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歌厅播放音乐侵犯著作权中的什么权利
歌厅播放音乐分两种情况,第一是在包房中的点唱,第二是在大厅,走廊等公共区域的背景音乐。
第一、点唱。点唱播放的音乐一般涉及词曲作者的表演权,表演者的著作权,录音录像者的著作权。
第二、公共区域的背景音乐,如果这种播放只有音乐没有图像,那就之涉及词曲作者的表演权,如果也有图像,那也涉及表演者的著作权和录音录像者的著作权。
注:1、表演者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
(一)表明表演者身份;
(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
(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
(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被许可人以前款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方式使用作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2、录音录像者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四十一条。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
⑵ 关于音乐播放侵权问题
根据我国抄签署伯尔尼袭版权公约,以及加入WTO签署的其他一系列有关版权的条约,以及我们的著作权法,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商业使用其作品的当然是侵权。
但是侵权和被诉是两回事,按照我们国家这个情况,国外版权机构通过委托国内专门做版权保护的公司或个人诉你的可能性简直就是0
⑶ 为什么公开放映电影算是侵犯版权,公开放音乐不算侵权
前面的回答都是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播放音乐作品的录音的权利,属于表演权中后半句所述的那种情况,法学里称为“机械表演”(和真人演唱/演奏的“舞台表演”相对)。而放映电影的权利,属于放映权。
也就是说这是两项不同的著作权。未经许可放音乐侵犯表演权,未经许可放电影侵犯放映权。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这里明确说明,免费地表演已发表的作品,不属于侵权。但仅限表演,不包括放映。所以如果在公开场合免费播放音乐是不属于侵权的,而放电影则属于侵权。
但是, 在消费场所,例如商场、餐厅,播放音乐作品,即使没有直接向公众收费,但因为是在消费场所,存在间接以此营利的事实,所以不属于二十二条所述的情形,是侵权的。
⑷ 播放权的问题~~
播放权一次不准确,在中国的著作权法中并无播放权一词。暂且理解回为广播权。答
四个说法都是错误的。
1.合理使用的范围在《著作权法》中有明确规定,对照后可以发现,改使用方式并不是合理使用行为。
2.侵犯了权利人的广播权。
3.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只涉及词曲作者的权利,并不涉及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
4.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权利人之间是信托关系,可以自己的名义对侵权方提起法律诉讼。
⑸ 那些商场放的音乐没有经过授权,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吗
答:那些商场放的音乐没有经过授权,事实应该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⑹ 音乐侵权案例分析:音乐版权问题致无法播放 为何音乐纠纷泛滥
音乐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成了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在科技创造上面可以申请专利,写作也有原创,自然网络音乐也能有版权,在这个对于音乐比较流行,歌曲比较泛滥的时代,很多时候一首歌,好几个人翻唱,这样就容易产生版权纠纷问题,那么网络音乐版权纠纷泛滥的原因是什么?音乐侵权案例分析:音乐版权问题致无法播放 为何音乐纠纷泛滥音乐侵权案例分析原因之一,网络音乐平台合理的授权模式没有形成。前几年,各网络音乐平台经历了从没有唱片公司的授权到十家左右获得非独家的授权的过程,2014年,一些大的音乐平台以获得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的方式,纷纷跑马圈地抢占音乐资源,导致诉讼不断、纷争不止,也使音乐版权价格飙升,至今没有一家音乐平台盈利。 在国际上,网络音乐平台获得授权模式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如苹果公司等,但在中国音乐平台合理的授权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音乐侵权案例分析原因之一,网络音乐平台仍缺乏好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人说商业模式与版权保护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如果音乐平台的商业模式不能盈利,这些平台不可能持续向版权方购买版权,也谈不上保护音乐版权。关于商业模式,有些人认为就是向用户收费的模式,其实好的商业模式不完全等同于收费模式,各音乐平台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并结合优质资源开发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用好的产品吸引用户,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向用户收费只是多种商业模式之一。音乐侵权案例分析原因之一,广大网民版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从我做起,自觉做到不买盗版、不用盗版,为正版音乐付费。如果网络音乐平台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再加上网民版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相信我国音乐版权保护的状况会发生根本性好转。还有音乐著作权是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⑺ 冯提莫播放他人音乐判赔偿,怎样使用音乐才算不侵犯版权
首先你想要使用别人的歌,比如说在某些音乐节目上面进行翻唱,你就要提前去跟原唱进行一个沟通,要征得他的同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某档节目上唱别人的歌,要不然你贸然的去翻唱的话,就是一种侵权的行为,毕竟知识产权有时候还是需要尊重一下的。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去获得这首歌的版权,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创作这首歌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赚钱,你拿钱去买他歌的版权,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做法了,就像我们平常买商品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仅如此,如果你的音乐才华够高的话,你还可以采用重新编曲的方式,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也不会侵犯别人的音乐版权。
⑻ 酷狗等音乐软件侵犯音乐的版权了吗
1.司法不健全,所以双方各持己见,酷狗只是把音乐定义为试听,用户是选择性的,关于侵权有待争议
实际上位于音乐产业生产第一线的同志们一直没怎么盈利。从卖唱片这个角度讲,唱片销售体系和冰棍销售体系差不多,主要的利润在零售商那儿,唱片公司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唱片销量上去了才可能挣钱。比如一根冰棍如果零售价格是1元,那么零售商拿货的批发价(我们一般看到的“一根就批”的那个批发价当然不是真正的批发价,最多只能叫优惠价)应该在4毛或者5毛这么个水平,生产冰棍的厂家刨除成本每根冰棍可能就挣几分钱。原因也很简单,一个路边卖冰棍的,一天卖出50根就顶头了,但是一个冰棍生产厂家一天可能卖出几百万根冰棍,每根挣一分钱也不少了。
唱片销售也是这样,唱片公司和艺人之间达成一个分成比例,然后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把唱片交给发行商,发行商加一点儿钱给零售商,总体上就是这么个模式。由于现在传统唱片的销售越来越不好做,发行商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现在国内最牛的其实不是什么四大唱片公司之类的,最牛的实际上是星外星这种发行商。在商业面前,像牛逼发行商这种技术性人才才是大爷。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值得说一下,在我国,主流唱片领域最牛逼的发行商全都是广东那边儿的,而且几乎无一例外是做盗版起家的。钱挣到一个程度了,原先用于盗版发行的零售商体系也建立的差不多了,洗手上岸搞正版唱片发行,而且还真没别人能比他们发行得更好。
唱片销量必须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唱片公司和艺人才可能挣钱,现在唱片销量这么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唱片公司活着呢?总体上,他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生存。一种是走穴,也就是说艺人签下来之后带到地方上去参加《同一首歌》之类的节目,这种演出只要你具备一定知名度,演出酬劳轻轻松松就可以突破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对现在的主流唱片公司来说,出版唱片、制作音乐已经不再是盈利的一部分,而成为了宣传的一部分。用新的唱片提高艺人的知名度,然后从走穴中盈利。
还有一种普遍采用的盈利方式要依靠电信和网络行业,也就是利用付费彩铃下载之类的手段提取版权费,俗称SP (Service Provider)。一首歌下载一次一元或者几毛钱的版权收益听上去挺少的,但偏偏是这个能做到薄利多销。许多还没能成功走穴的新人和网络歌手其实就是靠这种方式存活下来的。以前苹果、微软这些公司推行过mp3付费下载,在国外还能盈利,在国内完全不行,这大概跟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系。再说,也没有哪个电信服务商愿意免费为你的手机提供盗版彩铃。
2.酷狗给唱片公司打了广告,扩大了知名度,可以让唱片公司获得更大的收益等等,双方互赢
⑼ 为什么现在音乐都特别重视版权
音乐版权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专利,这其中涉及到传播,翻唱等权利!都特别重视版权可以说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另一个是可以从中牟利!所以现在的音乐都特别重视版权!
⑽ 餐馆播放音乐为什么构成侵犯著作权
餐厅播放音乐,属于机械表演,当属侵权。惟合理使用有一条《著作权法版》第二十二条第权九款
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此处的向公众收取费用的理解应作营利理解,餐厅播放音乐虽然不收费,但是潜在的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按:国外例如美国关于合理使用有一般规则,中国遵循大陆法系的立法特色,只有若干条特例。如果放在美国等国家下,此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