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重要事件回顾
1.DVD知识产权纠纷。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运往英国Felixtowe港口的3864台DVD,被飞利浦通过当地海关扣押 (1) 。紧接着,惠州德赛视听科技有限公司出口到德国的5850台DVD播放机,也被当地海关扣关3900台。自此我国DVD生产企业开始受到专利权纠葛的困扰。拥有DVD技术专利的3C联盟(由飞利浦、索尼和先锋组成,简称3C)和6C联盟(由东芝、松下、日本胜利、三菱、日立和时代华纳组成的集团)开始向中国DVD生产商索要专利费。6C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生产的每台DVD索要13.8美元、3C联盟索要5美元的专利费。与此同时,汤姆逊、杜比、DTS、MPEG-LA等跨国公司也就解码技术、音频压缩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等专利费问题与我国展开谈判。受此影响,我国DVD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中国企业几乎已经赚不到利润,以致2004年我国100多家DVD企业现在只剩下20多家。
2.彩电业遭遇专利费通牒。2002年11月,欧洲主要彩电供应商法国汤姆逊公司又向中国彩电企业提出索要专利费的通牒。汤姆逊公司按照彩电的大小规格向中国彩电企业提出了不同等级的专利费要求,平均每台在1美元左右,使中国彩电企业再次受阻于欧洲市场。而早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拥有多项彩电专利技术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就要求中国企业为其47项专利技术支付专利费用。中国企业为了不失去北美市场不得不付出昂贵的“入门费”。
3.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案。2003年1月,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向我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难。思科公司在美国德州马歇尔的联邦地区法院正式提起诉讼,指控华为及其美国分公司抄袭思科IOS源代码、技术文档以及“命令行接口”,侵犯思科公司在路由协议方面至少5项专利。这场知识产权诉讼纠纷历时一年半、被喻为“中美IT知识产权第一大案”,最终以和局告终。华为公司为了避免争端的再发生,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户手册、帮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码,并停止销售诉讼中所提及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只销售经过修改后的新产品。
4. MP3专利纠纷。2005年1月20日,英特尔美国总部正式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指控深圳东进公司研发的DN系列语音卡侵犯了其产品SR5.1.1软件中的“Intel头文件”的知识产权,并诉其帮助和教唆用户非法取得或违反该文件的许可协议,要求东进赔偿796万美元。由于索赔涉及金额巨大,该案被称为“2005中外知识产权第一案”。 2005年4月,东进通讯曾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交反诉英特尔垄断诉状,双方之间的专利纠纷宣告升级。直至2007年5月,纠纷双方基于各自企业战略及业务经营等方面的考虑,都认识到继续诉讼无益于各自的最佳商业利益,因此在法院推动下,签署一份联合声明,宣告双方的专利纠纷以和解告终。历时两年多的专利纠纷让双方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5. 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CR法案。早在1994年,美国就实施了有关打火机安全的CR法案(Child Resistance Law儿童安全法案),在实施这个法案之前,所有的CR锁都被申请了专利,这让当时的中国打火机企业措手不及,只能无奈地退出美国市场。而到2006年,欧盟历时4年的有关打火机安全的“CR法案”经过各成员国的审议后正式通过。新法规与旧法规相比更加严厉,而其中“打火机的使用寿命必须在5年以上,否则必须安装安全锁”这一规定,使占世界产量七成的温州打火机厂家必须购买安全装置的技术专利,生产成本必然上升,价格优势因此会丧失殆尽。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浙江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将从欧盟市场“出局”,损失巨大以致根本无法估算。 除以上这些典型、重大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外,我国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案还很多,比如:2002年年初,日本摩托车企业联合代表团包括本田、川崎重工等来华打假,向中方递交了大量指控中国同行侵权的材料。最后由主管国内摩托车企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日本自动车工业协会协商签署《中日摩托车产业界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备忘录,确定了解决中日两国摩托车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的方案;2004年8月底,德国科尼兹瓷器公司向德国侵权产品受理机构举报:中国进口到德国的茶杯假冒其商标和图案设计,侵犯其商标权。汉堡海关因此将一万只中国产茶杯销毁,严重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
希望你能满意。
㈡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海外诉讼
2、主动研发并积极在美国申请专利
对于无法规避设计而又是产品核心技术的,则应积极并尽早在美国申请专利,以便获得主动而稳定的权利,避免受制于人,又缴纳高昂的专利使用费,同时也是今后与他人进行专利对抗和谈判的筹码。
3、全面深入了解337调查和美国专利诉讼规则及程序,做到知己知彼,掌握主动。
4、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与权利,以便全面了解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状况和知识产权布局,做到及早了解,及早防备,应对从容。
5、内部知识产权人才储备,有效保持与外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合作。
知识产权人才对专业性要求极高,企业拥有懂外语、法律、管理兼备的专门人才是必须的,同时与外部包括有丰富从事经历的专业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及专利代理事务所的稳定合作将保证企业一旦涉及337调查或美国专利诉讼时临阵不乱,应对有序。
(1)碰到337调查企业不可不予理睬,也不应盲目应诉,应结合应诉成本、当事人启动调查的目的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并决定是否参加应诉。如果企业是直接的产品生产商且依赖出口严重则应考虑应诉。
如果企业是销售商,若调查对其品牌冲击严重则应考虑应诉。
如果企业是销售商,因为对产品的销售有选择权,故可慎重考虑是否应诉。
2、选定有经验的律师应对调查
337调查涉及美国知识产权的实体与程序法律,专业性要求极高,加上在美国本土展开,聘请专业的美国律师十分必要,但基于涉诉讼成本,语言沟通,及取证方便等因素,配备中国本土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对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律师的收费相对美国律师有较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感、客户忠诚度高,语言沟通顺畅及节省大量取证时间和费用,都是二地律师合作所需要的基础。
3、在综合分析把控涉案证据,案情优劣分析、诉讼程序运用的基础上寻求主动出击,力争启动专利无效。
如果企业经全面收集、分析涉案证据并仔细研究比对涉案专利权利保护范围,认为可以启动专利无效程序的,应首先考虑从源头上消灭对手专利,以彻底扫清出口障碍。
若无法实现无效,则应考虑不侵权抗辩,公知技术抗辩,禁止反言抗辩及合同抗辩等诉讼策略,以寻求反击。4、运用各种诉讼策略应对调查
被申诉人若对手中掌握的证据有信心还可采用反诉方式来牵制对手并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在调查外结合采用与对手判断或在国内外再启动相应的以申请人为被告的专利诉讼或相应救济措施以期迫使对方求和或让步。
总之337调查并无想象中可怕,因为不了解所以畏惧,因为未设防所以被动,我国企业只要做到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未雨绸缪的行为。337调查,我们可以应对!
㈢ 求一个国际贸易中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
2004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又一个快速增长年, 在2002年增长2118%、2003年增长3711%的基础上,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517%。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 达到11548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 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进出口增量在2002 年超过1000 亿美元、2003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基础上, 超过了300O亿美元。
知识产权保护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 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目的不是保护知识产权本身, 而是激励创新, 维护社会公平, 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恰恰是在达到上述目的方面, 片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可能步入误区, 反而不利于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
以上数据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 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 各国在大力鼓励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十分关注出口商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 在一些企业看来已成为不可触摸的禁区, 而在一般民众眼里, 则成为一种垄断, 一种现代文明下的“弱肉强食”。但是, 不管怎样, 国内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蒙受经济、名誉双重损失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重视“知识产权”的警钟已在我们耳边敲响。
当中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时候, 知识产权危机却给我们亮起了红灯。2005 年1 月, 中国步入WTO后保护期不久, 国际巨头英特尔起诉中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 间隔不久日本三洋开始了与深圳比亚迪关于电池专利的纠纷。在2 月, 美国电子娱乐协会( ESA) 向美国商务代表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IntelllectualProperly A lliance简称IIPA) 的报告指出: 中国与马来西亚、俄罗斯一道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伪正版制造地, 消费国和输出国。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时候, 知识产权危机给这一全球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专利大国的知识产权压力已经对中国构筑了一道高高的门槛。通过知识产权来打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 使中国企业进入一种国际化的怪圈循环: 生产———跨国公司专利限制———巨额专利许可费以及侵权费的支付———再生产。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 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而必须支付的巨额专利费用, 或者因为知识产权诉讼所产生的巨额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各种成本, 使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降低,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生产也受到影响。在微观层面, 知识产权壁垒通过企业付出巨额专利使用费以及侵权费用, 降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减少市场份额并压缩了利润空间, 这就是知识产权的短期效应; 而从长期来看, 由于企业利润降低而减少的资本积累将导致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的不足, 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 这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将使企业不可避免地走上绝境。在宏观层面, 整个相关产业将会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在短期内减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在以市场为命脉的营销时代, 该产业将无法抵制因为市场缩小而导致的产业萎缩,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较长时间, 产业将最终在竞争中消亡。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国际经济主权以及未来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问题都产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 在全球经济进入产业结构重构的时代, 缺乏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将无力改变自己处在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下游的不利局面, 在全球化中受制于别人。
㈣ 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司法解决途径的优缺点
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主要方法有协商、调解、行政处理、仲裁和诉讼五专种。协商是指双方当事属人在知识产权纠纷发生后,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直接的协商和谈判,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从而使纠纷得到解决的活动。调解是指知识产权纠纷发生后,经双方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调解人从中协调,使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互作让步,达成协议,从而使纠纷得到解决的活动。行政处理是指知识产权纠纷有关的当事人或者不特定第三人请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其知识产权纠纷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活动。仲裁是指知识产权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审理,由仲裁机构做出对争议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解决纠纷的制度。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裁决或调解书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也可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审理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诉讼活动。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做出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并可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㈤ 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如何处理
要看是什么样的纠纷。小纠纷协商解决就可以了。协商不了就打官司咯。可以参考苹果ipad商标案,或者苹果和三星的专利案等等
㈥ 哪些案件属于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
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有:
1.著作权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
2.邻接权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
3.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
4.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
5.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6.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7.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
8.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费纠纷案件;
9.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
10.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案件;
11.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
12.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商标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13.厂商名称、字号或商号、服务标记纠纷案件;
14.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纠纷案件;
15.伪造产地纠纷案件;
16.仿冒、伪造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纠纷案件;
17.虚假宣传纠纷案件;
18.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
19.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纠纷案件;
20.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中介合同纠纷案件;
21.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纠纷案件;
22.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23.侵害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的纠纷案件;
24.诉前申请停止侵犯专利权的案件;
25.与计算机网络域名的注册、使用有关的纠纷案件;
26.植物新品种申请权纠纷案件;
27.植物新品种权权属纠纷案件;
28.转让植物新品种申请权和转让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案件;
29.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案件;
30.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纠纷案件。
㈦ 中外知识产权案例
http://ipr.chinacourt.org/
有不少了
㈧ 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怎么处理
如果你有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纠纷,可以向国际知识产权仲裁组织提出上诉,但是回一定要自己收集好答证据,具体就是你认为侵权的厂家的信息与证据。要详细越好,但是由于跨国审理时间会比较长,采取时间也会比较慢,需要有一定耐心和实践经历,这个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不可以接受网上投诉,只能去现场接受申请投诉。
㈨ 国际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要怎么分析,有什么知识
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