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历史
在美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由来已久。1789年开始实施的《宪法》第一章第八条第八款指出,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人对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的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此后,美国又先后制订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法》和《软件专利》。为了全面执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各项义务,1994年12月8日美国政府制订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对知识产权法律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B.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内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容利权,集成电路布图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就如同上面那位同志讲的。
狭义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就这三个。
C.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几种方法
1、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
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
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切实研究解决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3)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体系扩展阅读
基本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D. 我国知识产权体系中包括哪些内容,在整个知识产权体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内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号、奥运标识等。
E. 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传统知识(TK)领域内的一大挑战不是缺少适当的术语,而是现有术语含义和内涵的变化多端。许多在本领域用于描述对象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并不相同。而且,由于词语在具体的局部的上下文中拓展出非常具体的含义,对特定语境中的词语进行翻译常常是困难的。 因此,不同的传统知识国际论坛和进程使用不同的定义也就不奇怪了。
本术语表并非意在解决这些语言差异问题或为未来的术语使用提供一个标准表述,它仅仅是对WIPO秘书处赋予特定词语的含义进行描述。所有的词语在以前的WIPO调研报告(Fact-Finding Report)、《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或《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中都已记述。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遗传材料Genetic Material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食品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专门权Sui generis
传统文化表达/民间文艺表达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ons (or expressions of folklore)
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also 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第2条将“生物多样性”( “biological diversity”常简写为“biodiversity”)定义为,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第2条将“生物技术”定义为:使用生物系统、生物体或其衍生物的任何技术应用,以制作或改进特定用途的产品或工艺过程。
●遗传材料Genetic Material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第2条将“遗传材料”定义为: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第2条将“遗传资源”定义为: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指诸如发明、工业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符号以及名称和形象的智力创造的财产权。“知识产权”的概念在建立WIPO公约第2条(viii)中予以定义,包括涉及以下事项的权利: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声音记录,和广播;
一切人类尝试领域中的发明;
科学发现;
工业设计;
商标、服务标记和商号与商业标记;
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以及
其他一切得自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智力活动的权利。
以上最后一段表述清楚的表明,知识产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得自于“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智力活动”而不在知识产权现有分类之内的成果和内容。
知识产权通常分为两大类:
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实用新型、工业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地理标记(来源的指明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反不正当竞争(《巴黎公约》第1、2条);
著作权,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诸如小说、诗歌和戏剧,电影,音乐作品,图,绘画,摄影和雕塑,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以及建筑设计。相关权(亦即邻接权),包括表演艺术家基于其表演的权利,录音录制者基于录音的权利,以及广播电视相应权利。另外,植物品种也可基于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植物培育者权利制度得以保护。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第2条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定义为:任何具有实际或潜在食品和农业价值的源自植物的遗传材料。
●Sui Generis
Sui generis是一个拉丁语短语,意为 “独特”。例如,一项sui generis制度是专为满足某特定事项需求而创设的制度。对制定适用于传统知识保护的sui generis制度的呼吁,时有耳闻。这将意味着一项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截然不同的新制度,或者是一项新知识产权或类知识产权制度。
Sui generis知识产权已有数例,诸如作物培植者权(得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1991)》)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得自《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1989)》。
在传统文化表达领域, WIPO-UNESCO 《保护民间文艺表达免受违法利用和其他损害示范法(1982)》规定了对于民间文艺表达的sui generis保护。
●传统文化表达(或民间文艺表达)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ons (or Expressions of Folklore)
在WIPO-UNESCO《保护民间文艺表达免受违法利用和其他损害示范法(1982)》中,WIPO使用“传统文化表达(或民间文艺表达)”一词。
该示范法第二条规定,“民间文艺表达”理解为反映了一国社区的传统艺术期望的产品,该产品是由被该社区或个人发展或保存的传统艺术遗产的典型元素所构成的。
该示范法仅适用于艺术遗产。这意味着,其他的对象,包括传统信仰、科学观(例如传统的宇宙观),或者仅仅是实践惯例——而非其可能具有的传统艺术表达形式,并不在所说的“民间文艺表达”定义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艺术遗产是以最大的范围被感知,涵盖了任何涉及审美感知的传统遗产。口头表达、音乐表达、行为表达和有形表达皆可由传统艺术遗产的独特要素构成并成为受保护的民间文艺表达。
该示范法对于最为典型的民间文艺表达类型也给出了说明性列举,依照表达形式细分为四组如下:
语言表达(口头),诸如民间传说、民间诗歌和谜语;
音乐表达(音乐),诸如民歌和民间器乐;
(人类肢体的)行为表达,诸如民间舞蹈、戏剧和宗教仪式的艺术形式;以及
与物质对象一体化的表达(有形表达),诸如图、绘画、雕刻、雕塑、陶器、瓦器、镶嵌、木工制品、金属器皿、珠宝、篮筐编织、刺绣纺织、地毯服装、乐器、建筑形式。
●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
为完成WIPO于1998至1999年进行的调研任务,WIPO秘书处使用了以下“传统知识”概念:
“传统知识……是指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设计;标志、名称和符号;未公开信息;以及其他一切来源于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智力活动,基于传统的革新和创造成果”。“基于传统”是指代代相传、被视为隶属于特定人群或地域、并不断随环境变化而发展的知识体系、创造、革新和文化表达。传统知识的类别包括: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学知识;医药知识,包括相关的医药和治疗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以音乐、舞蹈、歌曲、手工艺、设计、传说和艺术品为形式的传统文化表达(民间文艺表达);语言要素,诸如名称、地理标志和符号;以及,活动的文化财富。排除于传统知识之外的是那些并非从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智力活动中得来的对象,诸如人类遗迹、一般语言和其它类似的广义“遗产”元素。
其后,对于传统知识和技术秘密(指狭义的传统知识)的技术形式以及传统文化表达或民间文艺表达这两方面,由于其所引起的各种法律和政策问题,引起了WIPO工作对此更多的独特关注。
2002年5月,在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艺政府间委员会的构架下,对在一系列国际论坛和进程的范围内能够和已经归于术语“传统知识”的各种含义,WIPO秘书处进行了全面回顾:见于“传统知识——实用术语和定义” (WIPO/GRTKF/IC/3/9)。
F. 什么是IPMS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指将知识产权放在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念、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视为一个整体,界定并努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使命的系统工程。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使命随企业不同而不同,有的着眼于服务创新,有的力图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有的争取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增值,总的说来都是为了企业知识产权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使命。
(6)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体系扩展阅读
从事知识产权认证的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具备从事知识产权认证活动的相关专业能力要求,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国家认监委在批准认证机构资质时,涉及知识产权专业领域问题的,可以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意见。认证机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办事机构,并自设立之日起30日之内向国家认监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报送相关信息。
认证机构从事认证审核(审查)的人员应当为专职认证人员,满足从事知识产权认证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求,并符合国家认证人员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
G. 知识产权是不是财产权
这种说法不是绝对来的。
知识产权源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其中著作权里面的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属于人身权利,其他都是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而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H.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有何不同
两者基本都是由人创造出的产物。
但区别很明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看版重的是历史的传承;
知识权产权看重的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有期限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权是社会共有的;
知识产权是私权,是某个人或者某企业或者某组织或者小型集体所持有,并非社会所共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I. 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及范围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也称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且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知识产权有两类: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类型
一、著作权与工业产权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
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
(一)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通常我们说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作品登记。
(二)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则是指工业、商业、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由此看来“产业产权”的名称更为贴切。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知识产权权益
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一)人身权利
按照内容组成,知识产权由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构成,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即为精神权利。
(二)财产权利
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J.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国内法、国际条约:
1,国内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包括:
(版1)法律,主要权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
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行政规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4)世界版权公约;
(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