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文本、图纸等最终成果,其著作权、使用权、版权归甲方还是乙方
在做规划前会有合同,上面有说明,我们这里都是归双方所有,也有归甲方所有的。
⑵ 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怎么样
简介: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⑶ 以苏州城市规划为例,中国古代各地建筑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是如何展现的
中国古代各地的城市建筑,创造了很多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北方城市多位于平原,所以城市平面和道路系统,多数方整规则。南方傍山临水的城市,因为结合地形、常常形成不规则的布局,但道路系统仍力求整齐。就中江南地区由于依靠河流为运输线,城内除道路以外,还开凿很多河道。苏州,至迟在七世纪就有了内外两套环城主要河道与若干水门,再在城内开掘一套与街道相辅的河道网,其中有垂直相交的干线,也有与街道平行,通至住宅前后的支线,供运输和排水之用,充分说明当时规划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⑷ 在那里可以查到苏州新区/市区总体规划图有官方网站吗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规划局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北倚长江,西南靠太湖,东与上海接壤,西与无锡为邻,南与嘉兴、杭州相连。苏州市现为省辖市,下辖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吴县六个县级市,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城区、一个郊区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1995年底总人口为572.91万人。市区总面积392.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70.2平方公里,古城面积为14.18平方公里。95年底市区总人口为105.74万人,其中古城内人口为29.3万人。
规划期限
1996——2010年。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城市规模: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85万人以内,其中吴县市区为15万人。2010年城市用地规模控制在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
采用“分散组团式”布局,将市区划分为5个组团(即古城、苏州新区、工业园区、吴县市区、浒墅关新区五个规划分区),在保护古城的前提下,综合协调各组团及周边城镇的功能,组团间以绿化地带隔离,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又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多中心、开敞的城市布局形态。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苏州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太仓、吴县六市(县),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
总规划区确定为2014.7平方公里,现状人口219.8万人,规划人口633.8万人。
城市规划规模:现状建成区70.2平方公里,人口78万人。人均用地89.9平方米。规划建成区186.6平方公里,人口185万人,人均用地100.9平方米。
其中:中心分区建成区64.9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
苏州新区规划分区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
工业园区规划分区61.74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
浒墅关规划分区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
吴县市区规划区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
在城市建设用地中
居住用地:56.4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30.52平方米
公共设施用地:17.2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31平方米
工业用地:48.1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26.02平方米
仓储用地:8.3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4.52平方米
对外交通用地:5.2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2.84平方米
道路广场用地:23.0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46平方米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5.3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绿地:22.0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94平方米
特殊用地:0.7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0.38平方米
实施效果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层次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全面展开,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法制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按照规划要求,历史文化名城得到全面保护,风景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⑸ 苏州市区域调整后吴江有哪些新发展、规划还有吴江同里的地区发展规划
规划个毛线,肯定把钱集中去扩建城区撒,合并的目的不就是要变成副省级城市,说白了现在GDP很高,但是始终摆脱不了二线城市的命运,只能扩大在扩大,拥有更多的行政权力
⑹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内容
规划展示馆有的
⑺ 苏州未来城市的发展战略是怎么样的
苏州市委市政府规划“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以姑苏区为 “核心”,东部打造综合商务城、西部打造生态科技城、南部打造滨湖新城、北部打造高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