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辨别书的真假
辨别书的真假的方法:
1、书的纸的质量。
盗版书是用劣质纸做的。含有大量荧光剂的漂白纸会渗透到另一面。通常一边的话会渗透到另一边。
2、书的印刷质量。
盗版图书印刷质量差将直接导致色彩表现的偏差,而内部文本容易出现重复、文本模棱两可等情况。如此一来,书籍印刷的不精确将影响我们的视力和儿童识字的准确性。
3、书的气味。
盗版图书通常只会使用劣质的油墨。劣质的油墨不仅气味浓重,虽然大部分的有害味道会挥发,但是还是会残留一些难闻的味道。
4、看书号和价格。
书号是一本书的“准生证”,拥有书号,即表示可以正式出版全国发行了。自费出书在大陆是拥有一定的经济门槛或作品市场价值、社会价值要求的。而低于此价位(5000)元的出书,可以被认定为不正规的出书。
(1)勘误版权页扩展阅读:
盗版书出现之因
暴发心理的驱动
有的书商生意越做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贪欲熏心,利令智昏,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由于盗版书定价低、折扣大,所以对集体、个体经营者有诱惑力;他们明知是盗版书,但为了谋取高利润,财迷心窍,知法犯法,经销盗版书。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书刊经营者上当受骗。
贪图便宜
盗版书价格一般低廉,有些还可以议价、杀价,这些对一般读者具有吸引力。有些读者即使知道是盗版书,但限于财力,也有可能购买;有的还自我安慰道:只要能看, 质量差点何妨。
管理不力
有些执法管理部门对书刊市场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没有防患于未然的防范措施,就像灭火队一样,哪里着火哪里扑,未能釜底抽薪,斩草除根。
此外,对盗版者惩罚不力,仅收缴罚款而已;因为惩罚不重,使其心存侥幸,一有时机,又卷土重来,故会重演。当然,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也是原因之一。
出版社措施不力
被侵害的出版社有的对盗版书掉以轻心,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如有的畅销书初版印数太少,不能满足书刊市场;出版社既没有及时再版再印,也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以致盗版书在一段时间内抢占了书刊市场,相当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才发现再查处,但为时已晚,查而难禁。
舆论配合不力
新闻媒介对于盗版书的特征、辨别、危害等有关知识宣传介绍不够,致使盗版书有机可乘,招摇撞骗,许多读者读后才大呼上当。
此外,新闻媒介对盗版书的侵害行为讨伐不力,致使许多读者对盗版书不以为患,有的人发现盗版书也装作没看见,懒得管“闲事”,甚至出版管理部门的某人也说:盗版书又不是黄黑之类的有害出版物,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② 同一版本,不同次印刷的书内容有区别吗
同一版本、不同次印刷的书,我们叫做重印书。
重印书内容有区别么?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如果有,就是少量的勘误,不影响版式、页数、开本等。
在图书版权页上,有专门的版次说明。某种同一版不同次的图书,书号一定是不变的。
与重印书容易混淆的是再版书。
再版书不难理解就是某种书的版不同,再版对原书的改动较大,同时现在要求再版书必须换书号,那么书号也不同。
我们有时也会看到,再版书和以前版次的图书是同一书号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以前经常出现,是因为对再版书必须换书号的要求没那么严格。
(一)
重印的概念
概念:重印是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或多次)印制。
特点:图书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也不变,但若定价有调整,则必须在原来的条码后加上附加码(整个条码需重新申请制作)。
(二)
再版的概念
概念: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再版虽以原书为基础,但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操作时完全按照生产新品种的程序进行,制作成本与初版书接近。
再版的图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改用新的书号;除书名外,其他如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设计。
重印和再版都是对同一本书的再次印制,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再版仅指同一个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如果某种图书原由甲出版社出版,后来改为由乙出版社出版,它就不是再版书,而是乙出版社的初版书。
③ 湖南科技出版社翻译的《时间简史》水平到底怎么样
建议读英文原版书,但是读原版的难度比较大,一些名词啊什么的不明白.
国内的译本实在是太差了.
书是两个人翻译的,其中一个还是作者的学生,但是令人咋舌的是错误百出啊!
但是读读也差不多~以后读英文的吧 !
④ 同一版本,不同次印刷的书内容有区别吗
同一版本、不同次印刷的书,我们叫做重印书。
重印书内容有区别么?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如果有,就是少量的勘误,不影响版式、页数、开本等。
在图书版权页上,有专门的版次说明。某种同一版不同次的图书,书号一定是不变的。
与重印书容易混淆的是再版书。
再版书不难理解就是某种书的版不同,再版对原书的改动较大,同时现在要求再版书必须换书号,那么书号也不同。
我们有时也会看到,再版书和以前版次的图书是同一书号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以前经常出现,是因为对再版书必须换书号的要求没那么严格。
(一) 重印的概念
概念:重印是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或多次)印制。
特点:图书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也不变,但若定价有调整,则必须在原来的条码后加上附加码(整个条码需重新申请制作)。
(二) 再版的概念
概念: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再版虽以原书为基础,但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操作时完全按照生产新品种的程序进行,制作成本与初版书接近。
再版的图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改用新的书号;除书名外,其他如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设计。
重印和再版都是对同一本书的再次印制,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再版仅指同一个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如果某种图书原由甲出版社出版,后来改为由乙出版社出版,它就不是再版书,而是乙出版社的初版书。
⑤ 常见的图书辅文种类有哪些
图书辅文的类别很多,它们的撰写要求、表现形式与编排方法也都各有特点。这里主要介绍常用、常见的一些辅文种类。一、封面文字和书名页文字封面文字是图书的面封、底封和书脊上应设置的文字,如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等。书名页文字是扉页、版权页和附书名页上应设置的文字,如版本记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等。二、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出版后记、凡例和封面宣传语内容提要是对图书内容和特点的简要介绍和说明。作者简介是对作者的身份等的简要说明。出版前言是以出版者的名义,从编辑工作的角度,向读者作的交代文字。出版后记是编辑完成编辑工作之后所写的文字。凡例是说明书籍内容和编纂体裁的文字。封面宣传语是置于图书面封、底封或腰封上,对本书作评价、推荐的宣传文字。三、序、前言序和前言统称“序言”,是置于正文前的独立文章。序亦称“叙”,前言亦称“引言”、“前记”、“写在前面”等。序与前言的内容和要素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序多用于学术价值、文化内涵较高的作品,而前言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序可以分为自序、他序、代序、原序、译序、修订版序、第×版序等。自序由作者撰写,内容一般包括该书的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撰体例、写作背景、资料来源、撰稿过程、主要特点、存在问题、读者对象以及作者的写作分工、所获帮助等,都是不宜写入正文而又有必要向读者交代清楚的问题。他序由他人所撰写,但署为“序”即可。他序可以不止一篇,内容一般包括作者介绍,对作品的分析、价值评判以及就某些问题所作的深入探讨等。如果自序与他序同时存在,他序应在自序之前,以示对他序作者的尊重。代序是指被作者选用来代替序言的某篇文章,“代序”两字放在该篇文章标题后的括号内即可;有了代序,不应再有自序或他序。原序一般只存在于引进版图书或编选图书中,指的是原著作者的序。译序也一般只存在于引进版图书中,除了说明翻译缘由、翻译过程、翻译分工的文字之外,也可以介绍原作者的基本情况、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基本内容与对其的分析、价值评判等。如果译序与原序同时存在,译序应在原序之前,以示译序介绍的是包括原序在内的作品整体。修订版序或第×版序只在该书出修订版(不是重印)时才存在,一般是因新版中对原来内容有了补充,对原来观点有了修正,需要在新序中加以说明;新序与旧序同时存在,旧序应标明版别(如“初版序”),新序应在旧序之前,以示新序介绍的是包括旧序在内的作品整体以及其中包含着的变化、发展。序的长短不限,重要的是必须言之有物,盲目的自赏或廉价的吹捧是自序或他序的大忌。四、跋、后记跋是放在书末的说明性文字,它的内容、要素与通常所说的“后记”、“附记”相似。跋是相对于序而言的,而后记、附记则是相对于前言、引言、前记、绪言等而言的。跋、后记与序、前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序与前言一般说明本书的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撰体例和读者对象,而跋与后记则或补充序与前言之不足,或对稿件完成后的新情况加以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致以谢意等。译后记只存在于翻译图书中,在该书无译序或译者前言时,译后记有代替译序、译者前言对原作者和作品进行评介的功能;如有译序或译者前言,译后记则重在说明译校过程及其他技术性问题。跋和后记一般应由作(译)者撰写,少数也有请他人撰写的。跋排在图书的出版后记之前。五、目录目录或称“目次”,是图书正文前表明该书基本内容和层次结构的部分,一般包括正文及部分有关辅文的标题,兼有检索性和介绍性功能。有多级标题的图书,至少应收入两级,三四级及以下标题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收入目录。设置目录内容要坚持详略得当的原则,避免巨细不分的烦琐。图书如果系多人合集,每篇作品的标题后面应有作(译)者名。序言、后记、跋等如系他人撰写,亦应注明姓名。所列各级标题均应标明其在书中的页码。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进行检查核对、修正补充,但也可由责任编辑编制。目录中的各项页码,在三校结束以后由校对者填人。六、注释注释是以简短的词语对图书内容或文字所作的说明。注释的类别比较多,情况也各有异同:有解释词语、符号、外文的,有交代资料来源、引文出处的,有对正文内容加以订正、校勘、补充的,有进行评论、阐发的。随附于正文中的夹注或附注(对正文中词语所作的诠释或对引文出处附带的说明,夹印于正文之内,字级或字体常与正文不同并用括号隔开),本书将其视为正文的组成部分,而其他类别的注释则列入辅文范畴。这里列举的是较常见的几种主要的注释形式。1.脚注。也称“边注”、“页末注”。它或对正文中词语作诠释,或对引文出处作说明,或对文中内容加以订正、补充及作阐发性说明等。内容为引文出处的脚注应包括一定的基本著录项目,详见本书第八章的第五节。2.文后注。它的内容与脚注相同,集中印于图书正文的某一部分之后(按该部分的性质,又可分“段后注”、“章后注”和“篇后注”)或者全部正文之后(即“书后注”)。被注文字按先后顺序编列注码,文后注的序码须与其一致。3.呼应注。此类注释多见于古籍选注本。某一词语在前文中已有注释,若其再次出现,则以此注说明参见前某页某注;或根据该词语在不同地方的用法差异进行说明,各有侧重,互相呼应。4.译注。第一种含义是指对古籍作品的内容既加注释又以语体文进行翻译;第二种含义是指翻译图书中译者加的注释。5.自注。这是本书作者加的注释。6.原注。这是古籍、翻译图书、多人合集的某部分内容中原作者的注释。7.编者注。这是主编者或出版者在选编或编辑过程中加的注释。各类注释的分类原则并不一致,包含的内容亦各有侧重,因此在实际表现时会有交叉(如脚注、文后注往往可以是自注,也可以是编者注、译者注)。七、附录这是附于图书正文后面的,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或虽与正文内容有关但不适宜放入正文的各种材料。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包括对正文内容有所增补的文章、文件、图表等有关资料;从广义的角度看,它还包括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索引、大事年表等。附录可由作(译)者完成,亦可由编辑视需要而制作。附录的制作要求是简明、可靠、新颖、实用。八、参考文献这是无法在脚注中一一注明引文出处时,在全书正文之后或各部分之后一并列出的参考、引用资料名单,其中应包括的基本内容项目详见本书第八章的第五节。参考文献一般由作者完成。列参考文献的原则是精要、实用,所列的应是作者参阅过的有实际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的刊印既表现出学术规范的要求和对原作者的尊重,也为读者的查检、研究提供方便。九、索引索引亦称“引得”、“通检”,是将图书中的专项或多项内容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检索工具。索引是辞书的必备内容,学术著作和资料书亦应配有索引。按标目可分为主题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词语索引、作者索引、文献索引、笔画索引、综合索引、引文索引等;按印制形式可分为书后索引、单卷索引等。编排的次序通常有外文字母顺序、笔画顺序、部首顺序、汉语拼音顺序、分类或主题顺序等。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但有经验的编辑或其他有关的出版工作人员可以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好。编制索引的原则是条目齐全、简明,编排科学、规范,易于检索。索引应置于跋或后记、出版后记之前。十、大事年表大事年表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重大事件的表格,兼备参考性和检索性功能。附于某本图书中的大事年表多为与该书基本内容相关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少数亦有提供全面背景的。大事年表一般由作者完成。编制的原则是全面而详略得当、简洁而有利参考。十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是对正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社科、科普类图书与翻译图书。它一般由作者撰写,亦可由编辑撰写。撰写原则为简明扼要。十二、译名对照表译名对照表是将有关的中外人名、地名、事物名及其他专有名词的原文与译名对照列出的表格,兼备参考性、检索性和说明性功能。一般翻译图书、涉及外国事物较多的工具书和其他图书常附译名对照表于正文之后。它可以按汉字排序,亦可以按外文排序。译名对照表可以按照规范的出版物编制,并由作(译)者或编辑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十三、其他辅文除了上述几种之外,属于图书辅文的还有口号页文字、呈献页文字、题词页文字、勘误表等。
⑥ 霍金的名言读懂什么
如果你说的是霍金的观点的话,我认为不能说不正确,只能说还存在争议,或者不同的观点。
因为就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没有证据证明谁的是对的,谁的是错的。基于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这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解释,还有待于我们对宇宙加深了解后,才能有证据判断他们的观点是对还是错。
现在就说他们一定错了,还为时过早。 关于宇宙的东西或文章,没有一个人可说的完全正确,只是一个猜测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插图本)中文版竟然差错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对照英文版原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本装帧精美、畅销全国的科普图书编校质量竟然如此之差。专家呼吁我国的科普图书质量亟待提高。
一位资深的业内专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将美国纽约矮脚鸡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原著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文版一字一句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如按照国家颁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文版插图本的差错率至少达10/万字,为典型的“不合格品”。其中,许多差错纯属编校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无可争议的“硬伤”。
《时间简史》(插图本)是霍金在《时间简史》(十年增订版)的基础上为便于读者理解而重新出版的一本新书。记者从这位专家提供的一份详细的《勘误表》中看到,这本书从英文封面到英文版权页,从霍金所写的前言到全书的最后一页全都有差错。包括在英文排版时将原出版者名称排错、将原作者名排错、将中国的标准书号排错等。正文内容方面的差错尤其严重,既有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方面的错误,也有自然科学名词、科学家译名等翻译上的前后不统一,还有插图、版面格式上的技术失误,甚至将英文版原著中的句子整句“丢失”。
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在书中屡见不鲜。例如“运动得比光慢”译成“运动的比光慢”,“20世纪”误写成“20本世纪”,“计算机的存贮器”译成“计算机的记忆器”,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掷骰子”译成“上帝不玩弄骰子”,“矮脚鸡出版社”译成“班顿出版社”等。在书后所附的“小辞典”最后一页上,“白矮星”误写成“白矮量”,这个明显的错误早在十年前出版的《时间简史》中文版中就已经出现,经过多次印刷至今没有被发现和更改。
还有一些翻译上的错误如果不是核对原著一般读者很难发现。如“平坦地球”译成“平坦宇宙”,将“成正比”译成“成比例”,“恒星和星系”译成“恒星的星系”,“引力场”译成“引力”等。相对于英文版原著,中文版插图本中一些数字和年代的翻译也有错误,如书中第26页将“3万米”译成“2万米”,第28页将“13米”译成“100米”,第46页将“早在1750年前”译成“公元1750年”等,这些错误对于真正研究《时间简史》的读者无疑是一种误导。
中文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沿袭了英文版原著的250幅精彩插图,印制也十分精良,但书中的图例序号却十分混乱,不时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有些插图中的英文还没有被删除或翻译。至于书中的标点符号也错误甚多,霍金原著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大多数惊叹号,不知何故在中文译本中被悉数删除。
史蒂芬·霍金
我犯了一个错误。原因在于我用了一个过于简单的模型。当宇宙开始收缩时,时间不颠倒方向。人们会继续变老,所以不能指望等待宇宙收缩时去恢复你的青春。
⑦ 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出版社出的,还是出版公司出的
现在出书的有出版社,也有民营出版公司。
一般来说,出版社编校质量方面要过硬一点。民营公司是良莠不齐,有不好的粗制滥造,也有品质非常好的。
少儿书来说,许多少儿出版社的质量不错,像浙少、接力、明天、21世纪,也有多家民营公司的产品很过硬,如海豚、同源、禹田、时代新经典(爱心树系列,用南海出版公司的号)、启发绘本(用河北教育的号)。
因为民营公司没有出版权,也只能用出版社的号,所以除非他在封面或版权页打公司的名字,一般人很难看出来,除非你熟悉他们的品牌,这对一般读者也不可能。
但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现在许多儿童网站,像红泥巴、蓝袋鼠,还有当当网少儿书频道,有许多读者和专家推荐的好书,各个年龄段,各个品种的书都有,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一般给孩子买书到当当网少儿频道,许多读者买后有评级,选择那些好评比较多的,四星五星的书买,一般都错不了。
或者你到网上看准哪本书好,再去书店或批发市场买也行。
⑧ 英语翻译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中文版“硬伤”吓人发表于:2009-01-28 1...
建议读英文原版书,但是读原版的难度比较大,一些名词啊什么的不明白.
国内的译本实在是太差了.
书是两个人翻译的,其中一个还是作者的学生,但是令人咋舌的是错误百出啊!
但是读读也差不多~以后读英文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