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版画起源于哪个国家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中国版画起源是中国。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创作。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莱、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铜版画在乾隆时代就已传入中国。乾隆皇帝就曾经下令为征战有功的将领和有名的战役制作铜版画。其中有些铜版画已成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珍藏。我国解放以后,各美术学院的版画系大都设有铜版画专业。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中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中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1)版画历史上的版权问题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版画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而今已经度过了七十年的岁月。
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十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
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七十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
这次在重庆版画节举办的版画百年回顾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让人们看到新兴版画七十年来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光辉成果。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中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为今后版画的发展和走向获取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贰』 版权保护的作品类型和如何预防版权侵权
版权保护的作品类型和如何预防版权侵权?版权登记 很多人会问哪些作品是受到版权保专护的,属哪些作品又不受版权保护的呢?一起来看看。而对于版权登记大家是否都了解清楚呢?这里也会介绍版权登记跟预防侵权的一些小技巧。版权保护的作品类型和如何预防版权侵权可以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一下类型:1、小说、诗词、散文、论文、速记记录、数字游戏等文字作品;2、讲课、演说、布道等口语作品;3、配词或未配词的音乐作品;4、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5、哑剧和舞蹈艺术作品、绘画、书法、版画、雕塑、雕刻等美术作品;6、实用美术作品;7、建筑艺术作品;8、摄影艺术作品;9、电影作品;10、与地理、地形、建筑、科学技术有关的示意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看完以上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类型介绍之后,应该知道我们的口述作品不受版权保护,音频编码受版权保护的。对于版权登记大家是否都了解清楚呢?今天我们来说说版权登记跟预防侵权的一些小技巧。
『叁』 版画的版权,可以分成多份买卖吗
可以啊,非独占授权就可以,或者还可以分地区授权
『肆』 关于版权的问题 求助
英文名称:right
[编辑本段]版权定义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编辑本段]版权登记
关于版权登记。在中国,版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版权登记不是取得版权的前提条件,但是版权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一种初步证明,可以作为主张权利或提出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诉讼的证明文件。计算机软件,可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负责登记;其他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文字、美术、摄影、电影、音乐、建筑作品及工程设计图等,可由省版权登记部门负责登记。在某些国家,作品如未登记,将产生一些不利后果。
[编辑本段]构成条件
关于作品的构成条件。根据通说,构成作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具有某种精神方面内容,即作品要具有某种思想或者美学方面的精神内容;第二,上述精神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停留在大脑里的构想还不能称作作品,必须要要有具体的表达,另外,必要要在外部世界中产生出来,但是否像录音或者写作那样保存下来还是像歌唱或者演说那样即兴而作转瞬即逝的,在所不论;第三,要具有独创性,即通过个体的智力劳动完成的作品,显然,抄袭的就不算了。现代人创作作品显然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往往使用了某些前人已经创作的作品或者已经处于公共领域人皆可自由使用的作品作为素材进行创作,这种方式的创作完成的作品,该创作者仅就其独创的部分享有版权,这种独创部分可以理解为其独创的片断以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编辑本段]作品类型
可以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包括小说、诗词、散文、论文、速记记录、数字游戏等文字作品;讲课、演说、布道等口语作品;配词或未配词的音乐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哑剧和舞蹈艺术作品、绘画、书法、版画、雕塑、雕刻等美术作品;实用美术作品;建筑艺术作品;摄影艺术作品;电影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 、科学技术有关的示意图 、地图、 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编辑本段]法律规定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版权所有人可以根据法律在法律规定的年限内对作品享有独占权。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应当事先取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但是著作权法也规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规定的使用方式下,该种使用无需取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或者无需向其支付报酬。版权的期限,简单来说,对个人而言,是死后五十年,署名权等精神权利期限无限制;对单位和法人而言,使作品首次发表后五十年。
外国人或者外国在中国国内首次出版的,受我国法律保护,其他的根据国际条约确定,多数重要国家已经和中国一起参加了共同的国际条约,在这些缔约国境内产生的作品同样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根据学理,版权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说,各国承诺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但是如何保护,作者有哪些权利,保护期限多长,由各个国家自己决定,在中国发生的作品使用行为显然就需要按照中国的著作权法来判定,在美国发生的著作权使用行为就需要按照美国的版权法来判定。
版权,又称著作权,含以下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其著作权自在中国境内出版之日起受中国法律保护。
[编辑本段]包括形式
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
(四)美术、摄影作品;
(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
(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著作权是依法而产生的。
2:又叫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
3:有以下几条权利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因为在保障著作财产权此类专属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尚须兼顾人类文明之累积与知识及资讯之传播,从而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版权财产权的种类
著作财产权的种类在过去一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先较单纯的出版权、演出权,因电影的发明而有公开上映权、因广播及电视的发明而出现公开播送权,时至今日因应因特网的普及化,公开传输权随之而生,除了这些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的新型态著作权利,另外一些较传统的权利也由于人类生活型态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因为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著作物在各地区以及国际间的散布权问题获得重视;著作物所有人以往基于所有权拥有将该物出租的权利,规模有限,对于著作权人的利益影响不大,但由于大型连锁租书店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从而使得著作物的出租权亦须被顾及。
一般来说,著作权人对于著作享有若干项基本权利,其中有一些是专属权利。他们享有使用、或根据议定的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专属权。
著作权人可以禁止或许可:
以各种形式对各种著作进行重制,例如以印刷或录音的方式重制语文著作或音乐著作。
将其著作公开口述、演出,例如将戏剧及表演著作或音乐著作公开演出、将语文著作公开口述等等。
将其著作通过无线电、有线或卫星或因特网加以公开播送、公开传输。
对其视听著作公开上映;对其摄影著作、美术著作、图形著作加以公开展示。
将其著作翻译成其他语文,或对其加以改编,例如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本、将英文版本改译为中文版本。
受著作权保护的许多创作性作品需要进行大量发行、传播和投资才能得到推广(例如:出版物、音乐作品和电影);因此,著作权人常常将其对作品享有的权利授权给最有能力推销作品的个人或公司,以获得报酬,这种报酬经常是在实际使用作品时才支付,因此被称作授权费/版税。
著作财产权有时间限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该时限为创作者死后50年。但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国内法可规定更长的时限。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创作者及其继承人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就其著作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著作财产权人通常可透过行政手段或透过法院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前述手段包括以搜索住居处的方式查找生产或拥有非法重制的--亦即"盗版的"--与受保护作品有关之物,作为证据以实施权利。权利人还可要求法院对非法活动发出禁制令,并可要求侵权者就其在财产上和表彰姓名等人格权方面所受损失负损害赔偿之责。
『伍』 国际艺术品版权是如何规定的比如我自制版画算不算盗版
一个工商营业执照,还要去文化部门备案。
『陆』 《版画的历史》
述说版画的历史
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中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汉朝,从其发展来看,被称为中国版画的雏形是汉画像石砖。它虽是一种建筑物上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但由於它以石砖为地,以刀代笔,显见版画的某些属性,后人以纸拓印,便是精彩的“版画”。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版画也迅速壮大起来了。现存最早的版画是咸通九年(西元 868 年)介为二亲祈佛保佑所镌刻的《金刚般若经》卷首的扉页画《祗树园孤独图》(即有些书上提到的《说法图》,因图为佛在说法)。唐代的版画主要见於佛经宣传中,两宋时期,木刻版画的插图则大量出现在当时出版的经济、史略、文学书籍中。
明前期的版画秉承宋元遗风,线条粗犷,自然奔放,不拘细节,此时期的画工与刻工通常为一人兼任。如戏曲插图早期本子《娇红记》刻於宣德乙卯(即西元 1435 年)图为半页式,风格古拙,继承了宋画遗风,构图饱满。
明代中叶,着名画家投入创稿,造纸制墨,刻印书籍也有所发展,名画家与名刻工的分工合作,使得版画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在质量与艺术水平上都大有提高,套印技术也在此时迅速发展,各地出现大批朱墨两色或多色印通俗读物和戏曲小说的插图。
明后期,中国版画步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版画以地域划分出现了许多流派,如金陵版画、徽州版画、吴兴版画、武林版画、建安版画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了。仅就《西厢记》的插图本来说就出现了数种版本。
明末清初,版画云集。由於此时涌现出的名画家与名刻工的通力合作,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版画。郑振铎在《版画史》序例中说:“故于陈(老莲)、萧(尺木)纵笔挥写,深浅浓淡,刚欲壁立千寻,柔如新毫触纸之处,胥能达诣传神,大似墨本,不类刻木”。由此可见,画与刻的相得益彰了。明崇祯十一年(西元 1638 年),陈洪绶的刻本《楚辞九歌》,与清顺治二年( 1645 )萧云从所绘的刻本《离骚图》都是以着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主题的版画。这两套作品都是我国插图版画的精品,在我国版画史上地位颇高,反映了明末清初我国版画的繁荣。
清朝后期,版画艺术渐见衰落。近代的印刷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传入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版画也开始遭受冷落了。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把木刻版画从国外介绍进来并加以提倡,我国的版画艺术才得以进一步发展。解放以后,版画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手法上千变万化,优秀的版画家层出不穷,创作风格各异,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
『柒』 《版画历史》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捌』 什么是授权限量版画
就是复印品,归根到底的话,其实并不算是版画,
比如说我是画油画的,我想弄点东西卖钱,自己又不想再画了,或者实在又画不出什么新东西来,就把以前的画高精度复印下,,然后学版画那样,写上几分之几 画名 作者名 日期
因为版画里面有一种是数码版画,是用数码技术做出来的,但是那是创作过程中对数码这种材质的需要,才使用的,或者艺术家本来就擅长这个,而且这幅画一开始就是以数码版画这种形式诞生的,现在就有很多人,借助这个为借口,把自己的画高精度复印一下,说是版画,来忽悠对艺术接触较少,但是对名人又比较盲目追捧的消费者,至于名人为什么出名,一方面是画画,一方面是运气好,一方面是和画商的互动,还和政治,历史,自己的辈分等等有关系,至于他自己的画到底好不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玖』 古元的版画现在还有版权吗 可以商用吗
古 元——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珠海香洲唐家湾镇那洲村人。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主要有版画和水彩,版画多反映解放区火热的战斗生活,曾获徐悲鸿高度评价。出版有《古元木刻选集》、《古元水彩画选集》等。广东中山人。擅长木刻、水彩画。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反映当时、当地的新人新事木刻创作作品参加1942年重庆举办《全国木刻展览会》,在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此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以甲等奖。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1961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举办个人画展,198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古元画展》,随后在新疆、广东、福建、澳门、香港等地展出。作品多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中国近代著名版画家罗清桢(1905-1942)近代版画家。广东兴宁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开始从事木刻,所作《韩江舟子》、《爸爸还在工厂里》等,曾为鲁迅编入《 木刻纪程 》。1936年在大埔县百候中学任教时,组织百候美术研究会。1940年在赴江西赣南地区,创办《战地真容》木刻半月刊。创作勤奋,风格严谨。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 伍必端,男,1926年出生于上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伍必端出生于城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是在孤苦颠沛中度过的。抗日战争年代他从南京流浪到武汉,被收留到难童收容所,随着战火的蔓延又随收容所转移到重庆,有幸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育才学校设有各种艺术小组,伍必端的艺术天赋就在这所学校的绘画组里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他开始练习绘画。抗日战争结束后,伍必端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解放区,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美术,不久,他成为战地宣传队的成员随同人民解放军驰骋于华北战场,他以画笔和刻刀为武器协同战斗部队作战,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他才脱掉征衣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版画的第一批留学生,伍必端把国外学习的各种版画技术和艺术表现语言带回国内,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岗位和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伍必端先生不但在版画创作上成就斐然,同时对水墨、水彩、水粉等均有一定造诣。他的版画作品内容广泛,有历史题材,而更多的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他的艺术始终深深植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现出他对人民的赤诚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他的作品形式多样:黑白版画朴素自然,追求对生活的真情体验和优美意境的表现;彩色版画清新明丽,充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又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作品体现出扎实深厚的造型功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样、多产、创新,深植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构成了伍必端艺术人生的主线。他创作的绘画门类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木刻、石版、铜版、丝网版、纸版、素描、水彩、水粉、国画等,有小巧作品,也有大幅历史画,堪称丰富多姿。他的画风清丽明快朴实,既有中国绘画的传统技巧,又融合西画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伍必端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一名战地画家。在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时期,创作了许多生动而又警世的优秀作品。15岁他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画《血的仇恨》,激发人们的抗日热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创作的《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等版画 精品,曾获得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他还为陈毅、贺龙等老帅们画过像。中国版画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现在已经度过了70年的岁月。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0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和仕大的。80年代与90年代是中国版画多向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群体蜂起的活跃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老版画家仍放射着夕阳的余晖,中年版画家进入创作盛期,各地版画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版画展览激增,难以计数,新版材新技法的大量开发利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局面,形成版画史上新高峰。二是视觉革命、语境变易的转型期(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此期崛起的一批青年版画家观念新、勇于变革,他们对以往版画的表现生活、开掘主题已无兴趣,更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力图突破以往版画的视觉方式与图式结构,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中脱出,而实现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虽然有些作品留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痕迹,但在整体上使中国版画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三是90年代中期以来,着力本体建设的稳步发展期。由于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反思,对历史与现状的省察,使画家躁动的激情趋子冷静,创作思路与艺术取向逐渐明晰。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创作中既注重精神文化品格,又追求技艺的精良,从而使中国版画在世纪之交以稳步发展的态势步入了一个新的境地。版画起源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制作方法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属狭义。沿革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凸版版画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版画。创作版画(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水印木刻(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凹版版画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制方法有: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复刮光则成白色。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获得所需的效果。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版同。平版版画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标记逐版分别套印。独幅版画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版画。孔版版画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②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网纱。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之后经过冲洗即成。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它的发展。综合版版画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个版面上,图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后在版面上涂布-层漆膜,经过涂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来印画了,只要在其上涂上油墨并用软布将凸起处的油墨擦去,而凹陷处则留有油墨,然后将浸过水的纸放到版面上,用蚀刻印刷机印刷,印出来的作品就是综合版画作品.英文名称为:"Collagraph".另-种方式是将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称之为综合版.
『拾』 我用自己购买的达利的版画作品做展览,会侵犯版权吗
作品如果作者做过版权认证,那最好不要用来展览,如果要展览,可以把作品的作者署名展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