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

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

发布时间:2021-07-21 07:58:02

⑴ 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在哪部法中提到了

《民法通则》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指出所有权主体,导致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对土地的权属显示不清。我国学者一直以来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总的来看,无论何种观点均有其缺陷性。近年来,在物权法、民法典的创制过程中,就体现二种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集体土地属于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明确规定“属于全体居民共同所有”
(2)另一种观点认为:集体土地由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行使所有权。
《中国民法典(草案)》的物权法编第六章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行使所有权。”

⑵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由哪些!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应该有:乡、镇、村、村民小组
纵横法律网-上海市天域律师事务所-李玉珠律师

⑶ 土地使用权类型有哪些

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

1、划拨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

2、出让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土地经济效益,表现为一定年期内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为表现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以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为基础的。

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实际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有三种,即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收指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理由,强制取得民事主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我国土地征收的前提是为公共利益。

(3)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扩展阅读:

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证明;

(四)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七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转让人,接受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受让人。

第八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

出售是指转让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交易条件,取得一定收益的行为。

交换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互相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赠与是指转让人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受让人的行为。

⑷ 关于土地使用权的问题

你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土地征用与征收的区别
2004年以前,我国对集体土地实行的都是征用,04年修改宪法后,将房地产征用改为“征收和征用”,房地产征用指的是因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临时征用房地产权利人的房产,使用完后或灾情过后会归还;而征收则是房地产所有权的转移,房屋所有权及土地所有权均变为国家所有。

在04年前,征用含有征收的意思,如果对征用土地进行了补偿,且补偿的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的,则就是现在的征收的意思,土地所有权已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很明显这幅土地不再属于这个村子了,该村农民都无权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农房建筑。他们强行建房,利益关系人可以一方面向土地管理部门反映,以不核发土地证的方式不颁发合法证书,另一方面向法院起诉。

当时国家因军事项目使用该地,基本上是行政划拨的方式划拨的,按划拨土地的管理方式,如果改变土地用途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及规划部门同意才可以改变用途,改为家属居住含有商业的意思了,但早期也可能作为福利分房取得的土地,仍按划拨用地管理,到现在,国家对土地的管理,一般情况下都实行出让,划拨用地连续2年未使用会被国家无偿收回。对于这幢老职工家属住宅的土地性质,应由老职工向土地管理部门陈述事由,申请仍按划拨方式管理。

----------------------------------------
1、体育局保存的当初征用土地的文件及图纸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起的作用可能不大,因为时间久了,且体育局已不再是按原定用途使用该幅土地,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变土地用途是须要经过批准的,未经批准擅自更改用途,国家不承认的话,那划拨土地国家可以收回或向体育局追要土地出让金是有可能的。由于建的房子的年代也久了,已可既定事实,加上在乡下,土地出让的可能性及商业性不大,国家可能仍按划拨用地管理,但须要体育局及家属院里的人向上级提出申请,越晚申请越不利。
2、当地村民仗乡政府关系的作用不大,土地所有权一经变为国有(前提是如我上面所假设的,当时的征用就是现在的征收,这点你仍须到土管部门作具体核实,查看该地块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不可能再返回去转为集体土地了,乡政府无权处置,必须经县经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⑸ 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主体不一致,法院会如何处置各自产权,即各自的产权是否具备法律保护效力

这个要看什么原因复导制致的 两证权益人不一致
土地使用权 房屋所有权 一个使用权 一个所有权

如:
你在购买商品房时的购房合同 注定了你是房产证所有人
而你房产证(建筑面积) 又决定了你的土地使用权的分摊面积和使用权人

你是不是看错税率了
5.8% 你看成58%了

有些地方 房产过户 然后土地证没有过户的情况下
卖方 将土地证又卖一家 或者抵押

你可以网络以下 光有土地证的房屋能不能买 之类的

另外 你的税率肯定是看错了

能说下你说的税的名目么

一般只有: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契税
印花税
没有听过有58%这么夸张的税率的啊

⑹ 怎样才能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农民如果想要流转土地,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合法程序。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5、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6)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扩展阅读: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

土地使用权分类:

1、划拨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

2、出让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土地经济效益,表现为一定年期内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为表现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以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为基础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实际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有三种,即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收指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理由,强制取得民事主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我国土地征收的前提是为公共利益。

阅读全文

与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