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方式什么意思
是自主发开获得,还是购买获得,还是采用“独占实施许可”的方式获得。
Ⅱ 授权使用的知识产权算不算自主知识产权
您好,从广义上讲,自己通过支付费用等形式买断他人专利等知识产权,对其购得的智力成果享有自由支配和处分的权利,而不受原权利人的干涉,由此而生产出新产品的,也可以称之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从法理上看几乎不存在“自主知识产权”,更不存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为任何知识产权均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其行使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应受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限制,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应受不视为专利侵权和强制许可的限制等。
事实上,“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出,与我国前些年拥有知识产权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状态有关,其含义是强调我国应努力增加知识产权数量并提升知识产权质量的态度和决心。根据我国对“自主知识产权”一词的实际使用情况,“自主知识产权”可理解为由我国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或控制的知识产权,即我国民事主体拥有的知识产权,以区别于外国民事主体拥有的知识产权。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Ⅲ “专利”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意义、关系、区别 是什么
简单说,专利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希望对你的理解有点用处
什么是专利
专利是专利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社会上对它的认识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专利权;二是指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三是指专利文献。例如:我有三项专利,就是指有三项专利权;这项产品包括三项专利,就是指这项产品使用了三项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外观设计);我要去查专利,就是指去查阅专利文献。专利法中所说的专利主要是指专利权。
所谓专利权就是由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依据专利法授予申请人的一种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专有权。一项发明创造完成以后,往往会产生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明创造应当归谁所有和权利的范围以及如何利用的问题。没有受到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其内容泄露以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项发明创造。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以后,专利法保护专利权不受侵犯,任何人要实施专利,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必须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并按双方协议支付使用费,否则就是侵权。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因专利权受到侵犯而经济上受到损失的,还可以要求侵权者赔偿。如果对
方拒绝这些要求,专利权人有权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它与有形财产权不同,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限制。专利权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就不再存在,它所保护的发明创造就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专利权的有效期是由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的地域性限制是指一个国家授予的专利权,只在授予国的法律有效管辖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每个国家所授予的专利权,其效力是互相独立的。
专利权并不是伴随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产生的,需要申请人按照专利法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申请,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认为符合专利法规定的申请才能授予专利权。如果申请人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申请,无论发明创造如何重要,如何有经济效益都不能授予专利权。
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将发明内容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或图片、照片中充分公开,因为在把无形的发明创造变成专利权这种权利时,要靠权利要求书或图片、照片来划定保护范围,而这些公开的内容是支持权利存在的惟一依据。记载发明创造内容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者图片、照片就是专利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
专利在国际上通常指发明专利。我国专利法除发明专利以外,还规定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并规定发明专利批准以后有效期为从申请日起算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为从申请日起算10年。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个定义包括三点意思: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称为精神的(智慧的)产出物。这种产出物(智力成果)也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2)权利主体对智力成果为独占的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3)权利人从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其利益主要是非经济的)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两部分。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下面只指出工业产权中的一些主要类型: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商号权。即厂商名称权,是对自己已登记的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企业的商号权不能等同于个人的姓名权(人格权的一种)。
此外,如原产地名称、专有技术、反不正当竞争等也规定在巴黎公约中,但原产地名称不是智力成果,专有技术和不正当竞争只能由反不当竞争法保护,一般不列入知识产权的范围。
■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版权。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著作权。在我国,著作权用在广义时,包括(狭义的)著作权、著作邻接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这是著作权人对著作物(作品)独占利用的排他的权利。狭义的著作权又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著作权法第10条)。把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是不妥当的。著作权与专利权、商标权有时有交叉情形,这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特点。
Ⅳ 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
小议“自主知识产权”
博 謇
在各大网站搜索栏里输入“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词,就会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闻数以千计,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EVD闪亮登场……“自主知识产权”这几个字还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应该说“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去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笔者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笔者仅就媒体上常见的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含义,发表一些管窥之见。
笔者认为,首先像专利这种知识产权,必须是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授予权利,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一家企业刚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的的确确是自己发明的,而且技术上也绝对先进,能不能称之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不能,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去申请专利,也不可能获得授权,连知识产权都没有,又怎么能谈得上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
仅有一两项专利就能概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吗?我们的DVD生产厂家不是没有自己的专利,而是因为有几十项核心专利被国外的所谓“6C”、“3C”、“1C”们所掌握,避不开,绕不过去,要想继续生产,就得交费没商量,除了接受人家的城下之盟,别无选择。可见,没有控制力,仍然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我国有一家制药企业,完全掌握核心专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家试行标准,原先几乎完全占领国内市场的国外生产厂家,现在几乎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今后包括国外厂商在内,要想在中国涉足该产品就必须符合这个标准,而标准背后就是专利,这就是控制力。
有技术,没有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确认,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没有控制力,也不是自主知识产权;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可以主宰市场,不受制于人,甚至让别人受制于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
Ⅳ 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有什么区别需要详细解答,3Q!
在各大网站搜索栏里输入“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词,就会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闻数以千计,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EVD闪亮登场……“自主知识产权”这几个字还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应该说“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去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个人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仅就媒体上常见的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含义,发表一些管窥之见。
个人认为,首先像专利这种知识产权,必须是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授予权利,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一家企业刚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的的确确是自己发明的,而且技术上也绝对先进,能不能称之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不能,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去申请专利,也不可能获得授权,连知识产权都没有,又怎么能谈得上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
仅有一两项专利就能概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吗?我们的DVD生产厂家不是没有自己的专利,而是因为有几十项核心专利被国外的所谓“6C”、“3C”、 “1C”们所掌握,避不开,绕不过去,要想继续生产,就得交费没商量,除了接受人家的城下之盟,别无选择。可见,没有控制力,仍然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我国有一家制药企业,完全掌握核心专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家试行标准,原先几乎完全占领国内市场的国外生产厂家,现在几乎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今后包括国外厂商在内,要想在中国涉足该产品就必须符合这个标准,而标准背后就是专利,这就是控制力。
有技术,没有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确认,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没有控制力,也不是自主知识产权;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可以主宰市场,不受制于人,甚至让别人受制于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
什么是专利
专利是专利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社会上对它的认识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专利权;二是指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三是指专利文献。例如:我有三项专利,就是指有三项专利权;这项产品包括三项专利,就是指这项产品使用了三项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外观设计);我要去查专利,就是指去查阅专利文献。专利法中所说的专利主要是指专利权。
所谓专利权就是由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依据专利法授予申请人的一种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专有权。一项发明创造完成以后,往往会产生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明创造应当归谁所有和权利的范围以及如何利用的问题。没有受到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其内容泄露以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项发明创造。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以后,专利法保护专利权不受侵犯,任何人要实施专利,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必须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并按双方协议支付使用费,否则就是侵权。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因专利权受到侵犯而经济上受到损失的,还可以要求侵权者赔偿。如果对
方拒绝这些要求,专利权人有权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它与有形财产权不同,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限制。专利权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就不再存在,它所保护的发明创造就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专利权的有效期是由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的地域性限制是指一个国家授予的专利权,只在授予国的法律有效管辖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每个国家所授予的专利权,其效力是互相独立的。
专利权并不是伴随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产生的,需要申请人按照专利法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申请,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认为符合专利法规定的申请才能授予专利权。如果申请人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申请,无论发明创造如何重要,如何有经济效益都不能授予专利权。
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将发明内容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或图片、照片中充分公开,因为在把无形的发明创造变成专利权这种权利时,要靠权利要求书或图片、照片来划定保护范围,而这些公开的内容是支持权利存在的惟一依据。记载发明创造内容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者图片、照片就是专利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
专利在国际上通常指发明专利。我国专利法除发明专利以外,还规定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并规定发明专利批准以后有效期为从申请日起算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为从申请日起算10年
Ⅵ 自主知识产权本人权益是什么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称的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注册,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围内独占许可权利(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期应在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期内),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Ⅶ 三种专利权的取得方式:自主研发、专利转让、专利实施许可
专利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专利权的取得是依照专利权人的申请取得的,发明创造要取得专利权,必须满足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实质条件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自身必须具备的属性要求,形式条件则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文件和手续等程序方面的要求。此处所讲的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仅指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三种专利权的取得方式:自主研发、专利转让、专利实施许可三种专利权的取得方式1.原始取得,也可以说是自主研发。2.专利转让,直接将专利权转让给对发,收取转让费。注意:签合同,然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3.专利实施许可,收取专利费。专利权的取得要满足两个条件实质条件新颖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创造性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形式条件专利权取得的形式条件是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做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三、专利权的无效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有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在专利授权之日起申请宣告该专利权无效。请求宣告专利无效,必须依法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交申请书和相应文件,并说明理由。专利复审委员会认为请求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依法定程序作出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当事人对该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诉讼。专利权的性质专利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排他性、时间性和地域性。排他性也称独占性或专有性。专利权人对其拥有的专利权享有独占或排他的权利,未经其许可或者出现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则即构成侵权。这是专利权(知识产权)最重要的法律特点之一。时间性指法律对专利权所有人的保护不是无期限的,而有限制,超过这一时间限制则不再予以保护,专利权随即成为人类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地域性指任何一项专利权,只有依一定地域内的法律才得以产生并在该地域内受到法律保护。这也是区别于有形财产的另一个重要法律特征。根据该特征,依一国法律取得的专利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受到法律保护,而在其它国家则不受该国家的法律保护,除非两国之间有双边的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协定,或共同参加了有关保护专利(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
Ⅷ 如何正确认识“自主知识产权”
不可否认,“知识产权”是个舶来词,而“自主知识产权”则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词汇,虽然目前已经在广泛使用,但其并不是法律范畴中的概念。“知识产权”作为法律所明确界定的权利,应当是“自主”而非“他主”的,故而也不存在与“自主知识产权”对应的“他主知识产权”。在我国当下语境中,“自主知识产权”是一种政策性语言或者说是政府文件中的用语。“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出,与我国前些年拥有知识产权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状态有关,其含义是强调我国应努力增加知识产权数量并提升知识产权质量的态度和决心。根据我国对“自主知识产权”一词的实际使用情况,“自主知识产权”可理解为由我国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或控制的知识产权,即我国民事主体拥有的知识产权,以区别于外国民事主体拥有的知识产权。因此,准确地说,“自主知识产权”更接近于“中国自有知识产权”。 笔者认为,如果将“自主”理解为“自己做主”行使权利而不受他人控制或限制,那么,从法理上看几乎不存在“自主知识产权”,更不存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为任何知识产权均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其行使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应受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限制,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应受不视为专利侵权和强制许可的限制等。 除了知识产权法律所明确规定的权利限制外,知识产权的行使一般也难以真正“自主”,这在专利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举例来说,如果某人研发了一件新产品,而这是在他人专利的基础上改进、研发而成的,即使可以提交专利申请,所获得授权的专利也只是从属专利。而从属专利的实施,要受到他人在先专利(基础专利)的制约和限制,在他人在先专利有效的情况下,未经在先专利权利人的许可,实施从属专利,可构成对他人在先专利的侵权。这种从属专利权利的实施并无“自主”行使可言,不能称为行使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更谈不上行使意义上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如果研发的新产品属于原始创新,获得授权的是一项或多项基础专利,即该专利权利都可以由专利权利人自己独立支配、行使,不受他人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制约和限制,才可称为是行使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 因此,从法律概念上讲,知识产权,必须是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授予权利,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如果有家企业或者发明人刚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的的确确是自己发明的,而且技术上也具有新颖性等特性,能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呢?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去提交专利申请,更无从谈起获得授权。如果是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可以主宰市场,不受制于人,甚至让别人受制于自己,才算是真正掌握并运用了知识产权作为竞争的工具。 但是,在当今技术发展快速化和分散化的时代,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所涉及到的技术,与他人专有的技术完全无关,也就是根本不涉及到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十分罕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总要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他人的知识产权,只是涉及的数量及程度不同而已。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和著作权,许多都是在前人基础之上完成的,即使那些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完全自主”,处于完全的控制地位。 其实,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目前,知识产权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竞争的制高点。IBM公司一年的利润超过80亿美元,仅专利许可的收入就有17亿美元。美国圣地亚哥的高通公司,拥有移动通讯CDMA技术的数千件专利。高通公司凭借这些专利,已经从生产企业变成一个知识产权专卖店。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走进了一个靠知识产权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 但是,很多情况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权利大部分其实是不能“完全自主”行使的。将不能“完全自主”行使的“知识产权”作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进行宣传、利用,则有误导公众之嫌。因此,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理解、宣传“自主知识产权”十分必要。对于涉及法律概念的“自主知识产权”一词,社会各界在使用时,应该更加严谨、科学,动辄就冠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极易误导公众甚至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法律争端。
Ⅸ 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号是什么
现在自复主这个词用的少了制,比如一个智能手机,你拥有专利,但你不能说这个手机是你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为该产品涉及了1000余项专利,你的供应商也会持有部分专利。授权号就是你的证书上的权利号,如专利证书上的专利号,商标注册证书的注册号等
Ⅹ 自主知识产权的由来
“知识产权”一词,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版家皮卡第所权发展,皮卡第将之定义为“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直到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签订以后,该词才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使用。
“自主知识产权”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英文里没有所谓”自主知识产权“一词。在我国,最早来源于16大报告。
自主知识产权亦称“自有知识产权”。一般指与非自主知识产权相对应的,在一国疆域范围内由本国公民、企业法人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对其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知识产品”(如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产品等),及获得许可购买他国或他人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软件等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从其权利特性看,具有主体本土化、权属域内化、权利集成化、私权公权化的特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分类,分为创造类自主知识产权和标示类知识产权两类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