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的启示

著作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24 16:39:41

❶ 五十之前不著书 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黄侃一生校书数千卷,在学术界赫赫有名,却声称“不到五十不著书”。有人说,老一辈学者做学问何其扎实,书读百遍,继而精思,始援笔为文,可言著作文章。黄侃正是一直在为著书做着准备,可见其学风严谨和对知识的尊重,实在可感可佩可法。而如今哪找得着黄侃先生这样严肃认真的学者?放眼看去,遍地都是专著多部的青年教授博导,真令前辈气煞!

知识产权告诉学生们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提问者,知识产权是包括商标、专利、版权著作权)在内的以独创构思为核心并回附以载体表达答的民事权利,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从这点意义上知识产权至少告诉学生们们这样一个道理:知识产权强国强民,知识产权促改革铸人才!重口碑品牌、重技术创造、重文化创新:中国人辉煌时代就要来到!
更大的知识产权价值所在,知识产权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一带一路”核心区发展,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和强国知识产权的中国梦。

❸ 陶宗仪摘叶著书的启示

陶宗仪摘叶著书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学习条件的好与坏,只要你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❹ 分析Napster案对我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版权管理的启示。

MP3免费时代的终结</B>作者:马章凯 阅读2196次 更新时间:2001-8-12

网上传播音乐作品同样构成侵权——从Napster诉讼案看网上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 一、 MP3与Napster
MP3是音频文件的新的压缩标准,由于它体积小,失真少,便于传播,利用这种技术制成的光盘,一张CD上可以容纳几百首歌曲,一出现就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如果说MP3的出现成为音乐唱片业的一场革命的话,那么MP3交换软件——Napster的诞生在音乐传播史上就更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Napster是一个多功能的工具软件,具有搜索、在线播放、在线通讯等功能。网民们可以通过Napster与其它网友相互交换自己拥有的MP3及其它格式的音乐文件,实现音乐资源共享。Napster将MP3文件格式与Internet传播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出现之后,立即风靡全世界,至今已拥有近4000万用户,足以改变传统音乐的销售模式,影响到各大唱片公司的音乐销售量。

二、 Napster诉讼案
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总要对整个法律产生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世界上普遍对音乐及其制品采用的是版权的保护。MP3和Napster的出现又一次使我们面对了这样一次变革。Napster使音乐的传播变得方便、快捷,而且公众无须为此付费,唱片公司的利益就受到了侵害。由此形成一对矛盾。
音乐制作人与权利受让人、唱片公司首当其冲,代表了版权人的利益,音乐作品的使用者、传播者等等公众是矛盾的另一方,版权人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从自己的创作和工作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公众则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得到这一些东西,版权法就是用来调和这一对矛盾的工具。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使版权人能够从制作中取得利益,以鼓励进一步创作,一方面使创作成果公众中得以传播、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人类历史的发展总在重复这一过程:收音机的产生、录像权的发明,复印机的出现,无一不是如此。在一次新技术的出现总在一定时期内引起混乱,然后法律做出最后的调整。利益平衡,是版权法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
唱片公司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必然要寻求法律救济。1999年12月,RIAA(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代表时代华纳公司、索尼音乐公司、环宇音乐公司和百代音乐公司等世界知名唱片公司,以侵犯著作权和剽窃知识产权为由,针对网络上最大的MP3音乐交换网站Napster提起诉讼。Napster主张它只是一家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行为并不负责。并且,根据1992年的家用录音法(AHRA),(1)他的用户共享非商业用途的音乐文件并没有违反版权法,而是对知识产权的“公平使用”——允许人们因个人的非商业用途复制音乐、文件和艺术品。(2)Napster把自己看作音乐行业的扩音器,认为他们的服务可以帮助音乐市场的成长。

三、 美国第九巡回法院的判决
美国的法院对待这一诉讼的态度是极为谨慎的,最高法院甚至认为“应该由国会来做出决定”,因此本案的诉讼进行的颇为艰难。经过一年多的马拉松式的诉讼,2001年2月12日,美国第九巡回法院终于做出了裁决,他们认为:Napster必须停止交易有版权注册的音乐,并且Napster公司可能还要因此承担“代理侵权责任”,因为“Napster案并非不适用DMCA”。(3)根据DMCA的相关规定:版权人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自己享有权利时,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停止侵权,但并不承担赔偿责任。上诉法院还推翻了地方法院作出的关于关闭Napster的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第九巡回法院的裁决要求Napster停止侵权,而非权利人所要求的停止服务。(4)这二者存在根本的不同:停止侵权的后果指,对Napster网站上的共享音乐文件,如果版权人向Napster指出自己是权利人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据之要求Napster停止侵权,则Napster必须停止对相关音乐文件的共享服务。停止服务则意味着Napster交换软件本身是非法的,Napster除停止侵权外,还必须停止Napster音乐交换软件的继续使用。
可以看出,判决虽然认定Napster构成侵权,但对Napster音乐传播模式的创新是肯定的,并不想通过判决扼杀新技术的发展。其实这与本案的原告——唱片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正如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在其下属公司结盟Napster后所言:文件共享服务为音乐作品提供了理想的营销平台,提高了艺术家们在公众当中的知名度。
因此,Napster被判侵权可能仅仅意味着网上音乐的传播免费时代的终结,而非Napster本身的死亡。(5)

四、 对我们的启示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了类似的案例。1999年,国际唱片业协会(IFPA)就曾代表其全球1400多个会员公司向国内数家提供MP3上传下载服务的网站提起诉讼,后来该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调解结束,涉案网站删除了侵权内容,不再进行相关链接。当时国内关于互联网上版权的性质及其法律意义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美国的案子也还没有结果,所以进行的很困难,而且由于有关各方的低调处理不为人知罢了。
Napster的败诉,产生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虽然外国的判例对我国并无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这几年来,我国各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认识已逐渐深入,今后,很可能会发生大量的类似诉讼,国内的MP3业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音乐也有版权,从而避免产生纠纷,造成损失。
目前,与MP3有关的技术厂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硬件商、软件商、网站。因为做硬件的一般不会把音乐文件固化在MP3播放机上,涉及的主要是专利等其他的知识产权领域的问题,与本案的判决基本无关,(6)暂时不予讨论。国内目前也出现了一些MP3的软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转换工具,即将音乐文件转换成MP3格式。一类是搜索交换工具,即用于查找MP3文件,并可提供交换共享的工具。但我在前面的分析中一直强调一个问题:法律要保护版权人的利益,但不会随意扩大责任范围,禁止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所以软件商面临的问题也不大。
只有提供音乐文件上传下载服务的网站才是问题的焦点。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日颁布了《解释》,其中吸收了大量的国外知识产权网络保护法律成果,尤其是关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等问题的认定预处理基本与美国DMCA的有关条款的精神相一致。根据《解释》的规定,网站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避免侵权:
1、 对于网站本身提供的音乐文件,要获得足够的授权,即尽量取得版权人的同意和书面授权,同时要注意保护版权文件的权利管理信息。出版单位名称、地址、作者署名、版权声明等信息就属于“著作权管理信息”,因为《解释》规定对“著作权管理信息”的删改同样属于侵权行为。(7)
2、 对于提供音乐文件上传的网站来说,一定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全面的登记,一旦发现侵权,可以提供足够的证据。网站自身要建立完善的服务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站内容进行检查,发现侵权内容及时删除。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及时采取措施移除侵权内容,依《解释》第8条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承担侵权责任。
3、 当著作权人向网站发出警告时,要及时查验并采取措施。根据《解释》有关规定,著作权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侵权内容,要达到这个目的,著作权人需要先履行一项义务,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何谓“确有证据的警告”?《解释》第七条规定,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三项证明齐全就算是“确有证据”。因此,当网站收到这样的警告时,首先要查验证明文件是否齐备,如果齐备就可以删除侵权内容,因此删除侵权内容并不构成对网站与内容提供者的合同的违反。
4、 一旦网站被诉侵权,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解释》第六条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规定了一项法定义务,违反该法定义务即构成侵权。该项法定义务是指:当著作权人确有证据证明被侵权,并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请求时,网络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向权利人提供侵权行为人在网络上的注册资料。违反此项义务,人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8)的规定可以追究其侵权责任。
5、仅提供链接的网站不能构成侵权。《解释》没有把网络链接规定为侵权行为,因此,仅仅提供与MP3网站的链接不能算是侵权。因为链接原本就是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之一,没有了链接,互联网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注释:
1.《Audio Home Recording Act of 1992》,即美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十章。
2.类似于国内《著作权法》确定的对版权作品的"法定许可"方式使用。
3.美国 1999年颁布的数字化千年版权法。
4.国内网站提供的消息版本各有不同,两种说法都有。笔者从网上查到判决书,裁决内容如文中所引,是停止侵权。
5.这一点从德国贝塔斯曼公司与Napster的合作也可以看出。
6.1998年10月,RIAA认为MP3播放设备属于可能构成侵权的数字录音设备之一种,依据《AHRA》将最大最早的MP3播放设备制造商Diamond告上法庭,法院最终裁定被告应向美国著作权局提存一定权利保证金,以分配给有关著作权人作为补偿,但同时认为原告受到的损失并非"不可恢复的损害",从而拒绝对被告核发禁止令。我国并无此类规定。
7.参见《解释》第九条。
8.《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来源:

❺ 白岩松著作的给我们的启示

1、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2、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
3、热爱祖国。
希望采纳!谢谢!

❻ 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价值与作用

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从著作权人方面来看,是对其著作权范围的限定;从著作权人以外的人(即使用者)来看,则是使用他人作品而享有利益的一项权利。下面来看看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价值和作用。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价值与作用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含义一、使用要有法律依据。二、使用是基于正当理由。三、不需经作者与著作权人同意。四、不支付报酬。五、不构成侵权,是合法行为。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价值设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在于:公平和效率。即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公平体现了合理使用的合理性,而效率则体现了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合理使用作为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制度,其核心和实质就是对利益的协调和平衡。1、公平。知识是在不断累积中更新和发展,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创作活动不可能离开对已有作品的借鉴和利用,没有人能说他的作品与前人的积累完全无关。既然创作需要吸收他人的成果,那么就不应阻止他人利用已有的作品。著作权人应在适当的范围内让渡自己的权利,允许他人使用,对其作品不能享有无限制的独占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获取和享有的畅通,为更多的创作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也是正是利益平衡的关键。2、效率。在承认公众可以对作品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允许使用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的使用,是为了保证利用的效率。合理使用是一项权衡各方得失,以求社会总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它在保证作品的正常传播利用、著作权人及时收回创作成本、避免出现信息不足的前提下,对著作权人的权利区域做出合理划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划出一个合理的范围供公众无偿使用,而又不会不合理的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省去了每次对作品使用都要征得作者同意的麻烦,减少了交易成本,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它促使各方的利益在一种基本的平衡和协调关系中得到最大满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作用著作权合理使用是著作权限制制度的一种,其目的就是在于防止著作权人权利的滥用,损害他人的学习、欣赏、创作的自由,妨碍社会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合理使用制度在防止著作权人权利滥用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合理使用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创作自由。创作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没有前人作品的启示和借鉴,创作就如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对于他人作品的利用得益于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它从法律上规定了著作权人放弃其享有的一部分权利,这不但使借鉴前人作品成为可能,而且使得创作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大幅度降低,激励了创作活动的发展。合理使用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受教育权。教育活动是一种传播知识的行为,而著作权人对于其作品的传播享有垄断性的权利,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权利与著作权人控制知识的传播和利用的权利必然会产生冲突,而合理使用则是化解这种冲突最有效的方式。世界各国立法通常都将为个人学习使用以及课堂教学使用列为合理使用的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鼓励个人学习,发展教育事业,维护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著作权合理使用是重要的著作权限制机制,它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❼ 名著的启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小说。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中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解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述: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可以这样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的一生应当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去度过。

❽ 知识产权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及其启示

1.知识产权的概念: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德文为“Gestiges Eigentum”,其原意均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也称智力成果权。在我国台湾地区,则称之为智慧财产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有学者考证,该词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2.知识产权分类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一共两部分。3。知识产权的利用方式及其注意事项。:△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商号权。即厂商名称权,是对自己已登记的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企业的商标权不能等同于个人的姓名权(人格权的一种)。知识产权在好几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识产权虽然是私权,虽然法律也承认其具有排他的独占性,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与社会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宜为任何人长期独占,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规定了很多限制:
△第一,从权利的发生说,法律为之规定了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条件以及公示的办法。例如专利权的发生须经申请、审查和批准,对授与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规定有各种条件(专利法第22条、第23条),对某些事项不授予专利权(专利法第25条)。著作权虽没有申请、审查、注册这些限制,但也有著作权法第3条、第5条的限制。
△第二,在权利的存续期上,法律都有特别规定。这一点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大不同的。
△第三,权利人负有一定的使用或实施的义务。法律规定有强制许可或强制实施许可制度。对著作权,法律并规定了合理使用制度。

❾ 三毛著作权继承人的诉讼行为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您好:
给您查了相关的材料和评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http://china.findlaw.cn/info/case/zscqal/6585_4.html
这里载入文章末位比较有意义的话:
“商标权和著作权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产权,分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来予以保护。在实践中,不同的知识产权往往会发生冲突,而解决“权利冲突”的基本原则为“权利在先”原则,也就是那一种权利产生在先,就对在先者给予保护,而权利产生在后者视为侵权。著作权是由作品的完成而依法产生的一种专有权利,这种专有权利有别于其他民事权利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独占性和垄断性,一件受保护的作品只有著作权人才能占有、控制和使用,非著作权人不能将他人的作品作为商标来使用,也不能将该作品去申请商标注册。

综合上述,本案三毛集团公司根本无权将“三毛”作品申请商标注册或擅自对“三毛”作品进行修改后去申请商标注册,因为它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去申请的过程中本身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其实质是一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违法行为,故一、二审人民法院作出三毛集团公司停止在产品、企业形象上使用“三毛”漫画形象及赔偿著作权人张乐平的继承人冯雏音等人民币10万元的民事判决,无论从实践或理论来看,均是于情相合,于理相通,于法有据的。“

望 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著作权的启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