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总主编、主编以及各遍作者著作权如何划分
爱读书的朋友会经常发现,在一个系列的书籍的封面上总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封皮左上角:总主编+++。书名的下方:主编+++。翻开书本又有很多编者,这些编者负责书籍每一章节的编写工作。这种情况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学类书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主编权的相关规定,因此有必要探讨。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据,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是作者。针对一本书上既有总主编,又有主编,还有各编的作者,这单一作品的著作权归谁所有呢?总主编还是主编?抑或各边作者?这一系列的书本的著作权归谁所有呢? 第一部分,单一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针对这种情形,我认为这单一作品(只考虑某一本书)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 这一作品构成合作作品。我过著作权法十三条规定,合作作品是指两人或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与创作的,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构成合作作者的要件首先主观上要由共同创作的意愿,客观上有共同创作的共同行为。 一本书上既有总主编,又有主编,又有各边作者,我们说这种情况一般是由某一出版社或总主编主导组织起来的,首先他们有共同的合作意愿,而且客观上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本书的编写。应该构成合作作品,共享著作权。 那么主编是否享有著作权呢,这就要看主编所做的工作了。 首先,主编若只是统筹,挂名,我想,不参与实质性的创作工作,即使是主编,仍不享有著作权。 其次,若是主编构建整个作品的框架架构体例,并参与了整个作品的创作,主编当然对这单一作品享有著作权。但若是主编参与某一章节的编写工作,主编是否对整个书本享有著作权呢?我想在现实情况下,主编会享有整个作品的著作权,因为一般情况下,主编都为所在领域的大家,影响力可能会大于作品内部其他编者,所以“理所当然”地享有整个作品的著作权。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情况下,主编只对自己编写的那一章节享有著作权,除非主编对作品的其他章节的编写也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 最后,各遍的编者是否享有书本的著作权呢?标准依旧是“是否参与创作”,而且这个“是否参加创作”针对的著作权的范围依旧很有限,若是对整个作品都参与了创作,毫无疑问,对整个作品都享有著作权。但若只是对作品的某一章节参与了创作,那只能对那一章节的部分享有著作权,不能对整个作品主张著作权。 当然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3条第二款的规定,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也就是说,作品各章节部分的作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编写的那一部分拿出来,行使著作权。 第二种可能: 这一作品构成汇编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4条规定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问题,所谓汇编,即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体现独创性。汇编作品只存在各部分作者的作品虽共同存在于一个作品内,但这单一作品不是各作者共同的合意完成,即没有事先的共同意志。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行业协会等集体组织征文出版,集体组织的负责人等为主编,作品的各篇文章作者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协会的负责人只是简单把作品分为几类,把征集来的的不同文章放在相关的类别里,然后出版,我不认为这些主编对这本书享有著作权,因为他们从形式到内容,几乎不具独创性的参与,这种情况下,由协会或主办单位享有整部作品的著作权更合适。 当然,各篇文章的作者毫无疑问享有对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他们仍旧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单独使用,只要不侵犯整个作品的著作权。 系列作品(系列书籍)的著作权归属: 一,一般情况下,书本的内容,总主编不参与编写,只参与编写序言,而且序言针对的还不是这一本书籍,而是全套书籍,即使总主编参与到书本中,如果只是做一些校对,统筹系列作品的文字、用词等统一协调工作,总主编只是书本编写工作的组织者或协调者。合作作品的作者必须是参加创作的人,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品的作者。所谓“参加创作”,是指对作品的思想观点、表达形式付出了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或者构思策划,或者执笔操作,如果没有对作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就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因此我认为总主编并不享有整个系列作品的著作权。 二是,总主编对整套作品做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包括结构、体例,包括核心内容等,那么这种情况下,总主编就对整套书籍享有著作权。但,这并不影响整套作品里某一单一作品的权利人行使著作权。 第三部分,其他问题 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这种合作作品或者汇编作品,主编的修改权是否可以单独行使,即是否可以不仅总主编的同意,在再版是改变主编所编的那一作品的体例,内容等。我认为应该具体分析。 首先,若是总主编在整个系列作品中只是“统筹”“挂名”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创作,主编毫无疑问应该享有修改权。 其次,若系列作品的整个结构体例是由总主编设计创作,包括主编所编的这个作品的结构体例,即总主编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他对整个些列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当然享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那么,主编未经总主编许可,就不可以单独调整单一作品涉及整体涉及的部分。即不得侵犯整体作品的著作权。 当然,单一作品的主编并非不能行使著作权中的修改权,他完全可以脱离总主编的系列体例,另行出版自己的书籍。
『贰』 目前世界上著作权制度表现为哪几大体系
主要表现为英美法体系和大陆法体系,但二者各有利弊,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了融合。英美法体系保护的作品范围比大陆法体系要宽,并侧重保护经济权利,而大陆法体系则以精神权利为重。
『叁』 著作权法律体系和版权法律体系的区别
我虽然回来答不了你的问题~但是跟源你说一个~
我国<<民法通则>>及<<著作权法>>将"著作权和版权"并列相持,或许是一种明智之举,尤其是200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将1990年<<著作权法>>第51条的"本法所称著作权跟版权系同义词",修改为"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进一步表明了立法者对"著作权与版权为同一概念"的立法态度,澄清了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争议,统一了法律术语的含义
『肆』 知识产权在立法框架上包括的基本制度有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
还有数不清国际条约
『伍』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内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容利权,集成电路布图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就如同上面那位同志讲的。
狭义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就这三个。
『陆』 关于著作权法的问题,急啊!谢谢啦!
1.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甲的诉求成立。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主体是创作作品的创作者(即作者),这里的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甲在A公司担任的是主要策划、剧情策划,直接参与了游戏的创作。而创意策划与主要策划、剧情策划不是同一概念,未能准确体现甲的工作性质和成果。
2.某学院在校内组织拍摄、制作完成并用于教学观摩的行为属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合理使用,不购车过侵权。但某学院将《受戒》用于参与法国郎格鲁瓦学生电影节,观众主要为参加电影节的各国学生及教师,电影节组委会对外公开销售过少量门票,影片的放映场所系对外公开售票的电影院中的某一放映厅,这样的行为已超出了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已构成对北影公司的侵权。
『柒』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国内法、国际条约:
1,国内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包括:
(1)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
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行政规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4)世界版权公约;
(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捌』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国内法、国际条约:
1,国内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包括:
(版1)法律,主要权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
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行政规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4)世界版权公约;
(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