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作期间的著作权问题
你好。一、职务作品是指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特征是:创作的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或业务范围之内。在我国,除法律特殊规定以外,职务作品的 著作权属于事实作者,即自然人作者。此为“一般职务作品”。这里“工作任务”指的是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这里“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专门提供的资金、设备或者资料。
二、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
1、单位作品:即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单位主持、代表单位意志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单位被视为作者,行使完整的著作权。
2、一般职务作品:除单位作品外,公民为完成单位工作 任务而又未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创作的 作品,称为一般 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
3、特殊职务作品:这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制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 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 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② 国际上对版权归属如何认定
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合同,默认是开发商的
③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相反证明的理解
作者身份的推定:
如无相反证明的情况下,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一般被推定内为作者。为了容保护真正作者的利益,只要真实的作者举证否定作品上的“署名”的人的“作者”资格,就可重新确定其作者身份。
相反证明主要有三种情况:(1)作品著作权第一权利人为雇主等,而不论该雇主为个人、公司或其他组织,但当事人双方就著作权的原始归属有明确约定的除外;(2)作品著作权第一权利人是作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明确约定的除外;(3)作品著作权第一权利人由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的,该著作权第一权利人为作品的创作者。
希望能够帮到你!
④ 法律如何规定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通常归作品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有,但是还是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内况一、改编、翻译容、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著作权归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二、两人共同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合作创作人共同享有;三、合作创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单独享有著作权;四、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五、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人享有;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造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可单独行使著作权;七、职务作品,除应归法人或者其他人享有的除外,其著作权归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⑤ 著作权法第11条第二款与第16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什么区别
你举的那个例子作者应该是甲所在的单位。按照第11条的规定,因为这项宣传工作是由甲所在的单位所主持的,代表的也是单位的意志(甲是按照单位所拟的提纲写的文章),并且由单位来承担宣传所产生的责任。第11条不是我们所谓的“职务作品”,“职务作品”体现的不是单位的意志。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创作完成作品的自然人对作品没有任何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权利,包括署名权。而16条的第一款所规定的情形是“一般职务作品”,这与11条做大的区别就是体现的不是单位的意志,而是作者自己的意志,这种情况下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而非单位所有,只是单位可以优先使用就是了。例如,中学教师为备课所撰写的教案,虽然也属于为了完成学校交付的授课任务而创作的作品,但教案体现的是教师自己的意志,也不需要学校为此进行特定投资,所以属于一般职务作品,教案的著作权归该教师所有,学校只是有个优先使用权罢了。
----------------------------------------------------------------------
LS的朋友一知半解= =第16条第2款是作者享有署名权和获得奖励的权利,第1款作者享有的是完整的著作权,不仅仅是署名权。
⑥ 专利法11条规定,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意味着保护从权利被授予后开始。
问:专利法11条规定,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意味着保护从权利被授予后开始。但62条第三项又规定,(只有)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或使用相同方法且在原范围内继续制造或使用的才不视为侵权,据此,保护从申请日即开始。该如何理解这两条之间的关系呢?专利法11条规定,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意味着保护从权利被授予后开始。但62条第三项又规定,(只有)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或使用相同方法且在原范围内继续制造或使用的才不视为侵权,据此,保护从申请日即开始。该如何理解这两条之间的关系呢?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专利侵权的责任承担者,如果是销售者的话,按照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是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什么意思呢?有三层含义:
(1)只要是以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侵权产品的,即构成专利侵权。也就是说未经许可,销售他人的专利产品,肯定是侵权行为。
(2)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要拿出正规购货合同、正式发票访客证明产品的合法来源。这里主要是籍这些资料,以证明行为人的“善意”。所以,如果行为人主张是淘宝上买的,或者在朋友的工厂里进的货,等,是不可以免责的。因为这里要讲究一个合理来源、合法的进货渠道、正常的买卖合同、合理的价格。很难说在淘宝上用100元买了双古奇的包包,是合理的善意的。
(3)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承担停止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未售出的侵权产品不得再次流入市场销售,承担因纠纷而发生的合理费用。被查封的产品应当就地封存或者销毁,至于进货的损失,你只能找你的上家追索了。
⑦ 著作权的问题
前几天回答过别人提的同一个问题,现在针对你的疑问再说一下:
这里问的是著作权归谁所有。按著作权法,确定归属的规则有两个:
一、一般规则。一般情况下属于作者。包括自然人作为作者和单位被视为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二、特殊规则。特殊规则比较多,比如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制片人,不属于剧本作者、导演等人。关于讲稿确实有一个特殊规则,按该规则,著作权属于"报告人或讲话人”。我没见过原题,感觉出题人确实想考这个特别规则,但是题没有出好。
下面附上那个特殊规则的条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三条 除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者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
条文中“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就是单位被视为作者的情况,在那种情况下讲话人和撰稿人都没有著作权。所以在单位里为领导撰稿,著作权要么归单位,要么归讲话人,撰稿人都得不到著作权。
注意,著作权归报告人、讲话人所有必须具备一个条件: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单位里面。否则,仍按一般规则,著作权归作者,也就是撰写人!
如果原题如你描述,把别人的稿子拿过来演讲,又没有交代演讲人有审阅定稿的行为,这样的话,著作权归演讲人。题目含混致撒贝宁蒙冤。
如果采纳,是不是送点儿分数鼓励一下?
⑧ 依据《专利法》11条,对甲方(专利产品使用方),只能以发明,实用新型名义起诉么
看是什么许可方式
独占许可或排他许可或普通许可
⑨ 怎么理解专利法11条
简单给你解释:
A有专利方法,B有专利产品技术
A不能生产,B产品
B如果要生产B产品,不能采用A的方法,而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生产
你的专利技术限制的是生产方法,而与生产后的产品无关
⑩ 著作权法11条是什么内容
著作权法第来十一条:
源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庚午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2年3月《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草案发布,目的在于征集法律界专家、学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