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著作权的限制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限制
为鼓励作品的传播,著作权法在一定范围内对著作权所进行的限制。具体包括:(1)著作权保护期限。规定一段相对的保护期,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即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2)地域性。某项著作权原则上只能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在其他国家不发生法律效力。(3)合理使用制度。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个人学习和科研的目的、为了系统教学活动、学术研究、科学探讨、公共借阅、宗教或慈善性质的活动等社会利益,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而自由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4)法定免费使用与法定许可。前者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不必支付报酬而使用其已发表的作品。主要在前苏联、原东欧国家实行。《世界版权公约》杜绝了法定免费使用制。后者指法律许可已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的使用,但使用后应向著作权人付酬。目前几乎所有建立了著作权制度的国家都实行了这种制度。(5)强制许可。基于某种正当理由必须使用作者已发表的作品,经向著作权主管机关提出申请,被批准并向著作权人支付一定报酬或使用费后,即获得对该作品的一定使用权。(6)著作权“穷竭”制度。著作权的某项权利如发行权一经行使即告结束,不得再次行使。(7)公共秩序保留。任何作者都只能在不违背本国或权利主张国公共秩序的前提下行使其权利。(8)“善意买主”与“反向工程”。1984年,美国首先在其颁布的《半导体芯片保护法》中提出对芯片掩膜作品的“善意买主”应免除侵权责任。只要经销侵权芯片的人,可以证明自己不知有关芯片侵犯了掩膜作品专有权人的权利,该专有权人无权对该善意买主求偿。一旦该买主得知其中包含侵权品后,虽仍可继续经销。但必须向专有权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指分析了他人的芯片掩膜设计之后,自己另外带独创性地再设计出新的掩膜作品,虽可以看出这种新作品是在他人的原作品上衍生出来的,但不视为侵权。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目的在于防止作者将某些专有权利变成公众获得知识和整个社会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障碍,以促进作品的广泛传播。
⑵ 关于著作权行使期限的限制
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有偿使用他人已经发表作品的行为。关于著作权行使期限的限制法定许可使用包括五种情形。例如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根据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在行使上的限制主要分为:合理使用、强制许可和法定许可三种方式
⑶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或者说是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著作权,该作品便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
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分别加以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作为作者的公民死亡,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是有限制的,根据著作权主体和作品性质不同,其保护期限有所区别:
(一)作品的作者为公民,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作者死亡后,其保护期以作者死亡后次年的1月1日开始计算,第50年的12月31日保护期届满。
(二)法人、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予以保护。
(三)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以及摄影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
(四)合作作品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但50年的计算以合作作者中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时间为起算点。
(五)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者身份一经确定,则适用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
(六)图书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合同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10年,合同期满可以续签。
(七)录音、录像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作品首次出版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八)广播、电视节目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⑷ 著作权期限为什么50年,有什么好处么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条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可以获得永久性保护。但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的保护有时间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1、自然人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使用权的保护期分别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之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者,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人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2、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
单位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使用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白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不再保护。
3、作者身份不明作品使用权的保护期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使用权的保护期截止于作品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确定后,适用著作权法第21条的规定,按不同作品类型分别确定保护期。
⑸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或者说是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著作权,该作品便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那么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分别加以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作为作者的公民死亡,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著作权法保护。1、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在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但没有发表,甲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以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一般从作品首次发表时开始计算,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给予保护。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4、合作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与乙于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如果甲在1990年的8月1日死亡,乙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该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5、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⑹ 著作权保护期限
著作权复保护期: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制,人身权中除发表权外,其余权利的保护期限不受限制。发表权(人身权)和财产权,作者为自然人的,保护期为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作者为法人的(以及电影和类电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为发表之日起50年(截止第50年的12月31日,并非时点对时点),自创作完成超过50年未发表的,不再受《著作权法》保护。
本处的限制,应是出于鼓励作品发表,将优秀智慧成果传播,促进文化的进步。长期不发表的作品,无法实现作品的价值。对于保护期限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与我国参加的版权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公约第七条)思想基本一致,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了细化。
在作者死亡后,其作品之财产权作为遗产,可以由继承人继承或者受遗赠人享有;作者之人身权,由于作者已经离世,无法再继续享有作为自然人而具有的人身权,但作品流传的过程中,又不得损害作者声誉,此时其应享有的人身权利则由其继承人等继续保护。如钱钟书书信拍卖侵害著作权案[(2014)高民终字第1152号],该案中作为书信作者的钱钟书已经去世,诉讼案件是由其法定继承人发起并最终胜诉。
⑺ 著作权有效期限是多少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受著作权保护对象: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7)为什么著作权有法定期限扩展阅读
一、侵权案例:2人制售游戏外挂半年,非法经营额逾18万元,因侵犯著作权获刑。
二、根据《著作权行政行罚实施办法》,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
1、剽窃、抄袭他人作品。
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
3、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4、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
5、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6、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
7、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⑻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在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但没有发表,甲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如何规定的(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以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一般从作品首次发表时开始计算,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给予保护。(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4)合作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与乙于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如果甲在1990年的8月1日死亡,乙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该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5)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