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浙江哪些大学的知识产权专业好
知识抄产权专业培养能在律师事务袭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开设这个专业的浙江大学有: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
㈡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申请双向绑定技术专利
一、发明专利申请时间是多久申请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大约需要2年半以上的时间,取得专利权后,每年须按规定交纳年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从申请日起算。发明专利不能续展。二、发明专利申请程序是怎样的1、申请人提供原始技术资料和个人(单位)信息;2、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签定委托代理协议,撰写一份符合专利法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如果需要,可先行检索3、向国家专利局提交该专利申请文件,取得专利申请号,并按规定交纳专利申请费用;4、进入初步审查经审查合格后,于申请日起的18个月后,将在专利公报和网站上公开该发明专利申请;根据申请人的要求,也可以在申请日起的15个月内随时要求提前公开;5、进入实质审查(实审)阶段:申请人自申请日起的3年内可随时向专利局提起实审,也可以在该专利申请公开后提起实审,提起实审须按规定交纳专利实审费用;6、经实质审查,该专利符合发明的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授予专利权,按规定交纳专利申请维持费、当年年费、印刷费、证书工本费,取得发明专利证书;授权的发明专利将予以公告。7、如果要求在先发明专利申请的的优先权,则应当提供在先申请的相关情况。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需要准备什么材料1、权利要求书:说明要求保护的发明内容,该内容是指该发明的实质性技术特征。2、说明书摘要:概括说明该发明(300字以内)。3、说明书: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说明与发明有关的背景技术;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说明该技术方案的达到的效果和优点;证明该效果和优点的相关实验和数据。具体地:涉及机械领域的发明,应提供该产品专利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产品的结构、形状特征,各部件名称及连接关系,工作原理。涉及电学领域的发明,应提供各元器件名称,及元器件之间的电气关系。涉及化学领域的发明,应提供具体化学物质的名称,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涉及化工设备系统的发明,应当提供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说明与发明有关的设备的结构特征、连接关系。涉及药物发明的,应提供药物的成分、含量、制备方法、临床或动物实验的方法和试验数据。涉及微生物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发明,应提供须保藏的证明。4、附图说明(如果需要)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具体举例说明本发明。持有专利的大学生,即可以完成在校的创新学分,还可以为考研、找工作等增添砝码。 同时,个人专利还有如下优势: 持有3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个人,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发明家协会,成为发明家。 持有专利的大学生,即可以完成在校的创新学分,又可以为考研、找工作等增添砝码。 持有专利证书的员工、技术员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易被提拔重用。 持有专利证书的技术人才可以用知识产权获得股份、股权,成为企业的股东,每年都可以享受股权分红。 持有专利证书的医生、技师、教师、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时都可以获得加分。 持有专利证书的公务员、官员,评职称时可做为重要依据,易被作为技术官员、专业官员、业务官员得到提拔晋升。 持有发明专利证书,对想出国留学的人来说,属于有创新成果,可以申请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的名牌大学,等于是为出国留学加分。同等的学习成绩,可以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持有发明专利证书,对于想出国移民的人来说,就可以技术移民,费用低、签证速度快、签证成功率高。
㈢ 庄道鹤简历他的教授真实性百度应关注一下。
庄道鹤 副编审。男,1964年7月出生,浙江台州人。致公党员。毕业于华东师回范大答学。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年级政治辅导员。现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政法编辑,浙江省华夏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中国高教学会期刊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私法研究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在《中国人才报》、《浙江大学学报》、《财税与会计》、《中国政治》、《西藏大学学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等30余种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40余篇,出版(含参编)著作、教材5部,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研究4项。有多篇论文被国内权威刊物转载,另有一些论文被各类专题文库所收录、引用。个人传略人选《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当代中国人才库》、《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21世纪人才库》等。
㈣ 韩春雨 专利为什么是浙江大学的
都希望中国能出一些诺奖级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韩春雨说:"不应对研究人员做有罪推定,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这就不对了!论文是你发的!难道别人做不出来不能询问?不能质疑?视频采访时,韩春雨确实有点狂,他说:"如果我没做出来,我能这么淡定吗?谁没做出来,请用学术论证的方法实名质疑,不要在论坛里用马甲发帖子……如果这些做不出来的人愿意公开自己的名字,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在视频中说这样的话,让人感觉他是真做出来了。如果这些教授不实名,岂不是成了韩春雨说的在论坛里用马甲发帖子的水军了?这已经不是学术论证了,而是被挑衅成学术对抗了!但是后来十多名教授按照韩春雨说的实名质疑了,他又变卦了!一开始说20多家做出来了,变成6家,最后变成1家,这1家还不肯公布;一开始号称实验成功率很高,后来一直降低……作为一名大学副教授,说话能不能严谨点?还说什么停电导致细胞坏死很被动。哪怕停电一整天,也不见得全都坏死吧?不能重新培养吗?堂堂大学生物学教授连液氮罐都没有?虽然很多大学的实验室条件确实很简陋,储物室和实验室二合一,人员流动大,污染严重,但这只限于普通大学生。很多教授的重点实验项目肯定会在独立的实验室中进行,尤其是像北大、中科院的条件还差吗?那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都被污染了的概率有多大?有人猜测韩春雨可能想申请专利,故意保密。就算有这方面的考虑,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吧?什么也没说!仅仅强调细胞被污染了!如果真有其他条件,不管是温度、PH值、血清、细菌、支原体、光照、电击、操作环境……哪方面不对,只要你能说出来,北大、中科院的教授肯定能改进一下!可是他反复强调细胞被污染了!网上说一次实验耗费了几万元,全世界几千万美元这个描述太夸张,但是每位教授手下多名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失败-重复-失败-重复,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试剂成本+清洗消毒成本+一两周时间成本,上万块价值总有吧?而且后来有的教授派了自己的助手之一,去韩春雨那儿看结果。至少应该拿出实验报告吧?没写!那看你做实验吧?停电细胞都坏死了!几天能弄好?不知道!下次再来行不?不一定有空!这让人怎么说……如果故意隐瞒关键细节叫人家做不出来,显摆自己有水平,贬低同行抬高自己,同样也叫学术不端!所以北大教授说韩春雨最少也算是学术不端,这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要是普通人都想骂街了!堂堂北大、交大、浙大、中科院的教授耽误时间被人耍着玩!韩国的黄禹锡也曾经造假,号称干细胞克隆,他的论文涉及到了女性卵细胞的无性生殖,只是他做完了看不出来,反复用伪造的图片论证这是干细胞克隆,这说明他的能力有问题。但是事后在众多质疑、论证的过程中,被别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他成果,也算对人类社会有一定贡献!可是韩春雨不许别人质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另外,根据河北科技大学内部论坛来看,据说是高峰为了发表一些论文增加学分,随便鼓捣一个项目,之前一位同学研究了半年没成果,高峰1个月就出成果了,部分内容靠猜测杜撰的,韩春雨也没认真验证,就同意发表了。一般学生水平不高的话,在某某期刊发表论文,都会选择一些没人关注,价值不大的论文发给多个刊物,力求登几次加点分,可高峰也不懂这个成果影响有多大就发出来了,这种可能性确实挺大的。PS:不管这个实验到底是真是假,河北科技大学拿到了2亿多财政拨款,韩春雨本人获得了知名度的提升,还在媒体/网民的推波助澜之下,踩了众多北大/清华的教授一脚。最好笑的是复旦大学和南通大学联合发表的斑马鱼基因敲低的实验论文,本来这篇文章毫无意义,却因为跟韩春雨的实验扯上了关系,就被登在了中国科学院的《细胞研究》上,小小地露了一下脸。别人会说,这样的文章也能发?我怎么没想到呢!!!
㈤ 如何评价浙江大学三名教授及一名研究生申请defineProperty专利
简历以下内容是必须包含的: 1.个人信息 这块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籍贯、通信方式、学历、婚姻状况、教育背景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部分的内容是可以描述清楚的。 2. 成果情况 研究生比较是研究生,要对本专业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学习、研究技能。这块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论文、专利、专著、奖学金、竞赛等等方面。突出显著的成果会给招聘人员一个深刻的印象。这点上很多人也无法做到清晰的描述,不知道去突出自己的成果,东放一块、西放一块,零散而不清晰。 3.实践经历 你做过什么,你对哪方面具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些都是在你的实践经历上有所体现的,而不是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比如你的兼职、参加的横向项目、纵向项目等。可以一条条的把有价值的列出来,描述清楚项目的背景、采用的开发、你在项目中的职责等等是十分必要的。这点学生们很多写的欠缺,无法或者无意识去更清晰的描述自己。不清楚该突出什么,甚至部分人连自己的实践经历也写得残缺不全。 4.技能 实践经历并不是你全部深度的反映,很多时候英雄无用武之地那,学能所用的内容应该不是你所掌握的内容的全部,就需要另列一部分“技能”篇来表述自己。 这一块的内容是很多人最欠缺的地方,明显自己学历很多的课程、自学了很多的东西。却不知道去写上去、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写上去,归根到底是学校的教育模式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没有一点工业界的经历,自己都不知道所教授的东西在实践中是该如何用的,只懂得机械的教书而已。纸上谈兵!让学生何来心得那。 5.自我评价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情商上的优点,这是体现你情商的部分,千万不要照抄别人的描述,毕竟这是自我的评价。 6.其他 比如写写自己的爱好、特长啦,或者其他觉得有助于你获得offer的地方,都可以列出来。
㈥ 李永明的介绍
李永明,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法律顾问室主任、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1980.9—1984.7 杭州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9—1987.7 杭州大学物理系任教;1987.9—1989.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专业学习,获法学研究生学历;1989.7—至今 浙江大学法学院、光华法学院任教
㈦ 前段时间那个浙大学霸死刑前发明专利的文是真的吗
李红涛,1966年8月12日生,男,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回。在答李红涛14岁时就被评为了“优秀青年”,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第二名,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随后在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电子系,1988年和女友结婚,不过两年后就出轨产生婚外情。1992年因为诈骗罪被昆明市公安局拘留审查。他凭借着出色的想法和脑子,在监狱里两次成功逃脱,并在外重新犯罪。1993年,被法院以多项罪名判处死刑,在狱中,由于李红涛热爱发明,狱长也为他争取时间,在死刑的前两天才发明出了无刷电机,随后上级决定将李红涛的死刑改为“死缓”有期徒刑17年。
㈧ 知识产权法专业的高校排名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国政法大学3、北京大学版4、武汉大学权5、吉林大学6、清华大学7、华东政法大学8、厦门大学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上海交通大学11、浙江大学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3、南京师范大学1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5、复旦大学16、南京大学17、四川大学18、西北政法大学19、中央财经大学20、南开大学
㈨ 浙江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委员会
为了促进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卓越发展,浙江大学决定将光华法学院作为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特区”。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律与学院特点,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推行特殊政策,进行改革试点,具体包括:在人事制度方面,光华法学院可以自主决定引进人才标准,提出引进人选,报请学校办理相关聘任手续,学校按相关政策给予待遇保障;在评鉴机制方面,光华法学院参照国内外一流法学院的学术评鉴标准,自行制订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硕博士导师资格之评鉴标准及学术期刊标准,并按评鉴标准自主评审院内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硕、博士生导师资格,报学校批准;在人才培养方面,光华法学院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参照学校的指导原则自行制订和实施本科生课程方案,制订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方案。
(一) 教授委员会的成立
为了推进光华法学院的学科发展迈向国际一流水准,2007年4月,浙江大学决定在光华法学院成立教授委员会,聘请王泽鉴、安守廉、刘铁铮、吴志攀、孙笑侠、陈长文、季卫东、张文显、胡建淼、倪明江教授组成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陈长文教授担任教授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接替常务副校长倪明江教授任教授委员会委员。
(二)教授委员会的职权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学校领导下,根据国家法律与政策,决议学院之学术事务,包括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之聘任与解聘、教师职称之晋升等事项。
举荐光华法学院院长和常务副院长,由浙江大学按学校规定程序任命;经院长提名副院长,教授委员会决议副院长人选,由浙江大学按学校规定程序任命。
(三)教授委员会的设置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由十席委员组成,设置主席一名。
教授委员会委员必须具备人品雅正,在法律学术或实务上具有杰出贡献,同时具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资格(包括各类特聘和兼职教授等)等条件。
教授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第一届教授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校方依据前项之标准,聘任七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组成之。所余名额,由教授委员会三名以上委员提名增补,经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出任之。第二届教授委员会委员,由前一届委员三人以上提名,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出任之。自第三届起之教授委员会委员,由前一届委员三人以上提名,其中新成员不少于二人,全体委员在法学院教授大会上过半数同意出任之。教授委员会主席由三名委员提名,经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出任之。主席及委员均可连选连任。
(四)首届教授委员会委员简介(以姓氏笔划为序)
一、王泽鉴
王泽鉴先生1938年生,台湾人。
第一名考取台大法律系,于同校法律研究所期间,以第一名考取台湾教育部公费留学,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半年后转学到慕尼黑大学,师从二十世纪大陆法系最伟大的民法学教授Karl Larenz先生研究民法及法学方法论,1968年获得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先生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曾担任台大法律系系主任及法律研究所所长,创办台大法学论丛,并出版台大法学丛书,前者已有三十余卷,后者多达数百册;开设民法总则、债编、物权、比较民法,民法与特别法等课程。
先生并曾担任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召集人,台湾大学卓越计划委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精通德、英、日等数国语言,曾先后在德(柏林自由大学)、英(剑桥大学)、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墨尔本大学)等国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出版民法学说及判例研究、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等法学专著近二十册,并是极少数曾在德国最高水平法学刊物发表过数篇论文的亚洲学者。依据南京大学数据库统计,先生著作之转引率高居华人法学界第一位。先生对我国法学研究水平之提升、研究方法之启发,法学人才之培育与海峡两岸之法学交流等,均可谓贡献至伟,被两岸法学界公推为当代华人法学界第一人。
二、安守廉(William P.Alford)
William P.Alford先生1954年出生,美国人。
先生1970年毕业于阿姆何斯特学院,197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74年获耶鲁大学中国研究硕士学位,1975年获耶鲁大学中国历史硕士学位,1977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JD学位。 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Henry L. Stimson教授、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研究领域主要为:Chinese Law and Legal History 、Comparative Law 、Human Rights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rnational Trade 。
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中国法专家,并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三、刘铁铮
刘铁铮先生1938年生,河北省人。
政治大学学士、美国南美以美大学硕士、美国犹他大学博士。曾任政治大学法律系主任、法研所所长,兼任许多著名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曾获1981年度法科学术著作奖、1982年度杰出研究奖。曾经担任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著作等身,为国际私法领域著名学者之一。
四、吴志攀
吴志攀先生1956年生,天津人。
先生现任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北京大学法律总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并为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与199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威尔威尔威尔基金会学者。
先生的社会职务有: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
先生为我国金融法专家,其研究于该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五、孙笑侠
孙笑侠先生1963年生,浙江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高访学者。自1992年起,历任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书记、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光华法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人员(2007)
社会职务有: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理学与法史学研究会会长…等。
先生为我国法理学、公法学专家,其研究于该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六、陈长文
陈长文先生1944年生,福建人。
先生于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1969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197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197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现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座。
先生曾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副董事长兼首任秘书长,多次代表海基会参与两岸事务会谈。
社会职务有:理律法律事务所执行长兼执行合伙人(注释:理律法律事务所于1940年代原创办于上海市,于1940年代末迁至台北,现为亚洲最具规模之一,并为华人世界中规模最大的法律事务所,该所拥有超过六百位以上的法律、金融及科技专业人士)、台湾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台湾国际法学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台北欧洲学校董事长、财团法人理律文教基金会董事等。
先生于法律实务界之成就,着称于华人世界,并专精于超国界法律及法律伦理之研究。著有《财经法律与企业经营-兼述两岸相关财经法律问题》、《企业家跨国财经法》、《认识超国界法律》、《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等,并曾于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七、季卫东
季卫东先生1957生,江西人。
先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3年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曾经被遴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RCSL)指定理事;现任日本法社会学会(JASL)理事、亚洲太平洋论坛(淡路会议)研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CIDEG委员、专业期刊《法社会学》(意大利)学术编委、综合性思想期刊《二十一世纪》(香港)执行编委。自2006年起兼任国际高等研究所(IIAS)研究员。先生法学造诣精湛,被公认为改革开放后于日本取得最高成就的法学学者,深受日本法学界敬重。
先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专家,其研究于该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八、张文显
张文显先生1951年生,河南人。
先生1982年获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85年于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研修,1989年至1990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修。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1985年至1993先后任吉林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院长。1994年1月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社会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及法学部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
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尤其在法理学与当代西方法哲学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九、胡建淼
胡建淼先生1957年生,浙江人。
先生1982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哲学系, 198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有: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国际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理事、司法部(中国)法制日报社法学专家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届),1997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兼任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行政法学,在行政法学领域居领导地位。
十、罗卫东
罗卫东先生1963年8月生,浙江淳安人,民盟盟员。
先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 2004年4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本科学习,1982年7月至1993年12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期间1989年7月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学科研二处副处长,期间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日本静冈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客座研究员,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1997年10月晋升教授,1998年12月任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部)处(部)长,2004年4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兼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12月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浙江省政协委员
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经济学
(五)教授委员会秘书简介
谢英士
谢英士先生1962年生,台湾人。东海大学法律学士、中正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曾任记者、公证人、开业律师、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资深律师、高雄律师公会理事、高雄21世纪都市发展协会理事、台湾国际法学会理事、北京律盟知识产权公司副总经理、台湾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红十字总会顾问。
赵 骏
赵骏,男,籍贯浙江杭州,1978年9月出生,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国际经济法学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律博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分别在Mintz Levin Cohn Ferris Glovsky and Popeo P.C. (Mintz Levin 律师事务所)和Kirkland & Ellis International LLP (凯易国际律师事务所)做律师。2009年9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商法的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