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票据法 抗辩权问题
比如说:A是现在实际持票人,而A所持有的票据是B转让给A的。B取得的票据是因为与C有贸易行为而取得的,在这里,B/C之间,属于有直接债券债务关系的人,C,就是票据债务人。
C不能因为B没有履行约定的义务,而对A进行抗辩。
B.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汇票债务人可以对持票人行使抗辩权的事由有下列哪些
客观题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汇票债务人可以对持票人行使抗辩权的事由是()。
A、汇票债务人与出票人之间存在合同纠纷
B、汇票债务人与持票人前手之间存在抵销关系
C、汇票背书不连续
D、出票人存入汇票债务人的资金不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票据债务人行使抗辩权的事由。根据规定,背书不连续的情况下,属于形式上的不连续,此时票据债务人是可以行使抗辩权的。选项ABD均属于不得行使抗辩权的情形。
下列情形中,属于对物抗辩的理由有( )。
A、背书不连续
B、票据被伪造
C、票据债务人无行为能力
D、直接后手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对人抗辩”。
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汇票债务人可以对持票人行使抗辩权的事由是( )。
A、背书不连续
B、出票人存入汇票债务人的资金不足
C、汇票债务人与出票人之间存在合同纠纷
D、汇票债务人与持票人的前手存在抵销关系
答案:A
解析:(1)根据《票据法》规定,背书应当连续,背书不连续的,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任何持票人提出抗辩;(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也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C. 请问对物抗辩和对人抗辩的区别是什么呢
1、抗辩内容抄不同。
对物抗辩主要是对票据本身内容发生的抗辩。对人抗辩是对特定债权人行使的抗辩的抗辩或主观的抗辩”,是相对的抗辩。
2、抗辩类型不同。
对物抗辩一般包括票据行为不成立、票据未到期、票据载明的权利已经消灭或票据上有有伪造、变造情形继而所产生的一类抗辩。对人抗辩一般包括债权人欠缺实质受领票据的能力、票据债权人恶意取得票据、票据债权人欠缺形式上受领票据的能力等,是相对的抗辩。
3、抗辩面对的债权人不同。
对物抗辩可以对抗所有的票据持有人,对人抗辩只能对特定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D. 行使票据抗辩权的条件有哪些
(一)任何票据债务人的对物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若干规定》第16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任何持票人行使抗辩权; 1、票据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或者不符合法定格式。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因票据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或者不符合法定格式而无效的票据主要有下列三种: (1)票据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票据法》第22条、第76条、第85条分别规定了汇票、本票、支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票据缺少任何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当然无效。 (2)票据金额记载不合法。《票据法》第8条规定,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两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 (3)在票据上作不合法更改。《票据法》第9条规定,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票据是指原记载人改变原有记载事项,它不同于伪造或变造票据。《票据法》允许更改的已有记载事项,可以更改,禁止更改的,绝不可更改,否则,将导致票据无效。 2、人民法院作出的除权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7条规定,公示催告期满,无利害关系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票据经人民法院以除权判决宣告无效后,票据权利已经法院除去,持票人已无权向票据债务人请求付款。任何票据债务人可以除权判决为抗辩事由而对抗任何持票人,即使善意受让人也不例外。 3、票据债权已消灭。 票据债权因付款、提存而消灭的,票据债务入可以以此为由进行抗辩。票据为交回证券,即债权人应在票据付款人付款时在票据上记载收讫并交回票据,债权人所享债权因票据债务人的付款和债权人的受领而消灭。因此,如债权人再次行使付款请求权,则票据债务人自然可以予以拒绝。在票据债务入已将票面金额提存的情况下,票据债权因提存而消灭,任何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票据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均可以已提存为由,行使抗辩权。 (二)特定票据债务人的对物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票据有效,但某一票据行为不合法的,受其不利影响的直接当事人依法不负票据责任,并可以以此作为抗辩事由,对抗任何持票人,不是该不合法行为直接相对人的其他票据债务人,不得主张这种抗辩权。这里所称的特定票据债务人,就是指有效票据上某一不合法行为的直接相对人。根据《票据法》及《若干规定》第16条的规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超过票据权利时效的。《票据法》第17条对票据的时效作了具体规定。持票人因时效期间届满而丧失其票据权利时,不能使票据债务人负履行义务,任何持票人持这种票据主张权利的,被请求的可以以此为抗辩事由进行抗辩。具体而言,付款请求权时效届满的,被请求的付款人可对任何持票人行使对物抗辩权,追索权因时效期间届满的,背书人不受追索。需注意的是,此时持票人虽不享有票据权利,但根据《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持票人仍享有“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的权利”。即持票人享有利益返还请求权。 2、以背书方式取得票据但背书不连续的。 根据《票据法》第31条的规定,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因此,若持票人所持汇票的背书不连续,且不能举证其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则汇票债务人有权对所有的此类持票人主张抗辩权。对于本票和支票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3、无权代理和越权代理。 根据《票据法》第5条第2款的规定,无权代理和超越代理权限所为的票据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行为者承担。无权代理的被代理人或超越代理权限的被代理人因未在票据上签字,故不应负票据责任,被代理人可以据此向任何持票人抗辩(当然,被代理人对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所为的票据行为应承担票据责任)。 4、在票据上签章的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票据法》第6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据此,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此为抗辩事由,对抗任何持票人。 5、票据上的签章系伪造或变造的。 根据《票据法》第14条及《若干规定》第67条的规定,在票据上伪造签章的,因其签章系伪造,被伪造签章的人因事实上并未在票据上签章,故不应负票据责任,被伪造签章的人据此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票据被变造的,在票据变造前签章的人,对变造后的票据文义不负责任,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 6、票据权利行使和保全手续欠缺。 持票人向付款人请求承兑或付款遭拒绝的,应采取保全措施,办理保全手续,请求拒绝人出具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无法得到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的,应请求其他有关部门出具有效证明,据此向背书前手、保证人、出票人等票据债务人行使追索权。根据票据法第65条规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权而欠缺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或其他有效证明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被追索人可以以其追索权因保全手续欠缺而消灭为事由进行抗辩。需注意的是,根据《若干规定》第19条的规定,此时,票据出票人不享有这种抗辩权。 (三)任何票据债务人的对人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票据法》第12条及《若干规定》第15条的规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1、持票人有恶意。《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手段取得票据,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据此,任何票据债务人对恶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可以以此为由进行抗辩。但在这种情形下,举证责任应由谁承担?按照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应由谁主张谁举证,但根据《若干规定》第9条的规定,在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法》第12条以恶意取得为由对持票人进行抗辩时,此时持票人应当对持票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若持票人的持票合法性得不到证明,则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成立。 2、持票人有重大过失。所谓重大过失,是指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知道原持票人不是真正的权利人即正当持票人。根据第12条第2款的规定,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合法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据此,任何票据债务人可以以此为抗辩事由,拒绝向有重大过失的持票人履行票据义务。 (四)特定票据债务人的对人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票据法》第13条及《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主要有下列情形: 1、持票人与票据债务人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并且不履行约定义务的,票据债务人可行使抗辩权。票据虽为无因证券,但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仍然牵连,基于原因关系可以形成票据关系中直接当事人之间的抗辩。 2、持票人明知票据债务人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如甲签发一张汇票给乙作为买卖合同约定的货款,后因买卖合同解除,此时甲可以拒付货款,乙应归还甲签发的汇票。但丙知情而从乙处受领票据,则在丙向甲请求付款时,甲可以根据《票据法》第13条的规定,对丙行使抗辩权,拒付货款,此抗辩权也称为“知情抗辩权”。 3、持票人未付对价或者相当对价。一般说来,票据的取得应当给付对价,但是因税收、继承、赠与取得票据的除外。《票据法》第11条第1款规定:“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据此,持票人如果没有给付对价而取得票据,则在票据权利上不得优于其前手。在抗辩问题上,同样也不得优于其前手。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的前手所能行使的抗辩,也能够对未付对价或者相当对价的持票人行使,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的前手的抗辩事由也是对未付对价或者相当对价的持票人的抗辩事由。此种抗辩,也称为“无对价抗辩”。
E. 什么叫做抗辩权票据债权人
所谓“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依据一定的合法理由而对抗票据持有人,拒绝履行票据责任的权利。
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是:
(1)“对物抗辩”,又称“绝对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所有的票据持有人。此种抗辩的事由,是指票据自身发生缺陷或票据行为发生缺陷。比如:票据上缺少必须记载的法定事项,或者背书不连续,或者票据权利的时效届满,或者是伪造的票据等,有这些情形之一的,票据债务人可以据此拒绝履行票据责任。
(2)“对人抗辩”,又称“相对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只能对特定的持票人进行抗辩。此种抗辩的事由,出于在形成票据关系的基础关系中,持票人未按照交易合同履行其义务而有违约行为,票据关系上的债务人可以依据在基础关系上的债权人的地位,而启动抗辩权.
票据法中的债权人是依据票据关系可以享有票据权利的人。他不享有抗辩权
F. 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所谓票据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对一般票据债权人或特定票据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提出一定的合法事由,以拒绝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的权利。这里的一定合法事由称为抗辩原因,债务人享有的拒绝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权利,叫做抗辩权。
票据抗辩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票据抗辩权只能针对票据请求权来行使,第二,票据抗辩权的法律效力在于阻却票据请求权的效力,从而使得票据债务人能够拒绝履行票据债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3条第二项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G. 对物抗辩的主要内容
根据抗辩对物的抗辩权人范围的不同,分为三种:任何票据债务人都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的抗辩、特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的抗辩以及特定的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特定的持票人的抗辩。 任何票据债务人都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的抗辩:
票据因符合法定形式要件而产生效力,票据的流通性和文义性决定了它非常强调形式主义。票据的流通性是以信用和安全为前提的,在无法也不必对票据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的情况下,票据的记载内容就成为决定票据义务的唯一根据,以及票据信用和安全的标志。因此,当票据上欠缺某类必要记载事项或者因某类记载事项的记载,导致票据债务并未发生时,票据债务人就可以提出相应的抗辩。并且因这一事由具有极强的对抗性,成为任何票据债务人都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的抗辩。此类抗辩事由一般包括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的或不符合法定格式的抗辩;以背书方式取得但背书不连续的抗辩;票据尚未到期或提示付款地与票据记载的付款地不符的抗辩;票据债权消灭记载的抗辩;票据失效的抗辩以及票据权利因时效完成而消灭的抗辩六种。 特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的抗辩:
票据行为具有严格的形式性要求。票据作为一种文义证券和要式证券,票据行为人只有在票据上完成签章并交付票据以后,才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如果票据行为人的签章存在问题,致使票据义务赖以成立的实质性要件欠缺,就会产生效力瑕疵的对物的抗辩;另外,票据权利存在要求严格的保全手续,在保全手续欠缺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票据权利消灭而引发抗辩。此类抗辩大致包括票据伪造的抗辩、票据变造的抗辩、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签章的抗辩、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的抗辩、保全手续欠缺的抗辩等五种。 特定的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特定的持票人的抗辩:
此类抗辩虽然效力较前两类抗辩弱,但由于是因行为人在票据上的记载事项而发生的,是基于票据这一“物”本身的记载而发生的抗辩,所以也是对物的抗辩的一种。这类抗辩主要是票据上有“不得转让”记载的抗辩。根据我国《票据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票据不得转让。如果收款人以外的其他人持有此类存在该记载事项的票据向出票人或承兑人请求履行票据义务,出票人或承兑人就可以向该持票人提出抗辩。由于此类抗辩只能是由出票人或承兑人提出,也只能向除票据所载收款人以外的其他持票人提出,所以,属于特定的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特定的持票人的抗辩。
另外,根据我国《票据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当票据上有此类记载事项时,其后手的被背书人如果请求该背书人履行追索义务,该背书人就可以提出抗辩,拒绝向持票人履行票据义务。由于背书人记载的“不得转让”并不使票据丧失流通性,仅仅是该背书人对其直接后手之后的持票人不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其他票据行为人仍应依其票据记载负担相应的票据责任,所以,此种抗辩是特定的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特定的持票人的抗辩。
H. 票据抗辩权的类型分析
一、票据抗辩及票据抗辩权
票据抗辩是指票据权利人(持票人、被背书人)行使其票据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出票人、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依据票据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提出某种合法的事由而予以拒绝,以阻止票据权利人行使票据权利的行为。简言之,即票据债务人依法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票据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依照票据法享有的,因法定事由而可以对抗持票人,拒绝履行票据债务的权利。
票据抗辩权是与票据权利对立存在的一种权利,它的权利人,是票据债务人,持票人无此种权利;它的作用,是对抗持票人,拒绝履行债务:它的行使,以票据法规定的抗辩事由的存在为要件。
二、票据抗辩权的种类及行使条件
根据票据抗辩权的效力和抗辩对象的不同,票据抗辩权可分为对物抗辩权和对人抗辩权。对物抗辩权是指票据行为不合法或者票据权利不存在,可对任何持票人行使的抗辩权。对人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因特定持票人的票据权利无合法基础,所享有的可对抗其请求而不履行债务的权利。其中,对物抗辩权具体可分为“任何票据债务人的对物抗辩权”和“特定债务人的对物抗辩权”两种;对人抗辩权可分为“任何票据债务人的对人抗辩权”和“特定债务人的对人抗辩权”两种。因此,就票据抗辩权而言,其可细分为四种。
(一)任何票据债务人的对物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若干规定》第16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任何持票人行使抗辩权;
1、票据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或者不符合法定格式。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因票据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或者不符合法定格式而无效的票据主要有下列三种:
(1)票据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票据法》第22条、第76条、第85条分别规定了汇票、本票、支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票据缺少任何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当然无效。
(2)票据金额记载不合法。《票据法》第8条规定,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两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
(3)在票据上作不合法更改。《票据法》第9条规定,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票据是指原记载人改变原有记载事项,它不同于伪造或变造票据。《票据法》允许更改的已有记载事项,可以更改,禁止更改的,绝不可更改,否则,将导致票据无效。
2、人民法院作出的除权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7条规定,公示催告期满,无利害关系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票据经人民法院以除权判决宣告无效后,票据权利已经法院除去,持票人已无权向票据债务人请求付款。任何票据债务人可以除权判决为抗辩事由而对抗任何持票人,即使善意受让人也不例外。
3、票据债权已消灭。
票据债权因付款、提存而消灭的,票据债务入可以以此为由进行抗辩。票据为交回证券,即债权人应在票据付款人付款时在票据上记载收讫并交回票据,债权人所享债权因票据债务人的付款和债权人的受领而消灭。因此,如债权人再次行使付款请求权,则票据债务人自然可以予以拒绝。在票据债务入已将票面金额提存的情况下,票据债权因提存而消灭,任何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票据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均可以已提存为由,行使抗辩权。
(二)特定票据债务人的对物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票据有效,但某一票据行为不合法的,受其不利影响的直接当事人依法不负票据责任,并可以以此作为抗辩事由,对抗任何持票人,不是该不合法行为直接相对人的其他票据债务人,不得主张这种抗辩权。这里所称的特定票据债务人,就是指有效票据上某一不合法行为的直接相对人。根据《票据法》及《若干规定》第16条的规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超过票据权利时效的。《票据法》第17条对票据的时效作了具体规定。持票人因时效期间届满而丧失其票据权利时,不能使票据债务人负履行义务,任何持票人持这种票据主张权利的,被请求的可以以此为抗辩事由进行抗辩。具体而言,付款请求权时效届满的,被请求的付款人可对任何持票人行使对物抗辩权,追索权因时效期间届满的,背书人不受追索。需注意的是,此时持票人虽不享有票据权利,但根据《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持票人仍享有“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的权利”。即持票人享有利益返还请求权。
2、以背书方式取得票据但背书不连续的。
根据《票据法》第31条的规定,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因此,若持票人所持汇票的背书不连续,且不能举证其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则汇票债务人有权对所有的此类持票人主张抗辩权。对于本票和支票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3、无权代理和越权代理。
根据《票据法》第5条第2款的规定,无权代理和超越代理权限所为的票据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行为者承担。无权代理的被代理人或超越代理权限的被代理人因未在票据上签字,故不应负票据责任,被代理人可以据此向任何持票人抗辩(当然,被代理人对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所为的票据行为应承担票据责任)。
4、在票据上签章的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票据法》第6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据此,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此为抗辩事由,对抗任何持票人。
5、票据上的签章系伪造或变造的。
根据《票据法》第14条及《若干规定》第67条的规定,在票据上伪造签章的,因其签章系伪造,被伪造签章的人因事实上并未在票据上签章,故不应负票据责任,被伪造签章的人据此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票据被变造的,在票据变造前签章的人,对变造后的票据文义不负责任,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
6、票据权利行使和保全手续欠缺。
持票人向付款人请求承兑或付款遭拒绝的,应采取保全措施,办理保全手续,请求拒绝人出具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无法得到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的,应请求其他有关部门出具有效证明,据此向背书前手、保证人、出票人等票据债务人行使追索权。根据票据法第65条规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权而欠缺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或其他有效证明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被追索人可以以其追索权因保全手续欠缺而消灭为事由进行抗辩。需注意的是,根据《若干规定》第19条的规定,此时,票据出票人不享有这种抗辩权。
(三)任何票据债务人的对人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票据法》第12条及《若干规定》第15条的规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1、持票人有恶意。《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手段取得票据,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据此,任何票据债务人对恶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可以以此为由进行抗辩。但在这种情形下,举证责任应由谁承担?按照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应由谁主张谁举证,但根据《若干规定》第9条的规定,在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法》第12条以恶意取得为由对持票人进行抗辩时,此时持票人应当对持票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若持票人的持票合法性得不到证明,则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成立。
2、持票人有重大过失。所谓重大过失,是指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知道原持票人不是真正的权利人即正当持票人。根据第12条第2款的规定,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合法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据此,任何票据债务人可以以此为抗辩事由,拒绝向有重大过失的持票人履行票据义务。
(四)特定票据债务人的对人抗辩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票据法》第13条及《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主要有下列情形:
1、持票人与票据债务人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并且不履行约定义务的,票据债务人可行使抗辩权。票据虽为无因证券,但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仍然牵连,基于原因关系可以形成票据关系中直接当事人之间的抗辩。
2、持票人明知票据债务人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如甲签发一张汇票给乙作为买卖合同约定的货款,后因买卖合同解除,此时甲可以拒付货款,乙应归还甲签发的汇票。但丙知情而从乙处受领票据,则在丙向甲请求付款时,甲可以根据《票据法》第13条的规定,对丙行使抗辩权,拒付货款,此抗辩权也称为“知情抗辩权”。
3、持票人未付对价或者相当对价。一般说来,票据的取得应当给付对价,但是因税收、继承、赠与取得票据的除外。《票据法》第11条第1款规定:“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据此,持票人如果没有给付对价而取得票据,则在票据权利上不得优于其前手。在抗辩问题上,同样也不得优于其前手。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的前手所能行使的抗辩,也能够对未付对价或者相当对价的持票人行使,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的前手的抗辩事由也是对未付对价或者相当对价的持票人的抗辩事由。此种抗辩,也称为“无对价抗辩”。
三、票据抗辩权的限制
票据债务人享有抗辩权,但票据抗辩权并非没有限制。票据抗辩权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护票据流通中的善意受让人,维护票据的安全性、便捷性。依据《票据法》第13条第1款的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受下列条件的限制:
1、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票据法》善意持票人。如甲为支付乙的货款而签发一张汇票给乙,并由丙作为甲的付款人,丙向乙承兑后,甲始终不向丙提供资金,乙在汇票到期日向丙请求付款时,丙则不得以甲未供给资金而拒绝付款。
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善意持票人。如甲乙双方约定一笔买卖,甲为购买方,约定乙于合同签定后1个月交货,合同签订后甲为支付货款签发一张本票给乙,不料乙一个月后不交货,反而将本票转让给不知情的丙,丙于到期日向甲请求付款时,甲作为票据债务人,不得以乙未交货这一抗辩事由对抗善意持票人丙的付款请求权。
I. 票据抗辩分为哪几种
票据抗辩根据抗辩所依据事由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类。
(一)物的抗辩
物的抗辩,又称为绝对的抗辩或客观的抗辩,是指基于票据或者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而发生的抗辩,该抗辩不因持票人的变更而受到影响。
对物的抗辩包括以下两类:
1、任何债务人均可对任何债权人的主张行使的抗辩。
2、特定的票据债务人对任何债权人的主张行使的抗辩。
(二)人的抗辩
人的抗辩又称为绝对的抗辩或客观的抗辩,是指基于持票人自身或者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的持票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抗辩。
1、票据上的一切债务人可以对特定的债权人行使的抗辩。
2、只有特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向特定的票据债权人行使的抗辩。
(9)票据法对物抗辩权扩展阅读:
票据抗辩权适用的情形
1、票据债务人依照票据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对持票人提出下列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与票据债务人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并且不履行约定义务的;
(2)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非法手段取得票据,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
(3)明知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
(4)因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
(5)其他依法不得享有票据权利的。
2、票据债务人依照票据法第九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持票人提出下列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或者不符合法定格式的;
(2)超过票据权利时效的;
(3)人民法院作出的除权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4)以背书方式取得但背书不连续的;
(5)其他依法不得享有票据权利的。
J. 什么叫做抗辩权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是
所谓票据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对一般票据债权人或特定票据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提出内一容定的合法事由,以拒绝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的权利。这里的一定合法事由称为抗辩原因,债务人享有的拒绝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权利,叫做抗辩权。
票据抗辩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票据抗辩权只能针对票据请求权来行使,第二,票据抗辩权的法律效力在于阻却票据请求权的效力,从而使得票据债务人能够拒绝履行票据债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3条第二项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