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助,关于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
提问者应该是一题二问,所涉及问题应当是2014年6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专室关于公布《中属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更详细地请具体以国务院法制办说明为准。
现在仅就关于网络著作权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说明有,供以参考:
将广播权修改为播放权,适用于非交互式传播作品,以解决实践中网络的定时播放和直播等问题,将信息网络传播权适用于交互式传播作品;
为适应数字网络环境下海量使用作品的需要,为解决特定情况下,著作权人查找无果但仍需使用作品的实际,增加相关规定,允许使用者在向有关机构申请并提存使用费后以数字化形式使用作品。
为明确实践中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民事法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增加网络服务提供商民事责任的规定。
等等,更详细地请具体以国务院法制办说明为准。
❷ 您好,请问您了解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是否已经结束,什么时候出台
您好,根据立法法,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还没有结束,只是2014年7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权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接下来还要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委员长会议认为法律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根据一般法律修改周期,如果快的话也得2016年或更久。
如遇到法律问题,请以现行法律法规办理。祝好。
❸ 第三次著作权法修订完成了吗
提问者应该是一题二问,所涉及问题应当是2014年6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版布《中华人民权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更详细地请具体以国务院法制办说明为准。
现在仅就关于网络著作权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说明有,供以参考:
将广播权修改为播放权,适用于非交互式传播作品,以解决实践中网络的定时播放和直播等问题,将信息网络传播权适用于交互式传播作品;
为适应数字网络环境下海量使用作品的需要,为解决特定情况下,著作权人查找无果但仍需使用作品的实际,增加相关规定,允许使用者在向有关机构申请并提存使用费后以数字化形式使用作品。
为明确实践中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民事法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增加网络服务提供商民事责任的规定。
等等,更详细地请具体以国务院法制办说明为准。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建议 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通过了吗
商标法修改过了,专利法和著作权法都还没修改呢
❺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送审稿修改了哪些条款
送审稿将现行抄著作权法的六章六十一条修订为八章,九十条。其主要修改内容有:
(一)鼓励创作,整合权利体系。
(二)促进运用,调整授权机制和市场交易规则。
(三)强化保护,完善救济措施。
(四)科学规范,完善体例结构。
❻ 著作权法送审稿和著作权法的区别
送审稿还停留在纸上,只要没有获得全国人大批准就不会成为法律,通过了就成了著作权法
❼ 新旧著作权法关于违禁作品的规定对比
提问者实际是问现行著作权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专审稿)》(国务院法制属办)关于违禁作品的规定,二者没有实质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第四条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第七条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相关权人行使相关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❽ 2012年7月著作权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提问者应该问的是2014年6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现在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是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公布 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更详细地请具体以国务院法制办说明为准。现简单列举如下,供以参考:
关于权利客体。送审稿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作品的定义上升为法律规定;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更名为“视听作品”,取消相关权客体“录像制品”的规定;增加“实用艺术作品”,赋予其二十五年的保护期;将“计算机软件”修改为“计算机程序”,以文字作品保护计算机文档。
关于权利内容。送审稿对权利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一是简化“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权项,但其权能没有减少,且略有增加,二是从实践出发重新界定权利的边界。主要修改有:一是将现行著作权法规定的十七项权利重新整合为十三项,取消修改权、放映权、摄制权、汇编权等四项权利,其权能分别由保护作品完整权、表演权、改编权和复制权涵盖;二是增加追续权(送审稿中未出现追续权字样),同时考虑到其本质属于报酬请求权,有别于著作权的基本权利,因此单列条款规定;三是将广播权修改为播放权,适用于非交互式传播作品,以解决实践中网络的定时播放和直播等问题,将信息网络传播权适用于交互式传播作品;四是相关权部分,增加表演者的出租权以及其对视听表演的获酬权,增加录音制作者对他人以表演和播放的方式使用其录音制品的获酬权,将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的权利由“禁止权”修改为“许可权”等。
关于权利归属。送审稿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主要修改有:一是将现行著作权法关于视听作品的权利法定归属制片者调整为当事人约定优先,同时增加了视听作品作者的利益分享机制;二是确立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当事人约定优先的原则,同时针对不同的法定情形规定了相对方的权利;三是为解决在原件是作品的唯一载体的特定情况下,原件的灭失将影响著作权行使的问题,增加关于载体唯一性的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规定。
关于权利保护期限。根据国内相关团体的要求和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送审稿将摄影作品的保护期修改为作者终身及死后五十年。
将现行著作权法关于确定损害赔偿数额的顺序性规定修改为选择性,即允许权利人在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权利交易费用的合理倍数以及一百万元以下的数额之中进行选择。同时提高了法定赔偿数额、增加惩罚性赔偿的规定、适当增加了侵权人的举证责任。
在行政法律责任方面,根据著作权行政执法的实践需要,一方面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了罚款的数额,将罚款的倍数由非法经营额的3倍提高为5倍,将10万元提高为25万元,另一方面增加了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特别是查封扣押权。
等等,更详细地请具体以国务院法制办说明为准。
❾ 2020年进行的著作权法修订,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互联网上的各种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因此要表明著作权。那么这么做的根源是什么呢?
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赖于知识的取得和积累,要获得于积累知识,就必须鼓励人们从事智力创造性劳动,并保护人们因此而获得的智力成果。法律通过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物质和精神利益,鼓励作者从事有益于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创作,同时这种保护以作者的权利的行使不妨碍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公众获取知识为前提。
著作权具有商业价值,是一种个人财产,作者创作的作品和有形财产实质上没有区别,可以像有形一样转让和处分,在互联网上标明著作权就向人们显示这是属于某个作者的财产,不可侵犯。
作品是作者人格的体现和物化,著作权与作者个人密切相关,只有作者本人才能占有和处分自己的作品,应当保护作者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在互联网上标明著作权后,就确认了作者身份,也就是肯定了其作品对社会的贡献、保护作品的不可侵犯性,以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那么在互联网上标明著作权有什么意义和积极影响呢?
1.能够极大地调动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鼓励作者创造优秀的精神财富。
2.能够促进优秀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3.是发展国家版权产业的根本保障,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❿ 著作权法的全面修订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2015年3月透露,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
据悉,在2014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姜健等31位代表提出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议案。代表议案提出,现行《著作权法》没有全面概括侵犯著作权的所有行为形态或者类型,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规定有待完善。代表建议科学界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范围、扩大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适用范围、建立适应数字环境下的著作权保障机制。
修改《著作权法》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国务院法制办已就法律草案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征求意见,目前正在抓紧对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研究。教科文卫委员会已多次组织开展《著作权法》修改工作专题调研,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