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国家房屋是有永久使用权的
包括中国在内,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房屋永久使用权。
所不同的,内仅仅是土地使用权的容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如欧美、日、澳等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化,个人拥有土地永久使用权,自然也就永久拥有土地上面的建筑的使用权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化,私人有偿使用土地,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对地上建筑物拥有绝对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在续缴了土地使用金之后,对地上物继续拥有使用权,而地上建筑不必再次缴纳费用。从这点来说,只要持续缴纳土地使用金,那么地上建筑房屋的使用权,永远是你的。
Ⅱ 各国的土地使用权都是几年
香港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政府所有制下的土地批租制度,由香港政府一次性出让若干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并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对香港土地批租制度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香港此后实行了土地批租制和土地年租制的混合体制。从政府和土地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混合体制与单一的土地批租制相比,在制度安排上更加合理。我国内地实行与香港大体相同的土地公有制和土地批租制度,香港的土地管理经验可以为我国内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借鉴作用,土地年租制和土地批租制的混合体制应该成为我国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备选方案之一。
香港的
土地出让制度
(一)香港土地的政府所有制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三部分,全境土地面积 1097平方公里。1903年,港英政府完成了对全港土地详尽的地籍测量,调查和登记了香港境内土地的产权、位置、面积、用途等,同时对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变革,宣布除新界部分农业用地归当地村民所有外,其他土地统称为“官地”,最终所有权归英国王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为行使。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按照1990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属於国家所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或团体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全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配”,从法律上确定了回归后香港土地的特区政府所有制形式。
(二)香港土地的批租制度
自1842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香港就开始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即土地所有权归英国皇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为掌管并向土地开发商或土地使用者批租土地,开发商或使用者通过承租取得规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并向港英政府一次性交纳规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997年香港回归后,依照“中英联合声明”、《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港英时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得到延续,香港特区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制度继续实行,其收入全部归特区政府支配。
香港政府通过土地契约将不同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受让人。土地契约是土地出让方和受让方之间达成的协议,在协议中出让方允诺在一定期限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受让方,受让方支付土地出让金后在规定期限内拥有土地使用权,并在期限届满后归还土地。土地契约明确规定了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租约的期限、土地用途(如住宅用途、工商业用途或其他用途)和对土地使用的限制条件(如建筑物的高度、式样等),土地契约的各项条款非经双方同意不得更改。如果受让人有改变土地用途的要求,在不违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政府允许改变契约中的有关条款,但必须事先提出申请,获得同意并补交相应的地价后方可更改用途。
(三)香港土地批租的期限
英国统治香港的一百多年时间内,香港土地的租赁期有多次变化。(1)港岛及九龙界线街以南的土地。1841年港府第一次批租土地,当时租期未做明确规定。1844年以后租期确定为75年,并不可续约;1848年,因承租人抱怨租期太短,港英政府把租期从75年延长至999年,而且不补交任何地价。在随后的50年中,除大部分九龙半岛内地块以及海旁地块外,香港港岛及九龙界线街以南批租的土地,租约都是999年租期。1898年,港英政府认识到租期过长导致政府无法与承租人一同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因此在新批土地时取消了999年租期的租约,代之以75年可再续租75年且不另收地价的租约,同时政府要求承租人在75年租期期满后支付按新标准制定的土地租金,此后,75年租期成为标准租期,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部分例外的情况是尖沙咀东部地块批租的土地期限亦为75年,但不可续约)。(2)北九龙及新界土地。1898年,北九龙及新界土地由英国政府向中国租借,由港府接管。港府以99年减最后3天(由 1898年7月1日起计)批租给土地开发商和使用者,在1997年6月27日期满时收回,再由港府在6月30日归还中国。
香港回归前,所有土地契约都将期满,为了保持香港在过渡期内政治和经济的稳定,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规定,港英时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将继续实行下去。1997年7月1日以前期满的土地契约可以续约;1997年7月1日到期的土地契约可以自动延长至 2047年;租赁期限超过1997年7月1日的土地契约依然有效。目前,港府仍以拍卖、招标或协议的方式批租土地,但新租约的期限最长只能到2047年。
香港土地的
地租和地价
(一)地租、土地出让金和地价
香港土地的政府所有制(属於土地公有制范畴)严格限制了土地所有权的转让,香港政府出让的只能是土地的使用权。香港政府依靠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以提供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换,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地租。
对於土地所有者来说,地租是出让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所收取的报偿,对於土地使用者来说,地租是取得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地租按所有者向使用者的收取方式可以分为“批租制”和“年租制”两类。其中,“批租制”是指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地租的制度,“年租制”是指按年收取地租的制度。香港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其实质是香港政府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并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这一总和即土地在出让期限内使用权的报偿,通常被称作土地出让金。
在香港,土地出让金通常被认为与地价联系在一起。首先需要辨析的是,香港的地价与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制度下的地价概念是不同的。土地私有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允许买卖,地价是指土地所有权买卖的价格。土地政府所有制下,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买卖,允许买卖的是土地的使用权,所以在香港,地价通常是指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包括一级市场土地使用权拍卖价格和二级市场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而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在出让期内使用权的报偿,与地价既有同一性,又有很大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在於土地出让金反映并适用於土地租赁关系,而地价则反映并适用於土地使用权的买卖关系,两者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二)土地批租价格与名义年租制
在土地批租制度下,香港的地价分为完全市场价格、下调地价和名义地价(只相当於完全市场价格很小一部分)三种类型。只有非盈利性组织(如政府、学校、医院和寺院等)、负责向香港低收入群体提供廉租房的香港房屋署和政策支持的特殊行业(能源、交通、通讯等)有资格申请按名义地价和下调地价批地;盈利性的工商业用地和商品住宅用地一律按完全市场价格批地。土地的完全市场价格是在一级土地市场上通过公开拍卖土地的方式实现的,通常由出价最高者获得土地使用权。
香港政府在实行土地批租制度的同时,还实行了“名义年租制”,对1985年5月27日以前批出或到期后已获得续期的土地征收名义年租金。名义年租金的征收目的是对香港政府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象征,一般数额极小(在港岛及九龙界线街以南的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不论面积大小,每幅土地每年交租1000港元),在土地批租初期就固定下来,且每年不调整租值。
(三)香港的实际年租制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对香港土地批租制度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根据《地租<评估及征收>条例》规定,1985年5月27日期满的土地续约后,土地承租人不用补交地价,但要在续约期内缴纳实际年租金;同时规定1985年5月27日以后新批出的土地,土地承租人除了要一次交清地价外,还要按年缴纳实际年租金。目前,名义年租金和实际年租金处於并存状态,未到期的批租土地还在实行名义年租金,续期和新批租土地则全部实行了实际年租金制度。在征收范围上,除了新界原居民的乡村屋得到豁免外,名义年租金和实际年租金涵盖了香港所有物业,目前香港213万个物业总数中,缴纳实际年租金的物业数为158万个。
实际年租金的计算方法为物业应课租值乘以固定的租率。每年由香港政府所属的差饷物业估价署通过评估房地产(土地和房屋合并评估)租金市值来确定应课租值,然后由政府根据调整后的应课租值乘以3%来确定土地的实际年租金额。在实行了实际年租制后,因为一部分土地租金从首次拍卖地价转变为每年的实际租金,所以理论上来说拍卖的竟标地价与实行实际年租金制以前相比必然会有所下降。目前,随著到期续约和新批租土地累计数量的逐年增多,实际年地租收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五年香港政府的土地年租金收入平均约占财政总收入的2%。
香港土地年租制
与批租制的比较
(一)土地批租制的分析
根据地租理论,城镇土地地租主要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部分(个别土地租金中的垄断地租不在此讨论范围内)。绝对地租一般指城镇中位置最差的土地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标准地租;级差地租一般指城镇土地位置差别和土地固定资本含量差别造成土地租金差别,其中位置的优劣形成级差地租Ⅰ,土地投资多少形成级差地租Ⅱ。城镇中一块土地的地租通常是由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加总得到的。在香港,通常把城市与农村交界处的土地地租视作绝对地租,而一幅土地的绝对地租可以与政府征用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过程中发生的征地费用相对应,是在土地使用权出让之前就发生的;一幅土地的级差地租Ⅱ可以与政府对这块土地支出的前期开发费用(七通一平)相对应,也是在土地出让之前发生的。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Ⅱ不同,级差地租Ⅰ决定於土地的位置,其量值取决於土地的位置优劣所决定的供求状况(根据地租Ⅰ的特点,可称之为位差地租),不同时点的供求状况不同决定了级差地租Ⅰ在出让期内不同年份中的量值不同,需要通过评估来确定。所以,香港地租主要由出让之前的征地费、前期开发费和出让期间的位差地租三部分组成,其中位差地租在使用期间会随著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从而在整个地租中起决定性作用。
如前所述,香港的土地批租制是政府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后,并一次收取出让期内各个年度年地租的贴现值总和 (出让金)。通过对地租的构成分析可以看出,香港每年的土地租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虽然征地费和前期开发费是固定的,但位差地租在出让期内不同年份中的量值是不同的,需要通过评估来确定,只有在确定了土地出让期内不同年份的位差地租,才能最终确定土地出让金。在土地出让初始阶段,因为不可能掌握未来不同年份中影响土地位差地租的所有信息,也就无法在初始阶段通过确定未来年份的位差地租并贴现来算出当前的土地出让金,因此,土地出让金只具有理论意义,而不能直接确定为土地的出让价格。在实际操作中,香港政府主要通过在一级土地市场上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拍卖价格形成了地价(土地的出让价格)。比较地价和土地出让金可以发现,地价与土地出让金的唯一不同之处在於用未来年份的“预期位差地租”替代了“真实位差地租”,土地使用权的买卖双方在土地出让初始期,通过对未来出让期内全部年份的土地位差地租进行预评估,再将经过评估的地租贴现换算成各自认可的当前土地价格,然后在一级市场上达成土地出让交易。因为用“预期位差地租”替代了“真实位差地租”,加之土地市场中投机因素的存在,地价与土地出让金必然会发生背离,背离的程度取决於对未来土地供求信息掌握的不完全程度以及土地市场的投机程度,背离的结果必然导致土地市场价格的扭曲,现实中的表象就是土地市场价格的波动要大於土地租金的波动,香港商品房市场的房价和房租关系为这种地价和地租的背离关系提供了佐证,从附图可以看出,香港房价的波动幅度要远高於房租的波动幅度。
(二)土地年租制的分析
土地年租制与土地批租制相比较,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按年收租,土地年租制不是在土地出让初期一次性收取出让期限内的全部土地租金,而是按年度分别收取土地租金;二是每年调租,土地年租制按年收取的租金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一点上区别於名义年租制),而是每年调整土地的租值。
地租是土地使用权的报偿,在这一点上土地年租制与土地批租制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在征收方式上两种制度略有不同:在土地批租制度下,地租就是土地出让金(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在土地年租制度下,地租就是土地的年租金。需要说明的是,土地年租制与土地批租制在征收方式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实行土地年租制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取消土地批租制。如前所述,地租中所含的征地费和前期土地开发费是在土地出让前就已经发生的,数额也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在土地出让初期征收,没有必要再分摊到不同年份的年租金中征收。需要按年度评估和征收的主要是地租中所含的位差地租。理论上说,不同年份的位差地租应该由市场决定,即由该年份内土地使用权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因为土地的不动产性质,其使用权不可能每年都在土地市场上交易,所以位差地租在实际征收上是行不通的,实践中往往采用土地市场价值或租金价值的评估值作为征收位差地租的依据。香港政府实行的实际年租制就是这种情况,每年由香港政府评估房地产租金市值来确定应课租值,然后由应课租值乘以一个固定的租率来确定每年土地的实际租金额。
此外,实际年租金反映的是以年为单位时间的土地租赁关系,而不是以年为单位时间的土地使用权买卖关系,即实际年租金是土地年租,而不是土地年价,理论上只有位差地租可以当作土地年价。在香港,实际年租金虽然通过每年重新评估租金市值来实现与市场位差地租同步变化,但因为评估租金市值时有信息失真的问题。加之租率是由政府决定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实际年租金与位差地租必然会存在“租金差值”,“租金差值”的大小由评估租金市值的准确程度及政府设置实际年租金租率的合理程度决定。在香港的实际年租制度下,实际年租金因不能完全反映该年内土地使用权的供求关系,导致“租金差值”的存在,不同年份的“租金差值”因为不能在土地年租金中体现,就必然要经过贴现进入土地出让金中,成为初始地价的组成部分。
(三)批租制和年租制的混合体制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香港目前实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实质上是批租制和年租制的混合体制。首次拍卖时,地价中包括征地费、土地前期开发费和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租金差值”的贴现值总和,土地出让期内,按年征收的是根据房地产租金市值评估值乘以固定租率确定的实际年租金。土地出让的混合制度可以弥补单一制度的不足,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土地使用者不用一次支付全部地价,减轻了初始阶段的负担,使土地投资安排更为合理;从政府收入的角度看,虽然每年取得的地租收入较少,但因为可以每年重估应课租值,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取得土地增值的收入,使政府的租地收入更为平衡。
香港土地出让制度的
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香港土地批租制度发展过程的经验分析可以看出,香港实行的混合体制仍然是土地政府所有制前提下的土地出让制度。在土地租金征收方式中,混合体制实质包含“价”和“租”两个部分,其中“价”的部分仍然是土地出让时一次性收取的出让金,是由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租”的部分则是按年收取的土地租金,是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报偿,是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分配土地收益的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租。实行混合体制后,土地的初始出让价格会下降,因为一部分地租会从初始地价转变为年租金,初始价格下降多少,则由年租金的租率决定。在土地价值的评估方式确定以后,年租金的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政策杠杆,调节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混合体制如果设计得当,与土地批租制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为地方政府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2)向土地市场传递相对准确的价格信号;(3)调节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集约化使用;(4)减少土地价格的波动幅度,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我国内地实行与香港大体相同的土地公有制和土地批租制度。自从199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净以来,我国开始在城镇实行以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基础,以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为特征的土地批租制度。在具体方案制定过程中,我国也选择了与香港1985年以前相同的土地批租制而不是年租制或混合体制。十多年来,土地批租制度为地方政府加快城镇建设,促进城镇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弊端在实行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批租实现的财政收入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以当前市场价格批租土地虽然一次性收取了土地使用权期限内的全部租金,却无法获得未来土地升值的收益,加之我国缺乏类似香港的土地基金制度(土地批租的一半收入归当期政府,另一半收入进入土地基金归未来政府使用),致使土地批租的收益在短期与长期分配上存在结构性失衡;二是土地批租制度扭曲了土地价格信号,在土地批租制度下,未来土地出让期内土地使用权的供求关系要全部在当前的土地出让价格中体现,因为无论政府还是土地开发商都不可能在当前掌握未来土地使用权供求的全部信息,所以不论土地是否以市场方式出让,土地的初始价格都必然无法准确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加之土地市场中投机因素的存在,可能直接引起炒作,造成泡沫。
通过以上总体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建议是:土地年租制和土地批租制的混合体制应该成为我国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备选方案之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Ⅲ 房产使用权是什么概念
房屋的使用权 房屋的使用权是指对房屋拥有的享用权。房屋租赁活动成交的是房屋的使用权。房回屋的答使用权不能出售、抵押、赠与、继承等,它包含在房屋的所有权之中。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续期的,应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一条规定说明,土地使用年限届满时,使用者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可以申请继续使用。
Ⅳ 哪些国家的土地、房产以及墓地的产权为永久性所有权(不是使用权)
东南亚地区,例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土地都是私有,还有欧美地区也是。
Ⅳ 为什么中国的房产使用权只有70年
房屋的产权指房产的所有者按照法律规定享有的对该房屋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也就是房屋的各项权益。
房屋产权是由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两部分组成的,房屋所有权的期限规定是为永久,而土地使用权根据有关规定为有40、50年或70年不等,到期后需要重新缴纳土地出让金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那么,为什么房子产权只有70年?
什么是房屋产权?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人们必然会多多少少涉及产权问题。人们常说的“大产权”和“小产权”,房屋产权是指对房屋行使占有、实用、处分、收益的权利,即拥有权。房屋产权其实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所谓的“大产权”和“小产权”只实有些人通俗的叫法,是房地产业内从业人员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
房屋是属于不动产与其他商品的交易还是有所不同,国家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买方买了房子后是否一定能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权证,关键在于开发商能否先取得房屋所有权证,该过程也被称做产权的“初始登记”,由开发商负责办理。
为什么房子产权只有70年?
按法律规定,商品买入后就拥有永久权。但是,房屋却有些不同。消费者购入房产后,对房屋实际上是拥有永久产权的,但是土地使用权却只有70年,所以才导致房产实际产权也只有70年。
土地实际上是属于国有,所以才会有70年限制这一说法。尽管如此,70年的限制也并非令人难以接受,毕竟政府的政策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本。
房屋70年产权是从开发商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时候算起的,而且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证,所谓所有权,一般就是房屋什么时候都是你的,而土地使用证,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房屋是国家租给你的 只不过你一次交了70年的租金罢了。
房屋70年产权是指房屋建筑产权的归属年限,一般民用住宅建筑权属年限为70年,其他住宅也有不同年限。房屋使用年限分两个概念:一个是房屋本身的使用年限,另一个是土地使用年限。
关于房子的几点产权问题和为什么政府房子产权年限只有70年而不是永久性的,都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就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些帮助。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3-0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领取看房红包,百元现金直接领
Ⅵ 有谁知道美国房产使用权是怎么规定的
在美国,产权清楚是房地产买卖、抵押、出租以及房地产证券化等活动的大前提。
产权清楚的含义:
产权合法性,指屋主对房地产产权确定无疑,针对产权的合法性,无人提出异议;
产权市场性,只有具备足够数量的证明文件依法确认业主产权,才能确定房地产可以顺利进入市场。
特殊情况:具有合法的产权不一定具有市场性
例如一些年代久远资料不全或资料不幸丢失损毁的房地产,因其在交易时,卖方缺少足够的证明材料证明其产权清楚,所以虽然这类房地产产权是合法的,但市场性并不好。
“我了解在美国产权清楚的重要性了,可还是不理解产权问题在中美有什麽区别吗?”
中国产权VS美国产权
最主要区别:
中国:土地公有制,国家具有决策权。
美国:土地私有制,个人具有决策权并由宪法保证私人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
美国的地产在其所拥有的土地边界、地块位置、地号和法律描述上都会有严格的法律声明并写入产权报告。不仅如此,地里的出产物、矿物等都依法归屋主所有。
权利范围:
中国:只有使用权无产权,民宅70年,商业地产使用权50年。
美国:地产具有永久的产权和自由的使用权。
法律规定:
中国:地产产权纠纷多,债务也没有明确途径。
中国地产法律比较混乱,很多土地用途和居住密度可以随意更改。
美国:土地用途一旦界定,很难更改。
住宅区、商业区都有严格范围限定,密度更有严格规定;对於独立房屋而言,前後左右的距离都有规定。
资金保障:
中国:买房需要交纳全部预付款,若当时房屋仍处於未建造完成状态,款项可能会有风险。
美国:预先交纳3%左右的订金,而剩余款项,则要等到房屋具备过户条件,可以直接交付使用时才支付。而这3%的订金,必须抵押在过户公司里,资金安全有保障。
“原来中美产权差异那麽大,那我有在美国配置房产的念头後,应该如何考虑产权持有问题?”
在美国,产权的持有方式有哪些?
美国房产产权最常用的四种拥有方式是:个人,联名,公司及信托。买方在和卖方移交产权之前最好谘询一下房地产律师哪一种情况比较适合。
1. 个人持有(独立完全产权):
释义:个人持有顾名思义产权就是个人的,由於所有权是个人的,那麽控制权、收益权当然也归属本人,可以自行决定房子的租赁,买卖等事宜。
收益问题:房子出租後,租金扣除利息,水电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後,净收入归个人收入中去申报,但当你把房屋产权传承给子女时,自然也会涉及到个人遗产税问题。
责任问题:相反,如果个人遇到诉讼问题,比如房客在房子内受伤了,或者你的职业导致你被诉讼,特别是医生等。那麽在你名下的其他房产都会暴露在诉讼之下,附有连带责任。
适用群体:未婚的单身男女或者夫妻按照协议某一方想独立拥有产权。
补充点:大家比较关系的夫妻持有产权问题
在法律上已婚男士(女士),希望以个人名义拥有产权时,其配偶通常需要签署一份放弃该财产所有权的契约。例如,当丈夫(妻子)投资房地产,但妻子(丈夫)不参与时可能会这样做。
2. 联名持有产权形式:
在美国,房产联名共有产权,联合产权两种持有方式。
区别:
联合产权:一方去世之後,产权会自动转移给另外一方。
共用产权:一方去世了,则产权是转移给去世的一方的家人。
当然,当决定买卖房屋时,需要产权上的每一个人都签字,合约才会生效。
A. 共有产权(Tenancy in Common)
释义:
共有产权人对房地产的份额在实物上不可分,但利益上是可以分开的;
各产权人取得产权的时间和份额可以是不同的;
一方去世了,产权是转移给去世的一方的家人
适用群体:亲属、朋友或不同比例的投资人共同购买一个地产,并按比例持有和分配利润并独立继承,就可以采取共有产权的持有方式。
举例:如两个朋友可以各持1/2;产权也可以一个20%,一个30%,另外一个50%,并按照持有比例出资和分红。
B. 联合产权(Joint Tenancy(with right of survivorship))
释义:联合产权是两人及以上的人共同拥有一个产权,它的独特之处在於,当其中一位产权拥有者死亡,其余的拥有者将分享其股份。
有效的联合产权要求“四个一致”:所有权获得一致(Unity of Title),时间一致(Unity of Time),利益一致(Unity of Interest)和占有一致(Unity of Possession)"。其中缺一不可。
A. 所有权获得一致:每个产权所有者需要通过签署同一个让渡合同来取得产权。
B. 时间一致:每个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同时开始和结束。
C. 利益一致:每个产权所有者俱有平等的股份利益。
D. 占有一致:每个产权所有者必须平等拥有整个财产的权利。
适用群体:父母及子女联合购买
父母与子女以联合产权的方式持有,最大的好处是省去立遗嘱的各种手续,同时规避掉遗产税。这样一旦父母百年之後,父母名下的房产则自动归给子女。联合产权继承的房产出售时将有较高税务,个人建议还应谘询会计师以权衡利弊。
注意事项:
产权人单独转让或出售各自的产权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这样做,联合持有产权将自动停止,可能变更为共有产权。
联合产权不能用遗嘱的形式处置,当某一产权人百年後,其他在生产权人自动均分其产权,最後一名存活者会拥有完整产权。
3. 公司拥有产权:
释义:公司名下的资产自然由公司来控制,公司是由董事来控制,董事是由股东来控制,而一般董事也是股东本身。如果你是董事,并把房子买在公司名下,有关房屋的事宜实际上还是由你来控制、处理。
收益情况:买在公司名下的房子,产权和房子所有收益均归公司所有。公司有自己的税率,所以,房子的净租金收益、房子的资本增值收益都是按照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来计算。房子的盈利和亏损归属於公司的盈利和亏损范围内。
举例:在美国投资房产,个人名义和公司名义各有优缺点。
个人名义:
适用情况:用於自住,且金额不大的房子时
原因:手续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报税也容易;卖房时可享受每人25万美元免税额。
公司名义:
优点分析:
A.可以债务隔离,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因其是有限责任公司,所以公司其他股东不会受到,由房产引发的债务连带影响,也不会连累到股东的个人财产。很适合除了房产以外,其余个人资产不菲的人。
B.可以保护个人隐私,不用将资讯公布在市政网站上。
C.便於多人合夥,成立合夥人企业来购买房产。
当个人的资金无法吃下大规模的房产项目,需要他人合夥投资时。比起联合产权,利用公司名义购房在股份转让和股份继承等方面,更方便。
D. 可便於专职做房地产投资的人规避债务等。
缺点分析:
A.以公司名义买房手续较为繁琐,费用不菲。
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时需要特意聘请律师,然後在申请美国报税号,做财务报表和年终报税是,一位专职会计师也是不可或缺的。
B.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投资可能会引起双重缴税。
公司本身便需要报税交费。缴完这部分税,股东利润分红时还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C.公司买房基本属於投资类型,因此不能享受个人的25万免税额。
D.卖房时,个人缴纳的收益税税率最高为20%,而公司则高达35%,两者相差较大。
4. 信托方式:
最後一种是信托,信托有很多形式,家庭信托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信托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信托管理人或者信托控制人,其次就是信托本身,第三就是收益人。
信托对於资产保护和高收益的合理避税有天然优势,受到很多美国富人阶层的欢迎。
资产所有权:在信托下面的房地产所有权是属於信托本身。信托的资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信托本身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经营实体,不会接受法律诉讼。
资产保护性:如果你个人有诉讼问题,不会影响你在信托内的资产;如果你给你的子女们购置的房子在信托名下,如果他的婚姻破裂了,但房子产权不会被配偶分走。
控制权:个人或公司都可以作为信托的控制人
收益权:在信托里的资产收益属於信托本身,在每一年的年末会分配给信托的受益人。如若这一年的资产收益不进行分配,需要对不分配的受益进行缴税。
缴税问题:
信托本身需要报税,但信托不是税务实体,没有税率。
信托里获得收益与信托受益人的其他收入,一起按照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计税。对於将很多房产和生意资产,存放在信托里的人来说,十分有利於避税,将公司税率转换为个人所得税税率後,纳税额度会少很多。
传承:只要把控制人更换就可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个人:如果控制人是个人,则传承会引起费用和麻烦。
公司:如果控制人是公司,情况就简单得多。通过更换公司董事,即可更换公司控制人,从而达到控制与传承信托的目的。
Ⅶ 哪个国家的房产(永久使用权/永久土地)持有成本最低
国外也不是永久土地,永久两个字太极端,不会被轻易采用
Ⅷ 什么是房产管理权和使用权
在房屋的权限中是有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没的管理权一说的。
房屋的所有权回和使用权是在房屋交易中经常见到的答两种权利状态。房屋的所有权是指对房屋全面支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房屋的所有权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这也是房屋所有权的四项基本内容。拥有上述房屋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所有权人可以占有、管理、使用、处置所有的房屋,包括出售、出租、抵押、赠予、继承,并且排除他人的权利。拥有了房屋的所有权就等于拥有了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权利。
房屋的使用权是指对房屋拥有的利用及有限占用权。通过房屋租赁或借用实现的是房屋的使用权。房屋的使用权不能出售、抵押、赠予、继承等,它包含在房屋的所有权之中,是房屋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