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1上海书展有哪些作家去签售夏茗悠去不去
社科文出版联合体将推出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奖”获得者许小年博士的《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自由与市场经济》。国内首部百万大奖互动寻宝图书——《天道密码》首发也将亮相上海书展。“天道”系列作品由三部分组成:主作品《天道密码》是一部独立完整的探秘小说,与之配套的两部外传《天道手札》和《天道秘本》则提供了小说中的部分延伸资料和寻宝解密工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重磅出击440万字的《夏鼐日记》叙述一代考古大师夏鼐的传奇人生;《人类性幻想》是继弗洛伊德,金赛之后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性学著作;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和国际汉学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施蛰存全集》;中文版《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5卷上市,38卷即将出齐;吹响西方中心论最强的号角——《统治史》;保罗·策兰逝世四十周年纪念版——《保罗·策兰诗选》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将推出由著名科技史家柯林•罗南根据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缩写而成的《中华科学文明史》,该书从根本上解决了李约瑟的巨著无法走向大众的难题,被学界誉为“目前为止面向公众普及中国科学史最好的读物之一”;美国学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为我们全方位观察冷战发展提供了权威视角。
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萧功秦先生读后感觉类似《歌德谈话录》的《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格致出版社推出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杰罗姆·凯根著《三种文化》,该书第一次系统地对这三种文化的特点及其关系加以讨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中国智慧》和《易中天文集(16卷)》;世纪文睿公司推出了《周国平语录》,让你同哲学家一起体悟人生;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通过8个国家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为上海做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文化扫描。
上海书店出版社品牌丛书“海上文库”又新添黄裳《门外谈红》、梁小民《走马看商帮》、吴晓东《废名·桥》、李天纲《历史活着》4朵“新花”。
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点推出中国迄今第一部以影印方式出版的内容最为丰富、涵括最为全面、卷帙最为浩瀚的断代诗文总集《清代诗文集汇编》(全套800卷);中西书局将推出从英法联军视角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性丛书《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
世纪文景公司将推出台湾当红作家骆以军“最悲伤的一部小说”《遣悲怀》,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董启章,此次携“自然史三部曲”之一《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亮相书展,世纪文睿公司将台湾“男人中的叛徒”张国立的《男人终于说实话》和《偷眼泪的天使》首次引进大陆
日本第一型男的著名作家、芥川奖评委岛田雅彦的《徒然王子》,渡边淳一继《钝感力》之后推出最新力作《幸福达人》和自传体小说《魂断阿寒》,春上春树在中国推出关注现实题材作品《地下》,还有意大利80后青春小说代表作《质数的孤独》等;喜欢破解悬疑之谜的读者可以分享到日本“妖怪型”推理作家京极夏彦“涂佛之宴系列”的第二部《涂佛之宴——宴之始末(上、下)》,英国女作家斯嘉丽·托马斯的《Y先生的结局》,还有《我烧了大文豪的家》、《英伦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传》等。
为教师提供了有《教育心理学(第四版)》、《心理学导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丛书:学习心理辅导》、《数学教育研究基础丛书》等数百种教育教学图书;为学生提供了《感动共和国的小英雄》、《理想在我心中》、《西柏坡》(同名电影动漫)、《太空对接故事》、《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大众科学指南——宇宙、生命与万物》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普教育图书,以及大量的高质量的学生课外读物和教辅读物。
今年恰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周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她笔下的《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贾里日记》、《贾梅日记》等十七本经典校园小说集合成系列,隆重推向市场,让喜爱她的小读者们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她博大的爱心、永远的童心及浪漫的情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汉俄大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4卷本《牛津美国文学网络全书》、4卷本《美国文学网络辞典》(修订版)、14卷本《语言与语言学网络全书》(第2版)、《中国译学大辞典》、《英汉·汉英世界贸易组织术语词典》《汉英中国哲学辞典》等多部国内原创语言类工具书。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名家三十年集”、“好书库”系列丛书、《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2008)》。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出的《市场与阶层》,是威廉姆森的主要著作之一。《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评论》是索洛的代表作。全书从构造完全预见和完全竞争的基本模型出发,提出了创造性的意见。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大养生经》:生,养生,大养生,大养生经。藏,珍藏,得珍藏,值得珍藏。 本书作者结合中医、西医及日常生活等知识,浓缩提炼出一部家庭必备的养生保健之佳作。
㈡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有那些
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有
苏利·普吕多姆、莫言、特奥多尔·蒙森、比昂斯滕·比昂松、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何塞·埃切加赖亨利克·显克维支、乔祖埃·卡尔杜齐、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鲁道尔夫·欧肯、西尔玛·拉格洛夫、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莫里斯·梅特林克、盖哈特·霍普特曼、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二、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颁奖公告
各颁奖机构一般在10月份评出并颁布当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最迟不得晚于10月15日。文学奖的公布时间一般是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有时定在第二个星期四。颁奖公告只公布最后通过的颁奖决定,以及相关赞辞。所有的评议和表决纪录都予以保密,有效期50年。
对于颁奖结果所引起的争议,各颁奖机构及其成员都不予置评.每年12月10日为“诺贝尔日”,即诺贝尔祭辰,隆重的诺贝尔授奖大典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两地举行。
和平奖得主由挪威国会主席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的仪式上授奖,其它奖得主由瑞典国王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仪式上授奖。
诺贝尔奖每个得主除了得到一张奖金的支票外,还得到一张奖状和一块塑有诺贝尔头像的金质奖章。如果获奖者拒绝领奖,或者在次年10月1日前未能按基金会的要求兑取奖金支票,奖金都将自动并入主基金。
这样的事发生过三次,其中两次是文学奖得主,分别是苏联作家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和法国哲学大师让-保尔·萨特(1964年)。
㈢ 中国出版过多少勒克莱齐奥的作品
中国出版的此人书籍及相关出版社如下
《诉讼笔录》,版本一:上海译文出版社。回版本二:安徽文艺出版社
《战答争》,译林出版社
《金鱼》,百花文艺出版社
《沙漠的女儿》,湖南人民出版社
《饥饿间奏曲》、《飙车》、《乌拉尼亚》、《看不见的大陆》、《流浪的星星》、《沙漠》、《寻金者》、《墨西哥之梦》、《奥尼恰》、《巨人》、《燃烧的心》,人民文学出版社。
㈣ 克莱齐简介
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法国作家。2008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称,他是文学新领域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具有诗意般的神秘,它是旧习俗的死亡,新生命的诞生,探索着在当代文明掩盖下的人性,他的作品标志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融。 克莱齐奥1940年4月13日生于法国尼斯,迁到英属地非洲的毛里求斯。父亲在尼日利亚担任英军医生,8岁那年,随父母前往尼日利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一家人与父亲失去了联络。当时他正在尼斯文学院修读法国文学。中学毕业后,他到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英语;其后,在法国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又在佩皮尼昂(Perpignan)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此后他相继出版了三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1980年,勒克莱齐奥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1994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作的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 克莱齐奥的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他的早期作品,诸如《诉讼笔录》、《可爱的土地》等,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诸如《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
勒·克莱齐奥曾三次来中国 喜欢老舍的小说
2008年1月28日,勒·克莱齐奥在北京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授予2006年度最佳外国作家奖。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例如《诉讼笔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金鱼》(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流浪的星星》(花城出版社,1998)、《少年心事》(漓江出版社,1992)、《战争》(译林出版社,1994)、《乌拉尼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勒·克莱齐奥曾经三次来过中国。他说自己一直保留了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兴趣,“对我来说,它代表了东方思想的摇篮。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鉴赏中国的京戏和国画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中国现代小说,比如鲁迅和巴金的小说,特别是北京小说家老舍的小说。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最伟大的在世法语作家”
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克莱齐奥至今出版30多部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
克莱齐奥早期的作品注重描写语言、写作和精神错乱等主题,致力于实验主义的探索,以叛逆者和改革者的姿态出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克莱齐奥风格大变,摒弃实验主义,作品内容也远离痛苦,开始探索“童年”、“青春期”和“旅行”等主题,读者群也因此得到扩大。
而对评论家来说,因为其作品的主题、描写对象多年来不断变化,克莱齐奥是一名难以定义的作家。
1994年,在法国读者调查中,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13%的被调查者认为他是“最伟大的在世法语作家”。
“我是法国的‘局外人’”
克莱齐奥1940年出生于法国海滨城市尼斯,其家族在18世纪从今天的毛里求斯移民到法国。克莱齐奥8岁那年,他父亲作为二战军医被派往尼日利亚前线,他和母亲追随前往非洲。正是在前往尼日利亚的旅程中,他开始了文学创作。
23岁一举成名
克莱齐奥从七八岁开始就写作并显露出写作的天赋,后来在尼斯的文学院主修法国文学。1963年,年仅23岁的勒·克莱齐奥凭借第一部作品《诉讼笔录》获得当年的法国荷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
后来, 克莱齐奥曾被派往墨西哥服军役并开始迷上旅行,他曾深入巴拿马,并在深山野林中与当地的印第安土著度过了4年时光。由于这段经历,克莱齐奥对美洲土著文化十分着迷,如今,他的时间基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和出生地尼斯度过。
“真正的家乡在别处”
克莱齐奥并不讳言他感觉自己在祖国法国像一个“被流放的人”,或许是因为他的家族源自毛里求斯,一个混合了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和欧洲影响的地方。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或许我真正的家乡在别处。有一天我会去到我的家乡,了解那个地方。因此,在法国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一个‘局外人’。但在另一方面,我热爱法语,或许法语是我真正的故乡。但就法国这个国家来说,老实说我并没有认同感。”克莱齐奥说。
文学应和混乱的世界
对自己的作品,克莱齐奥认为,自己更着重于表达信仰而非思想。“在写作的时候,我通常将自己联系到每天的生活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当中。我们今天正生活在一个麻烦不断的世界中,每天面对一大堆混乱想法和画面的轰炸。今天,文学的作用或许就是去反映和应和这个混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