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一些单位研究开发出一项技术成果后,往往宣布对该项技术成果拥有“所有权”。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一般,我们只有对于专利技术,专利权所有人才有所有权。而非专利技术,一般不称所有权,只涉及使用权和转让权的问题。
“所有权”指的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所有权是排他权,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一项技术成果,只有经申请并被授予专利权以后,专利权人才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享有与所有权相类似的实施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排他权。非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转让权则不同,第一,它只存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具体说,一是在单位与职工之间,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单位,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完成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个人。二是在合同当事人之间,约定非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转让权归一方当事人的,另一方不得使用、转让;约定使用权、转让权归双方共有的,各方均可使用,但任何一方转让非专利技术成果应当征得另一方同意,所得利益由双方合理分享。第二,它没有对抗第三者的效力。这就是说,非专利技术成果的权属只在单位和其职工之间,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影响任何掌握该项技术的第三方使用、转让同一技术。因此,非专利技术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不是排他权利,而是非独占的权利,因而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的属性。
㈡ 什么叫长期使用权
不知道你是要问哪方面的长期使用权
一般来讲,长期使用权是针对土地的。比内如说房地容产开发商买的地皮,他其实只是买了最多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还在国家手里。也就是说,买的房子七十年以后脚下的土地使用权就不是自己的了。当然这个不用担心,房子的所有权是自己的。按照现在国家的政策,七十年以后给国家出少量的土地使用费就可以了。
㈢ 技术开发合同中,关于技术成果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内容以及归属问题
你好复,作为一个法律人,制我可以帮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因此,你的单位是受其他单位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合同并未约定的话,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即你的单位);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为专利权人。
望采纳,可追问。
㈣ 如何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
根据中发〔2015〕8号文件的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内为解决容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自治区出台了本《暂行规定》,进行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将科技成果管理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放权制”,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下放给事业单位,更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及其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以前,科技成果的使用和处置一直按照现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科技成果对外投资、转让,要由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及备案。这次改革将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的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使用事项的审批纳入了改革范围,取消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事项的所有审批和备案要求。改革后,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审批或备案。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都下放给事业单位,减少层层审批,缩短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时间,大大激励了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突破,不仅简化了程序,而且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速度。
㈤ 转让专利或者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业务活动,指的是什么
属于技术转让,具体应该是专利转让或专利许可,需要签订相应的专利转让或专利许可合同,并在合同内约定相关技术转让和实施的细节。
目前,社会上一些单位研究开发出一项技术成果后,往往宣布对该项技术成果拥有“所有权”。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一般,我们只有对于专利技术,专利权所有人才有所有权。而非专利技术,一般不称所有权,只涉及使用权和转让权的问题。
“所有权”指的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所有权是排他权,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一项技术成果,只有经申请并被授予专利权以后,专利权人才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享有与所有权相类似的实施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排他权。非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转让权则不同,第一,它只存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具体说,一是在单位与职工之间,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单位,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完成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个人。二是在合同当事人之间,约定非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转让权归一方当事人的,另一方不得使用、转让;约定使用权、转让权归双方共有的,各方均可使用,但任何一方转让非专利技术成果应当征得另一方同意,所得利益由双方合理分享。第二,它没有对抗第三者的效力。这就是说,非专利技术成果的权属只在单位和其职工之间,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影响任何掌握该项技术的第三方使用、转让同一技术。因此,非专利技术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不是排他权利,而是非独占的权利,因而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的属性。
㈥ 2018哪些人会享受优惠政策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这些人有望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技术工人
报告提出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退休人员
报告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
就医人员
报告提出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外来务工人员
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㈦ 全面放开要素市场观点对吗
各要素市场的具体突破点:
土地要素市场: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劳动力要素市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资本要素市场:上市和发债企业的信息披露、退市等基本制度要求和股市、债市的注册制改革。
技术要素市场: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并行推进职务成果“三权”改革和所有权改革试点。
数据要素市场:通过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我们的要素市场的改革任务还没有完成。客观来说,劳动成本大幅度上升,主要不是因为政策调整的结果,而是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但是我们碰到很多问题,比如能源价格、土地市场、资金市场上,仍有问题没有解决。
我个人更关心的是金融改革的问题。我们今天碰到了很多问题,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我们今天的金融体系还是以银行为主,但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水平,需要靠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支持下一轮增长,当前的金融格局和这样的要求是不完全匹配的。
第二,我们的利率并不完全自由,这导致普惠金融很难发展。因为你要给普惠金融的群体,也就是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本身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事情,我们需要提高利率,利率要覆盖风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正规部门的利率提不上去,所以发展普惠金融很难。
第三,正规部门的各种管制比较多,所以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当然,即使在市场化的国家,影子银行也是很发达的。
第四,仍然有一些政府兜底的现象,所以僵尸企业继续存续,配置资源的效率下降,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
我们今天面临的改革难题是很明显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已经把规模做起来了,但是市场机制真正的运行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所以下一轮的改革,我们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
㈧ 如何将知识产权划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
您好,
您的问题问的不对,您是想知道知识产权分类还是什么?
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划分?没有这样的说法,使用权是所有权的全能之一。
楼上的说法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