的法律责任。

同时,大陆公司追讨的本就是他的商标侵权行为,只要损失已经发生而且追讨还在诉讼时效之内,就不以香港公司以后的行为作为转移,

主要问题是香港公司没有任何资产的话,执行就比较困难了,香港的破产法比我们宽松,公司破产了就很难追究了。建议可以在起诉书中要求内地经销商与香港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即使香港公司无力履行,大陆经销商也必须履行全部赔偿责任,只享有赔偿后再向香港公司追讨的权利,这样对大陆公司是最有利的,因为经销商资产在内地,执行更容易快捷。

4.如果香港公司不履行判决,股东是否承责不可一概而论。根据现行公司法,如果可以证明公司存在本身就是为了从事非法交易或者根本没有实际资产(所谓皮包公司),那么股东就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否则股东以出资为限承责,此时也就是说公司无力承责就破产,股东无额外责任。

股东是哪里的人并不影响上述判断标准,只不过如果股东是外国人将产生适用法律以及涉外诉讼的问题。一般而言,如果无法证明香港公司以诈骗为主业,那么直接起诉股东是不可以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继续就你的提问回答如下:

1、如果有实际证据能够证明公司就是皮包公司,那么可以直接将公司以及公司股东列为共同被告。但是必须在起诉书中说明侵权行为出于股东授意,公司并没有承责能力,甚至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诈骗等事实。

如果有证据,起诉不被法官驳回或者要求变更,那么大陆公司的赔偿责任人里面就包括香港公司的股东了。至于股东如何承担责任,取决于判决,一般而言会先以香港公司资产清偿,无法清偿部分才到股东。

2.如果你想由股东全额承担,方法很简单,要求股东和香港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如上所述,连带责任不问责任人之间如何分配,只要求其中一方有偿还能力即可,这样对原告而言最有利。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追究股东责任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要证明不存在实际经营行为,是皮包公司本来就很难。而且不同于公司,个人财产的清查执行起来会更加困难。

但是如果股东在大陆有财产,那么会简单很多,怕他脱逃转移甚至可以申请查封冻结(仅限于大陆的财产,香港那边的财产要经过那边的法律程序,比较复杂)。

PS
国内是可以起诉香港公司的,因为此处是侵权案件,按照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侵权行为发生地以及侵权结果发生地在中国,国内的法院就有管辖权,此时不用适用原告就被告原则去香港起诉,国内也可以起诉,您可以查下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九章。只不过审理的权限一般在中级人民法院,只有少数基层人民法院(例如广州,深圳)可以审理此类案件。

香港适用英美法系,“揭开法人面纱”理论(即跳过空壳公司直接追究股东责任)是英美法系首先倡导的,最早的案例也发生在英国。所以香港法律遵循英国传统也是支持的,但是仍然有严格的限制而已,限制已经如前述,具体你可以找下香港那边的案例就知道了。

杨影律师的意见很中肯,起诉大陆的经销商肯定是最方便的,不过此时必须考虑经销商的承责能力问题。按照我国《商标法》,大陆公司是可以把经销商以及香港公司都起诉的,此时虽然比较麻烦,但是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比较有保障。当然,如果经销商财产丰厚,此时只起诉他也是可以的。

但是不能忘记的是,经销商被起诉一定会把香港公司拉进来的,因为他们才是授权者,他们有义务保障权力的合法性。此时面临的选择不过是把香港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还是作为第三人而已。此时与一开始起诉二者本质区别不大。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4. 跪求法律专业人士来分析民事案例!!!具体的法律条规。。。香港的与内地的法律。。。

一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31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住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被告如在香港法院被起诉时,应在收到传票时应及时提出管辖权异议,尽量避免在香港审判。)
36条 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37条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39条 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地法律。
二 《婚姻法》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综上:1 .郭氏为非法同居关系,除二人在同居期间置办的财产外无张某遗产继承权。
2 .五个儿女与娄氏共同继承张某遗产。

5. 香港地区近40年内发生过的各类刑事案件发生主要有哪些

因为香港最近40年发生的各类案件特别的多,你可以看一些香港电视剧就可以了解到

6. 求东西方电影版权互卖的例子

日本的《咒怨》,英文名The Grudge
日本的《午夜凶铃》,英文名The Ring
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英文名The Lake House
雏菊 和 死亡笔记 版权也被收购 即将翻拍

7. 有没有香港公司的商号与内地商标同名侵权的案例多谢!

一纸判决决定企业命运

2002年12月,北京二中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新类型的“傍名牌”案件。此案涉及的商品,不是汽车这样的高消费产品,而是百姓家庭使用的再普通不过的压力锅。

原告苏泊尔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苏泊尔炊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专营生产压力锅及铝制品的企业。“苏泊尔”是原告经过多年经营创建的一个“品牌”。然而,被告宁海县搪铝制品厂生产、销售的“HOSDEN”牌压力锅,在内外包装、使用说明书、提示标签和锅盖上,均突出使用“苏泊尔”文字,足以构成与原告商标的混淆,造成消费者的误认。

“我们的压力锅使用的‘HOSDEN’商标是经过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合法授权的,我们在产品包装上如实标注了被许可人的名称、商品产地和商标许可的来源,正是尽到了我们对消费者的诚信义务,我们没有侵权!”被告在法庭上振振有词。

这起案件不仅反映了我国商标制度和商号制度衔接上的漏洞,被告的抗辩也向法庭提出了一个悖论:历尽艰辛耗费几年甚至数十载创下的“品牌”,转瞬之间就被“李鬼”盗用,可“李鬼”还披着看似合法的外衣。

在现有立法中没有明确的条文予以规范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有效维护民族品牌的利益,用法律的手段剥掉“假悟空”身上的“袈裟”?

合法与侵权,诚信与欺骗,成为了摆在北京二中法院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认真审理,合议庭认为被告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对 被告产品上突出使用的“苏泊尔”文字的关注,易使相关消费者误认为“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原告的关联企业,该产品系原告制造或经原告授权制造。被告的行为旨在借用“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中“苏泊尔”之名“搭便车”,其利用原告“苏泊尔”品牌声誉的主观故意十分明显。

二中院法官们创造性地适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基本原则,认定被告的行为使消费者产生了混淆,抢占了原告应有的市场优势,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据此,二中院依法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相应的经济损失。该判决结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傍名牌”者必须“一停二赔三道歉”。

这一纸判决,给侵权者予以了沉重的打击,也有力助推了“苏泊尔”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在破除了侵权者的困扰之后,苏泊尔公司凭借一口口小小的压力锅,年销售额就达10亿多元,在全国压力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稳占半壁江山。

8. 请问有哪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违背香港公司治理法律的案例

2004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布欧亚农业(0932,HK)正式清盘。欧亚农业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被清盘的内地民营企业。2001年7月,欧亚农业在香港上市,但不久即负面消息不断,2002年9月起被停牌。去年7月,欧亚农业因为拖欠集友银行3000多万元而被申请清盘。期间,有新投资者愿意拯救欧亚农业,但联交所认为,该公司上市时的招股文件有误导成分,因此拒绝了复牌建议。最终,在无人反对情况下,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颁发清盘令。

2004年12月1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布对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0751.HK,创维数码)董事会主席和一名执行董事提出指控,两人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超过4800万港元。

创维数码是中国第四大电视机制造商。 公司董事会主席黄宏生和执行董事黄培升同被指控一项串谋盗窃罪名。黄宏生被控于2001年1月至6月间,串谋其母罗玉英,从创维数码全资子公司创维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创维电视控股有限公司)账户中盗窃公司50万港元。另外,黄宏生兄弟被控于2000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间,与罗玉英及王鹏串谋,以“佣金”名义分别窃取上市公司资金221万港元和4838万港元。

法官简仕勋在判词中认定,上述三项罪名成立。除了总计超过5000万港元的串谋盗窃罪名,黄宏生兄弟还被裁定串谋欺诈上市公司罪名成立。

9. 如何查询香港法院判例我家亲戚在香港打官司。好像已经判决了。我想知道结果。

民事案子的话 打电话给你亲戚
执行的话,会过中院的手的

阅读全文

与香港版权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