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无因性的国内外研究

物权无因性的国内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23:25:30

1. 我国民法上认为:不应该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为什么

因为中国学者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普遍看法是承认其独立性,不承认其无因性,认为独立性不导致无因性的必然贯彻,类似瑞士民法对物权行为的看法。

当今中国立法中是否存在物权行为的规定,学者间存在分歧,但实践中却建立了一些符合物权理论的规则。

比如在不动产司法实践中,针对标的物或权利证书交付后一方当事人(主要是出卖人)反悔提出撤销并返还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些司法解释性文件中规定,标的物的交付应该维持,并许可当事人补办登记手续;至于当事人的合同争议,可以用债权关系来解决。

(1)物权无因性的国内外研究扩展阅读:

一些学者认为无因性理论妨害了交易的公正,理由有:

(1)在买受人将物出卖给第三人,而第三人为恶意时,出卖人也无法要求第三人返还原物,而只能返还不当得利,这一点违背公正原则。

(2)买受人如果以此物为其债权人设置担保物权,按照物权优于债权的原理。出卖人也无权取回原物 ,而只能要求赔偿损失,这对出卖人不利。

(3)法院如果对该物强制执行,出卖人也不能提出执行异议,这也对出卖人不利。

(4)如果买受人被宣告破产,那么出卖人也无法提出别除权。

(5)如果继承人为上述处分后,第三人根据继承人的处分取得了物权。根据无因性理论在继承有错误的情况下,财产无法从第三人处适用。

(6)如果物权在第三人处灭失,买受人也可不负责任。

2. 物权行为无因性被我国法律承认吗可以用个案例解释什么是无因性吗

根据你的描述:来
1、我国不认自可物权行为无因性。
例:甲有一手表丢失,被乙拾得,乙将该手表卖给丙,乙取得合理价款后,将手表交付给丙。丙能否取得手表所有权?
根据无因性原则,乙与丙的交易,是不考虑乙取得手表的方式的。所以,丙能够取得所有权。
但我国不认可无权无因性,需要考虑乙取得手表的合法性,即因为乙是拾得以实物,并非合法所有人,无权处分手表,所以,丙无权取得手表所有权。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物权的无因性是什么意思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物权抽象原则,指物权行为在其效专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属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根据无因性原则,当原因行为被撤销或者无效时(比如买卖合同被宣告无效),依此原因行为所为的物的履行行为(比如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并移转所有权的行为)却不会当然无效。因为当事人物的合意并未失效,物的取得人因此而取得之物权不能因之而被撤销。此时,已为物的交付的当事人可以向物的取得人提起不当得利返还之诉,但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更不能向第三人行使物上追及权(如果买受人已将标的物再次转让给第三人的话)。

4. 物权行为无因性到底是什么!

债权行为是物权行为的原因,物权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不受债权行为版的影响,即谓之无因。权这意味着在交付标的物后,债权行为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的,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
如 买受人继续保有标的物所有权,丧失所有权的出卖人只能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就是因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其物权效力不受影响。

5. 大陆不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那大陆在这个问题上持什么观点

这是当初寝抄室讨论主题之一,从本袭科到研究生。

好像讨论到研二的时候终于得出的结论是,大陆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没有观点,人大法工委的众人好像还不理解这个理论,或者他们怕人们误会“物权行为无因性”。

其实,我也见过有德国学者在听自己中国留学生介绍后,认为中国大陆其实已经承认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参见:[德]M·沃尔夫 著,吴越 李大雪 译:《物权法(2004年第20版)》中文版导言第4页~第6页,法律出版社 2004年7月第2版。

本科时看的书,当时对于此说法深信不疑。

6. 物权行为无因性是什么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物权抽象原则,是德国民法创立物权行为概专念。指属物权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债权行为是物权的原因,物权行为的成立于生效不瘦债权行为的影响,即谓之无因。也就是意味着当事人一方在交付标的物之后,债权行为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的,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如:买受人继续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所有权的出卖人只能行使不当得利返还的请求权,而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
举例说明:
甲(房主)与乙(买房者)在10月1日签订一份买房合同,10月2日乙交付50万首付金给甲,10月3日甲将房屋交付给乙并进行过户登记。然而,10月4日甲以受到欺诈为由主张买房合同应被撤销,次年2月法院终审判决撤销该合同。
若依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则可认定:1.买卖合同自始无效;2.乙保留房屋所有权,甲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3.甲保有50万首付金的所有权,乙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7. 什么是物权的无因性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物权抽象原则,是德国民法创立物权行为概念回。指物权答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债权行为是物权的原因,物权行为的成立于生效不瘦债权行为的影响,即谓之无因。也就是意味着当事人一方在交付标的物之后,债权行为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的,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如:买受人继续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所有权的出卖人只能行使不当得利返还的请求权,而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
举例说明:
甲(房主)与乙(买房者)在10月1日签订一份买房合同,10月2日乙交付50万首付金给甲,10月3日甲将房屋交付给乙并进行过户登记。然而,10月4日甲以受到欺诈为由主张买房合同应被撤销,次年2月法院终审判决撤销该合同。
若依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则可认定:1.买卖合同自始无效;2.乙保留房屋所有权,甲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3.甲保有50万首付金的所有权,乙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8. 我国的《物权法》等法律是否体现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采取的态度
2007年《物权法》第15条区分了导致物权变内动容的合同的生效和物权变动本身的效力,但并未认可“物权行为”的存在。相反,该条将买卖等德国民法列为“债权合同”的合同称为“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反而承认了买卖等合同的直接或间接物权效力。第25条至27条则采两可表述,未明确有关“法律行为”“约定”的性质。总的来说,《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理论持回避态度。

9.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什么

物权的无因性可以结合债物二分原则来理解。比如我和你签订了一个房回屋买卖合同,按理来答说接下来就是正常办理登记过户房屋的程序。后来发现我和你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实际上也不会影响房屋所有权的变动,这就是物权的无因性。合同是债,物权变动是物,二者不影响。

10. 请问谁知道德国物权的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内容

这个问题真的很复杂,很多国内的学者都没有搞清楚,我只能就我学到的给你一个简单的答复

物权的独立性及无因性是相对于债权来说的,我们知道,债权都是基于一定的合同关系存在的,而且由于是基于合同的关系,所以,债权的权利必然会受到其他法律关系的影响,而物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一种其他法律的关系为基础,其本身就是权利的所有,独立于其他法律关系。债权的产生是基于一种合议,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产生债权的合议和原因势必会影响债权的效力,但是,物权的效力不受原因的影响。这个关系很复杂的,很多教授搞了一辈子都不是很清楚,给你个例子帮你理解。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出售一批货物,乙在受到货物后三天支付货款,甲按时交纳了货物,而乙并未在三天后付款。这个案例有两个法律关系,第一是债权,也即买卖合同,第二是物权关系,即甲将货物交于乙。对已第一个关系,岂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因为甲乙的合议而产生的,其中甲乙的权利都是债权,而债权的行使要受双方的合议和合同效力的约束。第二关系也是基于合同成立的,但物权关系又独立出来了,并且不受合同关系的效力的影响,也就是说,此案中,甲将货物交给了乙,此时,不管债权的关系如何,物权已经转移,乙没有付钱,甲只能以违反合同约定要求乙支付货款,而不能以违反合同为由要求返还货物。甲要拿回货物,只能以对方不当得利来索要,通过合同关系,只能要回货款。

不知道,你看明白没有,反正,我刚开始看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挺简单,但再一看就有点晕了,到最后,除了能说出具体的情况以外,对这个理论彻底不懂了

阅读全文

与物权无因性的国内外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