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思科华为知识产权案启示

思科华为知识产权案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01 14:00:11

① 华为到底有没有侵犯美国知识产权

华为应该没有没被惠普收购,惠普收购的是HC. 00年1月日,由于思科起诉中国华为专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其停属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的事件发生,华为没有选择退出国际市场,而是在同年11月选择和已进入衰退期的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为期三年),也就是华为COM公司。其为控股1%,COM公司公司股份的%。经过三年的合作后,华为完全撤出其投资,华为COM更名为HC,也就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可以这么说,从从00年11月开始,华为和华三是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公司了。

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

华为的知识产权部早在1995年就创立。从2000年起华为国内专利申请量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2004年超过2000件。在国外专利申请方面,累计PCT申请或国外专利申请已经超过600件,申请国内外商标也超过600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大户松下(日本)的1729项,和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荷兰)的1551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网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华为公司2008年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专利申请世界之最。
2013年,华为向各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5,000件。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4,168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18,791件,国际PCT专利申请累计14,555件。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

③ 思科诉华为:中国人如何走出知识产权冬天

我说“情理之中”,并非预见到了这场官司。而是预言“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之争,将是引发未来100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冲突的总的导火索,是矛盾的靶心中央。”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次在靶心问题上的交火。我感到“意料之外”的,是一上来就是产业的“野战军主力”在“擦枪走火”。由此,可以说“惊天地”。 不过,我统计发现,“在以争夺‘土地’为主题的第一波世界范围冲突的高潮中,成吉思汗曾杀伤2亿多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以争夺“资本”为主题的第二波世界范围冲突的高潮中,通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确切说应是“工业世界大战”),世界人口被杀伤1亿3。”照此推论下去,以争夺“知识”为主题,不知死伤人数会在6000万人之上还是之下?按这个标准,这场官司不过小事一桩,“泣鬼神”是无从谈起了。 说正经的。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案,从很多意义上说,都具有“第一案”的特征。对于进攻方来说,我相信有许多“狼”在门外等着,只等思科开个“好”头,准备随后一拥而上;对于防守方来说,与其说是考验华为,不如说是考验我们长城背后的战略纵深,考验我们对整个知识浪潮的应战程度。 案子本身的是非,要根据法律来做出判断。但把这个知识产权案子,放在更大的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看,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集中到一点,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被逼到知识产权这个转不开身的小角落里,跟别人打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本是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知识产权,不过是这个广阔天地中的一亩三分地。我正面的意思是想说: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对于知识产权的替代政策。(具体主张,详见另外一篇文章《奇平视点:对知识产权的替代政策》网上完全版)。这一案不管打成什么样,我认为这才是结论。 说实在的,打这类官司,我怕的不是思科。思科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巨无霸,可放在我上边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看,还不跟小蚂蚁一样!我怕的是我们自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没有清醒认识,错过正确的应对机会。 思科表面上气吞万里如虎,看那眼神斜斜地瞅的地方,再听声音,我怎么听怎么象那首儿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思科首席执行长钱伯斯并不认为该问题有多严重,称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将充分保护西方企业的知识产权。Chandler称中国政府官员非常重视思科的顾虑,因此预计该诉讼不会影响到思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各位看官,你看,思科他期待什么,害怕什么,自己都说出来了。 我真正担心的是,我们自己把发展知识经济的赌注,都押在了知识产权上面。这样我们就没有了别的选择余地,这样我们就只能听别人怎么说怎么是。 我更担心的是,国际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早有公论;而我国学者却持谈判桌对方观点。真如此,则未战,胜负定矣。不必战矣。 我还担心的是,一个月前某省农业厅网络工程项目那样的招标。据参与的企业反映,技术招标明文规定的技术规格完全是依照思科公司的产品系列描述的。如果中国的技术标准都成了人家的专利,再谈产品还有什么用。如果人家再声称拥有网络接口、网络服务标准(如BEPL4WS规格),甚至“超链接”和网页浏览基本方法的专利,你还能往哪里退? 说到底,信息战争,是标准之争,是技术标准之争,政策标准之争,真理标准之争。至于官司,不过是“下兵攻城”而已。 那么,我们不怕什么呢? 民不惧死,耐何以死惧之。 华为不怕贴身肉搏,钱伯斯也惧它三分,称华为是恩科最大的对手。华为人说“我们完全有能力逐鹿国际领域的高端市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竞争者”。如果真到市场上公平竞争,我对中国人有信心。 至于办法,也不怕没有。只要想一想我们的实力在哪,就会知道办法在哪。 不信,我举个例子。 澳大利亚相关国情特点与中国类似,高技术产品市场巨大而复杂,跨国公司对打入市场有强烈兴趣。而本国公司希望得到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以打入国际市场。难题是如何让跨国公司转移R&D成果。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巧设一计,提出“信息技术和电子通信领域的伙伴开发计划”(partnerships for development program)和“固定合约安排计划”(fixed term arrangements program)。中心联邦利用市场准入的控制权,鼓励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增加R&D和出口活动。这个计谋果然取得了奇效。最初参加伙伴开发计划的22家合作者,R&D投入竟一举提高6倍多,年均增长35%;出口增加8倍。参加者越来多,达到60家以上。 反观“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案”,如果我们没有一套组合拳,光把挨揍的一面凑过去,让人家左一拳右一拳地打,不发挥自己市场优势,中国不成了大傻瓜一个了吗?这种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战术,前有第三代移动通讯标准上的成功运用,后有计委对付微软的合理选择,不说“战无不胜”,至少还没见特别失败过。 论起此案的形势来,我认为综合的形势是半斤八两,但局部和眼下的形势显得对我不利;如果我们局限在知识产权上,就事论事,可能会陷入没完没了的细节纠缠中。我们一方面要据理力争,一方面要站在战略和全局上思考和出手,没有什么事件不能通过谈判解决。 这件事本身即使能过去,但我想,其中显现苗头的那些隐患,比这件事本身还大,而且会长期潜伏下去,等待真正的爆发。中国人如果不想以华为的冬天为起点,走向整个知识经济的冲突,需要对知识及其经济,进行正本清源的重新思考。需要练好与知识产权配套的组合拳,再走出知识产权的冬天。编辑:付昱

④ 论述华为知识产权的必要性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制度创新总是社会进步的先行者,知识产权中的内各种法律也是如容此:当今社会、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鼓励创新的机制,人类会失去创造的动力,都变成了拿来主义,那世界真会变成山寨世纪了,恐怕到那时即使想山寨都不知道"山寨"谁了!而知识产权恰恰是为鼓励创新而存在的,别忘了专利是有时间限制的国家用一定时间的保护期限换取你对专利权的公开、公用,从而成为社会的共有资产。用聪明人的智慧,造福人类自己

⑤ 华为就知识产权起诉三星背后有何意义

一方面,华为作为中国企业,主动起诉国际知名的三星公司,说明中国已出现注回重知答识产权且专利实力不低的企业,华为即是代表。
另一方面,华为诉讼三星事件,再一次为中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敲响警钟。
华为起诉三星,从目前三星的应对来看,或许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于当前知识产权在中国的状况而言,让企业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着力营造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却是刻不容缓的。

⑥ 华为知识产权战略分析

我就回答您这一个把,这样的问题肯定很少有人回答。为什么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然后没有什么回报。您的这个问题描述基本很详细,但是浪费的时间太多是难有专业人事回答您的问题。

⑦ 如何评价华为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

我觉得华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自己的信息科技不会被他人剽窃。毕竟是自己努力研究考研出来的技术成果,如果随意让他人嫖窃,被别人抢用了自己的科技力量并发表,那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华为这一个决定也代表了他们公司与美国的对抗,把自己的知识产权有力地保护起来,这并没有什么错的。


虽然说是建立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华为也愿意把自己的新技术与全世界分享,让人类的科技发展等到更大的进步,很佩服华为的这一个做法,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有的大度和风度气。

⑧ 华为三星专利大战如何看待三星的流氓行为

华为和三星的跨年专利大战可谓是旷日持久,剧情反转也比较戏剧性。暂时性的最新战况是三星败诉,同时赔偿华为终端公司经济损失8000万元及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50万元。让我们先一起做下案情回顾吧。
华为三星专利纠纷过程
2016年5月25日华为主动出击
华为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
2016年6月
华为再度将三星起诉至泉州中院,诉称三星共计16款手机产品涉嫌专利侵权,并索赔8050万元。
2016年7月三星反诉华为专利
三星在多地提出了对华为的专利侵权诉讼,诉称华为Mate8、荣耀等产品使用了其专利权,索赔1.61亿元。
2017年4月
泉州中院一审判决,三星22款产品构成专利侵权,三星赔偿华为8000多万元。
2017年9月30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布了8份与三星专利相关的专利无效宣告复审决定。
2018年1月11日
深圳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宣判,认定三星侵害华为专利权。
三星电子公司对外提出,专利只是一个行业内的普遍标准而已,哪一家先发现了并不应独享,而是以公平合理,互相理解的原则进行沟通,这对两家公司,甚至是中韩两国的关系都没有好处。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跨国大公司,竟然说专利权是行业内的普遍标准,难道三星自己的专利被别人使用的时候,它也会这么说吗?其实三星的流氓本性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其发展。之所以其能够发展成为全球芯片、存储和手机领域的巨头,就是因为其流氓做法。

首先说芯片领域,之前的三星根本没有竞争力。远远落后于苹果和台湾的台积电。于是三星开始了流氓行为,挖走了台积电的首席研发人员梁孟松,获得了台积电众多的核心技术和机密文件。随后三星在半导体领域超越了台积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研发和制造企业。为此台积电与三星打了四年官司。虽然法院判决梁孟松不允许在三星任职,但此时的三星已经掌握了所有关键技术。要不要这个人无关紧要了。
还有三星的“爆炸门”事件,在全球一爆再爆的情况下,三星实行全球召回,但唯独没有中国。还对外宣称,手机爆炸是因为采用来自中国生产的电池导致的。把黑锅甩给中国制造。而在所有消费者大骂三星之时,韩国总部却让三星中国员工公开下跪向经销商道歉,要求其继续进货,销售给中国消费者。再一次把流氓品质发扬广大。现在,在手机领域华为已经超越三星的存在。半导体领域也在发力,等到中国的芯片和存储领域完全不再依赖进口的时候,也就是三星彻底退出中国的时候了。
虽然两大巨头的专利较量,国内战局暂时初定,但国外两家还有官司在打,华为的硬仗还没结束。任正非曾预言“未来5至8年,会爆发一场‘专利世界大战’,华为必须对此有清醒的战略研判和战略设计。”

⑨ 华为诉三星知识产权纠纷案宣判结果是什么

1月11日讯 华为诉三星侵犯知识产权案今天一审公开宣判,华为胜诉。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三星构成侵权,判定立即停止侵权,禁止以制造、销售、允诺销售等方式继续销售侵权产品。

2016年5月,华为为保护自己的无线通信发明专利,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起诉三星公司。华为诉称,原告拥有大量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其中,201010137731.2号(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和201110269715.3号(一种无线网络通信装置)发明专利权,为4G标准必要专利。被告方未经原告许可,以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的方式侵害其专利权,并在许可谈判中未遵循FRAND(公平、合理和无歧视)原则,具有明显过错,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方立即停止涉案专利侵权行为。

三星则辩称,其没有实施华为指控其专利侵权的行为,华为在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谈判中没有尽到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义务,而三星在许可谈判中无明显过错,因此,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星迅速做出反应的诉讼赔偿费用不多不少,恰好是华为诉讼赔偿的两倍,这完全显示出三星的不满和骄傲情绪。但随后案件的进展并未导向三星,华为强大的专利储备开始在这场巨头“战争”中展现优势。

数据显示,华为近年来在专利发明领域成效显著,实力提升明显,这也是华为主动发起诉讼的底气所在。以目前的审理进程来看,已有两件专利被宣布无效,还有一件已经走完无效宣布程序,三星已经身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在此之前,华为在泉州诉三星侵权案件中也获得胜诉判决。

⑩ 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对于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作文,800字

回头审视华为向苹果授权专利这件事,需要看到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而终于开始有所回报的事实。企业只要时时刻刻不忘通过创新来做强做大,就能掌握主动权。
5月初,有关“华为2015年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的消息不胫而走。消费电子领域巨头苹果竟需要中国企业的专利授权?在当前制造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这个消息迅速在业界引起热议。这里面不乏众多欢呼雀跃者,还有不少冷眼旁观者,质疑的也大有人在。争论中的是非姑且不论,消息本身所带来的信息还是值得借鉴分析。
首先,华为向苹果授权专利,即使谈不上“中国科技对美国科技的‘逆袭’”,也能够被算作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的代表性事件。从报道内容来看,“华为于2015年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主要是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同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由于专利数量上的差距,许多媒体将焦点落在“苹果要向华为缴纳多少专利费”这个问题上。其实,由于无法获知更多有关专利技术的内容,有关专利费用的讨论没必要深入下去。更需要看到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而终于开始有所回报的事实。尤其是在中国的通信企业经历过2G时代的亦步亦趋,3G时代的有所参与,到如今4G时代的规则制定者这一系列的历程之后,回头来审视华为授权苹果专利这事,就不难发现这种转变的象征意义,是值得关注和认真分析的。

其次,在当下制造业整体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华为的这则消息也给低迷彷徨的制造业以激励:假以时日,踏踏实实的创新也能带来巨大转变。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元,占销售收入15%。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目前全球研发人员约7.9万名,占据公司总人数的45%,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累计申请中国专利超过5万件,申请国外专利万余件,在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上位居第一。巨大的研发投入,也支持华为逐渐拥有了专利话语权和主动权。华为还通过与爱立信、苹果等公司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利布局。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从量变到质变,中间只缺踏实的积累这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忘创新的初衷。不仅在困难的时候能想到通过创新走出困境,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也时时刻刻不忘通过创新来做强做大企业,进而及时把握转型升级的机会。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也不少。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12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当年中国有效专利申请当中,科技含量及创造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仅为17.6%,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则分别占到国内有效专利总量的56.2%和26.2%,同期国外发明专利占比高达79.9%。如果把这个报告结合之前华为的消息对比,就能看出,华为对苹果的专利授权之所以在业界引起大的反响,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国内有关企业从中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巨大的机遇。现在谁能抢先一步,在未来就有望领先一大步。

阅读全文

与思科华为知识产权案启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