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署名权和著作权的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权就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权是著作权的一回部分。
著作答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慧所产生之权利,故属智慧财产权是知识产权之一种。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在中国实行自愿登记原则。
⑵ 未成年人不享有著作权对吗
不对,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成年人只要完成法律意义上的作品,就享有著作权,同时还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如能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⑶ 署名作者、隐名作者,谁应当享有著作权
署名作者、隐名作者,谁应当享有著作权?合作作品的构成条件有二: 署名作者、隐名作者,谁应当享有著作权?署名或不署名、署笔名都是作者行使著作权的一种方式,不署名并不等于作者就不享有著作权,不能把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等同。作者身份权是作者署名权的核心、基础,是作者行使署名权及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作者的其他权利受到侵犯时,他赖以要求保护的法律依据。而署名权只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的精神权利,作者行使署名权的实质是作者身份权的内容之一,即决定是否公开作者身份的具体体现。作者欲公开其作者身份,则署真名或公众所周知的笔名;作者欲隐蔽其作者身份,则署不为人知的假名或不署名,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作者身份为实质,署名权为表象,作者身份权为内容,署名权为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署名作者、隐名作者,谁应当享有著作权对于署名作品、单一作者的隐名作品以及合作作者全部隐名的作品,其作者身份权都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对于在一部合作作品中,有的作者署名,有的作者不署名,对于不署名作者即隐名作者的身份权的确认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2002年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书法大师沙孟海的前半生》和《翰墨人生》著作权纠纷案,从该书的创作过程来看,署名作者刘某和传记主人公沙孟海先生均是该书的作者,但是在正式出版时,刘某署了名,另一作者沙孟海由于种种原因未署名,成为该书的隐名作者,这样,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该书似乎是刘某一人所著,往往容易忽略隐名作者所享有的著作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隐名作者的作者身份权的保护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合作作品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基于共同创作的合意,共同创作的行为而完成的作品。
⑷ 不属于著作权的人身权利的是 a发表权,b署名权c修改权,d演绎权
你好,D演绎权。人身权还有保护作品完整权。
作品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等问题,您还可以询问我们:
⑸ 知识产权的中是否可以只署名但不享有实质权利
您好,署名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一项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第(二)版项规定,权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署名权主体是作者,但作者不等同于创作作者的自然人。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第11条、第17条的规定,作者有三种情形:第一,创作作品的自然人;第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第三,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著作权人可以将著作财产权转让给他人,但是著作人身权一般认为不可转让,因此,署名权是著作权人的固有权利。
⑹ 哪些作品不享有署名权
哪些作品不享有署名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从这条可以看出,属于民间的文学艺术作品,由于历史原因,其作者已经追溯不了的,一般是不享有署名权的,其著作权一般归国家或者特定区域民族群体所有。
⑺ 署名权和著作权有什么区别呢
署名权和著作权有什么区别呢?署名权是著作人身权中的一项。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权和著作权有什么区别其一:主体不同从狭义上看,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在中国,出版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期为国家专营,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所以,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实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法定作者。其二,客体不同出版者权的客体为书刊及音像出版物。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个。第三,形成机制不同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而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在我国,作品一经创作产生,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自动依法产生著作权。第四,内容不同以我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演绎权、翻译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权、播放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第五,期限不同在我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时限长短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并规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理应受到永久的保护。对于著作财产权,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
⑻ 的设计作品,我能享有其著作权与署名权吗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单位享有,作者享有署名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2、著作权由作者享有,单位享有优先使用作品的权利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除上述情况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所有外,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仍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2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但如果在作品完成2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的,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由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其作品,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在作品完成2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的2年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