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是写字,是写心,写人对张建会书法作品
书法考(944)
书法到最后,不是写字,是写心、写人
对张建会书法作品的点评
张建会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画』字
章法势方面: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上(下)联的纵横关系是横(横)、横(纵)、横(纵)、方(方)、纵(横)、横(横)、纵(纵);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上(下)联的纵横关系是方(纵)、横(纵)、纵(横)、横(横)、纵(横)、方(横)、纵(横)。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的上下联中对应的字只有一对是相同的纵横章法势因素,而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有四对是相同的纵横章法势因素,可见,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章法势变化比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丰富。
通过以上笔法势、字法势、章法势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全国第五届中青展到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者在险绝的道路上,由险绝走向更加险绝,形成了朴素、自然、险绝的隶书风格。
作者之所以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和其对艺术的追求是相一致的。张建会先生说:“我从隶书学习创作中,从对两汉古人所遗资料的研究中,总结出三方面的艺术追求:一是气象,二是法度,三是意蕴。”“我每每于正大气象中把握古质之本,碑、简、摩崖、墓志,凡汉隶所遗存,多有吸收,确立了宗汉碑法度,取摩崖气象,尚简书意趣的创作方法。”
他认为:“书法到最后,不是写字,是写心、写人,写人的思想、情感、情怀、气质,画如其人,书如其人,是思想情感的一种物化。”“有些书法作品带有探索性,未必成熟,但有积极意义,比对传统亦步亦趋的,对我们的启发可能更大。
因为有些成熟的书家的作品,看似完美,往往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缺乏新鲜感,令人熟视无睹;恰恰是那些不够成熟的探索中,有些鲜活的生命力蕴含其中,是你所没有的,能提供一种思路和范式,促进你的思考。”从作者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追求的是朴素、正大的书法风格。
笔者以为,作者朴素的风格形成了,表现在笔法方面的质朴和字法、章法方面的处理,符合阴阳的自然法则,作品由此形成了天真的意趣。但作者追求的正大气象还没有出现,或者还在形成过程之中。
因为作者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展隶书作品中,表现隶书正大气象的笔法势、字法势没有显现出来,如笔法中的蚕头燕尾、字法中结体的整饬性等。原因是作者在追求朴素风格时,把隶书作品笔画的整饬性特点变化成长短明显不一的“天真童趣”,失去了隶书威严、庄重的正大气象。
用自然、朴素、天真的书法风格来表现正大的书法气象需要在笔法势因素、字法势因素的运用上有所取舍,即作者所言的“博涉约取”所约取的笔法势因素、字法势因素要有“正大”的气象。还需要经过一个孙过庭所言的“从险绝复归平正”的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质的变化过程,需要作者对书法认知进行再认识、再升华。
本来,隶书能够写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是凤毛麟角,但作者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所以社会对他的期待会更高。又加之作者的年龄优势、对书法的认知优势(如作者所言的“有些书法作品带有探索性,未必成熟,但有积极意义”等观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作者在“博涉约取”的“约取”方面更精准一些,一种朴素正大的隶书风格一定会在张建会先生的笔下出现,那将是一个值得在书法历史上记载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