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财产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是什么请通俗一点说。举个例子。谢谢!
物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这些权利可以分属不同人。占有和使用权版一般是在一起的,但也不权一定,比如某台设备,我占有,你不能拿走。但你跟我签订合同,有权在规定期间内拿原料来这台机器加工产品。这期间内,占有和使用权就是分离的
㈡ 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使用权。使用是权利主体对财产的运刖,发挥财产的使用价值。占有权能是所有人对于所有物的实际上的占领、控制。是使用权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有权人可以自己使用,可以以授权他人使用。
2、占有权。占有就是对于财产的实际管领或控制,拥有一个物的般前提就是占有,这是财产所有者直接行使所有权的表现。所有人的占有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犯。
对于动产,除非有相反证明,占有某物即是判定占有人享有该物所有权的标准。占有是所有人对于所有物的实际上的占领、控制。是使用权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收益权。收益是通过财产的占有、使用等方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使用并获益是拥有物的目的之一。收益也包括孳息。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简单说收益权能就是收取由原物产生出来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新增经济价值包括孳息和利润。收益权能是所有权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权能。
4、处分权。处分是指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最终处置。处分权一般由所有权人行使。处分权能是指决定财产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命运的权能。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两种形式。
所有权的权能是指所有人为利用所有物以实现其对所有物的独占利益,而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2)物权占有使用扩展阅读:
对于所有权有几项权能,在理论上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但上述四项权能为学者一一致认可。传统民法理论还认为,所有权的权能分为两种:一是积极的权能;二是消极的权能。
前述几项权能是积极的权能。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指所有权人在法律限制内.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如德国、瑞士、我国台湾民法都有排除他人干涉等类似的规定。
我国《物权法》第2条对物权的定义也规定了“排他”的性质,这一规定当然适用于所有权。可以以为本法也规定了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所有权本身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1、完全性。或者称所有权为完全权,所有权是就标的物为一一般支配的完全权。所有权作为一般的支配权,是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他物权的源泉。与所有权不同,他物权仅在使用收益上于一定范围内有支配权。
2、整体眭。或者称为单一性。所有权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各项权能量的总和,而是对标的物有统一支配力,是整体的权利。不能在内容或者时间上加以分割。所有权人在其物上设定他物权.即使其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分别归他人享有,所有权人的所有权性质也不受影响。
3、恒久性。所有权有永久性,其存在没有存续期问,不因时效而消灭。
4、弹力性。或者称为“所有权弹性”、“归一力”。所有权人在其所有物上为他人设定权利,即使所有权的所有已知表征权利均被剥夺,仍潜在地保留其完整性,这种剥夺终止后,所有权当然地重新回复其圆满状态。
㈢ 物权法第39条中的占有与物权法第五编中的占有是否定义相同为什么
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是所有权基本内容,即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版有占有、使用、权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而物权法第五编中的占有是一种制度
两者不同点是前者的占有是一种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方式,即合法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后者是对占有制度的解释,两者在法律使用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只是一者用于法律法规,一种用于法律法规的解释,后者更细致
㈣ 物权法中“占有权”和“所有权”的区别是什么
占有首先是经验性的实证概念,表达了对物事实上的控制支配状态。而构成占有,需要有特定的具有权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的主体、有作为有体物的客体以及体素和心素要件。
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掌握、掌控的权利。占有权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占有权可以根据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离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占有的法律特征
1、占有是一种法律保护的事实状态。占有不是一种权利,只是一种事实状态。这种事实状态就是一种对物的实际控制。物权法对其规定,并对这种事实状态予以法律保护,使其具有准物权的性质。
2、占有的对象仅限于物。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占有的对象仅限于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但须注意的是这里的物并非必须是独立的物,对某一独力物的某一部分亦可成立占有。
3、占有是对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这种管领力,就是对物具有实际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空间、时间和法律上的结合是判断事实上管领力的标准。空间上的结合表明特定物在特定人的控制下,时间上的结合要求这种控制有一定的连续性,法律上的结合强调控制的效力而非直接控制。
占有权的分类
占有权就是指事实上的控制权。
控制有事实控制和名义控制。事实控制就是指实际控制方,分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权控制和无权控制。
名义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围内,其通过一定行为就能行使所有权中的全部四项权能。
比如租赁物,承租方就是事实上的合法,有权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义控制,可以通过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权。
㈤ 请问物权法中占有权和所有权的区别,另外能举个实例吗
物权法中所有权是对物的独占的支配权,而占有只是对物进行控制内的事实状态。
在某物容的所有权的归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即使物已经为他人占有,占有人非依法律规定不能成为所有人。即使是合法占有,占有人只享有占有权,而不能享有所有权。因为一物之上不能并存两个所有权,占有权并不能成为所有权。由于占有与所有权存在着区别,因此对占有的保护和对所有的保护也应当区分开来。
比如:物权法中房屋所有权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房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并可以排除他人对于其财产违背共意志的干涉,它是一种最充分、最完整的财产权或物权。
房屋占有权就是产权人对其房屋事实上的控制权。
有时候,房屋所有权人并不是房屋占有权人,比如:房东与房客之间即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关系,也就是房东享有了房屋所有权,而房客则在合同履行期内享有房屋占有权。
㈥ 限制物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对吗
“定限物权”和“非定限物权”是日本学者使用的名词,其实它的内涵和我国学者所说的
“限制物权”和“所有权”是一样的。
非定限物权即所有权,是一种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具有对标的物进行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项权能。说白了就是,你对一个物有所有权,那么你想怎么都行。
定限物权即我们所说的限制物权,是一种只能在特定方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其外延是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所有物权。举个例子,比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只具有担保的作用,权利人通常不能对标的物进行使用和收益,比如我将汽车抵押给我的债权人,他作为抵押权人,只能占有该汽车待我万一赖帐之时作为担保,但不能随便使用,变卖等等。
关于两者的关系,定限物权是在他人之物上设定的权利,其实是根据所有权人的意志所设定的所有权上的负担,起限制所有权的作用,所以效力优先于所有权。比如我将汽车抵押给我的债权人,我虽然是该汽车的所有权人,但由于我在其上设定了抵押权,就不能再对汽车进行占有,使用等等。
物权概念就是比较绕圈圈啦,不知道我有没有解释清楚呢
㈦ 物权“占有”
C
根据物权法可得答案
㈧ 占有权和物权的区别
占有复权是指占有某物或某财产制的权利,即在事实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财产的权利。占有权是所有权最重要的权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也是实现资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资产一般为所有人占有,即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一;但在特定条件下,占有权也可与所有权分离,形成为非所有人享有的独立的权利。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㈨ 物权法:居住房屋是属于占有还是使用
居住房屋的占有人享有使用权,也就是使用,是否拥有房屋所有权并不影响占有,只是有权占有,好是无权占有的问题
㈩ 物权法中的占有请举例说明……
案例:某甲在草场发现一只走失的绵羊,领回家中饲养。某乙听说此事,找到某甲,声称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要领回去。某甲查问某乙家绵羊的特点,没有相似之处,便拒绝讲绵羊交给某乙。某乙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某甲返还其侵占的绵羊。在法庭上,某乙没有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己是绵羊的所有权人。某乙主张某甲应提供其对争议绵羊具有所有权的证据,某甲没有证明。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请结合本章内容思考:1.某甲对绵羊是否构成占有?2.某甲对绵羊的占有,是何种类型的占有?3.作为占有人,某甲对于该绵羊享有何种权利?4.你认为法院对本案的判决对吗?
分析:在本案中,某甲发现走失的绵羊领回家饲养,就已经占有了这只羊。按照占有成立的条件看,某甲符合占有的主体的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占有的客体是绵羊,是有体物,符合占有客体的要求。在占有的客观方面,某甲对绵羊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在实际上控制了这只绵羊。在占有的主观方面,某甲作为占有人,对占有的绵羊具有占有的意思。既不是对占有物的所有意思,也不是单纯的不以任何意思为要件,只是单纯的事实上的支配。这种占有是无权占有、善意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和单独占有。某甲在占有该绵羊之后,就享有了占有的权利,可以使用该物,并享有就该物取得收益的权利。
某乙获悉某甲占有该绵羊后,生成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并主张领回,但没有举出其对该绵羊享有所有权的充分证据,某甲拒绝将绵羊交给某乙,是正当行为。当发生诉讼的时候,按照举证责任的规则,某乙作为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对争议绵羊享有所有权。但其举证不足,无法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反之,某乙让某甲提供甲对绵羊享有所有权的证据,则不符合证据规则要求。因此,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并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