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打造知识产权一带一路了吗
3月25日据报道,中国正在积累专利等知识产权,正在迈向在产业实力方面超越日美欧的“知识产权强国”,其舞台是本国市场以及 “一带一路”构想的沿线国家。
2017年3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定索尼移动通信(中国)公司的便携终端侵害了中国通信技术公司西电捷通的专利,要求索尼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并支付约900万元赔偿金。
索尼被判定侵权的专利是被称为WAPI的中国自主无线LAN标准。专利申请代理人刘昕表示,中国政府将WAPI定为国家标准,要求便携终端必须采用。
日美欧韩等的通信设备一般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国际标准。而在中国,必须另外适配国家标准,还要向中国企业支付专利授权费,因此日本企业在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已是“专利申请大国”。2016年专利申请达到133万件,全球份额超过4成,是当之无愧的首位。此前居首位的日本则逐年减少,2016年仅为31万件。至于各种知识产权诉讼,中国每年达到13万件,日本仅为约500件,完全无法相比。
中国企业正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7年中国在印度申请2724件,在俄罗斯申请1354件,在越南申请279件,较2012年分别增至2~3倍。在新加坡申请643件,增至近4倍,在法国申请144件,增至近3倍。
日本的新干线车辆和中国高铁车辆
但是,在称得上是国策的交通基础设施出口方面,生产商川崎重工业并未在海外申请重要的新干线相关专利。结果,在其技术转让对象中国高铁企业自2010年前后起作为强有力竞争对手崛起时,川重无法借助专利为武器来对抗。
由于日本企业大量申请的专利包含很多应在工厂内保密的制造技术,日本政府2007年前后警告产业界减少申请。但企业反应迟缓,技术通过专利公开信息流向了中国和韩国的企业。不得不说日本政府和企业行动不协调,存在疏忽。
日本前专利厅长官荒井寿光表示,“10年前,中国政府相关人士曾向我们请教知识产权政策,他们谦虚地学习了日本”。黑濑断言称,“如今关于知识产权,日本应该学习中国”。如果日本不正视现实、采取根本性举措,彼此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② 知识产权保护是什么
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面对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开放条件下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中国必须加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国家的技术安全,促进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限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滥用。知识产权保护标志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着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和工业产权。版权是指着作权人对其文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权利;工业产权则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的独占权利。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特点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挑战,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如在专利领域中,美国已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载体、基因工程、网络上的经营模式等发明给予了专利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扼制。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研究课题。世界银行在1998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日益强化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面临着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差距的危险。"二是某些发达国家近年来极力推行专利审查的国际化,提出打破专利审查的地域限制,建立"世界专利",即少数几个国家负责专利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其它国家承认其审查结果。所谓"世界专利",实质上是世界各国的专利审查工作,由美、日、欧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局来进行。三是知识产权已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重,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并且将货物贸易的规则、争端解决机制引入知识产权领域。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世贸组织任何成员将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遭到贸易方面的交叉报复。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前沿阵地,随着关税的逐步减让直至取消,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四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和制定其面向新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现状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专利法律法规体系。1992年和2000年中国专利法进行了两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立法宗旨,强化了专利司法和行政执法力度,修改后的专利法进一步适应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时也达到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所规定的专利保护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专利保护、专利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2、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大量压缩编制、精减机构的情况下,将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并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列入政府行政序列。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各地管理专利工作机构的建设总体得到加强,出现了政府主导、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专利工作的良好局面。3、形成了包括专利管理、审查、研究、教育、执法、中介服务以及专利信息等组织机构在内的全国专利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专利保护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发明创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强劲。"九五"期间,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1%,年均增长4、形成了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动作的专利保护机制。截止2000年底,法院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共受理和处理专利纠纷案和侵权案1.5万件,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还查处冒充专利行为4000多件。5、不断开拓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中国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声誉。
③ 知识产权保护的是什么
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版权(著作权)是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工业产权则是指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在内的权利人享有的独占性权利。
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颁布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已经在法律制度层面为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保护提供了较强的法律依据,为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法指明了方向,但是目前还缺乏侵权案件的单独法律法规详细文件。为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建议制定《企业商业机密保护法》、《知识产权侵权法》等文件,详细制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商业机密文件的保护和侵权条例。
2018年11月9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
④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启动了吗
近日,在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版系列活动上,北权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与中国知识产权运营联盟就共同研发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服务平台签署了合作协议。
本次签约是双方依据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如何共同研发建设“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进行的有益探索,有助于在未来更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
⑤ 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提出了哪些建议
4月20日,据媒体报道,以"创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在京拉开帷幕。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⑥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增长多少
2017年,第一来届“一带一路”国际源合作高峰论坛在京顺利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常态化机制。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统计,2017 年,中国在其他沿线国家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名前十的产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专利申请公开涉及最多的产业,申请公开量远高于其他行业。
⑦ 什么叫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版权(著作权)是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工业产权则是指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在内的权利人享有的独占性权利。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颁布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文件。
知识产权保护,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已经在法律制度层面为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保护提供了较强的法律依据,为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法指明了方向,但是目前还缺乏侵权案件的单独法律法规详细文件。为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建议制定《企业商业机密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文件,详细制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商业机密文件的保护和侵权条例。[1]2018年11月9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2]
中文名
知识产权保护
外文名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含义
智力劳动产生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
特点
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
应对方法
民族优势产业领域取得绝对控制权
快速
导航
主要特点发展现状专用权利竞争挑战保护手段应对方法国际挑战相关内容中国现状国内法规专家解析
发展历史
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面对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开放条件下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中国必须加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国家的技术安全,促进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防止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滥用。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4月9日表示,要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
⑧ 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其价值内所蕴含的知识产权的比重版日益增长,因此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渐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知识就是力量。
同时,在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群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展开。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要求高水平人员花大量的精力和经费研究开发出来。为保护这些成果不被无偿占有,也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需要对这些成果实施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所以,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⑨ 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有哪些
国际社会目前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
我国也在把握时机,立足本国国情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越来越繁荣的网络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于2001年修改了《著作权法》。2005年,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建设“创新国家”,以及将打击侵权盗版的剑锋直戳网络领域。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并且承诺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措施,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些信息都表明了我国想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