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在民法保护方面

物权在民法保护方面

发布时间:2021-01-02 05:50:12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有哪些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返还原物 2、确认物权 3、排除妨害 4、消除危险 5、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② 民法通则与物权法有哪些不同规定

《民法通则》属于一般法,《物权法》相对于民法是特别法,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
1、《民法通则》第88条:.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
《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物权法》第八条 其他相关法律对物权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物权法》将抵押、留置关系规定在第四编担保物权。
《民法通则》在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节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中未规定抵押权、留置权,而在第二节债权中的第八十九条(二)、(四)规定了抵押、留置关系,由此发生的抵押权、留置权属债权范畴,是一种优先债权。前者写在物权,后者规定在债权,出现不一致。

3、《物权法》在所有权编中规定:国家机关对其支配的不动产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国办事业单位对其支配的不动产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收益处分的权利,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又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这些条文同写在所有权一编,按照常人通常理解,很容易导出国家机关、国办事业单位、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动产享有所有权的推论。法律的导向性很强,社会上又有人鼓吹法人所有权,将国家机关、国办事业单位、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写在所有权编,极易被法人所有权论调钻空子。法人所有权论调的要害是架空国家所有权,为私有化鸣锣开道,它的危害必须高度警惕。
《民法通则》将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的经营权写在承包经营权之后,很明显,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国有企业法人的经营权更是用益物权。

4、社会主义国计民生财产与其它财产是同等保护还是特别保护

5.所有权人是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还是公民
《物权法》创造了私人所有权的字样,对私人解释说,包括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等字又含哪些,没说。因此,物权法草案认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也是物权主体,享有所有权,是所有权人。
《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主体是公民、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规定在公民一章中,它们是公民从业的一种形式,不是与公民并行的独立民事主体。对于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所经营的财产,其所有权属于造就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公民,而不属于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这个外壳。

6、拾得遗失物是拾金不昧还是收取保管费,对于拾得物,
《民法通则》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这是说,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金不昧。如果拾得人支出实际费用,则按无因管理办,由失主偿付。倘若拾得人没有支出实际费用,则不能向失主讨要报酬。
《物权法》规定: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必要费用,要求遗失人支付保管费。民法室讨论会上,孙礼海等同志认为,捡了钱包、手机,揣在兜里、搁在家里就是保管,按照物权法草案所写,失主就应支付保管费。

③ 物权法的法条分析

(一)实质意义上物权法的合宪性

1、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

与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的民法一样,物权法也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之分。前者专指系统编纂的物权法,即民法典物权编;后者则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物权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包括《物权法》,还包括其他各种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的物权法律规范。鉴于我国的分编通过立法计划,即使《物权法》颁布,我国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还包括《民法通则》和《担保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因此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物权法对宪法上基本原则的贯彻,也是通过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具有的合宪性来实现的。

2、未来《物权法》颁布后《民法通则》第七十三条的效力问题

《物权法》属于民法基本法律,预计将由全国人大通过。显然,《物权法》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后法,同等位阶的后法对先法规定的内容若作出了不同规定,依据后法的规定。后法没有作出不同规定,先法没有被废除的条文,继续有效。可以很明确的说,《民法通则》在我国民法立法进程中,将长期的继续扮演“民事基本法”的角色。为保证法律规范的延续性和权威性,根据我国的《民法典》起草计划,采取分编通过的方式,必然涉及到新颁布的《物权法》以及此后列入立法规划的《侵权法》、《人格权法》与《民法通则》之间的具体适用问题。可以非常确定的说,《物权法》既不会完全替代作为财产保护基本条文的《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一节,立法机关也没有任何理由和可能性宣布该部分内容失效,因此《民法通则》第七十三条将继续有效,其效力范围将作用于整个民事财产权法领域。

3、实质意义上物权法的合宪性

“违宪说”也注意到了“《民法通则》明明还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公共(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忽视了《民法通则》与未来《物权法》作为实质意义上物权法组成部分的重大、基本法理常识,藉此推导出“《草案》废除该条规定,既是同《民法通则》的基本精神和规定不一致的,违背立法的连续性原则的,同时也是违宪的行为”的荒谬结论。反之,如果每一部法律都必须照抄所有与之相关的宪法条文,那么在中国上万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还有几部不违宪?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由于我国立法机关的特别民事立法安排,正是通过《民法通则》的长期存在,对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条款进行了全面的落实。忽视《民法通则》的存在状态及其与未来《物权法》的关系,不顾物权法草案拟通过详细严密的规则具体落实宪法规范的事实,而以草案没有机械地重复宪法的某一条款为由即认为其违宪的观点,似乎显得有些荒谬和幼稚.
(二) 物权保护方法上的合宪性:

从民法学的权利保护角度讲,《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个权利保护命题。民法上的权利保护请求权包括原生请求权和次生请求权[45],规定于历稿《物权法(草案)》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的物权请求权是物权的原生请求权,相应的次生请求权是侵权法上对物权保护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其他民事责任请求权和侵权禁令请求权。我认为,《物权法(草案)》是否符合《宪法》的十二条的问题是物权保护方法上的合宪性问题。尽管这种分析已经超越了“违宪说”的视野和指责范围,但考虑到这正好也是民法学界内部始终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这里是尽到民法学的解释义务,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

④ 物权法和民法通则能不能适用于房屋的拆迁安置

房屋的拆迁来行为的确属于行政行源为,但是作为被拆除的房屋如何进行保护是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范畴。你们作为按份共有人,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已经超过半数的按份共有人同意安置方案,也就是说可以由四个人代表全体去和开发商协商,但是如果协商结果不利于按份共有人,其效力不涉及其他按份共有人。
你们拥有房屋的所有权,行政行为的拆迁也必须经过你们同意,就赔偿问题,安置问题进行协商,完全适用于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详细的事例可以参照“史上最牛的钉子户”重庆的那个房屋拆迁事件。但是你要清楚一点,中国的行政拆迁行为本来就是违反物权法的,政府只能与所有权人进行协商而无法进行强制拆迁,这一点是我国行政权力过于膨胀造成的,所以适用于其规定在法律上是行得通的,但是现实中能够按照法律办到什么程度,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

⑤ 谈谈民法是怎么实现对民事权益的保护

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由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民事单行法构成的民事法律体系。
目前中国的民事权利体系由人格权、身份权、继承权、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组成。人格权是自然人基于人格尊严对自己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民法通则对其有集中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单行法也有相关规定。身份权是基于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民事权利,主要规定在婚姻法和收养法中。继承权是继承法规定的取得遗产的权利。物权是直接支配有形财产的权利,具体包括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以及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这些担保物权。目前中国民法对物权的规定分散在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担保法等法律中。债权以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权利和违约责任为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分别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具体规定。这些民事权利将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和合法财产权受保护的规定落实为对平等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
就保护人身权利而言,以人格权为例,规定了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对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一般人格利益予以支配,并排持他人的权利。具体人格权主要有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具体以隐私权为例,法律将隐私上升为一种权利,十足十一种进步,并规定精神受到伤害可申请精神损害赔偿。
就财产权而言,以物权为例。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物权保护的六种方式:确认权利;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损害赔偿。这六种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物权保护的途径可以分为公力救济途径和私力救济途径,所谓公力救济,"谓私权受到侵害者,对于国家有保护请求权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私力救济又称为自力保护、自力救济,是保护民事权利的基本方式,即权利人运用自己力量来保护权利,物权保护同样也有此种方式。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物权的保护的民事方法有哪些

楼上说得太多了,实际上只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

⑦ 什么是物权保护法

物权保护法,简单来说就是保护物权的法律,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这是物权法律制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物权的保护也是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每个法律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保护物权作出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宪法对保护物权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刑法是运用刑罚的手段惩罚犯罪,保护物权;行政法则利用行政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办法,同破坏、侵吞财产的行为作斗争。《物权法》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物权的保护",规定了五种对物权保护请求权,具有其他法律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物权的保护具有两个特点:
(1)物权保护渊源的多元性。物权作为民法的一个理论范畴,尽管是私法的主要内容,但其保护却在整个法律体系的各个部分均有体现,既包括公法对物权的保护,也包括私法对物权的保护。前者如我国宪法、刑法和行政法对财产权的保护,后者如民法,特别是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例如,我国《物权法》第三章就集中规定了物权的保护。
(2)物权保护方式的多样性。物权保护,既可以通过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物权人请求国家公力救济,也可以在特定情形下依私力救济排除他人的不法侵害,保护自己的物权。

⑧ 物权法是否与宪法冲突

写进宪法的都是抄神圣不可侵犯袭的权利。
假使不充分保护私有财产,也达不到保护共有财产的目的。
具体论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从自然法的视角,生存是第一要义而财产权是人安身立命之所需,可以结合天赋人权理论。
2、法的第一目的性价值为自由,无财产将导致无自由。
3、财产权与民主及有限政府的关系。
4、保护私产于我国现实需要。分以下几点:其一,市场经济要求;其二;公私分明,更好的保护公有财产。(这个看似矛盾,但实际是确定物权之归属,矫正共有财产为人人可犯而无需太大责任的现实状况,提供了更科学的思路。)其三,权利本位的现代法治建设必需要求。
论文是要论证的哦。以上只是论点,论据自己找吧。
参考资料:任何一本宪法学或宪法学原理关于私产保护的章节,法理学中法的价值和法的本体章节,民法学,物权的基本原理部分。还要看《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哦。
这个其实和私产入宪的论述很像~不全面的地方,包涵~

阅读全文

与物权在民法保护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