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新企业审批认定条件是什么高新技术企业多少分及格
先来说说申请的条件吧: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a.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b.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c.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我们再来说说打分要求:由于高企认定是采用打分帛,所以综合打分要大于70分才能成功高企。
B.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分标准
四项指标权重结构详见下表: 序号 指 标 赋值 1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30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3 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 20 4 成长性指标 20 合计 100 企业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含商标)。
□A. 6项,或1项发明专利 □B. 5项 □C. 4项,
□D. 3项 □E. 1~2项 □F. 0项 [说明]
1.由专家对企业申报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否符合《工作指引》要求进行评判。
2.同一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的申请、登记只记为一项。
3.若知识产权的创造人与知识产权权属人分离,在计算知识产权数量时可分别计算。
4.专利以获得授权证书为准。
5.企业不具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
□A. 4项以上 □B. 3~4项(不含3项)
□C. 2~3项(不含2项) □D. 1~2项(不含1项)
□E. 1项 □F. 0项 [说明]
1.同一科学技术成果(专利、版权、技术使用许可证、注册的软件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在国内外的申请只记为一项。
2.购入或出售技术成果以正式技术合同为准。
3.此项评价可计入技术诀窍,但价值较小的不算在内。从产品或工艺的改进表现来评价技术诀窍等的价值大小(企业可以不披露具体内容)。
4.技术成果转化的判断依据是:企业以技术成果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 (1)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2)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3)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4)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5)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A. 5项都符合要求 □B. 4项符合要求 □C. 3项符合要求 □D. 2项符合要求 □E .1项符合要求 □F.均不符合要求 此项指标是对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的评价(各占10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总资产增长率=1/2 (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1。
销售增长率=1/2 (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1;
用计算所得的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分别对照下表指标评价档次(ABCDE)评出分数比例,用分数比例乘以赋值计算出每项得分,两项得分相加计算出总资产和销售额成长性指标实际得分。
比率档次标准:A:≥0.35; B:≥0.25; C:≥0.15; D:≥0.05; E:<0.05 F:0
档次分值:A:0.80~1.0; B:0.60~0.79; C:0.40~0.59; D:0.20~0.39; E:0.01~0.19; F:0
说明:
1.在计算会计年度内企业未产生销售收入或成长性指标为负的按0计算;第一年销售收入为0的,按两年计算;第二年销售收入为0的,都按0计算。
2.此项指标计算所依据的数据应以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财务报表为准。
C. 高企认定评分指标是哪些
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版价权。各项指标均按照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分别为:知识产权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企业成长性20分
D. 高企自评得分多少可以被认定
企业想要申报高企认定,企业创新能力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满分100分,综合得分需要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则为符合认定要求。参见下图:
补充说明:评分满足后也要满足其他条件,否则不能认定成功。
E. 高企认定中的知识产权如何得分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知识产权占30分,一类知识产权比二类知识产权得分高;自主研发取得比受让取得得分高;数量越多越好;知识产权与高新收入关联越紧密,得分越高。
F.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要多少分才能通过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一个严格的评分制度,最终得分超过71分(含71分),成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最终得分介于50~70分之间,则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具体打分标准如下:指标满分100分=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20’)+企业成长性(20’)。G. 为什么高企申报知识产权转化得分不高
第一,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内转化结果弄反了。
第二容,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能够被评审专家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
经过查阅一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的企业申报的材料之后,发现有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上罗列了二三十项转化,而申报资料中一项证明材料都没找到,甚至连最基本的对应的专利都没有,或者有证明材料,但明显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如果被认可的转化数量少切数量低,得分自然就会低。
H. 高企认定是怎么评分的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标】
首先介绍下高企的评审指标:
1.知识产权30分;
2.科技转化30分;
3.研发管理20分;
4.财务成长性20分.
该四项指标采取权记分方式,70分以上及格.分数越高,通过率越高,方圆盛世会针对这四点评分,为企业提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方案的.
一、知识产权(30分)
知识产权包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时候,主要打分项目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因此企业可以着重申请这几个.其中,发明专利权重,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次之.如果没有发明专利时,可以多申请实用新型和软著权,可以获得较高分数.
二、科技转化(30分)
此项根据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转化能力越强,得分越高,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三、研发管理(20分)
研发管理评分注意参考了企业的研发费用、科研成员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其中研发费用可以找专门的财务来做.科研成员主要有亮点:降低总体员工基数和提高研发人员人数.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
四、财务成长性(20分)
企业近3年财务成长性需在25%以上,这个指标主要是净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两项满分都是10分.以2017年申请国高为例.
净资产增长率=1/2*(2015年末净资产÷2014年末净资产+2016年净资产÷2015年末净资产)-1
销售收入增长率=1/2*(2015年销售收入÷2014年销售收入+2016年销售收入÷2015年销售收入)-1
I. 高企认定得分低怎么办
(一)知识产权得分不高
1、大量或所有知识产权是在短时期内集中突击式获得;
2、一般制造企业,知识产权全部或主要是软件著作权;
3、发明专利授权时间较早;
4、“技术先进性”、“对产品支持作用”栏目,直接把专利说明书中的内容简单抄录进去;
5、没有专利?——系统录入时是否用来申报过高企,选择了“是”
6、知识产权的先进性和与主营产品的关联性说明的不够清晰;
7、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与“RD”“成果转化”“PS”无关联、没有授权的专利录入系统造成误导。
(二)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或被否
1、总人数过少,但科技人员比例过高其他人员所剩无几,不足以维持公司正常经营管理;
2、科技人员数量与研发费用人员人工严重不匹配科技人员年均收入严重偏低;
3、学历过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极少甚至没有;
4、人员不符合“直接”、“专门”的定义研发人员职责和部门不合要求等,如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列入科技人员名单;研发人员的专业专家不认可。
(三)研发费用全部被否或部分被否,占比不达标
1、研发费用专审报告数据依据不足;
2、研发费用数据不合理;
3、出具专项审计的事务所资质证明有重大问题;
4、研发项目被否定,导致该项目的研发费用被核除。
(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未通过
1、总收入统计不全面,漏计投资收益、政府补助等
2、未提供与PS收入相关的、该年度的发票(及合同)
未提供发票;
发票不是申报前一年度的;
发票品名与PS名称没有关联性,又无适当的合同证明关联性。
3、主要产品(服务)收入指标未达到要求
申报当年受让知识产权不能支撑上一年度高品收入;
4、PS收入定性、分类不符合要求,产品(服务)描述简单、粗略,没有体现高新技术特征。
(五)财务成长性指标未达预期得分
1、审计报告有保留意见
2、年度审计报告收入与年度纳税申报表收入不一致
3、前后年度审计报告中净资产的期末数、期初数不一致
4、净资产增加的主因是增加实收资本,且对净资产增长率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未提供增资验资报告。
5、上传的财务资料不完整或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