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贝什么时期有物权意识和完美主义
2~3岁是宝宝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就像嘟嘟一样,完全是一个“小霸王”的样子,把自己的东西管得特别牢,谁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动了他的东西,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宝宝自私的表现,也不要跟宝宝太较真,对宝宝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会让宝宝产生反抗心理,为了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被侵占,从而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来对抗,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父母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首先肯定宝宝对物品的所有权,安抚宝宝的情绪;其次再向宝宝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会动他的东西,爸爸妈妈虽然动了宝宝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还是属于宝宝的。如果宝宝还是不能接受,那就暂时放弃,不要跟宝宝对抗。等过了这个年龄段,宝宝自然会放开这些“占有欲”。
2. 宝宝护食不让别人碰,如何度过孩子的“物权意识敏感期”
宝宝总“护食”,家长很担忧
你见过小猫咪护食的样子吗?即使是一只孱弱的小猫咪,当面对有可能夺走它食物的人或者动物,它都会亮出自己的爪牙,发出威胁的声音来宣布自己对食物的主权。
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样,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视频就是如此,一个在餐厅里吃饭的孩子,每当看到别人企图夹走自己面前的菜的时候,都会边哭边阻止对方的动作,似乎在他眼里看在,饭桌上的这道菜就是一块“不容侵犯的圣地”,明明这么大一盘菜,他自己根本吃不完。
3. 物权意识,应该从几岁开始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经常和孩子沟通孩子自然就懂了,再说了孩子的体征都不一样,没办法具体给出答案
4. 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宝宝物权意识是因为帮助宝宝分清界限遵守规则,拥有自主权,理解是非观念。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宝宝物权意识是因为让宝宝理解是非观念。宝宝也是身处于社会,谁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物权意识能让宝宝懂得是非观念,不乱拿其他人的东西不乱动其他人的东西,当然自己的物品也要保护好。可以和小朋友交换分享都是出于主动自愿,而不是出于被动强迫。
5. 宝宝的物权意识太强了,该怎么引导
2~3岁是抄宝宝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就像嘟嘟一样,完全是一个“小霸王”的样子,把自己的东西管得特别牢,谁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动了他的东西,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宝宝自私的表现,也不要跟宝宝太较真,对宝宝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会让宝宝产生反抗心理,为了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被侵占,从而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来对抗,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父母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首先肯定宝宝对物品的所有权,安抚宝宝的情绪;其次再向宝宝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会动他的东西,爸爸妈妈虽然动了宝宝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还是属于宝宝的。如果宝宝还是不能接受,那就暂时放弃,不要跟宝宝对抗。等过了这个年龄段,宝宝自然会放开这些“占有欲”。
6. 缺乏物权意识,会对孩子造成何种影响呢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应该都是非常棘手的,那就是孩子总是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明明自己平时严格地控制着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确定没有任何人教给孩子这一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孩子却还是出现了“偷东西”的问题。
教育孩子是一条很长的路,很多的家长都属于这条路上的学龄前孩童,很多的东西都还不明白。
但正是因为这样,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要从多方面考虑,不要一遇到什么事情就以成年人的思维来为孩子的行为定性。要主动去思考孩子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试着去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在孩子出现了家长自以为的错误时,采用暴力手段。
同样的,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有正确的意识,如果连家长自己都没有物权意识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也不可能会有。
当然,这里说的也不仅仅只是物权意识,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以身作则,了解教育孩子需要的东西,了解每一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的不同的教育。
7. 孩子独特的物权意识,这是在几岁的时候开始出现的有何表现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并且也普遍得到家长们的认可。那就是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三个叛逆期。那就是婴幼儿叛逆期,儿童叛逆期以及青春期叛逆期。一提到叛逆期,很多家长深感头疼。因为这时候不知道如何来应对这样一个孩子。当孩子处在第一个叛逆期时,也就是婴幼儿叛逆期,大致出现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们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自我意识开始确定,开始拥有了独特的物权意识。那么什么是物权意识?有什么表现呢?
物权意识确定的阶段,作为家长要理解这种过程。在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并确定正确的物权意识。比如孩子不愿意出借自己的玩具,我们要支持他,这确实是他的东西,他可以拒绝出借;当小朋友非要别人的东西时候,我们也要明确告诉他,那是别人的东西,除非人家同意,否则不能占用。
8. 什么是物权意识阶段,会让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
当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玩时,父母都会批评和说教自己的孩子。家长都会认为孩子不愿意分享,是“自私”或者“小气”,事实上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自己有了“物权意识”。
案例:有一天,琪琪的家里来了很多亲戚。于是琪琪的妈妈要女儿和小朋友一起玩。本来琪琪和小朋友看动画片看的挺兴奋的,可是突然间小朋友看见琪琪的小汽车模型。小朋友想玩,于是就跑过去拿汽车模型。
这时候琪琪非常生气的跑过去说,不要拿我的玩具。琪琪妈妈看见这一幕,就对女儿说:“琪琪,小朋友是客人,你把玩具给他玩,听见没?”琪琪说:“不可以,这是我的玩具。”琪琪的话让妈妈听了直接发火,琪琪直接大声哭了出来。
结语: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因为萌芽了”物权意识“,父母不要指责和强迫。应该合理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慢慢学习分享所带来的快乐,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主动去分享。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什么玩具愿意分享,什么玩具不愿意分享,让孩子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