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载电子书,例如专业书籍、外文原版教材等进行学习。违法吗
你好,不违法!我国
《著作权法》
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你这种事个人进行学习,所以,属于合理使用,不违法!
⑵ 有谁知道哪些可以下载哲学法学电子书的网站
免费电子书籍下载站点大全
数字图书馆 http://www.digiark.com/tushu/gjtsk/index.html
锦绣中华 http://www.chinapage.com/china.html
甲骨文献库 http://www.cn-oracle.com/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http://zg24.51.net/zjm/zsml.htm
南怀瑾课堂 http://www.putizi.org/work/nan/nanindex.htm
国学网 http://www.guoxue.com/wenxian/wenxian1.htm
中文搜书引擎 http://www.bookicq.com/
木子书屋 http://shuwu.com/index2.shtml
阿拉下载 http://www.booksea.com/
白鹿书院 http://www.oklink.net/
三思藏书架 http://www.oursci.org/lib.htm
圣城麦地纳之声 http://www.makuielys.info/makuielys/index.php
学术书斋 http://time.fe.e.cn/xsshuku/xshshuku1.htm
亦凡书库 http://www.shuku.net
宝藏下载 http://www.xicn.net/download/ebook/
三味书林 http://come.6to23.com/fayu/gdwx/index.html
书路 http://www.shulu.net/
春光书屋 http://www.starinfo.net.cn/photography/gif/
海天书院 http://www.0943.com.cn/wenxue/
书吧 http://www.book8.com/
禅友上载区 >> http://www.1zen.com/share/index.asp
视野下载 http://download.esnai.com/asp/default.asp
江都电大 http://down.jdtvu.net/
犀鸟天地站 http://www.hornbill.cdc.net.my/hbnews.htm
思想的境界学术著作下载
http://www.guanzhong.gd.cn/subwe ... ejingjie/xiazai.htm
家园藏书 http://www.21manager.com/
完全下载 http://ebook99.myetang.com/pda_sywc.htm
长城宽带e书下载站 http://ebook.hzgwbn.net/
创富指南电子图书网下载中心 http://asp2.6to23.com/ebooknet/jddown/index.asp?nclassid=3
http://hengtian.nyist.net/ebook/
http://www.starinfo.net.cn/photography/gif/index.htm
http://asp2.6to23.com/ebooknet/jddown/index.asp?nclassid=3
http://www.westgain.com/service/member/downmenu.asp
http://ebook.hzgwbn.com/ (强烈推荐)
有很多管理讲座下载 http://www.successz.com/
我爱e书 http://www.52ebook.com/
http://hengtian.nyist.net/ebook/
经济学园社区网络资源 http://www.beiwang.com/bbs/list.asp?boardid=8
浪漫工作室 http://langmanshuwu.myrice.com/index.html
白帆文学社 http://www.fan.net/~fan/jp/
诗词专集下载 http://www.sczh.com/scdown.htm
据说是世界十大禁书,没有具体看过: http://down.dz169.net/file/work-10-jin-book.rar
银河图书馆 http://www.cnet21.com/wenxue/lib/
经典文集分类 http://www.21eok.com/download/sort.asp?classid=5
http://www.bookhome.net/
http://www.kfinfo.ha.cn/books/wenxue/yanqing/yanqing.htm
http://www.ebud.net/book/ 佛学图书馆
http://www.shuku.net/ 亦凡公益图书馆.简体网站, 书量甚丰富
http://www.eshunet.com/ eshunet.com 很多 web compiler 版ebook, 有繁有简.
http://member.netease.com/~luolian/suxinshuzhai.htm 素心书斋 简体网站, 政经,心理,人类学,哲学类书特多.
http://www.gutenberg.net Project Gutenberg 一个保存英文经典书的计划, 可找到大部分已经不受版权保护的书
http://saturn.ihp.sinica.e.tw/~liutk/shih/book.htm 收集好多网上文字资源
http://www.hjsm.net/ 幻剑书盟,好多武侠/幻想小说,
http://www.mypcera.com/book/index.htm 新时代书城
http://saturn.ihp.sinica.e.tw/~liutk/shih/ 史学联机
http://www.xys.org 学术味浓厚. 他收集的links亦很好. 大陆网友可能要经代理服务器才能连上
http://www.oursci.org/libarchive.htm 科普书网站, 好!
http://www.lib.pu.e.tw/database/www/db-ebook.htm
http://www.millionbook.com/ 百万书屋, 简体
http://kpgb.onchina.net/ 黄金书屋 (开平站,简体)
http://www.white-collar.net/hs_ys.htm 劲多亦舒
http://isubculture.ichannel.com.hk/Authorlist.html 本地货
http://www.palmheart.net/ Palm programming
http://www.cartoonwin.com/ 网上睇国内连环图
http://www.maththinking.com/boat/booksIndex.html 计算机书
http://hnbc.hpe.sh.cn/ (好多pdf书, 分类细, 好!)
http://203.71.212.1/lib/libnet/libnet/books.htm (繁体, 古典类)
http://www.cnread.net/cnread1/lszl/index.html 历史书
http://www.pcbookcn.com/ (计算机书)
http://www.palm-cool.com/ palm-cool.com , 要登记做会员先去到下载区.
http://www.brando.com.hk/ brando.com.hk , 很多宗教类书.
http://www.move.com.cn/ebook/default.asp move.com.cn
http://www.5ipda.com/
http://www.buddhist-canon.com/ 有不少佛学书.
http://www.white-collar.net/hs_ys.htm 亦舒迷不容错过
同煤网 http://www.dtcoal.com/downlading ... oad-ebook-index.htm
经典名著 http://202.113.13.168/e/works/
教育书库 http://www.wxjy.com.cn/jysk/jysk.htm
大道网 http://da.net/htm/book/index.php
历史纪实 http://61.142.7.142/SubWebSite/y ... icankao/lishijishi/
佛教图像解说 http://member.netease.com/~cath/
海外中文书库 http://www.havebook.com/
转自: http://www.haanen.com/bbs(作者:赤松子)
http://u0310119.g1.13939.org/《南方都市报》事件.chm
电子书下载
好网推荐:思问 http://www.siwen.org/
中国学术城 http://xueshu.newyouth.beida-online.com/
学术批评 http://www.acriticism.com/
陈独秀与中国革命 http://www.chenstudy.com/
陈独秀研究动态 http://www.chentuhsiu.com/main.htm
陈独秀研究 http://www.aqshyz.net/history/chenxiu/index.asp
今朝风流 http://www.zuopai.com/
学说连线 http://www.xslx.com/
中国儒学网 http://www.confuchina.com/
国学 http://www.guoxue.com/
剑虹评论网 http://www.comment-cn.net/
思与文 http://www.chinese-thought.org/
新大陆 http://www.xindalu.net/index1.htm
文化研究:中国与西方 http://www.culstudies.com/
中国研究学者文库 http://www.usc.cuhk.e.hk/wk_author.asp
世纪中国 http://www.cc.org.cn/newcc/index.php
二十一世纪 http://www.cuhk.e.hk/ics/21c/index2.htm
篝火文丛 http://www.goohoo.net/
虚拟图书馆 http://www.hubce.e.cn/cbb/qwjs/eboard.php
中国城市网 http://www.chinacsw.com/
农友学者文库 http://www.nongyou.org/library/index.html
中国国关在线 http://www.irchina.org/index.asp
思想先锋 http://zfr.scnu.e.cn/zm/
思想评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中道自由主义 http://www.sinoliberal.net/
燕南评论 http://www.yannan.cn/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思想评论 http://www.sinoliberal.net/constitution/constitution.htm
===============================
电子图书馆:http://mail.zzrtu.com/book/
浙江大学:
http://www.cadal.zju.e.cn/Index.action
广东电子书刊:http://www.guangdongdz.com/kind1.html
35000本电子书免费下载:http://epasser.aydc.com.cn/
华东理工大图书馆:http://202.120.96.42/jbook/querybookx.aspx
国内图书馆大全:http://www.lib.tsinghua.e.cn/chinese/otherlib
超多免费英文杂志全文可下载(1440种杂志)! http://www.freemedicaljournals.com/
超多资料下载: http://www.gse.pku.e.cn/yearbook/dataset/yearbook/yearbook01/indexC.htm
清华大学网络课件资源库:http://202.200.144.26/ex/tsinghua/index.htm
免费电子图书仓库:http://cq.netsh.com/eden/bbs/745606/
北海市图书馆:http://www.bhlib.com/PDF-01.htm
⑶ 郑成思的法学专著
知识产权文丛(第13卷)/郑成思,2006-7-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12卷)/郑成思,2005-7-1版
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与基本理论/郑成思,2005-5-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11卷)/郑成思,2004-8-1版
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高级法学教程)/郑成思,2004-4-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10卷)/郑成思,2004-1-1版
知识产权论(第3版)/郑成思,2003-10-1版
郑成思文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精萃)/郑成思,2003-10-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9卷)/郑成思,2003-8-1版
知识产权法(高等教学与司法考试必读法规系列)/郑成思,2003-8-1版
知识产权法(第2版)(高等学校法学教材)/郑成思,2003-1-15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8卷)/郑成思,2002-11-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7卷)/郑成思考,2002-6-12版
专利实质条件(知识产权专题研究丛书)/郑成思 张晓都,2002-4-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6卷)/郑成思,2001-5-1版
知识产权论(修订本)(当代中国法学文库)/郑成思,2001-6-1版
版权侵权认定(知识产权专题研究丛书)/郑成思,2001-6-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5卷)/郑成思,2001-6-1版
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郑成思,2001-1-1版
知己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中国“入世”知识产权纵横/郑成思 韩秀成,2000-4-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4卷)/郑成思,2000-7-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3卷)/郑成思,2000-1-1版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郑成思,1999-12-1版
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郑成思,1999-9-1版
知识产权研究(第7卷)/郑成思,1999-5-1版
知识产权研究(第1卷)/郑成思,1996-5-1版
知识产权研究(第6卷)/郑成思,1998-11-1版
知识产权文丛/郑成思,1999-1-1版
版权法(修订本)/郑成思,1990-3-1版
知识产权研究(第5卷)/郑成思主编,1998-5-1版
知识产权研究(第4卷)/郑成思编,1998-1-1版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郑成思著,1996-1-1版
知识产权论(当代中国法学文库)/郑成思,1998-1-1版
知识产权法(九五规划教材)/郑成思,1997-7-1版
⑷ 盗版电子书版权相关问题~法律一类的专家可以帮一下么~
第一个问题不知道,,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不会,非盈利就没有问题。
此外,,图书馆的书以及电子资料都是花重金购买了版权的使用权的。
⑸ 四大名著的电子书的版权问题。在网上搜到的txt 或pdf格式的名著,是有版权的吗
可以说都是非法的
有人非法上传,准确的说,下载也是非法的
但是目前来说,相关的知识产权de保护很不充分
法不责众,有版权的话就要收费了
⑹ 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构成侵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个崭新的概念电子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电子书既可以拿在手持阅读设备上浏览,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阅读。大部分电子书是需要付费下载的,那么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构成侵权呢?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构成侵权?购买书籍仅仅是取得书籍的所有权,未与著作权人形成合意并且明确授权或者依据著作权人单方意思许可或者转让权利的,并不意味着附着在书籍载体上的著作权也一并概括或者具体的转移。假设在没有《著作权法》第22条对于合理使用的规定,那么将书籍电子版复制若干并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可能触犯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2)项的规定,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而复制权,根据第10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电子书籍因其载体的特殊性,于没有版权保护措施的状况下,致使复制书籍内容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便利。并且一旦复制成本下降,则导致著作权人包括发行在内的经济利益极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作为对著作权利人的救济,法律明文规定,权利人未许可他人复制或者转让复制权且不具有合理使用的情形下的,任何人不得实施针对其作品的复制行为。同理,读者或者电子书籍的所有人,在前述情形下,也不得将作者作品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网络硬盘或者其他网络空间。否则著作权利人有权要强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请求赔偿损失。但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个人」不同于「私人」,前者是指行为人自己使用作品,而后者则指代「他者」,通过交互方式(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作品给公众,嘱咐其作品只作「私人用途」使用,属于所谓的「私人使用」,但并非「著作权限制」意义上的「个人使用」。一字之差大异其趣。从逻辑上言,唯有「复制」及「演绎」行为能满足「个人使用」的「个人」要件,因为这些行为均可由行为人「个人」完成;而对「发行」、「出租」等广义上的「公众传播权」的限制,均无「个人使用」条款的适用余地。因此将作品通过交互式传播给特定人,因为对象并非是「公众」,所以并未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就没有探讨是否满足「个人使用」的必要了。换言之,只要作品在信息网络环境中只能被特定少数人获得,则并没有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关于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构成侵权?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有更多关于版权的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八戒知识产权,或电话联系我们。
⑺ 2019电子书版权保护有什么法律规定
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传统阅读方式已不再是人们阅读方式的唯一选择。很多人开始喜欢阅读电子书,也开始关心电子书的版权问题。那么对于2019电子书版权保护有什么法律规定,我们国家有相关法律规定吗?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19电子书版权保护有什么法律规定电子书版权保护,适用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著作权被侵权可采取的维权方式1、与侵权者协商,要求其停止损害行为以及赔偿;2、申请版权行政管理机关进行调解;3、直接向法院起诉;4、书面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可申请仲裁机构仲裁。电子书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版权,在我国常把其看作是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权利。对版权进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智力创新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样,在电子书版权问题上,如果对此保护不力,那么不仅使得版权所有人无法在电子书的传播过程中受益,而且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性,也会最终损害版权所有人从实体图书出版业中所获得的版权收益。这些损害的长期存在将严重挫伤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国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现实的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电子书版权。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也随之会出现一些新的权利。同纸质书的出版发行一样,电子书要想在网络上传播,传播者应当遵循法律规范,事先一定要获得电子书版权所有人的许可。电子书的网络传播,是将纸质作品数字化并上传至网络或者就是将本身就是数字化的作品上传至网络,但鉴于网络技术的两面性,对电子书版权的侵犯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在现实生活中,对电子书版权的侵犯主要表现为通过网络的上传、下载等。电子书是一种数字化作品,其内容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呈现给读者的。而网络是开放的,开放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权利易受侵犯。现实中,通过付费或者不付费,读者或者网民很轻易的就能从网络上下载到电子书,并利用电子书的易复制性和易传播性将其再次上传到网络。通过这种无限制地复制和传播,电子书版权所有人的权利受到了侵犯,而侵权人为侵权所付出的代价或者成本却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在我国还未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情况下,侵权主体实难确定,这也为版权权利人的维权带来了困难
⑻ 我听人说,买盗版书不侵权,但是下载盗版的电子书就侵权了,是这样吗
其实都算是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盗版的电子书也是侵权行为!但是,这种法律是有法不依的,主要是事件太多,影响较小。最关键的是版权所有者不提起公诉!呵呵。
可申请登记的作品范围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各类作品均可申请登记。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上述作品的含义是指: (1)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2)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3)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4)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5)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6)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7)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8)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9)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10)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11)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12)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13)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下列作品不能申请登记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2)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3)时事新闻; (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5)超过保护期限的作品。
⑼ 在网上分享电子书资源会涉及到法律版权问题吗
无形的颠覆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6.1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5.8%。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直接带动了数字化出版的发展,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40.47%,其中电子书(含数字化报纸)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增长幅度均超过30%以上。传统的纸质图书正在逐渐演变为各种形式的电子书,阅读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包括kindle阅读器、iPad、iPhone或是其他形式的电子书,当当网也相继发布了“都看”阅读器。
电子书商们还在不断创新电子书的阅读体现,当用户看到好看的书籍,只需要用阅读器扫描书籍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下载电子书,这一过程中甚至省略了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环节。
在电子书产业持续升级的过程中,电子书的版权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子书商们。谷歌公司自2004年开始对图书进行大规模数字化,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将全球尚存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其数字图书馆。2005年,谷歌因涉嫌侵权被美国出版商和美国作家协会告上法庭,经过3年诉讼,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仍因涉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版权人的利益,遭到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及欧洲出版商联盟等其他国家相关组织的反对,2011年美国纽约法院否决了谷歌的这份和解协议。在中国,2010年6月,中华书局和汉王科技因版权之争对簿公堂,中华书局指责汉王电纸书(国学版)预装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侵权。汉王科技则称,自己通过国学公司获得作品授权,并已经为这些内容支付了版权使用费。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电子书的版权问题,也成为电子书运营商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电子书产业的产生以及持续升级,颠覆了传统的“书籍”概念,信息在“无形”被阅读、传播。传统版权法的各种法律模型在电子书时代一次又一次被重新塑造,“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互联网络传播权”这些对于普通公众相对生疏的版权法概念,一次又一次走入人们的视野。留给我们思索的是,电子书产业升级给版权制度到底带来了什么?
版权授权现新模式
与传统纸质图书不同,电子书“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用户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这在著作权法上被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传统的版权法并没有这一项权利,它完全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催生的版权法内容。我国是在2001年10月修订版权法时才增加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内容。虽然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发行一般不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出版商在与作者的协议中往往会约定,“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出版社所有,之后出版商就可以合法对外销售“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也成为电子书商们获取“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重要方式。
电子书商们总是试图提升电子书版权授权的效率,然而他们在与出版商或者与作者“一对一”的谈判中,总是感到成本太高、效率太低。于是,他们在想尽办法试图提高授权的效率。“自助版权协议”模式、“授权要约”模式以及“稿酬通知”模式应运而生。
其中,“稿酬通知”模式最具争议,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作者授权对作品进行网络传播,即使事后向作者支付报酬也属于侵权。为了在版权法上为“稿酬通知”模式找到合法的依据,有学者支持用“法定许可制度”来解释此种模式,即电子书运营商“先使用后付费”的行为,属于“法定许可”,即法律所规定的许可方式,而不属于侵权行为。然而,这种“法定许可”情形又纯属于学者们杜撰出来的一种情况,在各国著作权法找不到现成的规定。当然,未来社会著作权法是否会吸收这种观点,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受到来自作者方面的强烈反对,因为“法定许可”的补偿标准系法律强行规定,是“一刀切”的范式,这等于在根本上剥夺了作者与书商们讨价还价的自由。
“自助版权协议”模式是由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推出的,该种协议模式构造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数字版权授权模式,旨在为互联网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提供范本。其本质是将授权协议格式化,它的本质是“格式合同”,即事先制定规范版权,尽可能减少签约各方的谈判空间。事实上,格式合同只会在签约时减少谈判成本,但它仍需要“一对一”谈判环节,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提升电子书授权效率的问题。
相比之下,“授权要约”模式更受推崇,著作权人在图书出版的同时,根据其意愿,随书刊发出一个“授权声明”,明确该书的著作权授权范围、授权费用及其支付方式等。“授权要约”本身就属于批量授权,但它需要出版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对于普通作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出版时独立设计出“授权要约”模式,因此就需要出版者的积极推动,问题在于“授权要约”模式下最终受益者又是作者或电子书运营商,如何让出版者也从中“分一杯羹”,这是推动“授权要约”模式走向成功的关键。
“发行权”将被重新诠释
我国著作权法对“发行权”的界定强调采用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原件”或“复制件”。然而,对于电子书而言,从一开始就完全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出现的,完全不存在“有形载体”,何为原件,何为复制件,在电子书的世界里并没有清晰的界定,那么又如何来诠释电子书的发行权呢?
之所以要讨论电子书的发行权问题,还主要是基于“发行权”所奉行的“一次用尽原则”,纸质图书在首次合法销售后,针对该书的发行权便已用尽,即针对该书的二次及再次销售行为均无需再征得作者的授权。
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却奉行该原则。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18条还专门规定,“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行了作品的复制件后,著作权人对该批作品复制件的出售权便一次用尽,不能再行使了。他人购买著作权人许可发行的作品复制件后再次出售的,不用经著作权人同意。”这里涉及到问题是,用户购买电子书后,是否有权依据“一次用尽原则”而将作品再次转发给其他用户呢?基于对利益的考量,针对这一问题,电子书运营商与用户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用户一方会坚决捍卫“一次用尽原则”,而争取转发的自由;然而,电子书商则会想尽办法阻止这种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转发。
纵观世界各国电子书“发行权”的立法,主要有两种立法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立法例,扩大了发行权的解释,将电子书这样的无形载体也纳入发行权的范畴,但同时规定“如果将来出现一种控制技术,可以保证作品复制件的原始所有人在传输作品后无法保有复制件,而且接收方也无法擅自制作复制件时,那么发行权用尽原则也可以适用”。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例主张,发行权仅指“有形载体”(原件或复制件)的发行,像电子书的发行则由其他版权内容来规范,不适应“一次用尽原则”。显然,各国立法大都站在电子书商的立场,不允许电子书的发行权“一次用尽”。
新业务模式重唤“出租权”
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电子书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书籍租赁业务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重新唤醒。亚马逊公司Ki″d1“电子书继在教科书领域推出租赁服务后又将这一服务扩展到一般书籍,如《有效思维的5个习惯》在Ki″d1“的销售价为9.99美元,而该书的Ki″d1“租书服务底价为5.5美元,每过一天就增加几美分,直至租价升至与销售价相同。
电子书让“租赁”变得更加容易而且“特别”。“租书”与“买书”不同,在租赁的情况下,用户只是根据其租赁的时间支付费用,而非永久阅读;电子书商也会通过技术手段在“租期”届满时收回电子书。这里要关注的是,电子租书服务与作者版权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书籍租赁是否也属于作者版权范畴?如果说在“买书”的情况下,电子书商及作者收费的依据是“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那么在“租书”的情况下,电子书商及作者收费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确认作者出租权的首个国际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第11条规定,对于计算机软件和电影作品,成员应授予作者享有出租权。关于“出租权”的立法例,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立法例主张“出租权”仅适用于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等特定作品。美国1976年《版权法》及其1990年修正案规定的出租权只支持计算机软件和录音制品。法国1992年《知识产权法典》将计算软件、录音制品、录像制品、传播企业节目作为出租权客体。我国著作权法也奉行这一立法例。第二种立法例则主张“出租权”适用于所有作品,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采用此种立法例。
其实,采用哪一种立法例,完全是利益平衡的结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著作权法之所以关注电影、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的出租权,是由于上述作品出租产业大发展所导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租电影、音像制品一度成为电影、音像产业的主流形式。为充分保护电影、音像制品作者的利益,相关国家才在著作权法上特别针对电影、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规定了出租权。随着阅读器的推出,电子书籍的租赁业务势必成为一种新的业务形式,那么,电子书产业升级是否会重唤版权法上关于“出租权”的扩张呢?
而到底是采用“出租权”还是“互联网络传播权”来调整“电子出租”行为,核心还在于在作者与电子书运营商之间建立利益平衡机制。若是将“电子租赁”纳入“租赁权”的范畴,作者自然有权基于“租赁权”向电子书运营商主张报酬;即便是未将“电子租赁”纳入“租赁权”的范畴,作者同样也可以基于“互联网络传播权”向电子书运营商主张报酬。我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出租权”不适用于图书作品,作者只能基于“互联网络传播权”向电子书运营商主张报酬。至于未来社会是否专门针对图书的“电子租赁”设立专门的“出租权”,还完全取决于产业发展的需要。
不可回避的挑战
我国著作权法正面临第三次修订,电子书产业升级势必会对法律修订产生重要影响,与此相伴随的是作者、出版商、读者之间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电子书产业升级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出租权等制度带来了严峻挑战,其实,还远不止这些。
⑽ 传播付费下载电子书是否侵权
传播付费下载电子书是否侵权?电子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电子书既可以拿在手持阅读设备上浏览,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阅读。那么传播付费下载电子书是否侵权?版权侵权购买书籍仅仅是取得书籍的所有权,未与著作权人形成合意并且明确授权或者依据著作权人单方意思许可或者转让权利的,并不意味着附着在书籍载体上的著作权也一并概括或者具体的转移。假设在没有《著作权法》第22条对于合理使用的规定,那么将书籍电子版复制若干并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可能触犯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2)项的规定,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复制权,根据第10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电子书籍因其载体的特殊性,于没有版权保护措施的状况下,致使复制书籍内容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便利。并且一旦复制成本下降,则导致著作权人包括发行在内的经济利益极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作为对著作权利人的救济,法律明文规定,权利人未许可他人复制或者转让复制权且不具有合理使用的情形下的,任何人不得实施针对其作品的复制行为。另外,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个人不同于私人,前者是指行为人自己使用作品,而后者则指代他者,通过交互方式(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作品给公众,嘱咐其作品只作私人用途使用,属于所谓的私人使用,但并非著作权限制意义上的个人使用。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在线客服。八戒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注:商标、专利、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业务方向。主营业务三大板块:常规知识产权、涉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的黑马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