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房屋产权分割协议是否有效
一、一个总原则:宅基地属按户申请,所有申请人享有平等权利 正确确认家庭成员每个人的房屋产权的具体份额,还需明确建房申请人、《宅基地使用证》登记人与房屋产权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所以农村宅基地政策实际是各省市政府根据《土地管理法》授权,对农民居住用地权益的公平分配,它不论贫富按人定量,通过造房用地的审批以保障每个农民都有其建房居住之地,属国家对农民居住权的基本保障。 虽然《宅基地使用证》上的登记人只有户主一人,但凡是依法具备建房用地申请条件,并在政府审批时被计入宅基地计算面积的申请人,都应当与《宅基地使用证》上的登记人一样,属于该宅基地的使用权的共同享有人。 登记人与其他合法申请人享有平等权利。 二、一个简便的方式:家庭内部订立分家析产协议 1、只要意思表示真实,依法受法律保护。如果怕以后有麻烦,公证一下更好;如果对法律不太懂,请个懂法律的,写个协议。将来如果有纠纷,法庭审理时,这个协议是最有力的证据。 2、也可以依分家析产协议,到房屋管理部门,分别办理各自的产权证。不便各自办理的,也可以在附件上注明各自的份额。 本人有三兄弟,农村的老房子,就是这样分家的。 三、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性质和特点 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所使用的集体土地,是由国家通过政策审批无偿分配,无需纳税,也没有使用年限的限制。因此农民的房屋虽属公民的合法财产,但由于其建房用地的特殊性,使其产权性质和法律地位有别于城市商品房和城镇私房,缺乏市场准入资格,属于限制市场流通的准产权。 1、农民住房产权的合法成立,除必须有经批准的宅基地使用权外,还涉及具体的批准建房面积权。 现行农民建房政策是按户按人口批给不同的宅基地使用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凡超过政府批准建房面积违章建造的房屋,除由政府作罚款等处理而予认可的外,都属违章建筑而不能在法院审判中作出产权确认。对该部分违章建造房屋只能就建筑材料的归属作出裁决。因此宅基地使用权、建房面积这两项权利在所有申请人之间是平等的,而不分成年与否、出资与否,属平等按份享有。 2、当事人事先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而发生财产权属争议时 主要考察建房三要素:宅基地使用权、建房面积权、建设资金的投入 现在批到宅基地才是关键,到底谁出钱反而是其次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当前,在农村建房中取得用地权、面积权的重要性早已优先于建房的出资的中国。所以在家庭成员中确认农民住房产权时,应当承认宅基地使用权享有者虽未具体出资,但其在建房中已投入其依法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建房面积权,因此所建住房产权中也应当含有他的权利。当然在产权的具体份额上,还应当按出资与用地权、面积权兼顾的原则加以确认,与出资者之间在房屋产权分配上有较为合理的区别。(这是补充原则,即出钱多的可以适当多分点) 本回答由法律法规分类达人 赵婧推荐
2. 房屋产权分割 协议是否有效
房屋买卖的任何私人协议和契约没有效用,有证的才是所有人
只有在公证或者在房管局有存档的契约才有效
私人的可以随时反悔,所有人最多赔点钱
3. 房产证上房屋使用权能分割房产吗
1、不可以的。产权证上只标明对房子的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
2、使用权是为了保障使用人有使用这套房子的权力,对这套没有所有权。
3、就是说房子使用权人过世后,使用权才会消失。使用权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4. 房屋财产分割、使用权问题
你的问题好混乱。
首先,按你的说法,你奶奶承租的房子是公房,你们都没有所有权,只有使专用权。所以不能对此公属房进行房产的分割。你奶奶作为承租人,如果她去世后,生前与她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你们一家人作为共同居住人,可以租赁该房屋,你两个姑姑不能要求租赁该房屋。你奶奶回来后,可以居住在这两间房子中,具体怎么个住法你们自己商量,但是你的姑姑没有住在房子里的权利。
另外,你奶奶改嫁后的老伴去世后留下的房产,是由你奶奶,以及她老伴的父母、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你奶奶老伴的房屋。跟你们这边的人没有关系。
5. 房屋使用权可否分割
这两间房是不在一起的?
如果不是在一起的,那当然是两套房!(关键看地址、室号)一点问题都没有!对于动拆迁,这肯定是两套房子动拆迁,有分别的补偿的。
公房是有租赁卡的,往往是户主作为承租人的。
你说的情况,可能是爷爷留下的那套房子,租赁卡上爷爷是承租人;而你妈妈的那套房子,你妈妈是承租人。在你爷爷过世后,并未去变更这个租赁卡的承租人,仍然是爷爷。
那么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你爸爸仍然住在爷爷的房子里的话,你爸爸作为公房同住人依法享有了继续租赁该公房的权利,那么动拆迁时,自然就会对你爸爸进行补偿的!
如果你说的房子是在一起的,而且房产局已经把这两个房子作为一个室号来处理了,那么很有可能作为一套房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从房屋的面积上还是可以区分出补偿款的。
6. 房屋使用权分割不属法院受理范围,有什么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房地产诉讼属于不动产诉讼,是专属管辖的一种。专属管辖是一种特殊的管辖,其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些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他人民法院无管辖权,当事人也不得协议变更管辖人民法院。而不动产纠纷案件是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所谓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使用价值受到影响的财产,例如土地、房屋、水利设施、桥梁等等。因此,当事人因房地产纠纷,应当向该房地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凡以房产为标的买卖、租赁、典当、建筑承包(包括勘察、设计、建筑)以及合建、代理、居间、使用、转让、确权等民事行为发生的纠纷,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因单位内部分配公房使用权及集资房而产生的纠纷,如果是单位职工对单位分房或集资决定有意见的,不属人民法院受理范围,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7. 请问使用权房屋的财产分割
经过所有有户口的同住人同意可以转让的。
8. 使用权房可以分割吗
一,看房子的产权登记在谁的名下,如果是双方都有产权登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否则为一方婚前财产。
1,产权证是行政机关对房屋权属所作的行政法上的确认,在离婚房产分割案件中,法院一般不会改变产权,即房产证如果是登记在一方名下,法院一般会将房产判决给房产证上的产权人。
2、如果产权证上是夫妻双方的名字,则该房产是完全属于夫妻共同房产,在离婚时候都应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20条的规定进行分割。双方对夫妻共同房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2)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给予另一方相应补偿;
3)双方都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房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2条规定:婚后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然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房产处理。
三,如果房产在离婚时尚未取得房产的,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1条的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就前款规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仍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给一
9. 房产法律分割
房屋分割、合并,所有权发生转移的。首先应明确的是,这里指的分割、合并不是指同一所有权人对房屋的分割、合并,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人共同地作为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对房屋进行的分割、合并。房屋分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人共同地作为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共有人并不能明确房屋的哪一部分属于其所有,但经分割后,变为各自分别所有,权利主体变成了单一的所有权人。合并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人将其各自分别所有的房屋变为共同所有。如上述分割出售的房屋,某个产权人通过逐个购买变为其一人所有。
这里需要对房屋分割稍加叙述。在业内,很多人将房产产权分割称为“析产”,“析产”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就已经使用。析产一般是指家财(包括房地产)的分割。可能是“分析”易于和“分析研究”中的“分析”相混淆,“分析”和“析产”一词主要由民间及业内人士使用。在建国初发布的《契税暂行条例》中,也使用了“分析”一词而不是“分割”。在法律上则习惯于使用“分割”,是指对共有财产的区分。在对房地产的分割上,“析产”和’‘分割”应是同义词。房产分割应当以房产属于共有为前提,只有原来属于共有的房产(包括夫妻之间虽以一方登记但是实际上属于共有的房产)才能进行分割。如果父母所有的房屋要分一部分给儿子,这是房产的赠与,而不是分割。
因房产分割所进行的登记从表面上看,分割前和分割后相比较既未增加新的所有权人、也未减少所有权人。但是,在分割前各个共有人是共同地作为全部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而在分割以后,这种共有关系消失,原来的共有人分别成了原房屋中某一部分房屋的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己经发生了变化。建设部原((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也规定:“因房屋买卖分割、合并、裁决等原因致使其权属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应当申请转移登记”,明确地将房产的分割列人了转移登记的范围。
10. 无产权房屋使用权分割时,法院说有损房子的利用和使用价值,有法律规定吗
即有法律规定又是现实,如果把房子分割必将使房子很难使用若房产面积很小再分就难以居住所以有很多东西不能分割比如一辆汽车等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