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侵犯著作权的案例分析
1、李复某说法不合法。根制据《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故李某抗辩理由不成立。 2、李某侵犯张某著作权。适用于《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剽窃他人作品的”侵权情形(李某未经张某许可,原封未动照搬其作品,用于商业活动)。 3、李某的商标专用权有效期为2002年2月10日至2012年2月09日止享有商标专用权(李某胜诉); 商标被撤销、不保留申请记录,不享有商标专用权(李某败诉,商标被商评委撤销)。
B. 求助:一道关于著作权的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问的观点如下:
1、丙侵犯了甲、乙的著作权,其未能著作权有同意的情况内下擅自演唱容歌曲,侵犯了甲、乙对作品所享有的表演权;
2、3、4、A、B网站如果明知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甲、乙著作权的行为或在收到甲、乙提出的确有证据的警告后,没有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的,或者在甲、乙的要求下不提供丁在网络上注册的资料的,A、B网站构成侵权,视情形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5、下构成侵权。丁在未经得甲、乙同意的情况下,甲、乙的作品擅自复制、上传到网上去,侵犯了甲、乙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C. 求一篇关于侵犯著作权的案例及分析
首先你要清楚什么要件才算侵犯著作权。
侵犯著作权的构成条件
著作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了15种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行为,但是根据本条规定,只有下列四种侵权行为可以构成本罪: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即指未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著作权人一般指作者,也可能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享有著作权;演绎作品著作权由演绎人享有,合作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其中的作品可以单独或分割使用的,其作者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导演、编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其他权利由制片者享有,如果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其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任何未经上述人员同意而使用其作品的,均属于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发行是指为满足公众合理需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印件。根据本条规定,复制与发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行为,应同时具备才构成本罪,如果仅仅具备其中一个方面的则不符合本罪行为特征。当然不同行为人事先通谋而分别实施复制、发行的,属于共同犯罪,仍然可以构成本罪。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行为
出版是指把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的行为。出版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复制发行。出版者出版图书,一般需要经著作权人授权而取得对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以原版、修订版方式制作成图书并予以发行的独占权利。它是一种与著作权有关的重要权益,同样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行使,否则构成侵权。
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行为
这是一种侵犯录音录像制作者著作邻接权的行为。录音录像制作者即制作录音录像制品的人,由于他们不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付出了相当的独创性劳动,对其制作的音像制品也依法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他人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其音像制品的,当然是对其权利的侵犯。
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行为
这是一种借他人之名非法牟利的行为。它不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 (主要是署名权),而且必然会影响他人美术作品的销售,从而间接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同时这种行为还欺骗了社会公众,对我国文化市场秩序具有相当的危害,因此应予以惩治。
值得探讨的是,本条把“制作”与“出售”以顿号分开作并列规定是否意味着有其中之一行为即可构成本罪?我们认为,结合构成本罪的前面三种行为方式,此处应理解为“制作并出售”或“为出售而制作”才构成本罪,这样其与“复制发行”和“出版”一样作为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之一才有其合理性。从主观上看,也只有既制作并出售或为出售而制作才能表明行为人具有营利的目的。
根据本条规定,上述四种情形还必须是违法所得的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本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桩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因侵犯著作权曾经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责任或者民事责任,又侵犯著作权的;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支十万元以上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严重。
D. 著作权案例分析:
1.不是.没有共同创作的合意.
"愿为黄黎民教授将教案作些文字加工,然后交出版版社出版,黄教授表示权同意,并表示事后给予陈某一定的物质酬劳".
2.合理.陈某的稿费系非法所得,理应退还.
3.应当是没有权利的.因为"黄教授表示同意,并表示事后给予陈某一定的物质酬劳",这段可以看出,虽然并没有明示,但是按照给予报酬来看的,他们之间关系系为委托.而应当认定为作品最终著作权由委托人享有.
本案应当由黄某在报纸上发表变更著作权的声明,并且退还所有稿费,并且要接受处罚.
E. 知识产权 著作权侵犯案例分析
《著作公法》第三十三条 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报社、期刊社可版以对作品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我认为出版社未经贾某许可擅自添加照片的行为侵犯了照片著作权人的使用权,贾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F. 著作权法案例分析
1.如果张某享有著作权,者吴某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2.张某的行为合法,吴某侵犯了张某的署名权和修改权或者保护作品完整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G. 著作权侵权案例分析
这个来案例源分析比较详细http://www.148-law.com/patent/case24.htm
H. 著作权案例分析 大家帮帮忙
虽然某抄甲汇编的客体均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如果在其筛选及编排上能体现某甲自己的创意与风格,那么这些汇编而成的小册子也是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的,且某甲是该作品的权利主体。其次,虽然某乙翻印量较大,但如果只是供其个人欣赏或研究学习,某乙的行为并不能构成侵权。反之,某乙将3000份小册子对外进行买卖,向公众进行传播,那么显然构成侵权,并且向某甲赔偿因不法行为而所得的所有经济利益。如果某甲要进行诉讼,那么须及时搜集某乙不法行为的可靠证据(书面证据!)。
I. 著作权案例分析
不属侵权,所有权与著作权是相互分离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版权法》第十八条规定:“美术权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著作权人行使修改权不能对抗原作所有者的所有权。在原画上进行修改无疑对原作所有者的权利有所损害,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是毫无限制的,行使时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著作权宗旨是保护思想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一旦物化所产生的所有权,该所有权与著作权产生了分离,两种权利的冲突在所难免。美术作品所有权与著作权的冲突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根据民法基本的原则可以推导出行使著作权不能损害他人所有权的结论,我们知道,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是没有界限的,著作权人应在界限内保护自己的权利。
J. 著作权法案例分析题
1.()是(或构成)(0.5分)
(B)钱某的许可复制发行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
2.(A)否(0.5分)
(B)钱某对所采集的民间艺术无著作权(0.5分)。
3.(A)否(0.5分)
(B)依诚实信用原则解释意思表示,赵某献辞无非表明"该剧系为阿芳而作"之义,而非转移著作权(0.5分)。
4.(A)是(0.5分)
(B)孙某对其表演的许可录音录像权(0.5分)。
5.(A)是(0.5分)
(B)所播录音录像制品本身即属侵权作品
6.(A)是(0.5分)
(B)赵某继承人的发表权(0.5分)、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
7.(A)是(0.5分)
(B)赵某继承人的发表权(0.5分)、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
8.(A)是(0.5分)。
(B)赵某的修改权(0.5分)和保护作品完整权(0.5分)。
9.(A)是(0.5分)
(B)赵某继承人的发表权(0.5分)、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
(加答"李某等表演者的现场直播许可权"者减0.5分,因为李某等人的表演本身即属侵权行为,故无表演者权利可言)
10.(A)是(0.5分)
(B)赵某继承人的发表权(0.5分)、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
11.(A)是(0.5分)
(B)赵某继承人的发表权(0.5分)、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
12.(A)是(0.5分)
(B)赵某继承人的发表权(0.5分)、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孙某继承人的转播许可权(0.5分)和获酬权(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