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教律师:为什么说用益物权没有物上代位性简单帮我解释下,谢谢
你好,物上代位性最根本的实质是财产的流动性,用益物权是使用他物的行为,不能发生财产的流动性。
2. 用益物权纠纷有没有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用益物权:以对物的使用并获取收益为目的的权利。
诉讼时效针对的是请求权。所以不适用。
而且本身就不是互相有牵连的两个概念。
3. 用益物权有没有单独补偿
先看用益物权的定义,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
从以上列举的用益物权的种类分析,如果因某种法定原因丧失了用益物权,用益物权人当然有权利获得补偿。
4. 孳息的归属 用益物权 无权处分 返还原物请求权
一、用益物权包括动产吗?
答:包括。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评:法条都说包括了动产了,就是包括了。虽然说《物权法》规定了十种关于不动产客体,但这动产一说的主要的作用是为将来的立法留下接口。
二:物权法116条中的用益物权人包括租赁人吗?
答:不包括。
当事人之间的用益物权关系和租赁关系是依照两个不同依据所产生的关系。用益物权是依法享有;租赁是依约定、依合同享有。也就是说,前者是法定、后者是约定。前者是物权关系,后者是债的关系。
物权和债在民法里是两个平行的概念,注意别混淆。
举个例子:虽然张三和李四长得很像,但绝对不能说这两个人是双胞胎,因为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爹和妈。虽然用益物权和租赁外在表现实很相像。
牛出租:明显是个租赁合同,在这个合同关系中,关于孳息,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孳息归所有权人,甲是这头牛的所有权人了,所以是甲的。
引申:
1、如果这头牛是卖给买受人了,牛到买受人家生了只小牛,这只小牛又是谁的?
2、如果这头牛是甲的,但甲离家多天,邻居乙看着牛都饿瘦了,就每天都喂这只牛,丙路过,喜欢上这头牛,就向乙购买了这只牛,(1)、如果乙诚实说这牛不是我的,但我可以卖给你(2)、乙什么也没说就直接了,问生了小牛是谁的?
3、如果乙是在草原上拣到甲的牛,多月后卖给了丙,问牛是谁,小牛又是谁?
评:法条里大多会出现“依法”这个词,可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这两个字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无意义的“法言法语”,没有实际意义,其实,更多时候这两个字是最核心的。
三、无权处分的债权效力(合同效力)和物权效力(所有权变动)如何?
这个提问让我无从下手,至少能写一篇至少1万字的论文了。我找几个法条吧。我感觉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公示、登记这些问题。这个问题肯定回答不好了,如果你嫌长直接看一下引申部分吧。
1、债权(合同)效力有关的法条: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规定:“依照合同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该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这一解释实际上是采纳了登记对抗说,因为根据上述解释,合同本身仍然有效,只是不能对抗第三人。
2、物权效力
这个不能复制了,很多。具体见《物权法》及其《解释》以及担保法。
引申:
甲有一座房屋,与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但是却把房屋过户给了丙。
因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登记主义,所以此时丙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乙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但基于其与甲之间的合同关系,可以向甲主张违约责任。
这个看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四、返还原物请求权按照不当得利请求处理,适用诉讼时效?
答:看情况区分适用不是不适用。
1、如果原物存在,则不适用。这是物上请求权。
2、如果原物不存在了,则适用诉讼时效。因为原物不存在了,人家就只能作价赔偿你了,既然是作价赔偿就由物权请求权变成债权请求权,所以就要适用诉讼时效了,概括的讲只有债权请求权才适用诉讼时效呢。
不当得利可是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其中的一种形式。
评:物权和债权可是你中有我,我有你的,常混在一起。对他们要时刻保护警惕,并仔细区别。
五、法定代表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答:又是一个论文级的提问。我换种卡通风格简单说一下吧。
法定代表人,只是代表人,他代表谁,当然是代表法人了。法人又是谁,当然是那些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了。然后法律这个老大就指定这个能够代表法人的人为法定代表人。而不是法律求他、委托他做什么的,如果是求,那就变成代理了,而不是代表了。
这个法定代表人对外呢就是他与法人的合体,他就是法人,法人也是他。对内,他是法人的雇员。
在民诉中,不能把公司、企业什么的搬到法庭去吧,它又不会说话,所以干脆还是代表人来吧,这个代表人说的都是法人(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组织)说的,但法律后果呢由法人来承担。
建议:用半小时时间、把代理、代表、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诉讼参与人、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定义写在同一张纸上,逐字研读。
六、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我的妈呀,这个可以出书了。
从主体资格、地位、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承担法律后果、解决纠纷途径这六大方面下手吧。
写在最后,你说可以不用全答的、我也不是为了分,我只是想通过你的提问来学习、检验和总结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完全的、也一定会出现错误的,你自己甄别了哈,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将我理解错误的地方进行反馈,让我也有更大的提高。祝学习进步。
互勉。
5. 典和当到底是担保物权还是用益物权啊我怎么感觉是担保无权啊
担保物权的权利人是无权使用担保物的;
而用益物权的权利人不但可以使用物而且可以获得使用该物所的收益(或孳息)。
如农民在国家的土地上种粮食,粮食收益归农民,同时向国家缴纳一定的农业税,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用益物权——对土地的用益物权。
典当中典权人即享有担保物权又享有用益物权。
6. 担保物权有物上代位性,为什么书上说用益物权没有
民法上说有担保物有物上代位性
你书上是按新的物权法来解释的
(四)用益物权
1.用益的一般问题
担保物权,是指债权人所享有的为确保债权实现,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有的物或者权利之上所设定的,就债务人的债务不履行时优先受偿的他物权。我国《物权法》规定的担保物权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物权法》除了具体规定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规则之外,还在第十五章对担保物权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在学习担保物权的时候,应当注意这一特点,全面掌握担保物权的规则。
2.抵押权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为债权提供担保的抵押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该物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抵押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其价值功能在于被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性。除了一般抵押权之外,还应当重点掌握特殊抵押权中的共同抵押权、浮动抵押权和最高额抵押权。
3.质权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的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只能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特定财产或者权利上设定,以债权人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动产为必要条件。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4.留置权
留置权,是指在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债权,债权人依债权占有属于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留置权是二次发生效力的担保物权,第一次发生的效力是有权留置债务人的财产,第二次效力是债务人超过规定的宽限期仍不履行其义务时,得依法以留置财产变价优先受偿。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具有与其他担保物权不同的效力。
7. 用益物权纠纷有没有诉讼时效
用益物权的侵权纠纷一般没有诉讼时效。
《民法总则》第二百条 下列请求权不适专用诉讼时效属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登记的物权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8. 用益物权是有期限物权,而其中的永佃权等都是无期限的,请问如何解释
这个应该从物权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开始讲。
用益物权始于罗马法,刚出生时的用益物权种类很少,确实是有期限物权,到罗马法复兴,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取罗马法物权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益物权是有期限物权,
而我国法学家搬来的理论就是一百年前的德国法,所以难免有这种说法残留。
但是应该直到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越复杂化,传统的用益物权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各国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用益物权,打破了传统的用益物权。
因此,目前理论上把用以物权描述为定限物权
而不是有期限物权。
而这些都是学说罢了。
来看看我们的物权法。
物权法根本没规定用益物权是定期限的,
用益物权中的永佃权,在德国二次大战后1947年被废止了。在日本永佃权仍然存在,但是设定永佃权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们国家物权法根本没有规定永佃权。
所以永佃权只是一个历史了。我们不必回顾了。
我国物权法就没有规定永佃权。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款明确了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而土地管理法62条虽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但是没有规定期限。
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无期限。
我觉得学说只是一理论而已,并不是教科书上所有的东西是正确的。
个人认为用以物权是有期限物权的说法是不合理的,而且是过时的。
9. 已经出售的东西有没有权利保持使用权
已经出售的东西,所有权归买家所有,只要买家同意,你可以继续保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