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状况调查

知识产权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1-07-25 07:33:39

『壹』 什么叫知识产权调查

得看你们的用途何在。
如果是报给政府部门或你们的领导,无非就是整计一下你们单位已申请到多少个专利与具体名称,正在申请多少个专利与具体名称,正在开发研究哪些项目。

如果是你们要开发与保护某个产品的专利。那就是调查这个产品现有哪几家同类产品在生产,是否有专利保护,什么时间申请,国家什么时间受理,是否已审批下来。是外观设计专利,还是配方专利,还是生产工艺专利等等信息。

『贰』 知识产权背景调查表什么时候会用到

一般在新员工入职复之制前的面试阶段或者入职阶段使用
主要是调查:看看人员是否跟上家有签过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自己是否有知识产权或者相关经验,身上是否发生过知识产权纠纷等等。
面试使用:这个比较好理解,一般就是了解下背景,也就是背调的一部分,只是多了知识产权内容,可能对于后期是否选用有相应参考;
入职阶段使用:这个也好理解,如果前期没有做,但是这个人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要求,已经准备入职了,那么入职时补充一下调查表,如果跟研发、或者知识产权管理岗密切相关的,即使调查内容不作好,也可以通过签署一些知识产权协议来帮公司规避一些风险。

『叁』 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侵权调查

1、自行取证。复
2、委托律师制调查取证。由于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较强,由权利人自行取证,对取证的方向和范围把握的十分准确会有一定的难度。律师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律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熟练的诉讼技巧,能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为当事人作出适当的选择。一般说来,律师调查取证要比当事人调查取证方便得多,收集证据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精确。
3、通过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公证机关的法定业务之一便是“保全证据”, 法律对公证证据推定为真。充分运用公证机关收集、保全证据,是诉前准备工作的重要选择。

『肆』 知识产权市场调查怎么做

知产宝/律柚知识产权专项市场调查-法律事实调查篇

一、知识产权市场调查的痛点与需求1:

1、数据运用不足

主体相关法律数据,行业数据,用户数据,产品数据、舆情数,据横向与纵深关联是对主体行为一体多面描述。数据思维与运用不足,诉求把握不清。

2、技术方法不适

主观要素调查主体如何筛选?适宜样本数量如何确定?调查内容如何设计?调查质量如何监督?统计分析如何科学合理?行业研究与法律分析逻辑如何构建?事实判定不清案件争议焦点有哪些?案件关键事实是什么?事实要素如何解析?公众认知如何知晓?上下游行业事实作用程度如何?

3、法律实践需求

“相关公众”?”“广为知晓”?“混淆程度”?《商标法》、《专利法》等法规中的概括性规定或模糊性规定如何实践和操作?)

二、知识产权市场调查的痛点与需求2:

三、项目优势

1、通盘分析解决能力融合经济、法律、行业、市场等专项研究团队合作成果,提供多视角的数智化类案分析解决方案和全行业的洞察策略

2、深耕知识产权垂直领域
十数年知识产权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专注知识产权专项服务,明晰知识产权争议纠纷解决方向

3、综合的数据处理能力
拥有知识产权业内海量的司法诉讼数据、多模块知识产权数据、跨领域的行业数据

4、精准情报洞察
以专业的情报收集与分析、实时的行业与竞争洞察能力为用户战略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撑

5、跨领域、跨学科的智库组合
汇聚不同行业产学研专家,为社会各界提供专业、周详、有影响力的论证方案

『伍』 公司怎样去写知识产权权利状况调查报告呢

公司本身去写可能有点难度,毕竟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报告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可以让联瑞集团去弄,他们比较知识产权方面的东西。

『陆』 知识产权可以做市场调查吗

答:在正文开始前先放一张流程图有助于我们展开回答

2优质司法证据调查为核心的专项调查体系

(1)优质司法证据调查

优质司法证据调查旨在为行政确权授权、司法诉讼及行政执法各阶段争议解决提供事实调查,形成科学、客观证据。事实调查涵盖行业研究与公众调查两部分,构建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综合证据体系。

(2)知识产权专项调查

聚焦于知识产权领域,将市场调查方法应用于知识产权与法律相关问题中,开展基于公众、律师、法官、专家、企业、行业、政府、机构不同视角的专项调查,提供多维度评价与监测服务。

(3)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从问卷设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拥有全国执行网络,根据项目目的,细分为消费者调查和满意度调查。

3 知识产权专项调查范围

包括商标近似、显著性、专利外观、不良影响、不正当竞争、著作权调查这些都可以做市场调查

『柒』 基金里面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怎么写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初探摘要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与信息主导的时代,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受到法学界的关注,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难以应对不断升级的犯罪新形式、新问题,本文即对已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状况进行简析,并结合现实情况,表明观点,以期得出有益之建议。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一词源于18世纪的德国,20世纪后成为广泛使用的法律概念之一。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知识产权已然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对其进行刑法保护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国际趋势来看,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一、必要性探讨知识产权作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结合,因其特殊的存在形态,极易复制或非法使用,侵权结果易达成且成本低廉①,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侵权行为呈增加趋势;知识产权虽是一种私权,但当侵权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可能关涉集体甚至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刑法自始具有强烈的社会保护功能,对犯罪的惩治有不可替代的效能,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刑法的介入则成为必然。②二、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进程与现状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经历了以下过程:1.1979年《刑法》在知识产权犯罪方面保护范围仅限于“工商企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1985年4月《专利法》第36条规定了对“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3.1993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4.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规定对非法窃取重要技术秘密的行为以盗窃罪追究。5.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在《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中列举了侵犯著作权的刑事责任;6.1997年新《刑法》将“侵犯知识产权罪”单列一节,规定了对“假冒专利”行为、“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情节严重”行为、“以营利为目的严重侵犯著作权”和“销售侵权复制品”行为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处以最高“七年”并可“单处或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③。7.2004年两高联合公布《关于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已有法律中相关词语的具体涵义、涉及范围作了规定,并对数罪并罚和共犯的情形进行了规定,极大增强了已有法律的可操作性,使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法律体系的完善化推进一步。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不利的宏观分析总体,我国对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尚处不发达阶段,其中存在一些阻碍保护力度及实现程度的问题,宏观上讲:(一)强保护与弱保护的决择一般,发达国家为了通过“合法垄断权”获得最大利润对知识产权实行“强保护”,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摆脱国际贸易中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普遍主张“弱保护”④。而我国政府至今没有一以贯之的态度来支撑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了相关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的稳定性。(二)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行政权立场知识产权保护呼吁良好的法治环境,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为题中之义,应起到推进作用,而不可基于利益或所谓“效率”,动辄以罚款或强制调解解决,使案件根本无法进入司法程序,这种行政态度直接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等束缚。(三)“入罪”标准过高刑法典中对于知识产权犯罪定罪标准过高,并且存在大量“应知”“明知”“严重”等模糊性规定,实践中难以操作和举证,这样规定符合刑法自身的谦抑性要求,却忽视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迫切性与全面性。四、微观探究与建议以下我们将从微观方面,对我国相关法律具体规定加以分析,并适时提出相关建议:(一)在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构成中新《刑法》218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罪须“以营利为目的”,但现实中很多侵权行为仅仅为了增加知名度或进行职务评级等,且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直接关涉其社会危害性,我国对此要件限定的必要性值得商榷。(二)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著作权方面:我国对于数字化的新的著作权形式尚无具体法律法规予以保护,有必要加速对此的立法研究;此外,对于著作人身权,我国仅有第217条“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简单规定,显然应在今后加强规定和保护。专利权方面:新《刑法》仅在216条规定对“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给以处罚,两高《解释》中虽列举了四项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这种列举有必要在以后的立法中加以扩充。商业秘密方面:新《刑法》219条中“明知”“应知”概念过于模糊,直接导致商业秘密权利人举证困难,胜诉率低,甚至由于无法取证而被拒之于刑法保护之外。(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网络讯息的新时代,互联网极大丰富和促进了交流与沟通,但是由于其无形性与虚拟性⑤,盗版、走私知识产权成果等犯罪形式,使人们防不胜防,单纯的民事、行政手段已不适宜,网络时代知产权呼吁刑法的保护。(四)刑罚方式改革方面我国现行刑法典对于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自由刑与罚金制,并以自由刑为主。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罚金刑为代表的财产类刑罚作为应对知识产权犯罪已被普遍应用,而且施之以资格的剥夺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我国不仅需要强化刑罚关于财产刑的适用力度,且不妨引入资格刑,彻底剥夺其再犯的机会,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五、结语随着知识产权犯罪手法的日益升级、影响日益加剧,民事、行政的手段固然不可或缺,但一如某德国学者的观点:刑法的防线作用日益显现出其强有力性,我国经济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正在进行跨阶式发展,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已经成为焦点,两者需要相互推进,共同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阅读全文

与知识产权状况调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