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第17

物权第17

发布时间:2021-07-25 19:50:51

A. 《物权法》第9,14,17条

第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十七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望采纳!

B. 物权法一百一十七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征收的规定。
●立法背景
征收是国家以行政权取得集体、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征收的主体是国家,通常是政府部门,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从集体、单位和个人取得土地、房屋等财产,集体、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在物权法上,征收是物权变动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形。征收属于政府行使行政权.属于行政关系,不属于民事关系,但由于征收涉及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丧失的一种方式,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同时又是国家取得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因此外国民法通常都从这一民事角度对此作原则规定。
●条文解读
征收导致所有权的丧失,当然对所有权人造成损害。因此,征收虽然是被许可的行为,但通常都附有严格的法定条件的限制。征收土地是世界各国政府取得土地的常用办法,但在土地私有制国家里,征收土地的含义与我国有所不同,即表现为一种强制购买权,只有在正常收买无法取得土地时再动用征收权。其特点是:(1)只有为了公共目f自,可以征收,非公共目的,小得动用征收权;(2)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有的还需议会批准;(3)必须是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也有一些教会、学校等建设可以征收土地*(4)按市价予以补偿。由于征收本不属于民法规范,同时征收的情况极为复杂,外国民法通常规定得较为简单,但都原则性地规定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和公半补偿的内容。如法国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转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并在事前受公正补偿时,不在此限。意大利规定,不得全部或部分地使任何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但是,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宣告征收并且给予合理补偿的情况不在此限。德国基本法规定,剥夺所有权只有为公共福利的目的才能被允许。剥夺所有权只有依照法律或者法律的原因进行,而且该法律对损害赔偿的方式和措施有所规定。该赔偿必须在对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进行公平地衡量之后确定。对损害赔偿的高低有争议时可

C. 为什么说《物权法》第九十七条所规定的“处分”仅包括物权行为,而不包括债权行为。

根据物权法的总则的阐述,我们知道这个法律主要针对的物的归属版及相关权利,不涉权及债权行为,所以说《物权法》第九十七条所规定的“处分”仅包括物权行为。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D. 求《物权法》第17条的详细解释。

我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只有经过登记才具有公信力,不经登记就不具版有公信力,不得对权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说,甲将房屋卖给乙,未经过产权登记,之后甲又把房屋卖给丙,经过产权登记,那么法院认定甲与丙的买卖发生效力,丙取得房屋所有权。法院以登记为准的判决是正确的。
对于你的问题,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薄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薄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E. 法院可否依据《查封规定》17条等规定直接确认房屋归买受人所有

第十七条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不能理解,需要登记的当然以登记为准,但是,最高院无视物权法的规定,随便搞了个玩意儿,这就给了被执行人有机可乘,汽车明明登记在自己名下,搞个假协议,就可以逃避执行,这样的规定不是脑残是什么?车辆登记制度还有必要么???

F. 关于抵押权——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七条作何理解

《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七条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辈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本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财产的孳息,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例如,甲将已出租的房屋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给乙,债务履行期间,甲仍有权收取该房屋的租金,但债务履行期满,甲没有履行债务,乙为行使抵押权请求人民法院将该房屋扣押的,此时,收取房租的权利就不再由抵押人甲行使,而应由抵押权人乙行使。

需要说明的是,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财产的孳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抵押财产被扣押后,抵押权人才能收取其孳息;(二)抵押财产被扣押后,抵押权人已经通知应当给付法定孳息的义务人。因为法定孳息如租金的取得,取决于义务人的给付行为,通常情况下义务人负有向抵押人给付孳息的义务,如果抵押权人未将扣押事实通知义务人,义务人就无法将孳息交付给抵押权人,抵押权的效力也就无法及于该孳息。

由于收取孳息可能要付出一些费用,如收取果实的劳务费,这些费用应当首先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再用于清偿抵押权人的债权。

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17条如何解释

关键点在“第三人对此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如果无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不动产的物权是登记制,没有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就还是被执行人的财产,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就是第三人的财产,第三人必须是善意取得的第三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七条“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7)物权第17扩展阅读

一、对无过错的第三人的规定。

1、首先,第三人必须是在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前就已经支付了全部价款;

2、其次,第三人必须是在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前就已经实际占有该财产;

3、再次,第三人对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必须没有过错。完全符合这三点,人民法院才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二、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都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1、交易价款未全部支付的;

2、未占有该财产的:

3、非善意占有该财产的:

4、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有过错的。

三、民事诉讼中冻结期限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第四百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第二款规定“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续封、续冻、续扣的期限可以保持不变。

H. 物权法第178条规定释义

上位法优于下违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提现。 物权法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这三种担保物权都作了规定。1995年实施的担保法中也包括对这三种权利的规定,其中有的规定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物权法第四编“担保物权”,是在担保法的基础上拟订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担保物权制度,增加的规定主要有:1.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抵押。2.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飞行器可以抵押。3.基金份额可以质押。4.应收账款可以质押。增加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融资,发展经此外,物权法根据我国担保实践的发展,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还对担保法的有些条款作了修改,例如担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这条规定已经不适应担保制度的发展,不利于保护债权人权益,因此,物权法第176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的,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物权法在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了与担保法的效力衔接需要专门处理,所以专门在第178条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虽然物权法实施后,担保法从整体上看仍然是有效的法律,但是在法律适用中,对于有关担保物权的问题,应当适用物权法的规定。

I. 物权法第二十七条。。

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J.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补充条例

一. 设立《物业管理》监审专职部门
由各地审计局设立《物业管理》监审专职部门,其职责为;
1. 依法对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房地产公司进行监察和每年一次强制性财务审计及抽查。
2. 对违法的公司、企业及业主委员会、房地产公司等相关人员依法及时处理及配合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公诉。
二. 属业主共有权利产生收入的分配
3. 业主共有收入包括;停车收入、门面收入、其它收入等。
4. 业主共有收入的3%纳入国家税收,税后的70%强制性列入业主维修基金;30%作为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机构对车辆、门面、其它收入等管理费用。
5. 业主共有收入的3%纳入国家税收和税后的70%强制性列入业主维修基金由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机构向税务部门按月申报交纳,不得拖欠。
6.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机构侵占业主共有收入的当事人将等同贪污论处
三. 属业主共有权利产生收入的使用。
7。 需维修项目按每季度计划资金用统一申请表提出;5000元以下由业主委员同意;5000--20000元由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报街办事处同意;20000元以上由当地房地部门同意,
税务部门据申请表转放资金。
8。 资金需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使用,对于利用工作之便的单位和个人收取回扣、好处费、开据假票等将等同贪污论处。
9。. 业主委员会有权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机构对业主共有资金的使用和查阅帐目。
四. 业主、业主代表、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
10. 业主;产权持有人(含夫妻,不含其它亲属)。
11. 业主代表、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需由街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领导组织产生和召开。
12. 业主代表;经单元门栋1/2以上业主实名投票产生,(由单元业主代表选出楼栋长一名)。
14.. 业主委员会;由业主代表自动报名参选,经街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领导、楼栋长推选的成员组成选举筹委会定出差额候选名单,通过业主代表大会实名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换届需在上届业主委员期满时提前一个月选举产生完成,届时交接。
15. 业主代表大会;由全体业主代表参加,行使选举、改选业主委员会、审议通过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机构签定的物业管理合同及重大事项权利。
16. 条件成熟地区可通过网上实名投票
17。 业主委员会办公经费;含定期召开的业主代表大会费用、业主代表筹委会费用、业主委员会成员津贴等需经街、居委会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会同筹委会商定,其费用由物业管理费支付,
18。 业主委员会期满时停发成员津贴。

阅读全文

与物权第17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