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为共同居住人且被安置人是否有权利知晓拆迁合同及补偿款总额及明细
要看当地的“房屋管理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实施细则”
一般情况下,同住一年以上就享有拆迁安置的权利(一般都是在大城市)
B. 关于安置房产权归属问题
一、安置房简介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通常是在人民政府实施土地储备地块、非经营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设施建设等行政划拨用地的拆迁过程中,以确定的价格、套型面积向具有本市市区户口(含农业职业)的被拆迁人定向销售的住宅房屋。二、安置房的产权性质:拆迁安置房:因拆迁安置房是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对被拆迁户进行的安置补偿,故凡是通过正规拆迁程序,由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开发商开发建造的安置房屋,被安置人将来都能取得房屋的产权证并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只是相对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房产证。对接安置房产权性质定性为经济适用房,但不受普通经适房“五年内禁售”的限制,上市交易需由购买人按成交额的3%补交土地出让金。
C. 动迁安置房安置多人,空挂户口人是否享有房屋居住权
动迁安置房安置多人,是享有房屋居住权的。
公房内空挂户口的补偿问题:
1、公房拆迁时动迁组是和房屋的承租人签订拆迁协议,拆迁补偿款支付给承租人,由承租人负责安置房屋的同住人。
2、如果认定为同住人,则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取得拆迁补偿款(案例中一般承租人份额略多一些)。
3、同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时,在被征收房屋处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并实际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况除外),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
4、因为公房面积小,可能无法满足迁入户口人的居住,很多空挂户口的人是在外面租房居住的,如果严格限定实际居住生活一年以上可能过于严格,所以司法解释又规定“在按拆迁公有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
(3)被安置人享有房屋使用权扩展阅读:
居住权的设定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承租人依租赁合同而取得对出租的房屋的居住权。
第二、直接依法律的规定取得居住权。如未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房屋享有居住权。
第三、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定居住权。
第四、因取得时效的经过取得居住权。
居住权权利
第一、居住权人享有对房屋的使用权,但此种使用权须限于居住的目的。
第二、居住权人享有附属于房屋使用权的各项权利,如相邻权等。
第三、居住权人有权为居住的目的而对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
第四、居住权人有权在居住期间内将房屋出租给他人以收取租金,但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例如承租人转租承租的房屋必须先经过原出租人的同意。
D. 拆迁被安置人,离婚后还享有房屋居住使用权吗
主要看不动产,就是离婚后你们两个的房产,至于现房产,我估计你们早已经分割清楚了,那个指标就按照你们各自拥有的不动产算,跟离婚多少年没关系,当然,如果你们是国家工人就不同了····
E. 被安置人未出资购买相对面积,如果法院判了居住权,是否有可能在办理产权时要求变更其名下
第一次判决就存在问题。以下是理由:
1、拆迁利益产生的原因,一是宅基地及其上附房屋,二是人口。
2、拆迁利益是什么?是获得优惠购房。这个购房款,看样子应该是夫妻共同财产。
结论:D应该分得相应的房产或者获得相应的补偿。可以这样来算这个账:应获得补偿=【现有房产的价值-拆迁时仅属宅基地及其上附房屋的拆迁利益】÷2
至于你的问题,不想回答,因为我不想回答一个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问题。
F. 被拆迁人享有产权,被安置人享有被安置部分的终生居住使用权但无产权
你说的这个问题可以分=种解释\可以分为夫妻二人\在分安置房时二人都可以分的\但离婚后\他的享有就有变化l如折迁时是婚前财产\那么媳妇就没权分的这些房产l因为属你继承无人的房产\他要分你房产一半你会给他吗?
G. 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载明的安置人对安置房屋是否都享有所有权
要看具体情形,无法一概而论的。
原则上由被拆迁房屋的产权人(私房)或承租人(公房)作为购房人与拆迁人签订安置房屋买卖合同;如家庭成员协商一致,也可由其他人员购房。
1、实践中,如果该安置房是购买的,则以实际购房人为所有人。同一户口上的其他人,虽然属于应安置人口,使安置房屋面积增加、房价款亦有大幅减少,但此系实际购房人拆迁安置中,利用了同一户口的其他人属于应安置人口而享受了国家给予的相关优惠,并不能说明其他人对安置房屋享有所有权。
2、如果安置房,直接就是按户口上的人头分配的,那所有安置人都是产权所有人。
H. 动迁安置的公房使用权可以买卖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得正确理解什么是“公有住房使用权”。所谓“公有住房使用权”是指通过福利分配所取得的对国家或是国有单位所有的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租赁并使用的权利。之所以有这样的福利分房,其实是国家或是单位对承租人住房消费的一种补贴,也体现了承租人劳动的价值。因此,“公有住房使用权“针对的对象一般是具有针对性的,大部分为在单位工作一定年限的职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权享有这样的住房补贴。
其次,在过去的法律实务中,由于“公有住房使用权“被认定为一种房屋租赁关系,即公房的所有权人是国家或单位,而承租人只能享有房屋的使用权,不享有处分、收益的权利,所以,承租人转租或是转让使用权的行为都将直接侵害了所有权人的利益,应被禁止。为此,1994年建设部出台了《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其中26条对于承租人擅自转租、转借、调换、买卖公有住房使用权的行为进行了禁止。你的同事估计也是依据这条法律认为你们之间签订的公有住房转让协议是无效的。
但是,这份1994年出台的建设部的规定已于2001
年被废止了。2002
年底,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出台了新的《关于开展直管公有住房使用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