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介绍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著名知识产权学者吴汉东教授担任。中心聘有110余名来自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竞争法及税法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德雷克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专兼职研究人员。
『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交流与人才培养
该中心在学术研究、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1、中心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起步早,基础扎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早在1986年即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并率先编写了以“知识产权法”命名的法学教材。迄今为止,中心研究人员主编有“高等教育法学教材”、“司法部法学主干课程统编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自学考试教材”、“‘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等知识产权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辅导书10余部。2004年5月成立知识产权学院,2005年,中心承担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单独招收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和知识产权法学博士。此外,中心已经被批准为五个单独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的机构之一,并将于2007年招生。
2、中心科研成果长久以来呈现数量多、质量高的特点。自80年代以来,中心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以及“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知识产权课题以及政府、企业委托研究项目40多项,出版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等学术著作4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中心许多研究成果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获得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40余项。
3、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一贯注重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层面的转化,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重大决策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心的许多科研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对各级政府、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和知识产权战略具有相当的参考作用。
中心参与了我国“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或咨询论证工作,向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提交了多份建议报告,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仅自2004年以来,中心就为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国务院法制办、湖北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咨询报告12份,上述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采纳了中心提出的咨询建议。现在,中心正积极参与《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工作,承揽了2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研究项目。中心专职研究员吴汉东教授、曹新明教授、朱雪忠教授经过审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中心还接受委托正在编写《知识产权领导干部读本》,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2006年5月27日,中心专职研究员、主任吴汉东教授作为主讲人之一,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当场指示要按照授课的分析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中心向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提交的咨询报告,也均有部分建议被采纳。此次授课内容还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均作了报道,《法制日报》还连续三期推出访谈。日本《读卖新闻》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有意推出专访。
4、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心长期以来坚持的既定方针。同时,中心秉承着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外(境外)有关机构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自2004年以来,中心每年至少推出一期知识产权论坛,目前已经举办四次,分别是:(1)2004年5月24至25日,“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2)2005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3)2005年6月18日至19日,“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4)2006年5月13日至14日,“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四次会议皆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学者、实务届专家参加,编撰两本研讨会论文集,成为国内外学者切磋学问、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中心与日本文部省知识产权重点研究机构北海道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同时还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的10余所学术机构、大学及实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同时,中心积极与国际顶级学者的对话。例如,德国马普研究所主任Straus教授,是国际知识产权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和顶级学者,他就曾经于2005年访问中心并开设讲座,被聘为中心兼职研究员,并欣然同意担任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知识产权年刊》的顾问,还在德国以英文为中心刊物撰稿。中心在迎进来的同时,还积极地走出去,参加国际重大学术会议。中心专职研究员多次出访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前南斯拉夫、乌克兰等国家和港澳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发表主题演讲10多次。中心主任在2005年9月出席世界法律大会并发表演讲。
中心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中心在等东亚国家影响较大,日本文部省知识产权重点研究机构北海道大学曾多次邀请中心研究员参加日本知识产权研究课题。现在,随着中心与欧美国家交流的增多,中心在日本、韩国、德国、美国、英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德国马普协会主动与中心合作,开展了中德知识产权的比较研究;英国的Wales Aberystwyth大学于2005年与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美国伊里诺易理工学院也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心达成合作共识。
5、中心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教学。在本科生教育中,中心积极开发新课程、开设专题讲座。截止2006年,本科生必修或者可以选修的知识产权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和知识产权实务等。同时,中心专职研究员还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举办专题讲座,创办“知识产权三人行”特色讲座并已经举办2次。此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举办讲座50余次。在知识产权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民商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已招收16届硕士研究生和5届博士研究生,2006年,又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硕士点,2007年独立的知识产权博士点也将开始招生。培养过程中,中心积极吸纳中青年教师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由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及博士生、硕士生合著的《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一书,就被评为2002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奖。如今,中心已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法学硕士和博士,这些毕业生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领导骨干。此外,中心还接受境外留学生驻所学习、研究。目前中心接受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生3人,台湾地区留学生5人。
『叁』 马普龙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马普龙商标总申请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有1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马普龙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肆』 李明德的详细资料
李明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法律系获得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1995年1月到1997年1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学习和研究美国知识产权法。2001年2月到8月在德国马普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研究欧盟和德国知识产权法。2002年5月到6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达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研究加拿大知识产权法。
自1991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自2002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法研究室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3年10月到2004年1月,担任台湾清华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客座教授。2016年4月11日,正式加盟同济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
曾参与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修订的论证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家商标局、科技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委员会所举办的一系列培训班授课。参加过一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访问过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2001年8月,曾出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印度举行的亚太地区会议,并用英文发表题为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的演讲。2002年5月出席在温哥华举行的美国法社会学学会和加拿大法社会学学会的联合年会,用英文发表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演讲。2003年9月在韩国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太地区知识产权培训班,用英文发表TRIPS协议与传统知识、基因资源和民间文学的演讲。2003年2月,在新加坡参加东南亚驰名商标保护研讨会,用英文发表中国的驰名商标保护的演讲。
李明德 1940年12月生,河北徐水人,译审。主要学术专长为英国语言、翻译和国际问题研究。1965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英语系。1965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英语系。1965年7月~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外事局工作,其中1981年6~1982年6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85年8月~1986年8月在美国诺特丹大学作访问学者。1986年12月~1990年9月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作一等秘书、代理科技参赞,1991年4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工作,现任外事局副局长,中国城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译有:《美国科学技术的政策、组织和管理》,《美国的科研资助制和合同制》(合著),《一个中国人看美国的科技政策》,《美国科学技术述评》等。其次,还在国内外发表了中、英文论文50余篇、撰写内部报告40余篇,总计约140余万字。此外,参与主编、合编《当代国外发展考察与研究》、《国外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考察与研究》、《世界中国学家名录》、《世界社科机构指南》4部书,总计约187万字。
参加过一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访问过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印度、泰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会议上,用英文发表过“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TRIPS协议与传统知识、基因资源和民间文学”、“驰名商标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日驰名商标保护比较研究”、“中国的专利制度及其发展”、“中国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改革”等演讲。
『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中心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其前身系成立于1988年的中南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2000年改为现名。2004年11月26日,中心跻身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行列,由此步入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由中心研究人员承担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5月13日,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决定依托本中心,成立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为国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研究和咨询服务。2007年,武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依托本中心成立。同年,知识产权所隶属的民商法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9月,中心“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年,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著名知识产权学者吴汉东教授担任。中心聘有110余名来自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竞争法及税法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德雷克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专兼职研究人员。中心设立了由13名成员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资深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寿康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前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景川教授为顾问,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春田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汉东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
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司法部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70余项,出版专著4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编著“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法学教材、研究生教材、现代法学教材、非法学类高等教育通识教材及全国自学考试、全国领导干部培训和中央党校培训教材、保护知识产权培训教材共计30余部。研究成果曾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首届中国法学成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奖一等奖、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40余次。此外,中心还参与了我国“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或咨询论证工作,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心重点从事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实务、知识产权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与此相对应地设立了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室、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室、WTO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室、知识产权贸易与管理研究室、德国与欧盟知识产权研究所等五个研究室(所)。为了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我中心开辟了四个窗口,即图书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学术刊物和国家精品课程。
中心长期致力于酿造浓重的学术氛围,打造优秀的学术精品,锻造精锐的研究队伍、凝炼明确的学术方向、创建开放的学术平台。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新型科研组织。中心跻身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将继续高扬理想旗帜,不断开拓进取,争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咨询服务和体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新的成绩。
『陆』 我特别想知道上海交大和同济哪个法硕好一点
不黑不吹
上交近几年很强势 凯原法学院做的不错
复旦老牌名校也很好
同济大学 实力也强 而且最近几年收的分也不低
华东政 上财 也是很好的
这几个 能上那个都不容易
『柒』 马普利孚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马普利孚商标总申请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有2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马普利孚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捌』 同济大学法学院的学院历史
1949年同济法学院被并入其他学校。1994年同济大学恢复法律系,1998年起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合作在我校中德学院成立经济法系;2003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等国内外机构的支持下,成立了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2009年学校优化知识产权学院、中德学院经济法系、法律系的资源,恢复了法学院建制。法学院现拥有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和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含知识产权)、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等专业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招收民商法学(知识产权)、国际法学(欧洲法)、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教育部2016年3月25日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 ,同济大学:法学 等42所高校50个学位授权点不合格。 通知规定,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自发文之日起撤销学位授权。
根据通知,评估结果为“不合格”、被撤销学位授权的学位授权点,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2016年招生工作结束后不得招生,在学研究生按原渠道培养、授予学位。
教育部表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是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该专项评估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备性,包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质量保证等。
『玖』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出版刊物
《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由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主办,公司下属中国专专利与商属标杂志社编辑出版,1985年4月在香港创刊,是中国最早向海内外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专业期刊,得到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海内外知名大学和企业的认同和收藏。
《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向海内外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专家学者、法律学子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中国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各个领域的资讯。创办20多年来,《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成为中外知识产权界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国际间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拾』 黄武双的人物经历
曾赴美国Saint Louis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多次内参加知识产权学术交流活动;容是我国首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 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人才培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兼专利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上海市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