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文字作品的著作权人为什么没有出租权

文字作品的著作权人为什么没有出租权

发布时间:2021-01-01 12:17:03

1. 为什么著作权法的内容都是规定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行保护,而没有规定对著作权人的限制

根据《著作权法》的立法原则,该法主要是为了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所以主要是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行保护,但也有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行限制的规定。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下列两种限制:
一、合理使用
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注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并且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具体包括: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己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己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事实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费用。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己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上述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软件的合法复制品的所有人,在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享有下列权利:①根据使用的需要把该软件装入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内。②为了防止复制品损坏而制作备份复制品。这些备份复制品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并在所有人丧失该合法复制品的所有权时,负责将备份复制品销毁。③为了把软件用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环境或者改进其功能、性能而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未经该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后的软件。
第二种是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二、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指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应当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著作权法》规定了以下5种法定许可:
1.出版教材的法定许可。即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此项规定同时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2.报刊转载的法定许可。即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3.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即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4.播放已发表作品的法定许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5.播放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即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己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向英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 著作权人对什么作品享有出租权

享有出租权的人只有四种:
①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人;
②以类似摄制电影方回法创作的作答品的著作权人;
③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人;(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④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

注意:图书作品的著作权人不享有出租权。

3. 为何将出租权的客体赋予著作权人

因为著作权人是对作品付出最多创造性与心血之人,一部作品的诞生主要甚至就是内依靠著作权容人。

之所以赋予著作权人以出租权,是由于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双重结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实质上是在出租依附于载体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权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复制件的权利。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周详的回答。

4. 2012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关于“出租权”定义的修改是否合理

计算机软件包含计算机程序和有关文档。将“计算机软件”改为“计算机程内序”,表述更准确,主容要原因是:一是文档可以直接以文字作品保护,无需专门规定。如果使用“计算机软件”,那么意味着计算机文档这一文字作品享有了出租权。事实上文字作品是不享有出租权的。二是修改草案已将“计算机程序”列入作品分类系列。

5. 著作权中的出租权是怎样规定的

随着著作的增多,大家应该对著作权有所了解,但是对著作权中的出租权可能不太了解。其实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著作权中的出租权是怎样规定的?哪些人有这个权利呢?对什么著作才拥有这个权利呢?著作权中的出租权是怎样规定的一、著作权中的出租权的含义出租者作为作品复制件的合法购买者,按照传统物权法理论的原理,其有权使用并出租该复制件并收取一定报酬,他人无权干涉。著作出租权似乎是对物权进行了限制,是法律的强制规定所造成。其实不然,在现有民法理论中,便能为立法提供坚实的法理后盾,赋予著作权人出租权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之所以赋予著作权人以出租权,是由于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双重结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实质上是在出租依附于载体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权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复制件的权利。二、著作权中的出租权的权利主体(1)出租权的权利主体是指依法对作品享有出租权的权利人,即作品的创作者和作品的传播者,它包括两类:一类是普通主体,即享有真正版权的人,包括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另一类是特殊主体,一般是指传播作品的邻接权人。(2)我国新著作权法规定: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所谓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的创作的作品,按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新著作权法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所谓录音作品,按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所谓录像作品,按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的创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象、图像的录制品。新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三、著作权人对什么作品享有出租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其中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是指:如果出租的是一台装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计算机是出租的主要标的,而其中装载的计算机程序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程序的著作权人对该程序不享有出租权,就是说著作权人不能对其收取租金。这里,出租权主要限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两大类作品范围。出租权是《著作权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内容。

6. 出租权的适用范围为什么这样规定

出租权的主体
1、国外关于出租权主体的立法规定
《WTO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出租权的主体为计算机程序和电影作品的作者或者作者的合法继承人。其第11条规定:至少对于计算机程序及电影作品,成员应授权其作者或者作者的合法继承人许可或禁止将其享有版权的作品原件和复制件向公众进行商业性出租。

《WCT》规定的主体为计算机程序、电影作品、以录音制品体现作品的作者。WCT第7条规定:计算机程序、电影作品、和按缔约各方国内法的规定,以录音制品体现的作品的作者,应享有授权将其作品的原件和复制品向公众进行商业性出租的专有权。

《WPPT》规定的主体为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WPPT第9条规定:表演者应按缔约国国内法中的规定享有授权将
其以录音制品录制的表演的原件和复制品已由表演者发行或根据表演者的授权发行。第13条第1项规定: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授权对其录音制品的原件和复制品
向公众进行商业性出租的专有权,即使该原件或复制品已有录音制品制作者发行或根据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授权发行。
《欧共体出租权指令》和《计算机
程序指令》规定的主体为计算机、电影作品、以录音制品体现的作品的作者、表演者。根据《指令》第2条第1款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都享有出租权。具体来说,作
者对其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享有出租权,表演者对他的表演的录像制品享有出租权,录音制作者对他的录音制品享有出租权,电影制片人对他摄制的电影原件或复制
件享有出租权。
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7条规定:”计算机软件、电影作品以及按缔约各方国内法的规定,以录音制品体现的作
品的作者,应该享有授权将其作品的原件或复制品向公众进行商业性出租的专有权。但该条第二款规定:本条第(1)款的规定不得适用于:(1)程序本身并非出
租主要对象的计算机程序;(2)电影作品,除非此种商业性出租已导致对此种作品的广泛的复制,从而严重地损害了复制专有权;(3)尽管有本条第(1)款的
规定,任何缔约方如在1994年4月15日已有且现仍实行作者出租其以录音制品体现的作品的复制品获得公平报酬的制度,只要以录音制品体现的作品的商业性
出租没有引起对作者复制专有权的严重损害,即可保留这一制度。“可见,该条约只是有限制地授予计算机软件、电影作品以及录音制品的版权人以出租权。

2、我国关于出租权主体的立法规定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出租权的主体为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人、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人、录像制品制作者、录音制品制作者等邻接权人。我国著作权法对出租权主体的规定,基本上是比较科学的。如果增加表演者和广播电视组织的出租权就更加完善。
出租权的客体
1、国外关于出租权客体的立法规定
《WTO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出租权的客体只有计算机软件和电影作品的原件和复制件,并对电影作品作为出租权客体进行了限制。

《WCT》规定的客体为计算机软件、电影作品、录音制品的原件和复制件。
《WPPT》规定的客体为录有表演者表演的录音制品的原件和复制件、录音制品的原件和复制件。
美国1976年版权法和1990年版权法修正案规定的客体为计算机程序和录音制品。
法国1992年的《知识产权法典》将计算机软件、录音制品、录像制品、传播企业节目作为出租权的客体。
从以上国际条约及各国立法来看,计算机软件、电影作品、录音制品、录像制品、传播企业节目可作为出租权的客体。

2、我国关于出租权客体的法律规定
我国《著作权法》第10、42、47条规定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制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为出租权的客体,基本上是比较科学的,但没有把录有表演者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的原件和复制件和传播企业节目规定为出租权的客体。
出租权的内容及其限制
1、出租权的内容

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7项、第42条、第47条和第52条的规定,可概括如下:(1)著作权人有权出租其作品复制件。(2)著作权人有权许可他人出租
其作品复制件,非经著作权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出租其作品复制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著作权人有权从出租其复制件人那获得一定报酬。

2、出租权的限制
著作权法一方面要维护著作权人之合法权益,强化他对作品的控制权利,另一方面也必须虑
及作品传播对社会文明增进之裨益,使之能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著作权法不得不协调于著作权人的专用权与社会公众使用权之间。所以,一些国家或地区的
著作权法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出租权的同时,又给予了某些限制。
按照传统物权法理论,当消费者合法购买作品复制件后,便继受取得了对作品复制件的
物权,物权人有权对作品复制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同时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中一项或数项权能,例如将作品复制件出租从而获取收益。并
且,物权作为绝对权之一种,可以对抗不特定任何人,包括著作权人。因此,当物权人行使物权如出租作品复制件时,无需著作权人配合或同意便能实现,不受任何
限制。而按照著作权法理论,著作权也是绝对权之一种,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独占性,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其有权排除任何人对其作品进行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包括排除他人将其作品进行出租。由此,作为绝对权的物权和著作权,便发生了法律冲突。
立法者为了解决这一法律冲突,以利益均衡为
原则,在设定出租权这一新型权能时,为它规定了限制,从而兼顾了物权人和著作权人的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用范围的限制。从世界各国或各地区
的规定来看,出租权主要限于计算机程序和音像制品,而未延及所有的作品类型。如Trips协议规定至少对于计算机程序及电影作品、录音制品,成员国应赋予
其出租权;《WPPT》仅增加了表演者的邻接权;我国著作权法将出租权客体限制为“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制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录音录
像作品”,与Trips协议相比,对电影作品作了扩大解释。二是法定许可使用方面的限制。英国著作权法第66条规定:国务大臣可以命令的形式规定,在命令
所指定的情况下,只要支付合理的版税或商定的或在违约的情况下有版权仲裁庭裁定的其他费用,向公众出租录音、影片或计算机程序之复制品应被视为版权所有人
许可实施之行为。我国著作权法未就出租权作出专门的法定许可使用的规定,但出租权作为著作权人的一种权利,理应受到关于著作权法定许可的一般规定的限制。

3法理依据编辑

予著作权人出租权,是由于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双重结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实质上是在出租依附于载体上的作品。一是作品复制件是作品与载体的双
重结合,作为作品表现形式的载体,绝对不是作品的本身。作品复制件本身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有体物,同时也是作品的载体,它虽不是作品本身,但包含着作品,并
且作品与载体不可分离。二是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其实质是出租作品。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双重结合,当出租者将作品复制件出租时,并非单一的将载体
出租,而是将作品一同出租了。三是作品复制件购买者是无权对作品进行出租的。经著作权人同意出售以后,著作权人仍对这些复件享有出租权。因此,作品复制件
购买者是无权对作品进行出租的,著作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复制件。

7. 著作权中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复制权的对象:原作品或者其复制件
发行权的对像:作品的原件或者其复制件
出租权的对象: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物品的除外

参见著作权法第十条: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8. 著作权人对什么作品享有出租权

著作权人对什么作品享有出租权?著作权中的出租权是是由于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双重结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实质上是在出租依附于载体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权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复制件的权利。那么著作权人对什么作品享有出租权?著作权人作品享有出租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其中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是指:如果出租的是一台装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计算机是出租的主要标的,而其中装载的计算机程序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程序的著作权人对该程序不享有出租权,就是说著作权人不能对其收取租金。这里,出租权主要限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两大类作品范围。出租权是《著作权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内容。综上所述,出租者作为作品复制件的合法购买者,按照传统物权法理论的原理,其有权使用并出租该复制件并收取一定报酬,他人无权干涉。著作出租权似乎是对物权进行了限制,是法律的强制规定所造成。其实,在现有民法理论中,便能为立法提供坚实的法理后盾,赋予著作权人出租权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9. 关于著作权中的出租权的问题

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七)项的规定,出租权,是指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专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属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由于本条规定对享有出租权的作品类型使用的完全列举的形式,因此,能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享有出租权的作品只能是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这三类作品,其他形式的作品不存在本法所指的出租权(或许,在这里可以套用一下物权法中的物权法定原则)。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出租图书的人往往都不是图书作者,而更多是图书所有人或管理人,他们将其所有或管理的图书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借给他人使用的情形,无法适用著作权法,只能适用其他法律法规,即使该两者因此出现纠纷,著作权法也无法对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同样的,作者本人将自己的著作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借给他人,也不能认为其是在行使该作品的出租权,道理还是一样的,作者根本不能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对其图书作品享有出租权。

阅读全文

与文字作品的著作权人为什么没有出租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