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出一本文集,书名与别人前些年出的书名雷同,算侵权吗
您好,一般在法律实践中不同的书用同一个名字的事情还是较少发专生,用别人用过的书名属,业内也会被视为拾人牙慧。而如果是知名的图书,出版人也会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过,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仅限于作品本身,而未明确包括作品的名称。只要内容不同、封面没有雷同,也很难判断侵权与否。
② 我写的小说书名和一本杂志同名,侵犯版权吗
仅是书名和杂志名同名的,不属于版权保护范围。公开发行的杂志都对其名称进行了商标注册,因此您的书名侵犯了该杂志的商标权。
我国《著作权法》是主要针对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出租权、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关于作品内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法典。因此,你对自己作品拥有完全的著作权(即版权),即不存在侵犯杂志版权的问题。
如果该杂志将杂志名已注册商标,那您的行为侵犯了杂志方的商标专用权,对方可依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要求您停止侵权,并赔偿相应损失。如侵权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③ 书名可以跟别人一样吗如果对方有文学类著作权的话。
不可以的,如果对方有著作权,是不可以用的。如果两个人用了同样的书名且都没有著作权的话,谁先申请到就是谁的,其他人不可以再用。广州聚正企管
④ 总主编、主编以及各遍作者著作权如何划分
爱读书的朋友会经常发现,在一个系列的书籍的封面上总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封皮左上角:总主编+++。书名的下方:主编+++。翻开书本又有很多编者,这些编者负责书籍每一章节的编写工作。这种情况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学类书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主编权的相关规定,因此有必要探讨。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据,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是作者。针对一本书上既有总主编,又有主编,还有各编的作者,这单一作品的著作权归谁所有呢?总主编还是主编?抑或各边作者?这一系列的书本的著作权归谁所有呢? 第一部分,单一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针对这种情形,我认为这单一作品(只考虑某一本书)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 这一作品构成合作作品。我过著作权法十三条规定,合作作品是指两人或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与创作的,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构成合作作者的要件首先主观上要由共同创作的意愿,客观上有共同创作的共同行为。 一本书上既有总主编,又有主编,又有各边作者,我们说这种情况一般是由某一出版社或总主编主导组织起来的,首先他们有共同的合作意愿,而且客观上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本书的编写。应该构成合作作品,共享著作权。 那么主编是否享有著作权呢,这就要看主编所做的工作了。 首先,主编若只是统筹,挂名,我想,不参与实质性的创作工作,即使是主编,仍不享有著作权。 其次,若是主编构建整个作品的框架架构体例,并参与了整个作品的创作,主编当然对这单一作品享有著作权。但若是主编参与某一章节的编写工作,主编是否对整个书本享有著作权呢?我想在现实情况下,主编会享有整个作品的著作权,因为一般情况下,主编都为所在领域的大家,影响力可能会大于作品内部其他编者,所以“理所当然”地享有整个作品的著作权。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情况下,主编只对自己编写的那一章节享有著作权,除非主编对作品的其他章节的编写也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 最后,各遍的编者是否享有书本的著作权呢?标准依旧是“是否参与创作”,而且这个“是否参加创作”针对的著作权的范围依旧很有限,若是对整个作品都参与了创作,毫无疑问,对整个作品都享有著作权。但若只是对作品的某一章节参与了创作,那只能对那一章节的部分享有著作权,不能对整个作品主张著作权。 当然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3条第二款的规定,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也就是说,作品各章节部分的作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编写的那一部分拿出来,行使著作权。 第二种可能: 这一作品构成汇编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4条规定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问题,所谓汇编,即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体现独创性。汇编作品只存在各部分作者的作品虽共同存在于一个作品内,但这单一作品不是各作者共同的合意完成,即没有事先的共同意志。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行业协会等集体组织征文出版,集体组织的负责人等为主编,作品的各篇文章作者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协会的负责人只是简单把作品分为几类,把征集来的的不同文章放在相关的类别里,然后出版,我不认为这些主编对这本书享有著作权,因为他们从形式到内容,几乎不具独创性的参与,这种情况下,由协会或主办单位享有整部作品的著作权更合适。 当然,各篇文章的作者毫无疑问享有对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他们仍旧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单独使用,只要不侵犯整个作品的著作权。 系列作品(系列书籍)的著作权归属: 一,一般情况下,书本的内容,总主编不参与编写,只参与编写序言,而且序言针对的还不是这一本书籍,而是全套书籍,即使总主编参与到书本中,如果只是做一些校对,统筹系列作品的文字、用词等统一协调工作,总主编只是书本编写工作的组织者或协调者。合作作品的作者必须是参加创作的人,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品的作者。所谓“参加创作”,是指对作品的思想观点、表达形式付出了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或者构思策划,或者执笔操作,如果没有对作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就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因此我认为总主编并不享有整个系列作品的著作权。 二是,总主编对整套作品做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包括结构、体例,包括核心内容等,那么这种情况下,总主编就对整套书籍享有著作权。但,这并不影响整套作品里某一单一作品的权利人行使著作权。 第三部分,其他问题 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这种合作作品或者汇编作品,主编的修改权是否可以单独行使,即是否可以不仅总主编的同意,在再版是改变主编所编的那一作品的体例,内容等。我认为应该具体分析。 首先,若是总主编在整个系列作品中只是“统筹”“挂名”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创作,主编毫无疑问应该享有修改权。 其次,若系列作品的整个结构体例是由总主编设计创作,包括主编所编的这个作品的结构体例,即总主编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他对整个些列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当然享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那么,主编未经总主编许可,就不可以单独调整单一作品涉及整体涉及的部分。即不得侵犯整体作品的著作权。 当然,单一作品的主编并非不能行使著作权中的修改权,他完全可以脱离总主编的系列体例,另行出版自己的书籍。
⑤ 有一个疑问 书名有版权吗假设说如果最近有一本书特别火,我用它做我的书的书名(内容不一样) 或者是
可以,好多书名 都差不多。因为你的书名虽然和杂志名一样,但是内容不是一样的啊!版权保护的是内容不是一个简单而容易重复的名字!
⑥ 名字是否有著作权
著作权当中只有署名权,没有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⑦ 书名或者商标怎么进行版权登记
在我国,版权是自动产生的,作品一经完成,作者便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当产生纠纷时,权利人常常遇到举证困难,因此各国均鼓励作者对作品,尤其是计算机软件作品,进行版权登记,以便在今后的行政救济和司法诉讼时作为权利的初步证明。同时,作者在进行版权贸易,进行版权转让、许可使用等活动时,也需要这样的权利证明文件来方便与另一方签订转让、许可使用等合同。
版权登记机关主要有哪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负责本辖区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登记工作。国家版权局负责外国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登记工作。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受国家版权局委托,负责外国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登记工作。
版权登记所需要的相关材料
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应按《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规定提交有关证明和材料:
1、填写作品登记申请书、作品登记表、权利保证书各一份,提交作品原件及复印件、作品说明书(说明创作构思、作品主要特点及内容等)各一份;2、个人作者申请版权登记的,还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3、委托创作作品申请版权登记的,著作权人还应提交著作权人及创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著作权人或创作者是单位的,应提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的复印件、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委托创作合同或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4、合作作品申请版权登记的,还应提交合作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合作作者是单位的,应提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的复印件、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合作创作合同或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5、职务作品申请版权登记的,应提交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著作权人或专有使用权人的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的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聘用合同及著作权归属证明原件及复印件;6、美术作品或摄影作品申请版权登记的,申请人除按上述情况提交有关材料外,还需提交作品照片二份(不大于3R,可电脑打印),一张贴在“作品登记申请书”左下方空白处,并在上面盖骑缝章,另一张随材料提交。
7、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材料:可参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提交以下主要证明文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身份证明;有著作权归属书面合同或者项目任务书的,应当提交合同或者项目任务书;经原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在原有软件上开发的软件,应当提交原著作权人的许可证明;权利继承人、受让人或者承受人,提交权利继承、受让或者承受的证明。
版权登记流程
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文件→缴纳申请费→登记机构受理申请→补正申请文件(非必须程序)→取得登记证书(作品登记和查阅应收取一定费用)1、填写申请表:在中心网站上,首先进行用户注册,然后用户登陆,在线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后,确认、提交并打印。
2、提交申请文件:申请人或代理人按照要求提交登记申请文件。
3、缴纳申请费:申请文件符合受理要求时,软件登记机构发出缴费通知,申请人或代理人按照通知要求缴纳费用。
4、登记机构受理申请:申请文件符合受理要求并缴纳申请费的,登记机构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或代理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及缴费票据。
5、补正程序:申请文件存在缺陷的,申请人或代理人应在规定期限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申请将被视为撤回;经补正仍不符合登记办法的,登记机构将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或代理人。
6、获得登记证书:经审核确认符合登记条件的,发给《作品登记证》。如到登记受理大厅领取证书,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后,持受理通知书原件领取证书,不予登记的,要说明理由。如版权登记证书需邮递的,请在申请表中填写正确的联系地址。
在版权登记过程中,填写文件有很多规范限制,手续繁多,若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版权申请不通过,所以说对于不清楚在中国如何进行版权登记的非专业的小伙伴们个人去申请版权登记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人办理版权登记的时候还是会委托专业的版权机构。
⑧ 书籍版权,书名的问题
书籍装帧设计的专用术语介绍
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封底(又称封四、底封)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书脊(又称封脊)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书冠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排版设计过程中涉及到专用术语介绍,对于从事出版工作及杂志画册设计工作的人士来说掌握这些尤为重要。
封面(又称封一、前封面、封皮、书面)
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封里(又称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页。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来印目录,或有关的图片。
封底里(又称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
封底(又称封四、底封)
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
书脊(又称封脊)
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
书冠
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
书脚
书脚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单位名称的部分。
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页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页也起装饰作用,增加书籍的美观。
插页
插页是指凡版面超过开本范围的、单独印刷插装在书刊内、印有图或表的单页。有时也指版面不超过开本,纸张与开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纸张或颜色印刷的书页。
篇章页(又称中扉页或隔页)
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篇章页只能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篇章页插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别。
目录
目录是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者查找。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版权页
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版权页中,按有关规定记录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字数、出版年月、定价、书号等项目。图书版权页一般印在扉页背页的下端。版权页主要供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常附印于书刊的正文前后。
索引
索引分为主题索引、内容索引、名词索引、学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种。索引属于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记载,一般用较小字号双栏排于正文之后。索引中标有页码以便于读者查找。在科技书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读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资料。
版式
版式是指书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标题的字体、字号、版心大小、通栏、双栏、每页的行数、每行字数、行距及表格、图片的排版位置等。
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书页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节标题、正文以及图、表、公式等。
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极限,在某种意义上即指版心。严格地说,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积来计算范围的,版口则以左右上下的周边来计算范围。
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过左右或上下版口极限的版面。当一个图或一个表的左右或上下超过了版口,则称为超版口图或超版口表。
直(竖)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订口在右,文字从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于古书。
横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订口在左,文字从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刊头
刊头又称“题头”“头花”,用于表示文章或版别的性质,也是一种点缀性的装饰。刊头一般排在报刊、杂志、诗歌、散文的大标题的上边或左上角。
破栏
破栏又称跨栏。报刊杂志大多是用分栏排的,这种在一栏之内排不下的图或表延伸到另一栏去而占多栏的排法称为破栏排。
天头
天头是指每面书页的上端空白处。
地脚
地脚是指每面书页的下端空白处。
暗页码
又称暗码是指不排页码而又占页码的书页。一般用于超版心的插图、插表、空白页或隔页等。
页
页与张的意义相同,一页即两面(书页正、反两个印面)。应注意另页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另页起
另页起是指一篇文章从单码起排(如论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单页码结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页起,就必须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个双码的空白面,即放一个空码,每篇文章要求另页起的排法,多用于单印本印刷。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单、双码开始起排,但必须另起一面,不能与上篇文章接排。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内,表注的行长一般不要超过表的长度。
图注
图注是指插图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图题下面,少数排在图题之上。图注的行长一般不应超过图的长度。
背题
背题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无正文相随的标题。排印规范中禁止背题出现,当出现背题时应设法避免。解决的办法是在本页内加行、缩行或留下尾空而将标题移到下页
⑨ 书名重名算侵权吗
第一、内容不同、作者不同的情况下,书名由于太短而不具有著作权法版所要求的独创性,故一般权情况下仅仅只有书名重名尚不能认定为侵权。
第二、但是如果畅销书的书名知名度非常高,之后的书名与其相同,涉嫌攀附畅销书的知名度,那么书名相同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⑩ 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书名
□ 郭冰九 书名是作者智力劳动的成果, 应当先寻求著作权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仅限于作品本身,而未明确包括作品的名称。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有关于"保护作品完整性"的规定,可以据此作出有关著作权的扩大解释,从而使作品名称包括在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之内,那就必然要求作品的名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然而作品的独创性在作品的名称上一般难以体现与区别,而且事实上我国允许重名作品的存在,只要内容不相同,均可以获得著作权的保护。可见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将书名列为公共领域,没有加以专有权的保护。 注册书名商标有可行性 图书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从体现作品的意义上讲,图书作为作品的载体,是版权客体,这个客体实质上仍是作品,而不是图书本身;从纸张、封面、标准化装订成书的角度讲,它又是一种产品或商品,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有形财产,而不是版权的客体,每个读者已购到手中的作为"物"的图书,又等同于一般性的商品。这种双重属性导致《著作权法》和《商标法》对图书的保护侧重点的不同,《著作权法》仅保护图书的内容,《商标法》则保护使用在图书上的商标,以区别不同图书的出处,通过逐步建立商标信誉来吸引读者购买自己的图书。单从《商标法》的角度说,图书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是受《商标法》保护的,用书名进行图书商标的注册,只要不违反《商标法》的规定,原则上并无不可。但书名往往与作品,即图书的内容紧密结合,致使大多数的书名,尤其是单行本的书名,由于违反《商标法》中关于显著性和禁用条款的规定而得不到注册。也有相当一部分书名并不直接表示图书的内容,完全符合《商标法》的规定,本人认为是可以注册的。但必须明确,由于书名的特殊性,注册书名商标必须要经过商标局的严格审查。 书名商标的保护范围 许多作者和出版社希望通过商标注册来保护自己对于书名的独占权,这种愿望能不能实现,取决于书名商标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作为商标,得到注册的图书名称,其申请人享有排他的商标专用权,未经他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在图书上使用该书名作为商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图书名称属于公有范畴,其他作者仍然可以以该书名进行创作,亦可以出版,只要内容与重名的作品不相同,就可以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这是书名商标与普通商标的重要区别之处。只是重名图书的出版发行者不得在其书名上标注注册商标(?),否则就应当以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论处。 现行《商标法》中对书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并无明文规定,我们建议立法部门能在《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改时对此问题加以订立,以便对书名商标实行有限制的保护,避免与《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发生冲突。 书名商标的审查 商标局在审查书名商标时,除了依照《商标法》的规定,按照审查普通商标的标准进行审查外,还区分不同类型的图书名称,适当调整其审查的尺度。 1.杂志、期刊的名称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全名进行商标注册的,鉴于此种出版物与其它图书相比,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发行上具有稳定性。取得商标注册后就享有对杂志、期刊名称的专有权了,排他性极强。为了繁荣我国杂志期刊市场,促进科学文化交流,审查时尺度是放宽的,只要名称不完全相同就能够核准商标注册。 2.单行本书籍的名称,许多国家明文规定不能获得商标注册,应该得到某种形式的明确并向社会公开。考虑到单行本书籍的数量极其庞大,命名十分复杂,实践中很难用固定的形式加以明确,因而虽然现阶段单行本书籍的名称可以注册图书商标,但审查重点放在其是否直接表示了图书的内容上,从严掌握。只有不直接表示图书内容的单行本书名才能被核准商标注册。 3.网络全书、辞书的书名和丛书的总称,在不违反商标法禁用条款的基础上审查标准可以适当放宽。重点审查的是这类名称的独创性,如《老漫画》、《老照片》这些带有独特风格的名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籍内容,但使用的结果可以使读者产生深刻印象,也应当予以书名商标的保护。 链接:近日,蔡骏将"蔡骏心理悬疑小说"系列注册为图书商标,该图书商标包括"蔡骏心理悬疑小说"的名称和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