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前还是索尼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他是哪个公司的
不是了
但是 micheal 有索尼的50%的股份 索尼每赚一分钱都要和micheal平分。
所以,索尼想要拿走micheal的股份
他们制造了各种麻烦 想让micheal破产 好让micheal 把那50%的股份变卖给他们.
1986年,迈克尔•杰克逊花4750万美元买下了ATV的歌曲版权目录,其中包括超过250首披头士乐队歌曲的版权。索尼/ATV出版公司成立于1995年,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出版公司之一,这个出版公司就是杰克逊用ATV和索尼音乐公司出版部的合并产物,双方对等分得一半的利润。合并后,索尼音乐公司当即就付给了杰克逊一亿美金的交易酬金。实际上,在1993年,杰克逊就将手下的ATV发行公司的曲目管理权由环球音乐公司转交给EMI百代音乐发行部主理,据报道杰克逊将从中获利两亿美元,先期便已收到了一亿美元的酬款!这些举动过后,杰克逊不再只是一个唱歌跳舞的人——他变成了音乐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须知除了披头士,从猫王、麦当娜、绿洲乐队、鲍伯•迪伦到近十多年来的玛利亚•凯丽、席琳•迪翁、诺拉•琼斯等等超级头牌明星的歌曲版权,都在索尼/ATV出版公司的控制之下,而索尼/ATV出版公司又是由索尼音乐和杰克逊对等控制!这些明星们的作品所赚取的金钱,有超过一半的比例要分给索尼/ATV出版公司,再对等分给索尼音乐和杰克逊,杰克逊每年从中都能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收益。这个出版公司的曲目库,据行家估计,价值十亿美元。
❷ 迈克尔杰克逊如何取得SONY公司全部歌曲的50%的版权
你大概是刚开始了解他吧!
其他不说,就光看这些他的公司吧。
以下便是MJ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已知):
管理类
名称:MJJ Legacy LLC MJJ遗产公司
职能:管理 (新公司,具体职能不清楚。会计所:Holthouse, Carlin & Van Trigt LLP;法务代理:Dewey & LeBoeuf LLP)
成立日期: 2008年9月22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JJ Proctions LLC and Inc. MJJ制作公司
职能:管理 (老公司,因版权原因重新启动)
成立日期: 2008年7月31日重启 (最初成立于1979年10月30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ichael Jackson Co. LLC MJ公司
职能:管理 (Raymone Bain时期建立,未来何去何从还不知道)
成立日期: 2006年6月13日
状态: 运营中
音乐制作
名称:MJJ Kingdom LLC MJJ王国公司
职能:音乐制作 (最新建立,具体职能不明。Peter M. Lopez任管理职务,来自Kleinberg Lopez Lange Cuddy Edel & Klein LLP公司,法务代表Robin C. Gilden,来自Reish Luftman Reicher & Cohen LLP)
成立日期: 2008年8月8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JJ Music Inc. MJJ音乐公司 (和Sony的合资公司)
职能:音乐厂牌
成立日期: 1997年9月17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JJ Records LLC MJJ唱片公司
职能:音乐厂牌
成立日期: 1997年8月15日
状态: 2002年4月26日关闭
录影制作
名称:MJJ Ventures Inc. MJJ投资公司
职能:录影制作 (老公司,因版权原因重新启动)
成立日期: 1991年2月26日
状态: 运营中
授权
名称:MJ Licensing LLC MJ授权公司
职能:授权
成立日期: 2003年10月10日 (2007年4月18日重新启动)
状态: 运营中
名称:Triumph International Inc. 盛典国际
职能:授权
成立日期: 07-19-1982年7月19日
状态:2003年3月1日关闭
出版
名称:MiJac Music Inc. MiJac音乐公司(华纳Tamerlane出版公司管理)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1979
状态: 运营中
名称:Sony ATV Music Publishing LLC, SONY/ATV音乐出版公司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1995年11月2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J ATV Publishing Trust,MJ ATV出版信托 (管理MJ在SONY/ATV中的50%股份)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02-09-1999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J Publishing LLC,MJ出版公司 (MJ自己的100%音乐版权)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1998年11月30日
状态: 停止运营
名称:New Horizon Trust 新地平线信托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2006年2月10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New Horizon Trust II. 新地平线信托2号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2007年11月9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New Horizon Trust III. 新地平线信托3号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2007年11月13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Sony MJ Music Publishing LLC, SONY MJ出版公司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1995年11月2日
状态: 运营中
名称:MJ Sony Music Trust, MJ SONY音乐信托
职能:出版
成立日期: 1995
状态: 2006年5月31日关闭
产权
名称:Sycamore Valley Ranch Company LLC, 枫谷牧场公司
职能:房产
成立日期:2008年7月15日
状态: 运营中
有些车已经被他给忘记了,在他家的车库里。最近开的是劳斯莱斯。逛玩具店半小时花几万美元,还有他的房子,哎,你可以到迈克尔杰克逊吧去问,那里一人一句就明白了
欠债是不假,但破产绝对是子虚乌有
他的个人不动产超过1亿美元;此外个人歌曲版权价值2.5亿美元;与Sony公司合资的Sony/ATV音乐出版公司价值25亿美元,他个人占一半,也就是12.5亿美元;此外其他投资价值2亿美元,总身家超过18亿美元
而现在传得沸沸扬扬的所谓破产,主要指一笔还剩余2.7亿美元的债务,由于用于周转的资金较少,所以暂时出现财务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Michael是音乐界唯一一位拥有自己歌曲词曲版权、歌曲母带与歌曲发行权的艺人,所以他的唱片提成是乐坛最高的,差不多达到唱片零售额的30%-35%。自从2000年以来,他的各类专辑一共卖出了超过3000万张(平均价格16美元);单曲也已经卖了将近500万张(平均价格6美元);此外还有超过150万套的DVD(平均价格25美元)。那么他个人在这5年里的唱片销售提成就超过了1.8亿美元,除去税金,为1.2亿美元,平均每年税后收益2500万美元
此外,在Sony/ATV中,仅The Beatles乐队的歌曲,每年就可以差不多带来2000万美元的收益,Michael一人就提成1000万美元。要知道The Beatles乐队的歌曲只是公司拥有超过30万首音乐作品的庞大曲库里的251首而已,任何Sony音乐公司或ATV出版公司控制下的歌手、词曲作者的作品,只要进行商业发行、商业演唱、广告使用或影视作品使用,都可以为Michael JAckson带来收益。包括我们所熟知的Mariah Carey、Oasis、周杰伦、黎明等
现在,Sony/ATV每年的收益是1.2亿美元,那Michael Jackson每年就可以获得6000万美元,除去税金,也超过4000万美元。也就是说Michael即使不出版任何唱片、不做任何演出,仍然可以每年等着4000万美元的银子进入自己的腰包。更何况他过去5年里,每年可以获得平均2500万的个人唱片销售提成。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几年,无论他在人们眼中是如何地过气、愚蠢和古怪,他也仍然每年赚进超过65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他在01年9月进行的30周年演出的1100万美元门票收入和1000万美元的转播权销售,这是他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现场演出),并且新专辑在没有任何宣传的状况下卖出1200万张。
那么,各位头脑良好的朋友可以算算了,所谓的挥霍无度造成的破产从哪里来??
说他挥霍的人注意了,他至今仍然在资助超过40个的慈善机构,差不多每年都要向这些机构就无偿输入上千万美元的资金
此外,他个人日常最大的开销是他占地2700英亩的农场,一个月的管理费用超过250万美元,那一年下来也不过3000万美元
尽管如此,他每年还是留下2500万美元,除去这几年的意外支出(包括为穷苦的黑人艺术家举办葬礼、律师费和大额采购,没有赔偿,因为他的官司胜诉了,没有赔偿的义务),总额不超过1000万美元(每年200万美元),那他每年还有超过2000万美元的净收入,这一笔资金,就是他每年用于偿还债务的钱
所以各位认为他已破产的朋友注意了,那些媒体恶意中伤、断章取义的报道尽量少看,如果真的破产,为什么从01年说到现在,始终不见Michael Jackson宣布破产?他为什么仍然过着富裕的生活呢?
下面是Sony Music音乐娱乐公司的版权说明
http://www.sonymusic.com.cn/rights/rights.htm
❸ 为什么Michael会有猫王和披头士的音乐版权
MJ在八十年代以450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拍买下披头士所有的歌曲版权和部分猫王的歌回曲版权,后来这答些歌曲版权的价值一路攀升。
91年MJ与sony签署了一份价值十亿美元的合同,主要条件是MJ带着披头士与猫王的歌曲版权加入sony公司,并且MJ要向sony提交六张新的专辑,而sony当即支付1亿美元给MJ,并且分给MJ 50%的sony股份。这里的50%sony股份是指美国sony影音公司50%的股份,而不是整个sony集团。
在MJ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sony了,sony的大老板也就是创始人是日本人盛田昭夫,美国sony公司只是他们的一个子公司,所以说sony是MJ合资创办是错误的。MJ离开摩城之后加入的ECIP公司就是sony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❹ MJ和SONY什么关系
50%的股权
是指索尼发行的每一张DVD里,不包括MJ个人的DVD
像其他艺人的DVD、CD等,都要分一半给MJ
而MJ是音乐界唯一一个拥自己音乐版权的人
索尼只控制母带权
而最后母带权也将归MJ
也就是说如果MJ愿意把一首歌改成别的风格都可以
但索尼不行
只能是发行母带的那种
如果其他地方
像是电影需要用MJ的音乐
也是要付MJ钱的
在问答区里有
MJ有披头士、猫王等歌曲版权
也就是说MJ的那点负债对于他来说不值一提
只不过没有流动资金
他应是音乐界最有钱的人
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人
而且MJ从来没有卖出他的音乐版权
遗产继承人也说过不会卖出
但和索尼继续合作
他们的是相互赢利
❺ 迈克尔杰克逊逝世后,他的财产,我指的是他拥有的50%的SONY全部歌曲的版权如猫王,披头士的版权归谁持有啊
这些属于他的遗产 要看最后律师决定遗产归谁继承 我估计他三个子女继承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他的子女由谁来抚养就不知道了 那个抚养人就是最终实际拥有者
❻ 杰克逊有SONY一半的股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真相,我给楼主好好介绍一下(不是复制的噢!):
杰克逊贷款2亿美金,买下Sony公司50%的股份,同时收购白人最引以为豪的披头士和猫王的音乐版权。
可是不久后,Sony公司后悔卖出了这些版权,就想让迈还不起这2亿美元而放弃收购。于是,Sony公司就故意不给迈的那张专辑Invicible做任何宣传,而且不发行好的单曲,目的就是想让迈专辑卖不好赚不到钱无力还债。结果,Invicible在几乎零宣传的情况下,仅凭着迈“流行天王”的影响力 还是卖出了1200万张,也是很不错的了。
后来,迈又开了演唱会大捞了一笔,导致Sony的阴谋失败。加上纯洁的迈这时也看出了Sony的阴谋,于是紧接着Sony和迈的关系开始恶化,于是出现了那场沸沸扬扬的纠纷。
就介绍这么多了,详细情况比较复杂,楼主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
当然,如今猫王披头士还有Sony一半的版权,是归在了迈的名下。所以,就算迈去世以后欠了大笔债务,靠着这些版权也足以还清还有富裕。
❼ 披头士是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乐队,唱自己的歌却还要交版权费,你怎么看
披头士确实是个很厉害的乐队,很多歌是包含着很深的寓意(歌里可以听到反战、人权等当时的热门时事元素)。他们开创了摇滚乐的先河,如果讲音乐性的话去听白专辑《white album》,里面像happiness is a warm gun之类的歌有很有趣的探索,(21拍一个loop)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很复杂,这就是披头士!披头士纪录片《the beatles anthology》一共有九部,可以去听听,真心棒!
也许他们并不是第一批这样做音乐的人,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开创性"影响力,给全世界的粉丝和后来艺人们,做了好榜样。我认为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70年代就解散的乐队,到现在都这么受欢迎,让人们一直铭记于心,你认为The Beatles伟大吗?
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期权事件发生,比如之前大热的旭日阳刚和汪峰的侵权事件。歌曲版权都限制商业用途使用,就是你不能在没有版权的情况下利用此歌曲盈利,旭日阳刚唱汪峰的歌来开演唱会,很显然已经涉及到盈利,所以这在歌曲的版权范围是不被允许的。
像《歌手》或者《中国好声音》《天赐的声音》等歌唱类综艺节目中,显然这样的综艺节目有广告收入和收视收入,涉及盈利性质。如果演唱者不是歌曲版权的拥有者,需要提前跟歌曲版权者或者机构商议使用细则,即使他是歌曲的原创者也是一样的,
❽ 迈克尔 杰克逊为什么拥有披头士50%的歌曲版权费
你的消息不可靠
他有披头士所有歌曲的版权
还有很多猫王歌的版权
还有很多很多人的
他还有
[索尼]音乐公司50%的版权
❾ michael jackson说:我拥有sony一半的版权
是sony公司所有的歌曲的一半版权(现正发行的以及将要及确定发行的)
❿ 谁知道害死迈克尔杰克逊的索尼音乐公司总裁叫什么名字要他的详细资料
索尼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HowardStringer(霍华德·斯金格)
1965年出生于英国威尔斯,22岁时做出决定,即在牛津大学完成现代史学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决定到美国去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他还只是一个大不列颠公民时,选择成为一名美军士兵前往越南,并因两年多出色的表现获得美军荣誉勋章。
从越南归来后,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工作为记者。并在CBS度过了从记者、制片人到总裁显赫的30年。Howard于1997年加入时处于亏损境地的SONY,曾任美国SONY社长与新力电影娱乐(SPE)会长,因为雷厉风行的裁员作风而被称为“减支先生”。并曾于2004年成功主导SONY完成好莱坞7大影业之一的米高梅(MGM)并购案。
详细个人资料:
1942年2月出生于威尔士
1976-1981“CBSReports”执行制片人
1981-1984“CBSEveningNewswithDanRather”执行制片人
1984-1986CBS新闻执行副总裁
1985加入美国国籍
1986-1988CBS新闻总裁
1988-1995CBS广播集团总裁
1995-1997TELE-TV董事长兼CEO
1997年5月加入索尼公司任索尼(美国)公司总裁
1997年7月至今索尼(加拿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98年1月至今索尼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8年5月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至1998年12月)
1998年5月索尼公司执行董事
1998年12月至今索尼(美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99年6月索尼公司董事会成员
2000年3月至今索尼宽带娱乐有限公司总裁
2003年4月索尼公司副董事长
2003年4月至今索尼美洲业务区域总代表
2003年4月娱乐业务最高负责人
2003年6月索尼公司副董事长、公司执行官、董事会成员
2003年11月索尼公司首席运营官(负责娱乐业务)
2004年8月至今索尼BMG音乐娱乐公司董事
2004年11月至今负责索尼Connect公司
2005年4月至今索尼公司游戏业务最高负责人
2005年6月至今索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公司代表执行官,董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