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香港2007版权条例

香港2007版权条例

发布时间:2021-07-29 17:31:53

① 软件版权的软件版权条例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下列各项权利:
(一)专发表权,即决属定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开发者身份,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对软件进行增补、删节,或者改变指令、语句顺序的权利;
(四)复制权,即将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五)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六)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软件的权利,但是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目标的的除外;
(七)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软件的权利;
(八)翻译权,即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的权利;
(九)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② 2007年不规范刊物有哪些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心切而正规期刊又容量有限的情况,未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出版非法出版物,采用欺骗的手法,四处组稿、约稿,收取所谓“版面费”,攫取高额利润。这些非法出版活动不仅破坏了出版管理制度,扰乱了出版物正常的市场秩序,也误导和欺骗了社会公众。而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误信这些非法刊物,不仅在经济上承受了一定的损失,还浪费了我们的劳动果实,更进一步给我们自身和所在学校和单位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社会名誉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发表学术论文应慎重选择刊物。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此加大了监管、查处和取缔的力度,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至今已连续公布四批共169种被取缔的非法报刊名单。
何为非法刊物
在我国,对包括期刊在内的出版物是实行审批制进行严格管理的。合法期刊是指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出版的期刊,它又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严格审批,既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也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国内外公开发行;非正式出版物一般只限于行业内部交流,不公开发行,其出版必须经过行政部门审核,并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除此之外,均属国家查处和打击之列的非法期刊。
一、非法学术期刊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是假冒国内正规期刊的刊名、刊号和出版单位名称,尤其是名社、名刊;有部分假冒期刊是以“增刊”、“合订本”的名义出现的。
第二,是国内某些正规期刊社未经批准擅自编印所谓“论文集”,以“宣传推广本刊为名”,故意将本社社名和刊号混排其中,给读者造成错觉。
第三,是署名香港“某某出版公司”出版,或与国内某单位联合主办,编造所谓的“国内统一刊号”,如“CNxx-yyyy(HK)”或“CN(UK)xx-yyyy”等。为扩大“知名度”,这些非法期刊常常虚张声势,在刊名上冠以“中华”字样。
第四是署名“某某学会”、“某某研究会”主办,无刊号或杜撰刊号,未署出版单位名称或杜撰某某编辑部等。
第五是仅有国际标准刊号,没有国内统一刊号。
第六是偷梁换柱,将正规期刊的某些内容替换成自己撰写或收集的文章,仍以原刊的刊名;期号、装帧重新制版印刷。
第七是限于内部交流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打着公开出版发行的旗号。
第八是版周期较短,往往是月刊,甚至是旬刊;刊物页码较多,一期刊登四五十篇甚至上百篇文章。
第九是稿时间较短,往往在几天内就发刊载通知,有的甚至当天就回复。
除以上特征外,由于不法分子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缺少正规的编辑人员,不按正规编辑程序操作,非法学术期刊绝大多数都粗制滥造,用纸较差,编排有误,错漏较多,只要仔细分辨,一般都可识别出非法学术期刊的真面目。对于以“香港某某出版公司国内组稿中心”名义有偿约稿(为逃避管理部门追查,这些组稿中心常常通过“XXXX信箱”收稿),或打着“某某杂志”、“某某杂志驻某地记者站(工作站)”幌子主动上门收费组稿的;广大作者更应多添几分警惕;必要时,可向期刊上署名的出版单位(或主办单位、编辑单位)所在地的出版行政部门咨询。
二、正规期刊所具备的特征
第一,公开发行的正规期刊版权页上有出版单位名称(标明地址、电话),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有承印单位名称;通过邮局发行的还应有邮发代号;封面或封底有条码、定价。
第二,"国内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内标准刊号(CNxx—yyyy/z)由中国国别代码“CN”、报刊登记号“xx-yyyy”和分类号“z”组成。其中“xx”为期刊出版单位所在地区代号,“yyyy”为出版管理部门分配的序号(期刊的序号范围为“1000—4999”),分类号则是用以说明期刊所属的主要学科范畴。如,“CN35-1169/C”。
"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由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设在各个国家、地区的机构负责分配。我国的报纸不使用"ISSN号",而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国际标准刊号(1SSNxxxx-yyyy)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两段4位数字,中间以一个连字符“—”相接)组成。如“ISSNl234-5678”。
正式期刊均有一组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组成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俗称刊号),以规定形式在期刊显要、固定位置标示。凡非法期刊都在刊号上有问题:要么只有ISSN,而没有CN号;要么虽有CN号,但CN号存在问题。CN号实际上是出版许可号,国内每种正式期刊都有一个唯一的CN号。而ISSN是一个图书馆的检索标志,不是出版许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可以免费注册的。因此,只有ISSN而没有CN号的期刊肯定是非法出版物。另外,以书号ISBN出版连续出版物(即期刊)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这类刊物也是非法期刊。
第三,作为内部交流用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则应标明“准印证号”,只能用于免费交流,不得公开发行,不得标明定价。

非法出版物的刊号最常见的问题有这样几种:
1.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不标注国内统一刊号CN。
2.表面上既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又有国内统一刊号CN,所不同的是它的CN号后边加括号或缀有别的字母(如HK、NR、H),说明它是在港澳台地区注册的,这类报刊如果在内地设立编辑部、记者站或办事处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活动也是非法的。
3.假冒国内刊号,比如,CN后面的前两位数(地区号)为00-10、16-20、大于66或者超过两位数的,都是假冒的国内统一刊号,因为《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的地区号中没有这些号;也有的是冒用其他已有的合法出版物的刊号。
4.一个刊号多个版本,比如,某大学学报,它的ISSN和CN都没有问题,但每期学报都出版两个或多个版本,其中只有一个版本是正式的、合法的、对外的、公开的,其它版本则是收费的、非发的、非公开的、只给作者收藏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刊号,很难发现问题,只有对比它的几个版本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5.地区号与所在地区不吻合,即异地办刊,或者说编辑部地址与CN后面的地区号不相一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题名不变,出版地改变,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要重新分配,即:连续出版物题名没有改变,出版地从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转移到另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应重新分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43,应是在湖南出版的,若改在山东出版,应重新分配CN号,或者说,CN号的前两位应改为山东的地区号37。六是地区号后面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有问题,如,某非法出版物本是期刊,其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却标注为0001,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为7772,而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规定,0001应该是“报纸的序号”,7772应该是“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所以,这些所谓的教育类期刊肯定属于非法出版物。
总而言之,是不是合法出版物,关键看它的CN号有没有问题。例如,《中国教育教学》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8-4258/H或CN13-4412/H。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我国内地根本就没有18这个地区号,地区号13虽然有,但应该是河北的,该杂志在广州、重庆、海口、云南、海南设立编辑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活动,显然是非法的!
最近,一批非法出版物,为了继续欺骗广大教师,又采取了一些更隐蔽的办法。如,有些在境外注册在境内编辑、出版、发行的非法出版物,在通联地址上做文章:只留下电子信箱,不标注具体的编辑、出版、发行单位和地址;还有些在境外注册在境内编辑、出版、发行的非法出版物,掩耳盗铃地自称经过什么省什么部门批准,在境内发行等等。这都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6.不要认为在国家合法出版物上刊登征文启示或者广告的,就是合法出版物。也不要相信那些打着某些名人顾问、某些大单位联办、协办、支持、赞助旗号的,就是合法出版物。事实上,许多人和单位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家报刊,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和单位本身就是所谓的“报托”。
7.如果实在拿不准某种报刊是不是合法出版物,建议你根据报刊的版权标记向为它提供CN号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咨询。例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CN43-7772/R,编辑部在济南。如果你拿不准它是不是合法出版物,可以打电话咨询湖南省新闻出版局(43是湖南的地区号)或者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因为编辑部在山东),当然,也可以上网查询。
8.有些非法出版物虽然标注有CN,但却没有在所在地区注册登记,这种情况下,单从CN号上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但如果所发文章的作者局限于某个地区,文章质量很低、篇幅相近、篇目很多、杂志很厚,也值得怀疑。比如,《中国教育探索》杂志的CN号为CN11-4461/I,邮发代号为2-871,编辑部地址在北京,自称“中国教育学会主管”、“中国报刊出版社主办”,邮政编码是北京的,电话也没有问题,该杂志还聘请季羡林、李燕杰等作顾问,徐岩作主编。但仔细研究它的第一期就会发现:它发的文章几乎都是山东济宁、枣庄、临沂部分区县中小学教师的文章;所发文章质量不高、篇幅相近、篇目很多、杂志很厚——有拿钱发文章的嫌疑;上网查询发现它的征稿启示属于“明码标价”:“字数要求控制在2000字左右,确需要增加篇幅者,另行商定。为给广大投稿者一个发表的空间,凡发表的论文均视篇幅长短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咨询北京新闻出版局,答复是“未在我局注册”;查它的ISSN、CN、邮发代号,竟然同非法出版物《中国关注》一模一样!可见,它虽然伪装得很好,但却还是地地道道的非法出版物!

DM是什么?近年来行业内还兴起了一类以DM之名行期刊之实的违规出版物。DM是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简称,意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它的法定称谓为“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需经工商部门批准并接受其管理。国家工商总局于2004年11月30日发布的《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对此种形式广告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如规定应在每期DM广告首页顶部位置标明DM广告名称、广告经营者名称和地址、登记证号、期数、发布时间、统一标志“DM”;DM广告名称应当由以下三部分依次组成:广告经营者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企业字号+“广告”字样;DM广告不得使用主办、协办、出品人、编辑部、编辑、出版、本刊、杂志、专刊等容易与报纸、期刊相混淆的用语;广告经营者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而事实上,市面上几种由广告公司承办的所谓“商情”“价格”“市场”类刊物,封面标识不规范,内容上设有各式各样的栏目,有的还有“协办”、“主编”、“编委”,已完全演变为非法刊物,属于新闻出版部门有权查处的对象。
另外,一些群众在查询报刊是否为正式出版物的同时,十分关心报刊级别问题,诸如是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是不是核心期刊等等。就此问题,我们曾在相关的报刊上作过解释。总署除对优秀报刊进行评选表彰外,没有为报刊划分过级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也没有评选、认定过核心期刊。

③ 我国法律中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法律中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有哪些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 我国法律中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有哪些?在我国,对于不同作品其著作权的保护期也不尽相同。目前《著作权法》对保护期作出以下规定,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法律中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有哪些。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之人身权(1)我国《著作权法》第20条对著作人身权保护期限作了规定,即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2)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与作者的人身联系最为紧密,即使是作者死亡后,他人也不得侵犯。(3)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品的著作人身权,同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4)享有著作人身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变更、终止时,其著作人身权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保护;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著作人身权则由国家主管部门保护其不受侵犯。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之财产权一、 一般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1)公民的作品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绝大多数国家著作权法均规定,公民的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2)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品的保护,大多数国家规定作品保护期为50年,但也有一些国家规定的保护期少于50年。

④ 谁有著作权法的相关资料

《著作权法》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中国的著作权制度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著作权一般被习惯称呼为版权,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在中国,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符合著作权保护条件的作品,通常是能以某种物质复制形式表现的智力创作成果,因此不排除对未被有形载体固定的口述作品的保护。而不像英美法那样要求作品必须固定在有形载体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见第五条):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时事新闻;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的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香港的版权制度
香港法例 第528章为版权条例。版权条例第183条规定,政府享有所有香港法例的版权。 根据香港法例,任何人藏有侵权物品作业务用途(包括售卖、发布、出租、在企业或机构使用)属于犯罪,可被入狱四年及每项侵权物品罚款五万港元。而为业务目的,藏有制造侵权物品的器材,可被入狱八年及每项侵权物品罚款五十万港元。过去十年来,有不少人因为发布或售卖侵权物品而被判入狱。 在香港,侵犯版权是严重的情形,香港的国际声誉因此受损。尽管香港政府不断提高侵权的刑罚,在过去十年来,盗版情况未能彻底解决,于1995年至2000年期间,售卖盗版物品(特别是电脑软件、音乐和电影光碟)的店铺成行成市,之后因为香港执法部门的扫荡行动和互联网的非法下载兴起,售卖盗版物品的店铺有所下降。 香港政府为打击企业上的侵权行为,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凡在知情情况下,在业务上使用盗版物品(包括软件、音乐、录像),无论雇主及雇员,属犯罪行为。多年来,有数间公司东主因为在业务过程中使用盗版软件而被判罚款或缓刑。雇员可以以侵权物品由雇主提供作免责权,但雇员如果在知情下,管理或安装侵权物品,或在家居电脑中使用侵权物品作业务工作,仍属犯罪。 由于当时香港经济处于低迷,而且软件业一直被微软所垄断,所以引起了不少回响。法例生效前,有抢购正版软件的现象,软件售价亦一度提高,引起了中小企业的不满,微软和其他软件公司受压后,答应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同时,自由软件(包括GNU/Linux操作系统和基于的文书软件)因条例生效而受到重视。 香港政府在2007年开始草拟修改版权条例,使条例正式扩大应用至互联络侵权行为,目前仍在咨询阶段。 台湾于2003年实施类似的条例。
澳门的著作权制度
澳门第43/99/M号法令就是规范著作权的法令。该法令第六条官方作品规定: 一、官方作品不受保护。 二、官方作品尤其指协约文本、法律及规章之文本、各当局所作之报告或决定之文本,以及该等文本之译本。 三、如在上款所指之文本中包括受保护作品,则有关之公共机关得在其职责范围内使用该受保护作品,而无须经作者同意,且不因该使用而给予作者任何权利。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它是按法律自动产生的。一旦侵犯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理和巨额的赔偿金!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侵犯哦!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2002年2月20日国家版权局令第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中国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鼓励软件登记,并对登记的软件予以重点保护。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和转让合同登记。 第四条 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人应当是该软件的著作权人以及通过继承、受让或者承受软件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软件著作权合同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是软件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或者转让合同的当事人。 第五条 申请人或者申请人之一为外国人、无国籍人的,适用本办法。 第六条 国家版权局主管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管理工作。 国家版权局认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软件登记机构。 经国家版权局批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在地方设立软件登记办事机构。 第二章 登记申请 第七条 申请登记的软件应是独立开发的,或者经原著作权人许可对原有软件修改后形成的在功能或者性能方面有重要改进的软件。 第八条 合作开发的软件进行著作权登记的,可以由全体著作权人协商确定一名著作权人作为代表办理。著作权人协商不一致的,任何著作权人均可在不损害其他著作权人利益的前提下申请登记,但应当注明其他著作权人。 第九条 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应当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二)软件的鉴别材料; (三)相关的证明文件。 第十条 软件的鉴别材料包括程序和文档的鉴别材料。 程序和文档的鉴别材料应当由源程序和任何一种文档前、后各连续30页组成。整个程序和文档不到60页的,应当提交整个源程序和文档。除特定情况外,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文档每页不少于30行。 第十一条 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主要证明文件: (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身份证明; (二)有著作权归属书面合同或者项目任务书的,应当提交合同或者项目任务书; (三)经原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在原有软件上开发的软件,应当提交原著作权人的许可证明; (四)权利继承人、受让人或者承受人,提交权利继承、受让或者承受的证明。 第十二条 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可以选择以下方式之一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 (一)源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30页,其中的机密部分用黑色宽斜线覆盖,但覆盖部分不得超过交存源程序的50%; (二)源程序连续的前10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50页; (三)目标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30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20页。 文档作例外交存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软件著作权登记时,申请人可以申请将源程序、文档或者样品进行封存。除申请人或者司法机关外,任何人不得启封。 第十四条 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或者专有许可合同当事人可以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申请合同登记。申请合同登记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合同登记表; (二)合同复印件;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 第十五条 申请人在登记申请批准之前,可以随时请求撤回申请。 第十六条 软件著作权登记人或者合同登记人可以对已经登记的事项作变更或者补充。申请登记变更或者补充时,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照要求填写的变更或者补充申请表; (二)登记证书或者证明的复印件; (三)有关变更或者补充的材料。 第十七条 登记申请应当使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制定的统一表格,并由申请人盖章(签名)。 申请表格应当使用中文填写。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 申请登记的文件应当使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X 210mm(长X宽)纸张。 第十八条 申请文件可以直接递交或者挂号邮寄。申请人提交有关申请文件时,应当注明申请人、软件的名称,有受理号或登记号的,应当注明受理号或登记号。 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 第十九条 对于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四条所指的申请,以收到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材料之日为受理日,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应当自受理日起60日内审查完成所受理的申请,申请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相应的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表格内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且未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的; (二)提交的鉴别材料不是《条例》规定的软件程序和文档的; (三)申请文件中出现的软件名称、权利人署名不一致,且未提交证明文件的; (四)申请登记的软件存在权属争议的。 第二十二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要求申请人补正其他登记材料的,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二十三条 国家版权局根据下列情况之一,可以撤销登记: (一)最终的司法判决; (二)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四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登记。 第二十五条 登记证书遗失或损坏的,可申请补发或换发。 第四章 软件登记公告 第二十六条 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任何人均可查阅软件登记公告以及可公开的有关登记文件。 第二十七条 软件登记公告的内容如下: (一)软件著作权的登记; (二)软件著作权合同登记事项; (三)软件登记的撤销; (四)其他事项。 第五章 费用 第二十八条 申请软件登记或者办理其他事项,应当交纳下列费用: (一)软件著作权登记费; (二)软件著作权合同登记费; (三)变更或补充登记费; (四)登记证书费; (五)封存保管费; (六)例外交存费; (七)查询费; (八)撤销登记申请费; (九)其他需交纳的费用。 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家版权局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自动撤回申请或者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所交费用不予退回。 第三十条 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各种费用,可以通过邮局或银行汇付,也可以直接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交纳。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指定的各种期限,第一日不计算在内。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最后一个月的相应日为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的最后一日为届满日。届满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日。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邮寄的各种文件,以寄出的邮戳日为递交日。信封上寄出的邮戳日不清晰的,除申请人提出证明外,以收到日为递交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邮寄的各种文件,送达地是省会、自治区首府及直辖市的,自文件发出之日满十五日,其他地区满二十一日,推定为收件人收到文件之日。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延误了本办法规定或者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指定的期限,在障碍消除后三十日内,可以请求顺延期限。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负责解释和补充修订。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⑤ 在香港用emule或者其它p2p软件下载电视剧违法吗

肯定违法,但我都有下过很多,也没太大问题,就是emule超级慢,不如讯雷。
pplive压根儿就看不了,我还在郁闷中。。。。

⑥ 从2007年开始内地去香港还需通行证吗

还是需要的。
根据资料:
「个人旅游」
内地广东省及23个城市(即是上海、北京、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台州、福州、厦门、泉州、天津、重庆、成都、济南、渖阳、大连、南昌、长沙、南宁、海口、贵阳及昆明)的居民,如欲以个人身份来港观光旅游,必须取得由内地有关公安机关所签发的《往来港澳通行证》和可供一次或两次有效的「个人旅游」签注
如果你是上述地区的居民,可以向当地单位办《往来港澳通行证》,否则只能参加「团队旅游」了!「团队旅游」:
内地居民如欲来港观光旅游,可参加由内地旅行社所营办的「香港游」旅行团。参加「香港游」旅行团的团员必须取得由内地有关公安机关所签发的《往来港澳通行证》和「团队旅游」签注。而「香港游」的团员须遵从「随团来,随团去」的原则。
如果你只拿护照,可列入[过境],根据香港入境条例,http://www.immd.gov.hk/zhtml/hkvisas_9.htm#transit
10.经香港过境往来另一国家或地区的中国护照持有人,可于每次入境时获准在港逗留七天而毋须事先取得进入许可,但他们必须符合一般的入境规定,包括持有前往目的地的有效入境证件及经确认事先已预订前往海外的续程车/船/机票。

如果设计行程,建议到[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网站浏览一下: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index.jsp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官方网站,可以帮您了解香港。
网站内容包罗香港旅游资讯,如:购物血拼、美食餐饮、观光/旅行团、酒店/旅馆/饭店/住宿、地图、亲子活动、文化活动/艺文节目、节日庆典、历史文化、传统风俗、都会风采、海港风光、郊野景致……这样对你该有帮助!
希望合用。

⑦ 怎样才能合法拥有版权

需要完成版权的申请和认定,才能拥有合法版权。

1、材专料要求:
申请作品属著作权登记应当提交的材料及要求:
(1)按要求填写完整的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3)权利归属证明;
(4)作品的样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
(5)作品说明书(请从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独创性三方面写,并作者签字);
(6)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时,代理人应提交申请人的授权书;
(7)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2、办理步骤:
申请人提交登记申请材料--登记机构核查接收材料—通知缴费—申请人缴纳登记费用—登记机构受理申请—审查—制作发放登记证书—公告。
3、办理时限:
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后5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需要补正材料的,申请人自接到补正通知书后两个月内完成补正,登记机构自收到符合要求的补正材料后4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

⑧ 香港版权条例的几个问题

registrable designs

注册的外观设计
pre-1973 drawings
1973年以前的图纸

⑨ 在香港非法下载现在是否有刑事责任

香港对版权的保护非常的重视
建议你还是谨慎为妙 不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全文

与香港2007版权条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