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网络上的版权问题
这类网络上的版权属于著作权范畴
如果发现侵犯版权,告知后立即撤销的可以不用承担法律责专任属
若造成影响的,应在影响范围内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在损失范围内予以适当赔偿
法律明确规定了范畴,如果只是作为观赏或者其他公益等非谋取商业利益活动的行为是不触犯著作权的,可以合理使用。
❷ 关于网络图片的版权问题
侵权与否要看图片使用者是否用作商业用途。若属于以下规定的十二种合理使用的情形,则不属于侵权: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一般需要检查图片的许可协议,如果是第一手的照片,有水印或声明需要版权的,就不能擅自使用。
请问你老人家识字吗
(2)网络下的版权问题扩展阅读
怎么看图片有没有版权
在网络首页搜索自己想要的图片。
搜索完成之后点击进去图片主页面,注意观看右下角的版权信息栏目,如果是有的,一般都是有版权的信息。另外一般高清像素高的图片也多有版权,具体的可以点进去仔细的观看一下,或者注明图片的来源。
有版权的图片需要获得作者的授权才能用于商业用途,不要盗用。
❸ 关于网络原创文章的版权问题
如果没来有明确约定,那么你作为文章自的原创者,是拥有版权的,在文章发表的时候,也应该保留你的署名。
但前提是作品不属于“委托创作”。什么是“委托创作”呢,就是提出需求的人是权利人,你是被委托写作的人,作品完成之后版权归提出需求的人所有,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你仍然可以要求在发表的时候要署自己的名字(根据你们双方的具体约定而定)。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有证据证明你是原创者呢?因为如果你认为对方侵权了,想要维权,你首先就要证明你自己创作这篇文章在先。
因此,有2点建议:
之后创作的文章,特别是这种应别人需要创作的文章,要跟对方明确一下,这篇文章版权属于谁?之后会不会署你的名字发表。
在作品创作完成后,交付给他人之前,第一时间做一个版权存证,这是为了证明你是原创者,防止对方骗稿或者发表时不履行约定。原创宝的网站就可以做版权存证。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❹ 网络资源版权问题
这种转抄载行为直接侵犯版权人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版权人来追究,上述单方面的免责声明是没有任何法律免责效力的。
当然,实践中除了影视剧、音乐、图片和文学作品版权风险很大外,其它的作品转载即使构成侵权,版权人来找小网站来维权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他获得的赔偿可能都没有他的维权成本高。
❺ 你好, 我想问一下关于网络的版权问题。
答复:
1、引用他人的观点的目的必须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问题。如果与他人的观点一致只要内表达不同就不属容于侵权,理由是著作权不保护思想。处于道德的要求,如果借鉴了他人的观点,最好明确说明借鉴了某人在某处发表的观点,这就是引用,如果原文引用,需要注明出处;大意引用,就注释说参见:……。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构成引用,就不是剽窃,不是侵权,不在于比例,关键是看被引用的文字是为了说明自己,还是其他。引用和剽窃的本质区别是,剽窃是将他人的观点、文字等当成自己的观点、文字,判断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注释说明是他人的文字。
2、网站转载属于侵权行为!著作权法规定的不需要作者同意而必须支付报酬的转载成为法定转载,仅限于报刊之间的转载,不包括网络之间的转载。所以必须经作者同意,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3、不论是不是出版物,引用都应当注明出处。引用的唯一要求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他人未发表的作品不能引用。
❻ 网络作品的版权问题及侵权原因是什么
网络上的著作权侵权,依据侵权行为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
1、一般行为侵权
这是目前主流的划分方式,又分为三种类型:
(1)上载:
上载有两种形式:
一是将传统作品数字化后上载到网上;
二是将本身就是数字化形式的作品直接上载到网上。
(2)转载;
这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将其网络作品在网络上转载,其实是网络间的复制、传输。
(3)下载:
它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将发表在网上的作品下载并发表在报刊上,或储存在存储器上,或打印在纸介质上。
2、特殊行为侵权
上载、转载、下载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在网络环境下是屡见不鲜的,而且也已经被法律确定为是侵犯著作权的,本文认为有必要研究与讨论一下超文本链接这一特殊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侵犯网络著作权。
二、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责任
1、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在归责原则这一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应当使用过错原则还是严格责任原则。
目前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学者们有几种不同意见:
(1)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的根据和最终要件。
(2)主张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
(3)主张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即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可以不承担责任。
2、网络内容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网络内容提供者,是指选择某类信息并上载到互联网上供用户访问的一类主体。如果其选择并上网发布的信息有违法或侵权的内容,就有可能为此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网络内容提供者,在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版权行为时,应与该网络用户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第二,网络内容提供者,在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版权行为,但经版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却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时,应与该用户承担共同侵权责任。这时,网络内容提供者在主观上由不知转向明知,因而适用的仍然是过错责任原则。
3、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为各类开放性网络(主要指互联网)提供信息传播中介服务的一类主体。
其一,所述“发现”未说明是“初次发现地”还是“能够发现的地方”,根据此条规定,著作权人可以到国内的任何一个地方来起诉侵权者;
其二,此规定的使用情形与现行民诉法相冲突,现行民诉法要求诉的前提是有明确的被告。
❼ 网络视频的版权问题有哪些呢
依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
第四节 权利的限制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
要想不侵权,务必”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❽ 关于网络版权和侵权的问题
第一、网上流传的视频绝大部分都在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内受著作权法保护;只有极少已经超过著作财产保护期,但是著作人身权没有保护期限限制。
第二、未经许可对他人的视频作品进行修改侵害了作者的修改权;未经许可将他人的视频上传会侵害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❾ 网络共享下载是否涉及的著作版权问题
并不是所有网络“共享”下载的内容都是真正共享的。要看下载的是什么内容了,如果下载的内容本身是共享的或是过了保护期(著作权人死后50年)的那就没事;如果下载的内容本身是盗版的,只要你有传播(包括制作成光盘和朋友之间交流,不管收不收钱)都是盗版的;如果下载的内容是合法的正版的(比如从官方网站下载)那就要得到授权许可。主要依据:《著作权法》。特别地,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首先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条文规定,若是在条例中没规定的才根据《著作权法》的条文和规定执行。
著作权客体:
(一) 文字作品;(二) 口述作品; (三)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 美术、建筑作品;(五) 摄影作品;(六)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 计算机软件; (九)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归属的法定原则。该法第10条规定了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的著作权人各项权利内容。
当第三方需要使用时,需要得到著作权人的使用许可,双方应签订相应的合同。但《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它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条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
第二十八条 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依照本法取得他人的著作权使用权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第三十七条 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向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第三十八条 录音录像制作者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同表演者订立合同,并支付报酬。
第三十九条 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该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出版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还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和表演者支付报酬。
但以上这些内容里面有很多模糊地带,不好认定。不过因为下载制作成光盘和朋友交流而被告的好像很少听到,毕竟我国现在还没有打击的这么严。建议最好咨询律师。祝你好运!!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http://www.angelaw.com/weblaw/c_weblaw3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16428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http://www.most.gov.cn/zcfg/kjfg/t20011220_7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