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物权法物权是什么概念
物权,即权利主体对物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财产支配关系的法律,是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最基本准则,是我国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意义上讲,物权法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物的主体是谁,谁是物的主人;二、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他人负有怎样的义务;三、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2. 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意义。
(2)物权概念是指扩展阅读:
物权的价值:
1、清晰区分各种法律关系,便于准确适用法律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法律关系非常明晰。以买卖为例,则分为三个独立的法律行为:一是债权行为(买卖契约);二是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之物权行为;三是转移价金所有权的物权行为。
2、交易安全的保护机能
物权行为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物权行为理论最重要的价值或者机能,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他们指出:必须将作为原因的当事人的意思与所有权让与的“构成部分”分离开来,否则新的所有人必将依附于前取得者,难以避免因原因关系的瑕疵而丧失权利的可能性,如此,交易势必遭受阻碍。
而物权行为的无因构成缩小了交易人对权利人的检索范围,在交易之际,人们无须将其视野移出相对人而无限地检索真正的权利人。
3、使法律关系理论最终臻于完善,完善了民法体系
作为德国民法理论最有特色的“标志型建筑”的物权行为理论,不仅被认为是潘德克吞法学或者概念法学最为辉煌的运用成果,不仅将德国学者所崇尚和擅长的法律形式理性思维方法推向极至,而且对于德国物权法乃至整个德国民法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物权行为的概念
物权行为,是指以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或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由此可见,物权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而法律行为根据其法律效果可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负担行为是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其内容的法律行为,亦称债权行为或债务行为。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负担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关系,可分为三种:一是仅存在负担行为而无处分行为。不以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如承揽合同、居间合同等。以物权变动为目的债权合同,在合同未履行的情况下,亦属此类。二是仅存在处分行为而无负担行为。主要为不因债权合同而导致物权变动的情形,如物之所有权的抛弃。三是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并存。如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办公楼买卖协议,该买卖协议即为负担行为,而双方所办理的产权转移登记即为处分行为。
4. 物权指的是什么
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与债权共同构成民法上的财产权制度。分自物权与他物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等。
5. 物权变动的概念是什么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转移、变更和消灭。物权变动是物权法上的一种民内事法律效果,和其他容民事法律效果一样,物权的变动也是由一定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
就物权的发生(设立)来看,物权一旦设立,特定主体即享有该物权,产生了支配关系,不特定主体则应负担相应的义务,由此在特定权利主体一方和不特定义务主体一方发生了物权法律关系;就物权的变更和转让来看,物权一旦在主体、客体或者内容上发生了变化,也相应地引起支配关系的变化;就物权的消灭来说,物权的消灭可以引起物权法律关系的终止,从而结束民事主体对特定物的支配关系。
6. 什么是物权什么是标的
目前我国法律中还没有物权这一说法,只有财产权的概念。财产的所有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这里的财产当然包括了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物权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什么?至今还没有见到过。一般来说,物是指有形物,而无形的则是权。利如房屋是有形物,而相邻关系则是权利。法律上的物都有财产的属性。没有财产属性的物就不会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太阳月亮是物,没有财产上的意义,没有所有人,也就没有法律上意义。挡了别人家的阳光,并没有侵犯具体的物,但也是侵权,这个权是由财产的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切有形的物都是有所有人的,包括个人,法人,国家。没有财产意义,没有所有人,就不存在侵权问题,也就没有法律意义。
资源有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例如微波通道,卫星空间轨道,这些是无形的资源。显然,资源也具有财产属性,也可以有所有人,所以在法律上是有意义的。物权不能解释资源和无形财产,因此不如财产权准确。作为民法,还是讲财产权不要讲物权为好。
至于什么叫标的? 答案如下:
拍卖标的,是出卖人(委托人)与拍卖人、应买人之间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由
于拍卖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具有较强的流通性和透明性,因此,大多数可用于买
卖的物品或权利均可以作为拍卖标的。
在国外,拍卖标的五花八门,包括书籍手稿、名人签名、绘画、热照、汽车、名人日
常用品、稀有的历史或自然物品、岛屿、城镇、土地、森林等都可以作为拍卖品,甚至连
人的身体器官也能作为拍卖标的。
我国拍卖市场开放的时间虽然不长,拍卖交易也不大普及,不是所有物品都能拍卖,
但拍卖物品的种类也发展很快。《拍卖法》第六条规定:“拍卖标的应当是委托人所有或
者依法可以处分的物品或者与财产权利”。本条虽然是对委托人委托拍卖物品所有或处分
权利的规定,它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拍卖标的的分类方法,即作为拍卖标的的物品主要分为
两大类:分别是有形物品和与财产权有关的权利。
有形物品大体包括:艺术品,例如陶瓷、刺绣、书画、玉器、首饰等;收藏品,如珠
宝、翠玉、邮票、奖牌、古旧像机、古旧钟表等;生活用品,如电器、车辆、房屋、裘
皮、家具等;娱乐物品,如乐器、玩具、体育用品、宠物、奇花异草等;生产用品,如机
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或整个企业。
与财产权有关的权利主要包括:文化或科技成果、专利、图文资料、稿件等;使用权,
包括土地使用权、车辆运营权、出版权、冠名权等;符号,包括电话号码、商标商号
等。
凡属上述类别的物品和权利,只要是委托人委托并为法律所允许的,均可以作为拍卖
标的。
保险标的指保险所要保障的对象。如财产保险中的保险标的是各种财产本身或其有关的利益或责任;人身保险中的保险标的是人的身体、生命等。
先了解在法律的概念上「标的」与「标的物」的关系,
事实上此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是很抽象罢了。
例如买卖汽车,买卖契约的「标的」是「汽车的所有权」,买卖契约的「标的物」是「汽车」。
■也可以指有纪念性的东西。
如各大学均有「标的物」。
在台湾,台湾大学的标的物之一 :[傅钟],
即纪念傅斯年校长..等。
■在投资方面,指的是特定的商品或是契约合同 , 或股票、债券、期货、信托、土地、房产....等概念。
■特殊风景区的景点也可称之为「标的物」。
(如台湾北部的野柳,有许多著名 标的物....
■於竞拍会场或网上拍卖等特殊物品也可称之。
7. 物权包括哪些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1)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是权利人对于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权利。以其与他人之物无关,故称作自物权。所有权是自物权。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的物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某一方面对他人之物的支配。
(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分类。不动产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
(3)主物权与从物权
这是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进行的分类。主物权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从物权则是指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为担保的债权而设定的。地役权在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关系上,也是从物权。
(4)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所有权是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限制物权是于特定方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一些学者认为所有权也要受法律、相邻关系等的限制,故应避免使用限制物权这一概念。日本学者松冈正义首创了定限物权一词,表示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只是名称之争,关于所有权与限制物权分类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这种分类的标准是物权的存续有没有期限。有期限物权是指有一定存续期间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无期限物权则是指没有预定存续期间,而永久存续的物权,所有权属于无期限物权。
(6)民法上的物权(普通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物权
这是以物权所依据的法律的不同进行的区分。民法上的物权是指在民法典中规定的物权,我国还没有民法典,《物权法》上的物权就是民法上的物权。特别法上的物权则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别法所规定的物权。
(7)本权与占有
占有以对物的实际控制、占领为依据,因此不论占有人在法律上有没有支配物的权利,都可以成立。占有人基于占有制度,在事实上控制物,并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占有的权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种与物权的性质相近的权利,故应为物权的内容。
本权是与占有相对而言的。对标的物不仅有事实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权利为依据,该依据之权利,即为本权。
(8) 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
以物权发生原因为标准,意定物权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的物权,比如买卖转让。法定物权指非依当事人意思,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物权,物权法上的留置权、海商法中船舶优先权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权。
8. 什么叫物权《物权法》的内容包括什么
什么叫物权?
简单讲,就是对物的权利,这里的物,主要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矿藏、河流以及土地附着物。不动产的这个概念,如果给它下定义的话,就是土地和土地附着物,它这里的土地是个大概念,我前面讲的土地、森林、矿藏,埋藏在地底下的,这些都是大土地的概念。土地附着物,它包括比如说居民的住宅,学校、医院、工厂的房屋、体育场馆、公园等等。这个土地附着物讲的是,和土地不能分离、建立在土地之上的这样一些东西。所以,像房屋、建筑物、陵墓等等,都属于土地附着物。动产这个概念,讲的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动产以外的物。给动产下定义,是先讲清楚不动产,哪些属于不动产,简单讲,就是土地和土地附着物。讲清楚不动产以外,所有的我们能看到的这样一些东西,都属于是动产。
所以,从《物权法》的调整范围,特别是物的这个概念来看,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制定《物权法》,它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讲它的政治性,就想讲到《物权法》是既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为什么?无论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刚才讲到的这个不动产和动产,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们的《物权法》的调整对象,都和《物权法》上的物权、和《物权法》上的这个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什么叫《物权法》呢?
简单讲,《物权法》就是有关物权的法律。《物权法》作为一部法律,它的条文很多。现在通过的《物权法》,共有五篇、十九章、二百四十七条,那么多内容,实际上主要的是回答三个问题,或者说它的基本内容有三个。
第一,就是它要解决这个物赋予谁,谁是物的主人。第二,它要解决这个权利人对物有哪些权利,他人有哪些义务。第三,它要解决就是物权的保护,如果侵害了物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物权法》的基本内容就是回答这三个问题,《物权法》的总则,因为整个《物权法》,它共分五编,它的第一编就是总则。《物权法》的总则,是概括地回答这三个问题。《物权法》的分则,特别是第二编所有权、第三编用意物权、第四编担保物权,这三编内容是分别从所有权、用意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角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讲清楚了什么叫物、什么叫物权、什么叫《物权法》,以及《物权法》它的基本内容
9.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物权是权利人享有的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其特征如下,物权具有直接支回配性及权利答,无人无需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实现自己的权利。物权具有排他性。接同业标地物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质。权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即权利人的权利可以对抗一切不待定的义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