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歌曲版税如何计算
版税的标准和支付办法需要由作品版权的所有者与使用者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确定下来。如果是图书,在一般情况下,出版者须在作品正式出版前将版税的一部分支付给作者,这部分版税称预付版税。预付版税可在合同签订后、作品交稿后或样书印出后支付。
预付版税一般不少于预计版税总额的50%。大多数国家都对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版税收入征收所得税。中国自20世纪初建立版权制度以后也实行了版税制,但过去所说版税往往还包括为租版印书而付给原版型所有人的凭版钱(租型费)。1960年中国停止实行版税制,代之以稿酬制。
通常来说这类事由都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接受各唱片公司委托代唱片公司收取版权费用。具体收费名目也会不同。部分公益性演出收取版权费用后可以抵扣税费,商业演出则不能抵扣,如果会录制类似影音馆之类的媒体记录发行,收取的费用则会更高。
(1)版权税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如果是想创作歌曲来获取版权,进一步获取利益的,可以向中国版权局申请版权。
如果要对歌曲进行使用,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详见《著作权法》)的情况除外,都要向词、曲作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曲子在任何公开场合(例如车站候车室,购物超市大厅,礼堂)进行播放之前,都应注意它此时是否处于版税保护范围内,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商业纠纷。
⑵ 如何计算版税
新中国建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出版业实行的是基本稿酬制度。这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经济痕迹且具有行政强制色彩的稿酬制度,不利于繁荣出版业和提高作者的生活水平。基本稿酬制度规定按照每千字若干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表面上是按劳分配,实质上是“一刀切”。这和长期以来我国分配体制的单一性有很大的关系。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书籍和其他产品不一样,不能论字数宋核定它的价值,两本字数相同的书籍,对文化的贡献可能相差甚远,因此,按照相同的标准支付作者稿酬是不科学的。出版管理部门曾经几次想以提高稿酬标准的办法来刺激出版市场,但始终收效不明显,特别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出版物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稿酬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1999年4月,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改以往政府指令性原则为指导性原则,对稿酬只提出相对的参考标准。《规定》提供了三种可选择的稿酬方式,即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版税以及一次性稿酬,并且明确指出一般情况下作者与出版社可通过出版合同自行约定付酬方式和付酬标准。随着稿酬制度的放开,出版市场相应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局面。版税制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能够有效调节出版市场的稿酬方式。
1557年,英格兰国王玛丽·图杜颁发给当时的出版公司许可证,相当于赋予出版公司一定的垄断权利。这就是版权的初次出现,也是版税制的最初来源。因此,英文里的“版税”和“皇室”是同一个词(royalty)。版税的内涵比稿酬宽。从其意义上来讲,稿酬是与作为劳动的创作相对应的概念,而版税所对应的则是版权。版税的外延也比稿酬大,它不仅指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的稿酬,还指在版权转让使用时使用版权的出版社向拥有版权的出版社支付的版权使用费用以及出版社就所出版书籍应向政府缴纳的税费。
在欧美出版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版税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版税制的抽成方式把出版社利益和著作者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依靠写作致富的作家非常珍惜自己的权利,也深谙如何利用这种权利,因此出版市场的繁荣也相应地推动了文学和文化的进步。英国作家狄更斯是版税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巨额的版税不仅刺激了他的创作激情,也促使他积极为国际间相互承认版权而奔走相告。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欧美国家的出版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尤其在版税制度上,积累了完备而丰富的经验。这些对于我国出版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欧美国家,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作者都乐意以版税方式结算稿酬。版税率是版税制的关键因素,它主要受市场的调节。一种市场前景好的图书,出版社愿意给作者比较高的版税率,而一种销路可能不好的图书自然少有出版社问津,版税率同样也不会高。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三的独立出版社采用版税制的方式和作者结算稿酬。
《规定》对版税的定义是:“版税,指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量×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这可以看作是版税计算的一般公式,即:版税:图书定价×发行量×版税率。但是这个公式忽略了许多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公式所提供的三个量,只有版税率一个量是必需的,其他两个量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如图书定价可能被图书的零售价替换,发行量可能被印数或者实际销售数替换,而“图书定价×发行量”可能被销售收入替换。大体说来,版税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
版税R=图书定价P×发行量Q×版税率r (1)
版税R=图书批发价Pw×发行量Q/×版税率r (2)
版税R=图书定价P×销售数Qs×版税率r (3)
版税R=图书定价P×印数Q。×版税率r (4)
版税R=出版社销售收入I×版税率r (5)
可以发现,版税计算可能涉及的量至少有这样几个:第一种情况——版税率(必需的),图书定价、图书批发价(两者选一),印数、发行量、销售量(三者选一);第二种情况——版税率,出版社销售收入。为了保证版税计算的科学性,下面几点是应当注意的:
第一,图书定价与图书的零售价往往不等。极少有图书是按照定价来销售的,每一种书籍在推向市场之时出版社都要以一定的折扣发给分销商或零售商,书籍在被卖给消费者有时也有一定的折扣。出版社在为一种书籍进行定价时要考虑许多因素,发行折扣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出版社来说,具有赢利前景的是书籍的批发价而非目录定价。版税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出版社和作者合理地共享利润,而按照目录定价来计算版税无法实现这一原则。
为了有一个直观的比较,我们假设:某出版社出版一种书籍,定价为20元,第一次印刷印数为10000册,其中有200册作为免费样书。该书以6.5折批发给销售商。
这里只列举了几个简单的数据,据此我们可以分别以图书定价和图书批发价为基数计算版税的差别。假设出版社与作者协定版税率为8%。若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那么
版税R=P×Qi×r
=20×(10000—200)×8%
=15680
如果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则
版税R=Pw×Qi×r
=20×0.65×(10000—200)×8%
=10192
显然,两种计算方式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这是在假设该书以6.5折批发给销售商时出现的结果,若折扣低于此折扣,差额还要大。我们知道,折扣越低出版社的收入越低,如果再在这种情形下以图书定价为基数计算版税显然对出版社有失公允。而采取公式(2)的计算方式,则能更好地使出版社和作者分担这种盈亏风险。但是目前,我国的不少出版社均采用前一种计算方式。
第二,图书的印数、发行数、销售数这几个量之间也不等。印数即书籍的造印数,发行数是进入销售渠道的图书的数目,销售数则是实际售出的图书的数量。在图书的总印数之中,有一部分图书用作宣传、促销、免费赠送以及为出版社内部、主管部门、作者保留,这些书大多是免费的,出版社无法从中获取利润,甚至连成本也无法收回。因此,把这部分样书也用来计算版税显然于出版社不利。比如上例中,书的印数是10000册,但有200册用于非销售用途,那么,这200册就不能算入版税之中。真正能为出版社带来赢利的是那些卖出去的书,即应该以销售数为计算版税的基础。有些人以为发行数就是销售数,其实不然。图书进入销售渠道并非意味着就可以全部售出,事实上,大部分的图书都存在退货情况。退回出版社的图书也不能为出版社带来利润,所以也不应该算入版税之中。我们为上例改动一个条件,假设该书只销售了4000册,同时这也意味着将有5 800册书退回出版社或根本发不出去。若以印数和图书定价为基数计算版税,作者应得:
版税R=P×Qp×r
=20× 10000×8%
=16000
按照发行数计算,结果为
版税R=P×Qi×r
=20×(10000—200)×8%
=15680
按照实际销售数来计算,结果为
版税R=P×Qi×r
=20×4000×8%
=6400
显然,第三种计算方式可以为已经蒙受经济损失的出版社压缩不少的支出。也许有人以为这样对作者不公平,其实这个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一种书籍销售业绩不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出版社的原因,但是并不是说与作者就没有一点关系。事实上,书籍的销售情况固然主要由出版社的营销能力决定,却也难免要受书籍本身的性质所制约,作者的专业水平、把握读者的能力等因素往往起到不可抹杀的作用。因而,书籍销售不力,作者方面的原因也是应该考虑的。前文已论及,版税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出版社和作者共享利润,同时也意味着共担风险。这种原则有利于推动出版市场的良性发展,因为一种书到底能不能为出版社和作者带来利润首先依赖于书籍是否受消费者欢迎,是否真正为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
综合以上几种计算方式,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应该是
版税R=图书批发价Pw×销售数Qs×版税率r。
这里综合考虑了图书定价、批发价和图书印数、发行数、销售数等因素。事实上,这个公式大体上就相当于公式(5),即
版税R=出版社销售收入I×版税率Rr
出版社的销售收入主要是以图书批发价和实际的销售数为基础宋计算的(忽略了其他的一些开支和消耗)。因此,欧美一些国家为了简化版税的计算,直接采用公式(5)为版税的通用计算公式。例如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独立出版社,计算作者版税是以该书销售的净收入为基础的。在具体的出版合同中,对这个“销售净收入”往往也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扣除图书退货的返还金或欠款。我国出版社对于这些细节的关注还不够,尚没有充分地利用版税制的基本原则来保护自己的合理利益。相信随着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状况将会有所改观。
⑶ 版税怎么算
如果是图书,则为图书单价乘一定百分比再乘图书销售量或印刷量。这个一定的百分比称作版税率,它的大小反映版税标准的高低。无论是在大多数国家还是在国际上,版税率均无统一标准。版税率的确定,一般要考虑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种类、质量和印数,潜在的市场需求以及所授权利的专有程度等因素,由作者、版权所有者或其代理人与作品的使用者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少数国家由政府规定不同作品的不同版税率。版税率随后续印数的增加而递增。有些国家,上演音乐或戏剧作品也以版税的形式向音乐或戏剧作品的作者支付报酬。这种版税又称演出税,计算方法是单场演出的票房收入乘一定的百分比(版税率)。
⑷ 作家的版税(收入)是怎样计算的
我国的税法规定,对于稿费或版税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其税率规定为: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每次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1-30%);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4000)-800;
每次收入额(>4000)×(1-20%)。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1-30%)。
(4)版权税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标准与支付:
版税的标准和支付办法需要由作品版权的所有者与使用者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确定下来。
如果是图书,在一般情况下,出版者须在作品正式出版前将版税的一部分支付给作者,这部分版税称预付版税。预付版税可在合同签订后、作品交稿后或样书印出后支付。
预付版税一般不少于预计版税总额的50%。大多数国家都对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版税收入征收所得税。
中国自20世纪初建立版权制度以后也实行了版税制,但过去所说版税往往还包括为租版印书而付给原版型所有人的凭版钱(租型费)。1960年中国停止实行版税制,代之以稿酬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版税
⑸ 个人转让著作权所得税如何计算
个人转让著作权所得税如何计算?个人转让著作权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转让著作权所得税如何计算一、个人转让著作权所得税如何计算?个人转让著作权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0号)规定:第八条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因此,个人转让著作权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与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三、著作权转让的特征1、著作权转让的对象是财产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的内容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依法享有的与作品相关的人身权利。这种人身权与作者的人格利益紧密相关,具有永久性、不可剥夺性,自然不能转让。因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转让的对象只能是《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的相关权利。2、著作权的转让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作品的著作财产权自权利人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即成为该作品的著作权人,从而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但是,这种权利主体的变更不同于财产法中的权利主体变更。在财产法中,财产所有权的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不可能对同一标的物享有独立的权利,所有权人转让了其财产即丧失了权利主体资格,而受让人成为财产的所有人。在著作权法中,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可能对同一作品各自分享利益。当然,如果权利人转让作品财产权的全部,受让人则是全部著作权主体;如果权利人转让的是作品部分财产权,受让人则是部分著作权的主体。3、著作权的转让与作品载体所有权无关。一般来说,作品应附着一定的载体,载体既是所有权领域的客体物,又包含着著作权领域的作品。但著作权的转让所涉及到的是作品的著作权,与作品载体所有权无关。个人转让著作权是需要依法缴纳所得税的,不同档位的金额有不同需要缴纳所得税的标准的。需要注意的是,转让个人著作权意味着该作品的主体、使用权、以及对象都发生了变更,是一种有着一定风险的行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产生法律纠纷。
⑹ 版权税怎么缴纳的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稿费,实际上包括了各种通过文字作品来获得的报酬。不光是报纸书刊用的文字,也包括了诗歌、戏曲、影视、广播等。
版权税是出版方向作者支付报酬的一种形式。这里面有一些模糊概念。包括国家出版局的文件。由于税收只能由国家权力机关来征收,所以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版权费。如果是税,那一定是要上交国家的。从稿费中扣除的费用,则是出版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替国家扣除的作者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通常将稿费作为一次性收入,按其总额的20%代收上交税务部门。以下是国家出版局关于稿费的有关规定,供您参考。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1999)第一条为保护文字作品作者的著作权,维护文字作品出版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字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只适用以纸介质出版的文字作品。第三条除著作权人与出版者另有约定外,出版社、报刊社出版文字作品,应当按本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四条支付报酬可以选择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或版税,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向作者支付一定报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据图书的印数,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即印数稿酬)。作品重印时只付印数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
版税,指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
一次性付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质量、篇幅、经济价值等情况计算出报酬,并一次向作者付清。
⑺ 音乐版权税如何缴纳
义务教育的教材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使用,但应支付使用费。具体许可使用回费可以咨询音著协。答
免费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就到法帮网 http://www.fabang.com/ask/browser.php?tid2=21
⑻ 版税怎么算
是出版价格的8%,所谓版税,是指出版者以该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
版税制付酬方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合同签订后应预付一笔预付版税,二是出书后定期据实结算。但以下三点在签约及履约时应注意:第一是预付版税相当于定金,当支付后,即使图书因某种原因不出版,也不返退;第二是实际版税按约定的计算方式付版税时,用预付版税抵扣,不需付款。当超出时,支付超出部分。第三是版税率国际惯例为3%~10%。
对出版社来说,当然是越低越好。版税率有采用分段计的,比如:实际版税按图书实际销售册数×书价(版权页图书零售价)×版税率计算。其中1~5000册,版税率为6%;5001~10000,版税率为7%;10000册以上,版税率为8%。在国外著作权方出具的格式合同中还经常有一条约定,赠送、广告用书均不计版税,但其数量最多不能超过印数的3%。也有不管印数多少,采用统一版税率的。需要注意的是:
一、填报的图书实际销售册数应为出版社发行部门实际收款册数。
二、在最开始的图书报价时,中文版图书定价、首印册数、预付版税和版税率的填报应适当参考上述版税计算公式,比如首印册数6000,图书定价28,版税率7%,所计算出来的应付版税为11760元,按当前汇率6.82折合美元1724元,那么所报的预付版税不宜与此金额相差太多,以免国外著作权方产生质疑。
三、签发给著作权方或者代理方的报价单具有法律效力,很多公司的报价单特意标明,如因故不能按此价格签约,须赔偿预付版税的3/4作为违约金。因此填写报价单须谨慎,不要中途变卦,给出版社带来经济上或者诚信上的损失。
四、过去传统的版税抵扣办法为:计算出的实际版税人民币兑换成相应外币后再抵扣已经支付的预付版税外币,得出的应付版税外币再经财务购汇汇出。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迅速,对于新购买的外版书所采取的版税抵扣办法为:实际版税人民币扣除已经支付的预付版税人民币,所得出的应付版税人民币再按当前汇率兑换成相应外币由财务汇出。此法能有效避免汇率变动可能对出版社或者国外著作权方造成损失,也成为当前版权贸易领域较为常规的做法。
五、在与对方约定预付版税及后续的版税支付时,须注意支付金额中是否包含税收费用(约占总金额的15%),不同的国外出版社对此有各自的不同要求。
六、少数国外出版社采取独特的合作出版方式,比如Mcgraw-Hill。他们采取PPBReport的形式和国内出版方共同承担收益和成本。与此类公司合作,须在图书出版后按照印量进行付款,转换成版税率的简便计算方式是:(定价×印量×版税率)/汇率=PPBReport上体现的出版方应付额。其中的版税率Mcgraw-Hill公司为第一次印刷8
⑼ 版权收入按什么交个人所得税
版权是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来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可以年综合所得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9)版权税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⑽ 个人版权费应如何纳税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版特许权的使用权取权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个人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可以扣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税率。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