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张仃版权

张仃版权

发布时间:2021-07-21 01:58:37

① 当代有影响力的国画名家有哪些

黄永玉,原籍中国湖南省凤凰县,出生于常德县,土家族人,中国画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

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9— )江苏沛县人,号渔人,斋号渔人草庐、紫苑。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从学于潘天寿、吴弗之、陆维钊等名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基金会学术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张大林:中国花鸟画家,196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北京知秋苑书画院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国当代张大林写意田园画派代表人物、中国花鸟画研究协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职。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曾得到张立辰、田黎明、陈平、毕建勋等老师的指导。其自幼酷爱绘画,8岁习画,从事中国画研究20余年,擅长写意花鸟、山水、人物,尤长四君子、葡萄和大鸡,其画风自成一格,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灵气,充满力量与生命。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参加多项大展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权威单位和知名人士所收藏。中国外交部做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并入选《中国当代书画选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选集》、《中国青年书画家艺术辞典选集》、《中国书画家简明辞典选集》、《国际篆刻大观选集》等十余部辞书。199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世界书画家艺术协会联合等十余家权威单位联合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个人著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当代书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大家》等书籍。中国书画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艺术中国报等多家报刊曾多次发表。 中央电视台、《荣宝斋》《中国美术》、《收藏界》《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名人》等近50家媒体都做过报道。 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讲座教授。

霍春阳:1946年4月14日出生于河北清苑县,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外画师,天津青年美协顾问,《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家,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特聘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北京。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郭怡琮:山东潍坊人。郭味蕖指教学习绘画,后专攻中国花鸟画,为中国美术协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作品淳朴含蓄,富有生机。曾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美国、加拿大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② 常德诗墙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常德诗墙是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采纳市政协提案,以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历时10年修建的一座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大型文化工程。
诗墙全长6华里,临江而立,楼台点缀,气势恢宏。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六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267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948名书法家书写,真、行、草、隶、篆集于一墙,精彩纷呈。其间刻嵌43幅精美的中外石壁画。各大篇章墙名和篇名,分别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启功、颜家龙、孙其峰、王学仲和萧娴、张仃、臧克家、方毅、陈天然等题写。曹禺、舒同、吴作人生前也分别作了“武陵风流”、“江山如画”、“风景这边独好”的题签。
诗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当代诗、书、画界誉它为“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名邦首创”、“中华一绝”;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国家版权部门认为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2000年3月和4月,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诗人(新诗)分别组成考察团赴常德实地考察,都赞誉“诗墙堪称‘环球第一墙’!是我国当代文化建设极具创造性的伟大工程,开创了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碑林文化建设的先河”。
2000年9月5日,上海基尼斯总部正式对其命名“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使它载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册。

③ 美术发展方面的介绍

绘画 有国 版 油 壁 雕 如果你愿意,雕塑也可以单独算一类别

绘画专业. 原来有不少都进出版社.现在媒体这么发达,工作前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学绘画的,并不是说你就能当画家.反过来说,学工艺的,未必不能成为一个画家,艺术家.

绘画专业现在的大部分出路,就是当老师,在学校或者私人开的美术班. 也有学软件搞设计的.

雕塑专业的出路比较好. 除了可以当老师, 现在城市化进程很快环境雕塑的活比较多. 雕塑系有的学生,如果是国家级的美术学院,往往没毕业,月薪都过万了.

你说的陶艺. 其实是属于工业造型里的.陶瓷属于轻工业. 并非个人作坊里的小艺术品. 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但是陶艺 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针对我们的日用品. 可别小看他! 中国对欧盟 的出口,就是这些小东西,换来的空中客车a380. 而且品位高的 批量生产的瓷器同样可以卖出大价钱! 在美国,范思哲 就是一个华裔的设计师.你可以看看 时尚.看看这个牌子的一个小杯子小碗要多少钱? 都是流水线出来的

平面设计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说了.
我在这里主要提一下 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可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专业.很多时尚杂志 都出了电子版.就说明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尤其是白领. 多媒体也可以做电视广告.当然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的.

动画专业,跟我们看的日本漫画还是有区别的. 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说过 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 注重的是动作的效果和戏剧性.所以以前只有北影有这个专业.最近几年开始有更多的高校开设了它. 据说中国近两年动画专业开设的学校,一下就超越全世界的数量了.可见 我们的这种扩张有点非理性

可能你不知道.各个国家都有对自己动画市场的保护.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市场带来丰厚的利润. 在日本.美国,固定的时间段里是不允许播放外国的动画片的。 美国主要是针对日本.因为美国这个动画大国最近被日本漫画抢走了很大的市场. 而日本的动画大多是低成本的.(关键帧越少,成本越低)而美国迪斯尼 很多都是12 乃至24帧的高成本动画.
你看看现在,晚上在9点以前.我估计你就很难再看到外国的动画片了,如果有,那肯定是中国买了版权,或者合资的

并且,我们国家现在还缺少好的脚本人才.更缺少好的原画. 我们的美术学院缺少科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 大部分是 连老师对解剖课程都不屑,注重写生. 讲灵感,讲感性.
这是绝对培养不出来原画人才的. 所以现在醒悟的国内原画高手都在补 解剖这个重要的课. 到处收集国外的资料.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动画专业其实是相当专业的一个学科了. 如果考不上北影,青华,中央, 最次也要去中国传媒大学.否则就不要选他.宁可学平面,然后自己在家研究.不少国外的flash 高手都是自己研究的.

工业造型. 学这个专业的人,90% 都梦想自己可以设计汽车.大家都是冲着这个来的.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造型太少了,即使有,也是学习日本或者美国的.有的时候 一辆高端的国产车 会让人误会是日本的,或者x国的.没有自己的特色. 为了国家的明天,和未来,你可以选择这个行业. 据说现在中国的汽车设计工作室数量快超越发达国家了.而发达国家的工作室都是跟着流水线的. 也不知道没有自己流水线的工作室要做多么出色的产品才能吸引工厂.也不知道多落后的汽车工厂会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 ...

环艺 是我唯一不建议你去学习的专业. 现在最大的市场就是家装市场.而老百姓最棘手的矛盾是买得起房子.你想想,房子都要贷款,谁还会去舍得钱让你去"设计" 所以现在 在这个领域挣钱的 往往是"包工头" 而非设计师.所以有的设计师为了挣更多的钱,自己被着公司揽私活.吃里爬外. 而你心怀大志.想做城市空间的规划. 可能性几乎为零. 政府的标不是给一般人的.中国,可以让你设计的公共空间也不那么多.毕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 而且还有青华... ...
据说现在不少木匠都自学3dmax,自己出效果图. 装修更是物美价廉. 所以我不建议你去趟这个混水了

所以总的来说.如果你很喜欢纯绘画,就选一个你喜欢的专业

平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多媒体具有挑战性.前景看好
动画的专业化程度高. 目前国内的水平尚参差不齐.如果你一定要学这个专业,建议你考 中央,清华,北电,中国传媒.这四个学校,其他的可以不用考虑
工业造型 和陶艺也不错.

怎么选还看你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祝你心想事成 : )

④ 张大千 双竹图 墨竹

呵呵,张大千传(88年或89年版的,最近有新版)上有那副画,记得大概的样子,竹子画的很精到,与一般的应酬之作绝不相同。我在网上看了篇文章,你可以参考一下。

游戏的筹码
——张大千与毕加索

李兆忠

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发生,错位、误读乃至歪打正着,都不可避免,给后人带来许多迷惑和悬疑。张大千会见毕加索,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张大千与毕加索的这次会见,目前惟一可资证明的史料,就是张大千晚年以“摆龙门阵”方式自述的《张大千的世界》(台湾记者谢家孝笔录,《征信新闻报》1968年出版),而在毕加索那一方,迄今没有见到这方面的记载。张大千讲述当时的情形,已是古稀之年,距那次会见已过了十二年。事实证明,老人的回忆最不可靠,其误差不仅是记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甚至人格上的,历史因此而显得扑朔迷离。张大千的自述表明,会见毕加索之前,他对这位举世闻名的现代艺术大师素味平生,会见之后,也没有增加对毕加索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并不奇怪,众所周知,张大千艺术上一辈子固守中国传统,对西方现代艺术素无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甚了了”。

据张大千自己交代,他会见毕加索,起因是《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代表毕加索致东方某画家》,因为该文章以毕加索的口气,骂他是“资本主义的装饰品”,而他的习惯是“凡对我捧场奖饰的文章我可以不看,凡对我批评、挖苦我、骂我的文章我倒要仔细看,看人家骂得对不对”,看了这篇文章,他不仅不生气,反而产生了“见见毕加索”的念头。也许是张大千记忆上有误,笔者认真查阅了当时的《大公报》,并没有发现这篇文章。这无关宏旨,张大千是一个喜好结名流达官、善于经营的画家,何况此时已积累了足够的艺术资本,尤其那次史无前例的的敦煌之旅,使他名声远扬,在某些西方人的眼中,张大千俨然就是东方画坛的代表,因为他最符合西方人心目中东方艺术家的形象。一九五六年夏,张大千应邀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法国卢浮宫艺术博物馆举办《张大千近作展》,特别是后一个展览,为吸引观众眼球,主办方特意将张大千的展览放在卢浮宫东画廊,同时在西画廊举办“野兽派”艺术大师马蒂斯的遗作展,这样做的结果,客观上将张大千与马蒂斯置于东西绘画双星并列的位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大千自信堂堂地走进毕加索的别墅。

此举确实显示了张大千的气度与胸怀,不像徐悲鸿将西方现代绘画视若洪水猛兽,不遗余力地抨击,张大千则是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态对待西方现代艺术,一切复杂的问题由此迎刃而解。张大千有一段著名的画论:“在我想象中,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初学时如此,到最后达到最高境界也是如此。虽可能有点不同的地方,那是地域的风俗习惯以及工具的不同,在画面上才起了分别。”(见《张大千年谱》,李永翘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以下引张大千语均出此书)然而,在这种通达公正的背后,却是当仁不让的“大中华主义”。在卢浮宫西画廊参观马蒂斯的作品时,张大千就认定,“马蒂斯是学敦煌的,尤其是人物素描的线条。”耐人寻味的是,这套“西学中源”的逻辑,同样也在毕加索那儿得到了套现。

让张大千颇为得意的是,他是在没有任何人引荐的情况下,自报家门会见毕加索的。当时的毕加索,声誉之隆,脾气之怪,架子之大,人尽皆知。难怪当张大千表示要“会会毕加索”时,周围的朋友面露难色。赵无极,那位在法国画坛已有点名气的中国画家不赞同,他这样对张大千说:“万一你去拜访他,他不见你,碰了钉子,结果又被新闻记者知道了,报上一登,岂不是自讨没趣,丢人的不只是你张大千。岂不令所有来自东方的艺术家都没有面子?”卢浮宫艺术博物馆馆长萨尔也不敢受这个托,怕吃力不讨好。对此,张大千很不以为然,理由很充分:“艺术家只要互相尊重,有什么不能见面的?毕加索架子大,我张大千去拜访他,他就有面子了,万一他谢绝我的约会,他总要说个理由。”既然如此,张大千决定自己行动,他找了一个姓赵的中国翻译,看准时机,电话直接打到毕加索府上,事情出人意料的顺利,毕加索约他第二天上午就见面,地点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陶器开幕式会场上。然而好事多磨,由于会场上过于拥挤,根本无法会见,张大千与毕加索差一点失之交臂。幸亏赵翻译身高力大,冲上去拉住毕加索责问,毕加索作了解释后,约他第二天中午到自己的别墅会面。

然而,张大千能够如此顺利地会见毕加索,实在是齐白石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就在一个月前,一个中国文化代表团先行访问过毕加索,画家张仃是团里成员之一,他将一套荣宝斋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册》送给了毕加索,使毕加索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一直都在临摹。因此,正如张大千回忆的那样,落座甫定,毕加索就捧出五大本学习中国画的习作,全是学齐白石的,请他指正。张大千没想到,这位名扬世界的西画大师竟是中国画的爱好者,于是就向他讲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用笔技巧,毛笔的工具性能,不求形似重写意等等,毕加索听得频频点头。接下来,轮到毕加索发话了,就是那段后来在中国艺术界广为流传、让中国画家振奋不已的话——毕加索开门见山问张大千:“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何以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见张大千惊讶的样子,他解释道:“不要说法国巴黎没有艺术,整个的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张大千只好说你太客气了,毕加索进一步强调:“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而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何以有那么多中国人、东方人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这番话仔细琢磨,颇有令人生疑的地方,毕加索尽可以赞美中国的艺术、日本的艺术、黑人的艺术,也不见得非要妄自菲薄,宣布“白种人根本无艺术”呀,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毕加索显然不是那种人。毕加索的原话果真是这么说的吗?人们很容易发出这样的疑问。遗憾的是这一切现在已无从证实,我们只能作这样合理的推想:作为一个个性强烈、对西方现代文明充满批判精神的艺术家,毕加索发出偏激之论并不奇怪,但说“白种人根本无艺术”这种话则不大可能,问题也许出在赵翻译,出于中国人的立场,赵翻译很可能无意中将毕加索的话作了曲译,张大千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伸,于是毕加索对西方艺术的批判性话语,就变成了“白种人根本无艺术”。因为在张大千的意识中,他是很愿意听到这种话的,这正好符合他“万物皆备于我”的文化心态,因此而“感奋不已”。

张大千的回忆中,有一个花絮也值得一提:毕加索陪同张大千夫妇参观自己的古堡庄园时,一位画商在一旁恭候,带着几幅要求鉴别真伪的毕加索作品,毕加索随手递给张大千,请他代为鉴定,张大千看了几眼即分出真伪,令毕加索大为高兴,在一旁的画商更是惊得目瞪口呆。这个讲述同样令人生疑,张大千对毕加索的创作素无研究,对他的立体主义和魔术般的变形也不得要领,这从毕加索赠他们《西班牙牧神像》的过程上就可证实,此画变形剧烈,方形人头,大嘴嘻开,眼睛一大一小,鼻子歪在一边,满头蝌蚪似的须发。张大千这样讲述赠画的经过:“我们看毕加索的画册这段时间里,……翻到这幅画时,我当时无以名之,只觉得是鬼脸壳子,足见画得很怪,我太太忍不住要问:‘这张画是啥子哟?’毕加索说:‘画的是西班牙牧神。’否则我也不知道是西班牙牧神。外国人总是比较尊重女士们,他见我太太发问,总以为她对这幅画感兴趣罗,毕加索反问了一句,‘画得好不好?’我太太当然只有说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的结果嘛,他认为我们最欣赏这幅画,就把这幅画送给我们了。我太太还懊悔呢,她说早知道这样,我该挑一看来顺眼的再表示兴趣……”这证明,张大千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确实不得要领,既然不懂,何以鉴定真伪?

从张大千的自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四太太徐雯波在这次会见起了重要的润滑作用。不妨设想:当身穿长衫、美髯飘胸的画家偕一位年轻貌美的东方佳人出现在毕加索眼前,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刺激和兴奋。西方本来有“女士优先”的风气,何况毕加索更是一个浪漫成性的人,一生绯闻无数。也许是这个原因,平时不轻易赠人作品的毕加索那天才一反常态,慷慨赠画给这对素味平生的中国夫妇。留客人共进午餐后,毕加索还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他的古堡庄园,那天张夫人带着照相机,一向不喜欢别人给自己拍照的毕加索,这次应张夫人的请求,爽快地答应了。他让张大千戴上一个马戏团小丑用的大鼻子,让张夫人斜戴一顶船形小帽,自己则拿一张报纸剪了三个孔蒙在脸上作面具,在众人的大笑声中,由赵翻译为他们合拍了一张“化妆照”。其时,花园中有一位等待毕加索接见的意大利画家,见此情景,凑上来想与毕加索合影,却遭毕加索拒绝,这位画家转而请求张夫人,终于如愿以偿,看在这位东方佳人的面上,毕加索同意与他合影,当然是由张夫人代劳。

拜访过毕加索之后,张大千回到巴黎,作一幅《双竹图》作为回礼寄给毕加索,在画上张大千这样题到:“毕加索老法家一笑,丙申之夏张大千爰。”他这样解释送这幅画的原因:“因为我们在阅画谈画的时候,毕加索特别提出来问我,中国画的竹子怎么画法?我想他对我国画竹的笔法一定很有兴趣,所以我画了一幅竹子送他。”而“外国人学我们中国画不易学的,就是在下笔后墨分五色,互见层次的功夫。我绘赠毕加索的双竹图,右方一株竹,浓墨凸现,竹叶都是向上伸张的姿态,左方一竿竹,则是淡墨衬影,竹叶都是向下垂布的姿态,双竹之间不仅显出了距离,也更见了浓淡的层次。”与这幅画一起,张大千还送给毕加索一套汉代画像石拓片和几支精制的毛笔。张大千与毕加索的交往就此划上句号。此后毕加索的艺术动向与生活情况,都不在张大千的关注中,以至于十二年后张大千向记者讲述时,并不知道毕加索当年的情人杰克琳已成为毕加索夫人(杰克琳是毕加索的最后一位夫人,他们一九六一年正式结婚)。可见他对毕加索的了解,始终停留在那次拜访所获得的印象上。

尽管如此,张大千从不怀疑毕加索的艺术才能与艺术功力。六年以后,张大千重游巴黎,在义妹费曼尔经营的“大观园”餐馆里,见到了毕加索画的中国画《草上刀螂》。他后来这样写道:“这次我看到这幅画,我不敢说,比起六年前在毕加索家里看到他学的中国画进步,我却感觉到已经更加有中国画的神韵。我一向说我不懂西画,但我认为画无论中西,都是点、线构成的,不要说毕加索乱画,我们学画的人,由他几笔线条,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尽管有人批评毕加索标新立异,但艺术贵创造,他要有了深厚的造诣与功力之后,才能创新!”这是比较中肯的评判,符合张大千的胸怀。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数一数二的玩世大家,一方印章“游戏人生”,一副对联“百年诗酒风流客,一个乾坤浪荡人”,概括了他的一生。张大千游戏人生,游戏艺术,游戏爱情,达到纵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地步。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大千将三幅中国古代名画(其中有顾闳中的《韩煕载夜宴图》、董源的《潇湘图》)低价卖给大陆,以此表明自己爱国。而据确凿的证据,张大千是在美国卖画到处碰壁之后,才将这几幅画卖给大陆的,那时朝鲜战争刚结束,美国政府禁止国内博物馆收购中国文物,而日本和港、台收藏家由于各自的原因,都不可能出高价收购名画。在这种情况下,张大千因急需用钱才委托香港中间人将画卖给大陆。而令人寒心的是,其中的《潇湘图》竟是假画,张大千临死前两个月在给友人谢稚柳的信中承认是膺品,明知其假还卖,这跟“爱国”二字就扯不上了。据陈传席《张大千卖画报国内幕》,后来美国政府的限制政策松动,张大千收藏的中国名画就不断地卖给美国各大博物馆,此后再也没见他将收藏品低价卖给过大陆。另据张仃先生回忆,一九五六年夏在巴黎主持国际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时,见过张大千,张大千手里有一批中国古代名画,想卖给中国大陆,由于漫天要价未被接受。指出这些并非为了揭短,而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张大千这个人。确实,像张大千这样的玩世者是不可能将全部生命交付艺术的,当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巨擘,这一点上他与毕加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光如炬的傅雷,当年一眼就看穿张大千的伪,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大千是另一路投机分子,一生最大本领是造假石涛,那却是顶级的第一流高手。他自己创作充基量只能窃取道济的一鳞半爪,或者从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尤其八大)那儿搬一些花卉迷人唬人。往往俗不可耐,趣味低级,仕女尤其如此。与他同辈的溥心畲,山水画虽然单薄,松散,荒率,花鸟的taste(趣味)却高出大千多多!一般修养亦非大千可比……”(《傅雷书简》,三联书店出版)联系这一切,考量张大千有关毕加索的“龙门阵”,事情就更清楚了。对于张大千来说,毕加索不过是他手中的一个游戏的筹码而已。

文章版权归《书城》所有,转载请与《书城》编辑部联系

《张大千传》杨继仁著作,淘宝、孔夫子到处都有,通路书,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买不到?

阅读全文

与张仃版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