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立遗嘱将名下房产属于自己的一半遗赠朋友,受赠人是否要在老人百年后马上提交遗嘱变更产权才稳妥有效
变更产权用处不大,除非想卖房产。因为物权变动中遗嘱继承自继承发生之时物权变动。而不是登记才发生登记。重要的是遗赠中受遗赠人要先做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否则2个月无效。
如果有你说的什么遗嘱处分了共有财产等问题。或者侵犯了法定继承人的保留分等等,你公证也没有用。到时候还是诉讼收回
『贰』 共同遗嘱引发家庭纠纷 其法律效力该如何确定
【案情简介】
张大妈与其老伴刘大爷于2013年共同订立了一份公证遗嘱,将夫妻共有的两处相邻住宅作如下处分:
1、夫妇一方死亡后,先死亡者遗留下的房产份额由健在的老伴继承
2、夫妇俩均死亡后,一号住宅由其子继承,二号住宅由其两个女儿共同继承
3、夫妇俩健在期间,可共同变更、撤销遗嘱,夫妇俩一人健在时,可以自行变更、撤销本遗嘱
4、本遗嘱第一项在夫妇一方死亡后生效,第二项在夫妇俩均死亡后生效。
2015年,刘大爷因病去世。2016年5月,张大妈向公证部门公证撤销了前述遗嘱,但其认为遗嘱第一项已经生效,其已基于遗嘱继承取得了房产物权,并与其子女就房产继承发生了纠纷。张大妈遂诉至法院,要求依法确认涉案房产已经由其继承、归其所有。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刘大爷死亡后,遗嘱第一项已生效,涉案房产中刘大爷的份额发生继承。此后,张大妈虽公证撤销遗嘱,但遗嘱第一项此前已生效,涉及的房产发生继承,该项遗嘱已无撤销之可能,且张大妈作为该项遗嘱的继承人而非遗嘱人,对于涉及该部分遗产的遗嘱第一项亦无撤销权,所以张大妈公证撤销遗嘱的行为对遗嘱第一项不发生效力。据此,法院依法确认张大妈继承了刘大爷遗留的房产份额,并取得了整个房产的物权。
【京创分析】
本案即为一起因共同遗嘱的撤销而引发的家庭纠纷,张大妈与刘大爷共同设立遗嘱,约定夫妻双方首先互为继承人,双方均死亡后遗产再由子女继承,同时约定了双方可共同撤销、变更遗嘱,若一方在世可自行撤销、变更遗嘱。
刘大爷死亡后,张大妈经公证撤销了共同遗嘱,但对于遗嘱中夫妻互为继承人的遗嘱第一项,是否能够撤销,张大妈与其子女持不同观点,这也是本案的讼争焦点。
本案中,因刘大爷死亡的事件发生,遗嘱第一项已经具备生效条件,并据此发生继承,很明显,刘大爷是该项遗嘱的遗嘱人,张大妈是该项遗嘱的继承人,张大妈作为刘大爷指定的继承人依法取得涉案房产物权。在继承发生前,并未发生遗嘱第一项被撤销的情形,在刘大爷死亡后,张大妈作为继承人更无权撤销刘大爷的遗嘱。
现遗嘱第一项已经生效且继承也已发生,张大妈公证撤销遗嘱的行为对该项遗嘱不发生法律效力,但对于涉案遗嘱的第二项“夫妇俩均死亡后,一号住宅由其子继承,二号住宅由其两个女儿共同继承”,因张大妈仍健在,该项遗嘱尚不具备生效条件,张大妈有权撤销该财产之上所立遗嘱,因此,遗嘱第三项中的“夫妇俩一人健在时,可以自行变更、撤销本遗嘱”,实际上针对的就是遗嘱第二项,本案应认定张大妈经公证撤销了遗嘱第二项。
『叁』 确认祖房所有权属于物权纠纷还是继承纠纷
如果只来是想确定所有权自(这房子是不是你家的),那当然是所有权确认纠纷,如果还涉及继承问题(是你家的,是老一辈的,现在需要分这个祖房),那就是还有继承纠纷,继承纠纷还可以细分,如果有遗嘱就是遗嘱继承纠纷或者遗赠纠纷,没有遗嘱就可能是法定继承纠纷。
『肆』 遗嘱在立完后进行了买卖,但经法院审理确定买卖无效,请问 这份遗嘱是否生效
买卖无效,则未发生物权变动,个人觉得可以以此遗嘱获此相应财产。但是,既然已经决定由其继承了,为什么还要去买卖呢?
『伍』 房产已过户,还需要立遗嘱说明房产问题吗
1、房产已经过户给你:就是你的个人财产了,自过户时起这房已经与你的父母都无关,不必再让你父亲立遗嘱了,如果立遗嘱就有麻烦了,所谓自找麻烦。
理由是:
(1)当时过户,应有你父母都同意将房产赠与你的声明或协议、并且这声明或协议应要过了公证:这就是你父母自愿将房产赠与你的最好证据,不需要其他的了。
(2)如果你哥提出这房是父母的:你就把房产证给他看。
(3)如果你哥哥说当初房子过户到你名下没有经过父母同意、是你私自办的、不合法:让他拿出证据,拿不出证据,就是他把你告上法庭也是他败诉;到法庭后,你还可以申请调取房产过户档案、公证书作为你的证据。
2、“若立自书遗嘱的话,到居委会去公证有效吗?”:
(1)居委会无权管公证的事:公证要到公证处,一般是县级以上地区才有公证处。
(2)这事:如果你父母现在写遗嘱,才是画蛇添足呢:遗嘱是什么时候写的,通过字迹鉴定就可以知道,你的房是05年过户,遗嘱怎么写得在过户之前写好吧?字迹是何时写的,相隔半年以上一般就可以鉴定出来。你父亲现在写遗嘱,一鉴定就知道是后补的、不能证明05年的房产过户是合法的。
(3)而且:现在写遗嘱,只能你父亲一个人写,但这房是你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即使遗嘱不能鉴定出是现在补的,遗嘱也只能保证房产中的大部分(属于你父亲所有的部分)归你,而房产属于你母亲的一半,是应由你、你哥、你父亲、你姥姥姥爷共同继承的:这遗嘱一写,更不能证明房产过户到你是合法的了。
你父亲无权代你去世的母亲立遗嘱的:所以,遗嘱一写,这房必须有你哥的份额了。
(4)这房现在是你的了:你父亲现在写遗嘱说把房给你,是侵犯了你的财产权、处分了不属于他的财产:遗嘱无效。
『陆』 关于立遗嘱后房屋所属的问题
不算,遗嘱是附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要等立遗嘱人去世后才生效。生前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
『柒』 有了有效遗嘱为证明,物权所有权算是成立了吗我知道是没有处分权但是物权的主成分还是存在的吗
我帮你分析下。
物权法规定,通过遗嘱可以继受取得不动产,而不需要登记要件。也就意味着在遗嘱生效时你拥有了房屋的所有权。但是之后法院作出了判决,如果这是个确权判决,判决生效时所有权就归第三人了;如果是判决变更登记,即给付之诉,那么直到第三人去房产局变更登记了,所有权才转移给第三人。简而言之现在房子的所有人不是你,而是第三人了。
你现在可以采取的救济措施。
1、向法院提出第三人撤销之诉,请求法院撤销判决书,恢复权利原装。
2、向法院起诉房产局,请求消除错误登记,变更登记给你。
3、直接起诉骗你房子的人,请求返还财产。
你手里的遗嘱现在只能作为书证使用。
房产价值比较大,你还是请一个律师比较稳妥。
『捌』 赠与后又立遗嘱 房屋所有权归谁
你的案情写的太过省略,a房屋究竟是甲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1)a房屋为个人财产则产权归甲,(我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采取登记制度)依据公证的赠与合同,所有权归乙。乙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因为经过公正后的赠与合同不可撤销。无论是某甲本人还是甲妻,在没有法定的撤销情形出现的情况下,都无权将其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2)a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则甲只能将属于他的那一部分房产赠给乙,即该房屋的一半。甲妻有权处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房产,乙可要求归还购房款。该房屋变成乙和甲妻共同共有。
『玖』 物权法 二十九条司继承适用于法人么
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因继承或者受遗赠等而取得物权的规定。
●立法背景
除去因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而导致的物权变动,可以不依一般的公示原则直接发生效力外,还有一类情形也导致物权的变动直接发生效力,即因继承或者受遗赠而取得物权的情形。继承是导致物权变动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条对继承导致物权变动的效力作了规定。
●条文解读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因此.本条所指的“继承开始”就是“被继承人死亡”之时。而此所谓“死亡”既包括事实死亡,如老死、病死、意外事故致死等,也包括宣告死亡。在宣告死亡的情形,自判决所确定的死亡之时继承开始。本条所指的继承又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人类:
1.因法定继承而取得物权。本法第27条所规定的物权由于国家公权力的介人而产生变动,不难被理解,但为何继承也可以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呢?首先来看法定继承,按照继承法第33条的规定,继承遗产应当首先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例如甲死后其财产由其子乙继承,那么继承的大致流程为:公示催告与依法定顺序清偿债务,若仍有剩余财产,方能作为遗产处理,即只有在对被继承人甲生前债务清偿完毕后,继承人乙才享有对剩余财产的所有权。
假设乙对遗产的所有权发生在清偿债务之后,那么他对甲的生前债务进行清偿的行为(对遗产的处分行为)如何能生效呢?换言之就是,乙如何取得对遗产的处分权而对甲的生前债务进行清偿?因此,法律从逻辑上就必须规定乙自继承开始时即取得对遗产的所有权.由此,乙将所继承的遗产首先用于对甲生前债务的清偿这一财产处分行为才为有效。
2.因遗嘱继承或者受遗赠而取得物权。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遗嘱是公民生前按照自己意愿处分自己不动产物权的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关于这一单方法律行为究竞属单方债权行为还是单方物权行为,存在不同意见。但我们认为,遗嘱属单方债权行为,自继承开始后,所有继承人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非依法律行为)而取得物权,因此取得物权的生效时问始于继承开始。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法第3l条的规定,无论是因法定继承还是因遗嘱继承或者受遗赠而取得物权,如果涉及的遗产为不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办理登记,但继承人未办理登记的,其处分行为不生效力。
『拾』 立遗嘱是负担行为还是处分行为
严格意义上的处分行为是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行为。显然立遗嘱并非处分行为,他是一种负担行为(也可称为债权性处分行为)——尽管他可以再取消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