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知识来产权是智力劳动产自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
2. 建筑法律、法规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网络名片
《建筑法规》从建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对我国现行的建筑法规从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勘察设计法规、招标投标法规、工程建设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建筑师条例、著作权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该书共计八章八十五条,包括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内容。
目录
概念
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概念
建筑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相关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获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建筑法规 作者:常丽莎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308065665 开本: 16开 定价: 24.00 元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建筑法规概述 第一节建筑法规的概念 第二节建筑法律关系 第三节建筑法规体系 第二章城乡规划法律制度 第一节城乡规划法规概述 第二节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三节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管理 [案例分析] 第三章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节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节建设用地 [案例分析]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房地产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三节房地产开发 第四节城市房屋拆迁 第五节房地产交易 第六节物业服务 第七节房地产管理中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第五章工程建设程序法规 第一节工程建设程序法规概述 第二节工程建设程序的划分 第三节工程建设程序的步骤与内容 [案例分析] 第六章工程勘察设计法规 第一节工程勘察设计法规概述 第二节工程建设标准 第三节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 第四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 第五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 [案例分析] 第七章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法规 第一节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二节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制度 第三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全过程 第四节建筑工程设计的招标投标 [案例分析] 第八章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 第一节工程建设单位资质管理 第二节建筑工程设计企业的资质管理 第三节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 第四节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管理 [案例分析] 第九章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知识产权法规 第一节知识产权概述 第二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知识产权 第三节建筑作品的著作权 [案例分析] 附录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附录4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附录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附录6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附录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 附录8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 附录9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 附录10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参考文献
自己挑选里面有用的内容吧!如果想成为行家,就全面系统的学习一下。你这种问题其实不需要在这里问,网络搜素一下,什么都有。
3.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有哪些
另外针对我国监理企业深陷的“取费低、待遇低、素质低、影响差”恶性循环,未来政策还需推进监理服务价格合理化,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监理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管。
概而言之,责权利一致对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而言可谓至关重要:合理的责任设定,是充分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责任一经确定,权力(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是其履行的保障;实行利益驱动,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建筑产权,指的是什么
一、产权归属纠纷的产生提出
新建小区中配建的社区办公用房到底属于谁,开发商的、小区业主的、还是政府的?这个问题在物权法实施后,的确有必要进行厘清与界定,否则会引发各方权利主体的纠纷与矛盾。
按照物权法第73条“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的规定,小区业主认为社区办公用房也应当属于业主共有,除此直接依据之外,还基于两方面理由:一方面,社区办公用房作为小区配建项目,开发商肯定把这部分投资摊入了售房建设成本,由全体业主买单,因而产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还把社区办公用房作为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既然公摊了,其产权应该属于共有产权人,也就是全体业主。
而开发商会认为,通过招投标程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再投资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配建的社区办公用房应该属于开发商。如果居委会要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征收或租赁方式取得使用权,其法律依据是民法基本原则和物权法第142条之规定。
从政府角度来看,社区办公用房一般是归各级政府所有,由社区居委会实际使用。这对一些老小区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办公用房来说,是没有争议的,但对物权法实施后新建小区中配套建设的社区办公用房,则不能简单类推。
对于同一事项,看问题的角度和所得的结论差距如此之大,而且似乎都有法律、情理与事实层面的支撑,就更值得对此问题关注研究了!
二、产权归属纠纷的思考方式
产权归属纠纷的背后反映出了物权法实施后各方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张扬,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说,在社区办公用房归属问题上有三种思考方式:
一是“面积说”。主要依据社区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是否进行了公摊进而确定其产权归属。这种界定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的产权归属问题:一则面积是否进行了公摊,内幕信息完全由开发商掌握,外界不易知晓;二则面积即使公摊了,社区办公用房也不能专属本小区业主,因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本小区居民,还包括不在本小区的其他居民。
二是“成本说”或“价格说”。主要依据社区办公用房的这部分投资是否进入住房销售价格而确定其产权归属。如投资摊入售房建设成本,其产权就属于小区业主共有;投资未摊入售房建设成本,其产权就属于开发商。将成本(或价格)作为确定产权归属的依据,这缺乏相应的法理基础与实践基础,因为成本(或价格)和所有权转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开发商为了收回成本,会将其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全部计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但摊入成本的东西并不一定按成本内容在销售时按比例出售给购买者。实践中,物价部门虽然进行价格核算,但在相关信息完全由开发商掌控下,也很难具体测算出社区办公用房的这部分投资是多少、是否进入了住房销售价格,所以,成本说(或价格说)根本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三是“主物从物说”。 依据民法从物随主物原则,在买卖合同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主物所有权发生移转时,从物的所有权也当然转移。但社区办公用房虽是配套设施,但本身就与住宅一样是具有独立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并非从物,其所有权的移转不能根据从物随主物原则来定。另一方面,小区范围内的一些配套设施(如通讯、人防等设施)即使作为从物,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对此类配套设施也不能依据从物随主物原则来解决。所以,主物从物说只能解决小区范围内一部分配套设施的权属问题,而不是全部。
鉴于以上思考方式不能或不足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权属纠纷,只有另辟途径寻求更加妥当合法的解决方式。
三、产权归属纠纷的解决进路
任何悬置而充满争议的权利之争,都是亟待解决的争议纠纷,尤其是在私力救济难以达到解决纠纷、平息矛盾时,公力救济应当及时介入,更何况要求配建社区办公用房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介入解决。
一是介于法律层面的剖析。配建社区办公用房是否等同于物权法第73条规定的“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对这一规定的理解直接决定着产权是否属于小区业主。我们认为:配建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内的其他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关键区别在于,其不仅用于服务本小区居民,还包含外小区居民,不具有排他性。对这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配建设施,显然不适合由小区业主独自占有,更应该属于政府。而且从物权法第70、72、73、74条整体规定看,小区范围内的公用设施并不都是属于业主共有的,其中一些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配套设施,如电力、通讯、人防设施和一些道路与绿化依法就属于国有。配建社区办公用房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应该和小区内一般的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区别开来,属于政府所有。
5. 知识产权包含有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
(一)专利权1、专利权的定义:专利权是依法授予发明创造者或单位对发明创造成果独占、使用、处分的权利。2、专利权的主体:有权提出专利申请和专利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3、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4、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放弃权、标记权。5、专利权人的义务:实施专利的义务、缴纳年费的义务。
(二)商标权1、商标权的定义:商标,是为了帮助人们区别不同的商品而专门有人设计、有意识地置于商品表面或其包装物上的一种标记。商标权是指商标使用人依法对所使用的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利。2、商标权的主体:申请并取得商标权的法人或自然人。3、商标权的客体:经过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受商标法保护的商标,即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4、商标权人的权利: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5、商标权人的义务:保证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有缴纳规定的各项费用的义务。
(三)著作权1、著作权的定义:著作权,也称版权,是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按照法律享有的对自己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的专有权。2、著作权的主体:指著作权所有者,即著作权人。包括作者、继承著作权的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国家。3、著作权的客体:指受著作权保护的各种作品。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它是由作者创作并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能够复制的智力成果。4、著作权的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使用权、获得报酬权。现在还出现了新的知识产权形式:域名是因特网主机的字符地址,由它可以转换成特定主机在因特网中的物理地址。Internet中的地址方案分为两套:IP地址系统和域名地址系统,两套地址系统实际上是一一对应的。域名具有作为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标识性,惟一性,排他性;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形式,其有效保护手段需要不断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