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案例

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案例

发布时间:2021-07-22 03:36:11

① 中美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胜诉败诉的均可。

中国企业突破专利壁垒 打赢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内不久前容拿到了美国法院下达的中美知识产权官司胜诉的判决书,虽然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中美知识产权领域拿到胜诉判决书,陈伍胜却显得出奇的平静。
7月11日,也就是陈伍胜拿到胜诉判决书的第二天,他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邀请,出席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的知识产权专题学习会,并作了报告。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员们详细介绍了通领科技集团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相关涉外知识产权诉讼过程。而此次知识产权专题学习会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邀企业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做知识产权方面的讲解。
打赢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抗争,就意味着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和知识产权永远受制于人,我们只能给人家做低端产业。"陈伍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谈到三年前开始的那场中美知识产权纷争,陈伍胜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痛苦的日子。
2004年,由通领科技集团生产的GFCI

② 知识产权争端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1、积累经验
此次WTO第一案是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关于知识产权争端的首例案件回,在此之前我国的经验比较答欠缺,而通过此次的应诉和不断的磋商,使得我国积累了争端解决的经验,从而为更好的应对以后的案件打下了基础,尤其是解决在多边框架机制下知识产权争端问题。
2、 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此次的WTO第一案告诉我们,建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尤为重要。此次案件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3、降低了中美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逆差较大,一直以来都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为减少贸易逆差,改善贸易条件,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发挥美国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WTO第一案中关于中国假冒商标和盗版案件,支持了美国的诉求请求,中国的盗版行为由于此类案件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给中美之间的贸易产生了影响,减少中国的出口,降低了中美贸易逆差。

③ 求一个最近的贸易摩擦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

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重要事件回顾
1.DVD知识产权纠纷。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运往英国Felixtowe港口的3864台DVD,被飞利浦通过当地海关扣押 (1) 。紧接着,惠州德赛视听科技有限公司出口到德国的5850台DVD播放机,也被当地海关扣关3900台。自此我国DVD生产企业开始受到专利权纠葛的困扰。拥有DVD技术专利的3C联盟(由飞利浦、索尼和先锋组成,简称3C)和6C联盟(由东芝、松下、日本胜利、三菱、日立和时代华纳组成的集团)开始向中国DVD生产商索要专利费。6C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生产的每台DVD索要13.8美元、3C联盟索要5美元的专利费。与此同时,汤姆逊、杜比、DTS、MPEG-LA等跨国公司也就解码技术、音频压缩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等专利费问题与我国展开谈判。受此影响,我国DVD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中国企业几乎已经赚不到利润,以致2004年我国100多家DVD企业现在只剩下20多家。
2.彩电业遭遇专利费通牒。2002年11月,欧洲主要彩电供应商法国汤姆逊公司又向中国彩电企业提出索要专利费的通牒。汤姆逊公司按照彩电的大小规格向中国彩电企业提出了不同等级的专利费要求,平均每台在1美元左右,使中国彩电企业再次受阻于欧洲市场。而早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拥有多项彩电专利技术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就要求中国企业为其47项专利技术支付专利费用。中国企业为了不失去北美市场不得不付出昂贵的“入门费”。
3.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案。2003年1月,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向我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难。思科公司在美国德州马歇尔的联邦地区法院正式提起诉讼,指控华为及其美国分公司抄袭思科IOS源代码、技术文档以及“命令行接口”,侵犯思科公司在路由协议方面至少5项专利。这场知识产权诉讼纠纷历时一年半、被喻为“中美IT知识产权第一大案”,最终以和局告终。华为公司为了避免争端的再发生,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户手册、帮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码,并停止销售诉讼中所提及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只销售经过修改后的新产品。
4. MP3专利纠纷。2005年1月20日,英特尔美国总部正式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指控深圳东进公司研发的DN系列语音卡侵犯了其产品SR5.1.1软件中的“Intel头文件”的知识产权,并诉其帮助和教唆用户非法取得或违反该文件的许可协议,要求东进赔偿796万美元。由于索赔涉及金额巨大,该案被称为“2005中外知识产权第一案”。 2005年4月,东进通讯曾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交反诉英特尔垄断诉状,双方之间的专利纠纷宣告升级。直至2007年5月,纠纷双方基于各自企业战略及业务经营等方面的考虑,都认识到继续诉讼无益于各自的最佳商业利益,因此在法院推动下,签署一份联合声明,宣告双方的专利纠纷以和解告终。历时两年多的专利纠纷让双方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5. 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CR法案。早在1994年,美国就实施了有关打火机安全的CR法案(Child Resistance Law儿童安全法案),在实施这个法案之前,所有的CR锁都被申请了专利,这让当时的中国打火机企业措手不及,只能无奈地退出美国市场。而到2006年,欧盟历时4年的有关打火机安全的“CR法案”经过各成员国的审议后正式通过。新法规与旧法规相比更加严厉,而其中“打火机的使用寿命必须在5年以上,否则必须安装安全锁”这一规定,使占世界产量七成的温州打火机厂家必须购买安全装置的技术专利,生产成本必然上升,价格优势因此会丧失殆尽。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浙江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将从欧盟市场“出局”,损失巨大以致根本无法估算。 除以上这些典型、重大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外,我国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案还很多,比如:2002年年初,日本摩托车企业联合代表团包括本田、川崎重工等来华打假,向中方递交了大量指控中国同行侵权的材料。最后由主管国内摩托车企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日本自动车工业协会协商签署《中日摩托车产业界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备忘录,确定了解决中日两国摩托车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的方案;2004年8月底,德国科尼兹瓷器公司向德国侵权产品受理机构举报:中国进口到德国的茶杯假冒其商标和图案设计,侵犯其商标权。汉堡海关因此将一万只中国产茶杯销毁,严重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
希望你能满意。

④ 谈谈中美间贸易贸易摩擦。1000到2000字之间论文

中美间贸易摩擦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10-03-30 作者:中华五金网采编 浏览次数:303
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贸领域的摩擦不断。不论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分歧、对台军售、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还是对人民币汇
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贸领域的摩擦不断。不论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分歧、对台军售、奥巴马 执意会见达赖还是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等,都对中美间的经贸来往制造障碍。而自去年9月轮胎特保案以来的各种贸易摩擦 更使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复杂。
近期,中国出口第一的称号更使其成为全球各国贸易保护的焦点。2009年的世界贸易数据显示,美国 成为最大的进口国,中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国。面对空前的贸易保护考验,中国商务部自今年以来不断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此为“借口”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
2月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美方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真履行承诺,不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切实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大局。3月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坚定地表示,不要把外贸简单地和汇率联系起来,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国际贸易平等的问题。
随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在5月召开,中美贸易问题势必成为焦点。面对着本轮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不断崛起,未来中美贸易发展之路势必更加曲折。
【1】中美贸易摩擦迅速升级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估计,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为248950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于2009年成为了第一大出口国,美国成为第一大进口国。虽然总量上美国占世界第一,但是逆差规模美国也成为了世界第一。
媒体分析指出,中国的出口总值排名第一并没有太大意义。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对于中国出口商意味着更严峻的外贸形势。根据WTO的数据,2008年世界上34%的反倾销 案是针对中国发起的。商务部数据显示,仅仅在2009年的前10个月我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我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贸易安全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商务部表示,中美经贸关系一进入2010年就急转直下,首先是贸易摩擦迅速升级,美国对中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接连不断:
1月5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初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征收43%到289%的临时反倾销关税;
2月6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0%的反倾销税;
2月24日,美国商务部又初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征收从11.06%至12.97%不等的反补贴关税。
与此同时,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就欧盟而言,也在仿效美国,频繁对中国的皮鞋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征收惩罚性关税。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16个纸类产品税号,并将在未来15个月内对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做出最终裁决。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美国对中国设立了非常严格的、单独的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之间并不平衡。
数据显示,今年对美贸易的增长态势明显落后于行业回暖大势。1月上海海关对美实现进出口总值7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但在同期关区前5大贸易伙伴中增速最低,其中对美出口的增长更是只有6.5%。广州海关的统计结果也非常类似,今年1月广州海关对美贸易总值虽比去年同期增长8.3%,但在对香港、欧盟、美国等3大贸易伙伴的贸易中增幅最小,比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总体增幅低25个百分点。
【2】多重因素导致中美贸易摩擦
为什么美国要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业内普遍表示,美国内部经济不稳,奥巴马政权策略以及未来中美发展格局是主要原因。
1.竞选压力迫使奥巴马实施贸易保护
专家指出,美国经济目前虽有复苏,但失业率很高,只要美国就业形势没有改善,强大的工会力量继续对奥巴马政府施压,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就会长期存在,并愈演愈烈。当前美国劳工失业率为9.5%,虽较去年底下降了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以劳工为主要“票仓”的民主党政府为了赢得中期选举,也为了兑现竞选承诺,也必将在贸易保护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加大对华贸易保护措施也成为其转移国内失业民众不满情绪,赢取选战的策略之一。
2.美国实施“全国主动出口”战略的一部分
今年1月奥巴马在就任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中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促使美国出口额翻一番。作为落实这一目标的具体举动,美国商务部随即公布“全国主动出口”战略,称将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大方面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而贸易保护也成为美国促使出口翻番的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国公布的2011年预算中增加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8000万美元的拨款,以培养328名向美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贸易专家,帮助23000家企业开始或加大出口,未来5年内使至少向一个海外市场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加50%。专家指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是发起和仲裁贸易摩擦的机构,培养数百名向美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贸易专家无疑将增加贸易摩擦案件的数量。
3.国力竞争的必然结果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中美双方实力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必然导致中美在和平发展过程频频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历史上,美日贸易摩擦最严重的时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主因不在于美国是否想增加出口,也不是人民币汇率低估,而是我国商品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后对原有国际贸易格局形成挑战后的必然结果。即使奥巴马不推出“全国主动出口”战略,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也在所难免。
【3】中美贸易摩擦发展的四大趋势
分析指出,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我贸易保护措施更是有增无减,明显显现出在频率、强度、手段以及内容等方面的四大升级趋势。
首先,贸易保护的频率升级。从去年11月开始,美国商务部就连续做出初步裁定 ,先后对我出口美国的金属丝网托盘、油井管、钢丝层板、礼物盒及包装丝带、铜版纸和磷酸钾盐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惩罚性关税,频率之高近年来所罕见。以铜版纸为例,从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对原产于我国和印尼的铜版纸进行“双反”立案调查,到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该案作出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再到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裁定最终的反补贴关税比例,整个过程只有不到半年时间,速度之快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其次,贸易保护的强度升级。与贸易保护频率同样增长的,还有美对我出口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涉案金额和幅度。去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我输美金属丝网托盘实施的惩罚性关税上限达到438%;去年年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关税,更是创下美对华贸易制裁的金额之最。
再次,贸易保护的手段升级。除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双反”调查、知识产权调查等手段外,去年9月的“轮胎特保案”开创了美国对华贸易遏制的危险先河。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龚柏华说,小布什当政期间美国曾对我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案,但最后均未实施;而“轮胎特保案”后,必将有更多的美国利益群体要求政府对我国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从而使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最后,贸易保护的内容升级。从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转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并重型的产品。以造纸行业为例,美国对华出口的限制对象从2005年至今就经历了从格记录纸、文具纸、蜡光纸直至最高端的铜版纸的变化;而在钢铁行业 ,我国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除了热轧的两款产品外,几乎已经全部遭遇美方“双反”调查。
【4】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后果
专家指出,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升级,不仅直接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也为全球其它国家限制“中国出口”起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继美国之后,今年2月欧盟同样对从我国进口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去年年底阿根廷也步美国轮胎特保案后尘,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WTO业内人士指出,以美国为代表,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目前在美国各部门的对华“双反”案子已经积累了很多,还有数千件关于知识产权冲突的案件,因此今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频率和强度一定会更高。
与此同时,对于出口企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贸易保护影响出口外,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中国企业的“一块心病”。今年2月初,奥巴马就曾表示中国和整个亚洲将继续成为美国庞大的出口市场,但必须处理汇率问题,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面对"庞大的竞争不利因素"。此后,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他将在今年同我国领导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一些非常严肃的谈判"。他甚至公开表示,美国需要对全球的外汇政策予以监控,确保其他国家不通过本国货币的贬值来谋取不公平的优势。企业主表示,汇率问题已经成为众多进出口商的心病,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外贸企业 都因为害怕汇率大幅变动而不太敢接长单。
贸易保护也会增加产能过剩 的风险。分析指出,如果外需市场因为中美高筑的贸易壁垒而迟迟难以打开,那么这部分不断增加的先进产能就有可能反过来成为国内市场的过剩产能,国内企业花了大价钱进行的投资却难有理想回报,必将影响产业进一步更新的步伐。
【5】寻求中美贸易摩擦解决之道
专家表示,在中美利益之争的前提下,美国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真实目的是要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认为只要迫使人民币升值或者征收高惩罚性的关税,减少中国的进口,美国人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就可以更多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工作机会就会被产生出来。
但当前的经济模式表明,即使中国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也不可能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因为美国已经没有生产一般消费品的比较优势。危机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减少,但是美国的失业率攀上26年的历史记录。这充分印证中国顺差减少,并没有创造美国生产性就业,甚至使与中国出口相关的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的就业机会只能是在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和发展中产生。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与中国的出口基本没有重叠性,更多是资本密集和科技密集型产品。只有中国进口美国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美国的这类产品创造市场,美国的工作机会才能被创造出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也会降下来,并逐渐使中美之间的贸易走向平衡。
专家建议,中美双方都必须重新思考双边贸易政策。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缓解当前中美经济矛盾。同时面对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争端,中国也在积极应对。近日,有消息显示中国正准备成立新的机构(中国贸易代表办公室,CTR)使贸易磋商相关的各项事宜统整处理。
点评:
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上的竞争力增强,“双反”的目标已逐渐从制造业一般产品如鞋类、服装和玩具转移到相对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而这些行业往往也是全球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从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以看到,近几年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多集中在钢铁业,其中包括了无缝钢管、油井管、钻杆、钢格板、钢丝层板等。分析指出,钢铁产品未来遭受“双反”调查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尤其是中国最主要的输美钢铁产品管材类制品。以此推测,未来几年中国的汽车、机械制造和船舶制造等行业也会和钢铁业一样成为目标。
研究显示,在国际贸易中,全球产能过剩的行业往往竞争激烈,贸易摩擦频发。当前,钢铁产业在国际上的产能过剩明显加剧了中国与重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压力,已成为反倾销案层出不穷的驱动因素之一。
由于国际贸易制裁调查通常需要进行一年时间,2010年下半年可能成为中国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从更长远看,到2015年全球产能过剩会达到一个高点,未来钢铁行业的国际间贸易往来势必越发严峻。
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众多的贸易保护措施提醒了钢铁行业必须练好内功和外功,内功上对自身进行调整,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和投资结构以及地区发展结构上进行内部调整,改变失衡状态;外功上积极采取维护我外贸利益和权利的措施,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贸易摩擦进一步高发做更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减轻钢铁行业外围的矛盾和压力。

⑤ 中美贸易摩擦案例

1.升级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焦点 自198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就始终是热点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中美两国近年来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锋,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再次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关系中需要通过磋商来加以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中,真正有意义的是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可以轻易地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利益。同时,美国以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推行的“非专属管辖”主张,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这就给其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在今后的经贸交流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1]赵瑾:中美经济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J].世界经济2004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曾不止一次地在贸易上迎头相撞。背后有玄机,前景是互争互利。 人民币汇率争端尚未平息,美国又开始向输美的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下手,贸易摩擦升级。布什出于明年总统选举,有可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而中国由于过于依赖对美贸易,可能会受伤,进而中国的增长。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双边贸易获得了空前的,从建交时的23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470亿美元(美方统计数字)。但其间两国曾多次濒临“贸易战”的边缘。 1983年1月,中美谈判未能就中国输美纺织品配额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中国政府回应强硬,包括停止批准自美国进口棉花、大豆、化纤的新合同,并削减从美国进口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产品。这场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纺织业与农业利益的冲突,美国纺织业力主限制中国输美纺织品的数量。最后,在农业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缓和了立场,并最终解决争端。但是,中国仍然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数量。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同时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的限制,以弥补农产品贸易减少的损失。 进入90年代以后,中美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经贸冲突。老布什政府以及后来的克林顿政府,为了“保住”对华最惠国待遇这一两国关系的根基,不惜在其他经济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满足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需要。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劳改产品的出口、市场准入、纺织品转运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中国给予美方以一定的“理解”或“配合”,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劳改产品出口、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双边谅解备忘录。在谈判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两次威胁制裁,公布了高达10亿美元的制裁清单。中方也不示弱,同样公布了等额的反制裁清单。中国的反制裁行动起到了良好的反制作用,美国国内反对两国“贸易战”的利益集团出来“说项”、“灭火”。沸沸扬扬的“贸易战”最终因两国及时达成协议而“熄火”。 2002年,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策略地抵制了美国对钢铁业的保护措施,令美国当局对中国刮目相看。该年4月,小布什政府发动了“201”条款的临时“保障”措施,对来自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的钢铁征收临时性的附加关税。中国与同是“受害者”的欧盟等各方积极协调立场,一纸诉状把美国告上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WTO最终裁定美国的做法违反自由贸易的有关规定,限期其撤销决定。当时,中国的果断做法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颇为“吃惊”,认为中国行为“过分”,没有给美国“面子”。

⑥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史及原因分析双边关系对国际营销影响

纵观30多年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中美贸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既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又对全球经济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开展,并成为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中美贸易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并呈现出长期性,频繁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中美贸易及其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并对促进中美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美国是我国最大贸易对象国,我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很高。中美贸易的发展和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对外贸易国际环境的基本动向。近年来,中美易摩擦不断升温,由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日趋明显和美国对外贸易赤字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不断对我国政府施压,要求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推动人民币升值;为抑制我国部分产品对其出口的快速增长,美国先后对彩电、纺织品、铸铁钢管、木制家具采取了设限和反倾销措施;另外还以我国履行“入世”承诺进展缓慢、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等为理由,批评我国的贸易政策,要求我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
正确地分析中美贸易关系发展和贸易摩擦的实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我国合理制定对外开放政策和有效解决对外经济摩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贸易发展出现不平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本身经济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所决定的。由于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外在表现,是各国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方式,所以必须结合中美两国各自的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的动态变化来考察这种贸易不平衡关系。然而,美国却以种种借口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在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等方面造成中美之间的严重分歧和贸易摩擦。
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系统阐述。首先通过中美贸易额的历年统计对目前中美贸易关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中美贸易严重不平衡问题成为焦点所在,进而总结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特保调查和“337条款”调查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几个方面,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严重阻碍双方的贸易发展。而后对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带来的影响,2)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3)政治因素包括美国选举以及美国利益集团的压力,4)中国出口商品外贸依存度过大,5)中国企业对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不强。在认识到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贸易摩擦,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1)积极的影响在于能够加速我国产品的结构升级,有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2)消极的影响在于破坏了中美双边的正常经贸关系,也扩大了美国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使得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出现政治化倾向,同时美国要求对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产品的出口不利。最后,文章对中国方面应对贸易摩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即应结合发挥政府、行业、企业三方的作用积极应对;政府方面要积极通过双边对话磋商解决,并培养贸易谈判专家,利用WTO规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其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重视跨国公司的作用;行业方面也要不断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以帮助国内企业减少发生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行业间也要加强自律互律制度的建设,并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在海外建立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从而对贸易摩擦的预防以及尽早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也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市场多样化,以实现生产国际化并拓展多元化市场,规避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也减少我国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美国对中国的约束力。
现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都深化了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正确积极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基础上,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和相关机制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中美贸易关系。同时也要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及相关贸易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尽可能降低两国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弱化贸易擦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两国经济贸易顺利健康的发展,进而改善两国双边贸易关系。

阅读全文

与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