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建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建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3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商务咨询,财务咨询(不得从事代理记账)(咨询类项目除经纪),实业投资,投资管理,项目投资,计算机系统服务,企业登记代理服务,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除展销),知识产权代理(除专利代理),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企业形象策划,房地产经纪,市场营销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图文设计制作,从事信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工艺礼品、电子产品、电力设备、机械设备、通讯设备、机电设备的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朱宇
成立时间:2014-12-31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200145922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顾戴路3039号第8幢4层416室
『贰』 众知名作家为何集体公开谴责《姑苏晚报》并要求苏州市委严肃处理总编詹刚
这个,我们是路人·
『叁』 谁能告诉我:粤卫水字[2017]第S3066号批文的相关信息吗
中共锦州市委组织部公告
(锦组公示字〔2017〕第1号)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现将拟任领导职务人选公示如下:
刁彦,男,1963年10月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公路管理处副处长、党委委员,拟任锦州市公路管理处党委书记。
王宏,女,1963年4月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锦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拟提名为锦州市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
王新,女,1971年6月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锦州市审计局投资审计二处处长,拟任锦州市审计局党组成员、总审计师。
王伟东,男,1968年9月生,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拟任锦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
王智慧,男,1966年3月生,198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拟提名为锦州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
左义胜,男,1964年12月生,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锦州分站副站长,拟任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锦州分站站长。
朱宇,男,1960年12月生,1980年1月参加工作,199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刊授党校大专学历,现任锦州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拟任辽宁(锦州)光伏研究院院长(兼)。
刘萍,女,1963年7月生,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辽宁医巫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拟任辽宁医巫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刘大明,男,1961年4月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锦州市古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拟任中共锦州市古塔区委副书记。
刘远武,男,1974年6月生,1991年12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锦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联部主任,拟任锦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刘希翎,女,1964年4月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拟任中共锦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锦州老干部大学教务长(兼)。
齐志山,男,1965年5月生,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黑山县农村经济发展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任中共黑山县委常委。
李伟,男,1960年2月生,1979年11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拟任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李建军,男,1965年8月生,1983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拟提名为锦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
李海利,男,1964年1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锦州渔港监督处主任科员,拟任锦州市渔政管理处处长。
李盛文,男,1965年5月生,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锦州市锦州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拟任锦州市卫生学校党委委员、校长。
辛志,男,1968年5月生,1989年10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中共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拟任中共锦州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公厅主任。
张凯,男,1961年11月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现任锦州市职工文化中心(锦州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拟任锦州市职工文化中心(锦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
张宇翔,男,1970年8月生,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中共锦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拟任锦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赵长海,男,1960年9月生,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处长,拟任锦州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市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主任。
姜辉,男,1962年8月生,1981年12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锦州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县级),拟任锦州市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顾立实,女,1976年6月生,1995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凌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拟提名为锦州市凌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人选。
夏学军,男,1968年8月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锦州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正县级),拟任锦州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锦州商会)党组书记、会长。
黄浩,男,1971年5月生,1990年3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锦州市林业局主任科员,拟任锦州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常志江,男,1963年5月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锦州市锦州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拟任锦州市铁路高中党委书记。
『肆』 上海最好的律师在哪
上海市中炀律师事务所的 朱宇坚 主任律师啊!诉讼和非诉案件都是他的专长!有问题都很热心咨询,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伍』 众知名作家为何集体公开谴责《姑苏晚报》并要求苏州市委严肃处理总编詹刚
为了钱啊...唉...(忽视这话吧)
10月25日上午,知名作家陈冠任、华宸、孟庆春、陈枫、李虹燕、黑色暴雨、陈重伊、高低、彭建冬、冯光宏、杨英健、草根男、陈朝晖等齐聚北京某宾馆,召集媒体召开发布会,强烈谴责苏州市委主管的《姑苏晚报》长期侵权连载畅销书作家陈冠任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该晚报侵权长达20多万字,时间长达几个月之久,其情节之恶劣符合《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条。
有趣的是,今年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来苏州调研考察,5月中旬《姑苏晚报》就开始公开侵权长篇连载《战将》一书,版面达到半版之多。该报总编詹刚无视国家一再保护知识产权的严厉态度,也无视贺化副局长要求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一面刊登“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来苏调研”的新闻,一面刊登侵权畅销书,这是何其大胆和何其嚣张。
在侵权发生之后,著名畅销书作家陈冠任写信要求《姑苏晚报》就侵权行为进行处理。该报总编詹刚采取避而不见的方式回避,连起码的认错态度都没有,只派一姓毛的人发短信联系,不是诚恳来认错,来处理侵权问题,而是一再要求再刊登作家的作品“进行合作”,被拒绝后就没有音讯。
基于詹刚和《姑苏晚报》的恶劣态度,在京的部分作家及其粉丝非常气愤,集体聚会,发出《强烈谴责<姑苏晚报>侵犯著作权并要求处理责任人詹刚公开信》。该公开信认为在当前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中,像《姑苏晚报》总编詹刚这样无视国家一再保护知识产权的严厉高压,恶劣侵犯著名作家著作权且没有悔改态度,是极其不正常的,是对国家保护知识产权要求的挑衅,也与苏州继续申办全国文明城市极其不相符合。为了净化文化大环境,知名作家陈冠任、华宸、孟庆春、陈枫、李虹燕、黑色暴雨、陈重伊、高低、彭建冬、冯光宏、杨英健、草根男、陈朝晖等联名强烈要求该报主管单位中共苏州市委与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知识产权局依照《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就侵犯著作权一事做出严肃处理,对侵权负责人詹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陆』 朱宇的人物履历
历任江苏省计算所工程师、江苏省科委高新处处长、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条件与机构处处长、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江苏省科技厅党组成员。
『柒』 上海最有名的律师是谁上海哪个律师打官司最好
具体要看你办理那类法律事务
专业、认真、负责任的律师就是好律师
有名的律师业务繁忙,哪有时间做案子,都是其手下的小律师做案子
有名的律师也不一定擅长您的案子
『捌』 张小军的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2003《福建杉洋村落碑铭》香港:华南研究出版社1991《社会场论》北京:团结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2002<从象征生产到制度实现——阳村土改中划阶级的象征资本再生产>,载《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年第一卷,第一期。
2001〈象征资本的再生产〉,《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三期。
2001〈民族志的回顾与反思〉,文思理著,张小军译,《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年第一卷,第一期。
2000〈佛寺与宗祠:泉州开元寺的历史个案研究〉,载《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北京:文津出版社。
1999〈文化的经营:福建阳村李氏宗祠「复兴」的研究〉,载《经营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即将出版)。
1999〈宗族结构关系的再思考〉,载《中国家庭及其伦理》,台湾:《汉学研究》杂志出版。
1998〈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香港:《二十一世纪》1998年2月号(总第45期),P150-159。
1998〈田野影像的民族志--宗族「复兴」中的历史重构〉,香港:《香港人类学》总第11期。
1998〈天后北传与历史再造--北方天后庙的田野考察〉,博士後研究论文,载《天后庙与妈祖崇拜》(论文集,正在编辑出版)。
1996〈女性与宗族〉,香港:《二十一世纪》1996年10月号(总第37期),页150-59。
1995〈儒家何在?--华南人类学田野考察〉,香港:《二十一世纪》1995年6月号(总第29期),P149-157。
1994〈民间信仰复兴与地方文化重构〉,香港:《香港人类学》,第七期,页13-19。
1992DragonBoatFestival(VideoTape《端午节》录象片).Co-directedwithZhuangKongshao,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2〈社会场的吸引进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二期,页106-111。
1991〈蒿洋民间宗教与信仰一瞥〉,济南:《民俗研究》,第3期,页60-63。
1991〈东西方文化的兴衰与自组织社会学研究〉,成都:《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页68-70。
1991〈中国现实文化选择中的知识分子〉,《青年思想家》,第一期,页77-81。
1989〈北方一个汉族村落的社会文化变迁〉,(与庄孔韶)《汉民族研究》(第一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本土方法学刍议〉,北京:《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五期。
1988〈人格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五期,页102-108。1987〈社会系统认识论的几个问题〉,郑州:《大学文科园地》(郑州大学文科学报),第二期。
1987〈城乡社区的三种融合模式〉,上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十一期。1986〈社会学中的系统哲学〉,上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十二期。
近年主要学术发表(2000年以来)
1、主要论文
(1)English:
2012 Lineage and Family, Chinese Society –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edited by Li Peili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Pagodatree”: Cultural Informator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With Xu Jing,Cognitive Scienc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Washington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2006 Water,Deity and Power: A case study of water temples in Shanxi province。SEAA Conference,July 2006.
2005 Gongde Temples and Fujian Local Religion since Song Dynasty. IAHR Conference, March,2005.
2004 Land Reform in Yang Village: Reproction of Symbolic Capital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lass Status. Modern China 30(1):1-48, Jan.2004. (SSCI)
2004 Symbolic Land Rights in Its Cultural Economic Context: A Case Study of Yang Village, Fuji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winter, 2004, pp41-54.
2002 Ancestral Hall and Buddhist Gongde Temple.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Vol.34, No.3, pp28-48. (SSCI)
(2)中文(部分):
2012 人类学研究的文化范式——“波粒二象性”视野中的文化与社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社会学》2012.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发) (CSSCI)
2012 为何他乡成故乡?——大槐树传说之集体记忆的民族主义建构。载《中国人类学》,2012年第1期。
2012 文治复兴与礼法变革——祠堂之制和祖先之礼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社会学》2012.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发)(CSSCI),上海《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3全文转发。《社会学报》2012.2全文转发。
2012 历史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人类学讲堂》(第一辑),潘蛟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宗族与中国社会,《人类学讲堂》(第二辑)潘蛟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让文化拥有自由——法国布列塔尼文化遗产保护考察随笔〈社会学家茶座〉2012年6期。
2010 “被族群”: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困境。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
2009 中国12村贫困调查——晓锐村,张小军、马亚萍、朱宇晶。载《中国12村贫困调查》(甘肃、内蒙卷),张小军、马春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中国12村贫困调查——乾分村,张小军、马亚萍、朱宇晶。载《中国12村贫困调查》(甘肃、内蒙卷),张小军、马春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人类发展理念下的贫困问题反思,载《中国12村贫困调查》(理论卷),王晓毅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咸与权:历史上自贡盐业的市场分析,《清华大学学报》2009第二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9年第6期转载)
2009 实践史:一个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以民间信仰研究为例,载《谁的信仰,谁的空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电影《色·戒》鉴赏的文化实践,载《异文化与多元媒体》,乔健主编,台北:世新大学出版中心。
2008 宗族与家族,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8 文化生态与文化环保,载《绿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辑》,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12期转摘。
2007 复合产权:一个实质论和资本体系的视角——山西介休洪山泉的历史水权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007 爱的实践: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与许晶合作,载张小军主编《文化的挑战——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本土思考》,香港:中国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7 秩序剥夺与城市底边阶级的形成,乔健主编《底边阶级与边缘社会》,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 历史人类学:一个跨学科和去学科的视野。《清华历史讲堂初编》,三联书店2007年。
2007 遗存还是遗产?——简论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遗产”困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产权改制与城市底边阶级的形成——兼论科斯逆定理与产权定理。台湾第七届(2003-2006)大学讲座计划“底边阶级的传统与现代”会议论文(2006.5.台北)。
2006 跨学科与去学科:人类学的三个视角,《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3月28日第12版。
2006 认知人类学浅谈,《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11月。
2006 社会围绕“现代化”和经济中轴安排的弊端,《中国与世界观察》,2006年第1期。
2006 人类发展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乡村旅游。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6 《陕山地区水资源与民间社会调查资料集》补遗七则,张小军、卜永坚、丁荷声,《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42期。
2005 《城市贫困的制度思维〉,张小军、裴晓梅,《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004 《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003 《历史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化》,《历史人类学学刊》1(1):1-28。
2003 《阳村土改中的象征资本再生产》,《中国乡村研究》,总第二辑,商务印书馆。
2003 《导言》,李孝聪、邓小南、筱君(张小军),载黄竹三、冯俊杰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中华书局。
2003 《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文化人类学理论新视野》(论文集),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
2002 《宗族化中的功德寺院》,《台湾宗教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2002 《阳村的境社与宗族》,《民俗曲艺》(宗教与地方社会专辑II),总第138期。
2002 《双重部门与影子国家——平昌源神庙水碑文的田野考察》,《扩展中的公共空间——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年鉴200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宗族与地方老人政治》,《当代中国农村与乡村治理》,肖唐镖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0 《传统文化生产中的象征性实践》,《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年,第一期。
2001 《象征资本的再生产——从阳村宗族论民国基层社会》,《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三期。
2000 《佛寺与宗祠:泉州开元寺的历史个案研究》,载《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0 《银翅:中国本土的现象学?》,《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年创刊号。
2、著作:
2004 《蓝田》。北京:三联书店(国际书号:ISBN7-108-01969-8/K·416)
2003 《福建杉洋村落碑铭》。张小军、余理民,香港:华南研究出版社(国际书号:ISBN 962- 5273-6-3)
3、主编:
2009 《中国12村贫困调查》(甘肃、内蒙卷),张小军、马春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中国12村贫困调查》(江西、云南卷),张小军、谭深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7 《文化的挑战——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本土思考》,张小军主编,香港:中国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7 《能力与贫困——中国城市贫困的个案研究》,张小军、裴晓梅主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
2002 《历史与社会》(第七册)。张小军主编。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 7-107-16201-2/G·9291
2001 《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年第一期。执行主编。北京友谊图书出版公司。
2001 《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陈志明、张小军编,北京文津出版社。
4、学术随笔和翻译
2010 中山先生论房地产,《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第5期。
2009 大湖人家,《社会学家茶座〉2009年第1期。
2008 统一与多样化,载《这个世界,我们的——中欧思想者越洋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印加文明和生态悲剧,《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6期。
2008 南美第一古迹——马丘比丘,《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5期。
2008 利马印象,《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4期。
2007 二分陷阱与中国本土思想,《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1期。
2006 谁在侵蚀中国文化的灵魂?《环球时报》第1180期,2006年6月13日第13版。
2004 《反抗还是共谋——阿米巴效应和人类变形虫》,《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三期。
2003 《未画句号的〈人类责任宪章〉》,《回顾与前瞻:建立一个协力尽责和多元的世界的对话》,欧洲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
2000 《从王安石变法看官民关系》,《社会学家茶座》2002年第一期。
2001 《民族志的回顾与思考》,文思理著,张小军译,《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年第一期。
2000 《划:话,化——江西人类学田野考察随笔》,《二十一世纪》,2000年6月号。
近年主要研究项目课题(2000年以来):
2010-2012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美沙酮疗法戒毒的社会学和生理学综合评估指标研究,负责人;
2009-201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2008ZX1000103):《我国艾滋病流行规律、疫情评估和预测方法研究》子项目:中国艾滋病传播模式、干预力度和感染率定量关联模型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 世界宣明会:云南永胜扶贫综合项目专项评估,项目负责人;
2008 世界宣明会:陕西商洛扶贫综合项目中期评估,项目负责人;
2007-2008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贵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项目——社会影响评估项目,技术负责人;
2007 世界宣明会:甘肃临夏扶贫综合项目中期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7 清华大学艾滋病防治政策研究中心项目:中国艾滋病社会影响态势指数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 卫生部:第四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社会性别主流化研究报告——贵州省,项目负责人;
2005-2007 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在人类发展理论下反思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题负责人;
2005-2006 世界银行和中国社科院合作研究项目:“走出贫困:中国贫困的定性研究”,甘肃子项目负责人;
2005 DFID:中英艾滋病项目:四川凉山州政策支持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3-2005 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重庆、沈阳及兰州四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形态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4-2006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儿童失学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4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与北京社科院社会发展资源中心项目:“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2-2003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项目:甘肃临夏义务教育项目评估,项目负责人;
2001-2004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城市贫困人口的性别、家庭和下岗因素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2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项目:甘肃贫困地区失学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0-2002 法国远东学院:中、法合作研究项目:水利与民间组织,山西介休子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