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特别物权概念

特别物权概念

发布时间:2021-07-31 18:23:50

物权的概念和理解

比如说,你拥有一个物,你对这个物有所有权,而同时除你以外的所有人专都有一个义务属就是不去侵犯你的物权,比如说不能偷这个物,不能不征得你的同意就随便使用这个物。你行使你的所有权,对物进行支配等,并不需要义务人积极地配合你什么的,只需要他们消极地行使一个不作为的义务就是了。

Ⅱ 举例说明什么是其他物权。

是指非所有抄人在所有人袭的财产上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依法享有的处分权。
具有如下特征:
1.其他物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
2.权利主体是非所有人,即除所有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和法人
3.权利的内容是不完全的、受限制的
如租赁房屋后在征得房主同意下的转租行为,即为其他物权。

Ⅲ 物权分类中的 普通物权 和特别物权 怎样理解

我学税法里面提到的:普通物权是指由民法所规定的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地使用权,地役权),准物权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具有物权性质的财产权(探矿权,采矿权,捕捞权等).

Ⅳ 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物权”一词是由中世纪的注释法学派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解释罗马法时,以“对物之诉”为基础,创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物权学说。1811年的《奥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使用了物权的概念。1896年《德国民法典》以其为该法第三编的编名。其后,为大陆法系众多国家接受。
概念2
根据《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力,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制度滥觞于罗马法,但罗马法并没有出现物权这一抽象的概念,它是中世纪注释法学派在研究、诠释罗马法时创造的。一般认为,1811年的《奥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采用了物权的概念,该法第307条规定:“物权,是属于个人财产上的权力,可以对抗任何人。”《德国民法典》率先在法典中设立了“物权”编,对物权制度作了系统、完整的规定。其后,物权概念为多数国家的立法所接受,但除奥地利民法外,各国立法上并未给物权下定义。
从法律关系阐释物权的涵义,主要有对物关系说、对人关系说和两方面说(又称折中说)三种说法。我国通说为折中说,认为物权关系是以对物的占有、支配为媒介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物权法》也采折中说,在物权的概念中强调了对物支配与效力排他两个基本要素,并点明了物权的基本类别

Ⅳ 什么叫做”他物权”

1、他物权 :在复他人所有的制物上设定或享有的权利,源于罗马法,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他人之物享有的进行有限支配的物权,如承包经营权。
2、物权可以分为自物权与他物权。
简单的说,自物权就是权利人对于自己所有的物所排他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他物权则是指,权利人对于不属于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据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他物权一般不包括处分的权利。因为只有享有所有权的人,才能合法行使处分权。他物权往往不能排他享有。
3、常见的他物权有:地役权、地上权、典权等等,此外,除了这些用益物权以外,所有的担保物权也是他物权。

Ⅵ 物权包括哪些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1)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是权利人对于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权利。以其与他人之物无关,故称作自物权。所有权是自物权。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的物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某一方面对他人之物的支配。

(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分类。不动产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

(3)主物权与从物权

这是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进行的分类。主物权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从物权则是指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为担保的债权而设定的。地役权在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关系上,也是从物权。

(4)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所有权是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限制物权是于特定方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一些学者认为所有权也要受法律、相邻关系等的限制,故应避免使用限制物权这一概念。日本学者松冈正义首创了定限物权一词,表示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只是名称之争,关于所有权与限制物权分类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这种分类的标准是物权的存续有没有期限。有期限物权是指有一定存续期间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无期限物权则是指没有预定存续期间,而永久存续的物权,所有权属于无期限物权。

(6)民法上的物权(普通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物权

这是以物权所依据的法律的不同进行的区分。民法上的物权是指在民法典中规定的物权,我国还没有民法典,《物权法》上的物权就是民法上的物权。特别法上的物权则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别法所规定的物权。

(7)本权与占有

占有以对物的实际控制、占领为依据,因此不论占有人在法律上有没有支配物的权利,都可以成立。占有人基于占有制度,在事实上控制物,并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占有的权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种与物权的性质相近的权利,故应为物权的内容。

本权是与占有相对而言的。对标的物不仅有事实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权利为依据,该依据之权利,即为本权。

(8) 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

以物权发生原因为标准,意定物权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的物权,比如买卖转让。法定物权指非依当事人意思,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物权,物权法上的留置权、海商法中船舶优先权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权。

Ⅶ 什么叫物权《物权法》的内容包括什么

什么叫物权?
简单讲,就是对物的权利,这里的物,主要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矿藏、河流以及土地附着物。不动产的这个概念,如果给它下定义的话,就是土地和土地附着物,它这里的土地是个大概念,我前面讲的土地、森林、矿藏,埋藏在地底下的,这些都是大土地的概念。土地附着物,它包括比如说居民的住宅,学校、医院、工厂的房屋、体育场馆、公园等等。这个土地附着物讲的是,和土地不能分离、建立在土地之上的这样一些东西。所以,像房屋、建筑物、陵墓等等,都属于土地附着物。动产这个概念,讲的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动产以外的物。给动产下定义,是先讲清楚不动产,哪些属于不动产,简单讲,就是土地和土地附着物。讲清楚不动产以外,所有的我们能看到的这样一些东西,都属于是动产。
所以,从《物权法》的调整范围,特别是物的这个概念来看,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制定《物权法》,它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讲它的政治性,就想讲到《物权法》是既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为什么?无论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刚才讲到的这个不动产和动产,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们的《物权法》的调整对象,都和《物权法》上的物权、和《物权法》上的这个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什么叫《物权法》呢?
简单讲,《物权法》就是有关物权的法律。《物权法》作为一部法律,它的条文很多。现在通过的《物权法》,共有五篇、十九章、二百四十七条,那么多内容,实际上主要的是回答三个问题,或者说它的基本内容有三个。
第一,就是它要解决这个物赋予谁,谁是物的主人。第二,它要解决这个权利人对物有哪些权利,他人有哪些义务。第三,它要解决就是物权的保护,如果侵害了物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物权法》的基本内容就是回答这三个问题,《物权法》的总则,因为整个《物权法》,它共分五编,它的第一编就是总则。《物权法》的总则,是概括地回答这三个问题。《物权法》的分则,特别是第二编所有权、第三编用意物权、第四编担保物权,这三编内容是分别从所有权、用意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角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讲清楚了什么叫物、什么叫物权、什么叫《物权法》,以及《物权法》它的基本内容

Ⅷ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物权是权利人享有的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其特征如下,物权具有直接支回配性及权利答,无人无需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实现自己的权利。物权具有排他性。接同业标地物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质。权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即权利人的权利可以对抗一切不待定的义务人。

Ⅸ 试述物权概念及其与债权的区别

我认为问题的设定存在瑕疵——如果所涉标的物为动产(根据设定的问题,判断该物应是不动产,因为不动产不存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问题),那么,根据法律适用的原则,虽然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例外条款阻断了乙对丙主张物权的权利,但其对甲则可以主张债权。物权的保护是动态的保护,以债权方法保护物权也并非是对物权的否定,更不意味着“甲的行为不受物权法的约束”,否则甲就不应承担债权。另外,关于“追认”之说,原判断也存在逻辑上的推理前提缺失,“追认”作为一项基本的民法制度,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兼顾当事人特别是权利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与维护交易安全、衡平秩序稳定的多元化社会需求,它反映的“随意”只是权利人的随意(即乙追不追认的随意),绝不是义务人的随意,因此推导出“意味着随意处分别人的财产不构成违法”的结论是违背法律适用逻辑和形式逻辑基本原理的。

阅读全文

与特别物权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